学术投稿

酸枣仁的生物学特征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张军武;赵琦

关键词:酸枣仁, 生物学特征, 三萜皂苷, 黄酮, 资源保护
摘要:目的:探讨酸枣仁生物学特征及化学成分研究的新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归纳酸枣仁研究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结果:酸枣仁在我国有着丰富的野生资源,其化学成分复杂但含量均不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为酸枣仁的资源保护提供新的途径.结论:加强酸枣仁野生资源保护、化学成分、作用机理及植物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阐明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的关系,对于指导临床用药、保护酸枣仁资源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复肝方对肝纤维化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肝丸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小鼠为实验对象,分正常组(10只)、模型组(15只)、复肝丸组(15只),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15只).对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肝丸与模型组比较,ALT、DBIL显著降低、ALB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ST有所改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肝方能够切中肝纤维化的重要病理环节,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史桂荣;王雷;杨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机演变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机演变规律.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归纳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机特点,分析本病病因病机,探讨本病的病理特点及变化规律.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即气虚、阳虚、阴虚为本,血瘀、水饮为标,虚实夹杂,气血水相互为病.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演变规律是本虚引起标实,反之,标实又加剧本虚,从而就形成因虚致实,因实虚更甚的不良循环,使病情反复迁延.

    作者:霍根红;刘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马丙祥教授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疾病举隅

    目的:探讨马丙祥教授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列举案例,总结马丙祥教授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结果:灵活运用四逆散,随证加减,治疗小儿发作性腹痛、多发性抽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疗效显著.结论:小儿疾病虽症状各异,但经辨证后属肝郁脾虚之证,皆可予四逆散加味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杨亚丽;宋淑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如意金黄膏合莫匹罗星治疗褥疮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如意金黄膏合莫匹罗星治疗炎性溃疡期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炎性溃疡期褥疮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用莫匹罗星配合常规护理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如意金黄膏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有效率为68.97%.结论:如意金黄膏合莫匹罗星是治疗炎症溃疡期褥疮的有效方法.

    作者:韩炎艳;田兵兵;崔洪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外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外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以大剂量灸疗、针刺组成的外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每天1次,每周5d,共治疗30 d.结果:20例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增加、晨僵、关节疼痛指数减轻,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

    作者:覃光辉;苏励;曲环汝;田雨;薛轶燕;王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评价同种异体骨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全髋关节翻修髋臼缺损病例,术中均应用同种异体松质骨重建髋臼骨缺损,随访时间8~24个月.结果:25例临床愈合,未发生并发症,有效率为100%.结论:同种异体松质骨治疗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疗效可靠.达到了髋臼重建、修复骨缺损和固定假体的治疗目的.

    作者:李强;刘敏;沈民仁;钟进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孙桂芝教授扶正化瘀思想在防治肿瘤复发转移中的运用

    目的:总结孙桂芝教授运用扶正化瘀思想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随师学习,将孙教授扶正化瘀思想防治肿瘤转移的经验和科研成果进行整理.结果:扶正化瘀思想贯穿于孙教授有关恶性肿瘤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各个方面,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应根据邪正消长的演变,攻补兼施,以遏制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结论:孙桂芝教授在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转移防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扶正化瘀思想作为其学术思想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价值.

    作者:刘声;何立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丹参酮ⅡA拮抗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msclerosis,AS)病灶中的表达情况及丹参酮ⅡA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抗AS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Hcy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药物干预,Annexin V-FITC法检测凋亡率;高蛋氨酸饲料复制兔AS模型,地高辛标记探针组织原位杂交检测GRP78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低于Hcy组(P<0.01),组织原位杂交显示GRP78基因在AS病灶血管内皮细胞胞质中高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拮抗Hcy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下调GRP78基因表达水平,减缓内质网应激可能是其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途径之一.

    作者:黄明宜;王建新;沈晓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脂联素与肥胖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脂联素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总结、归纳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果:肥胖病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脂联素是近年新发现的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在机体脂质和血糖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亦成为中医学治疗肥胖的新靶点.结论:脂联素可能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其相关性的分子机制,可能为防治肥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全新治疗方法.

    作者:宰军华;路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64层螺旋CT诊断探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应用,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44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均行颞骨轴位薄层扫描,必要时行冠状位及斜矢状位重建.并对患者64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CT图像上44例患者,86耳(左42耳、右44耳),均不同程度显示前庭或总脚层面岩骨后缘骨质缺损影,部分骨质缺损影与前庭或总脚直接相通,前庭导水管外口和中间段宽度超过1.5 mm.结论:CT颞骨轴位薄层高分辨扫描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是其首选、常规的检查方法.

    作者:车宏伟;许茂盛;刘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保肝降脂胶囊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保肝降脂胶囊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包括正常照组、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保肝降脂胶囊低剂量组、保肝降脂胶囊高剂量组.12周后分别检测对体质量、肝质量和肝体比值、肝内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含量、肝功能(血清ALT、AST)、抗氧化能力(SOD、MDA)的影响.结果:保肝降脂胶囊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肝内TG、CHO、MDA含量,并增强SOD活性,药物的剂量与药效作用强度之间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保肝降脂胶囊可能通过抗氧化的途径来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作者:白明;汪保英;苗明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花宝金教授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经验

    目的:探讨花宝金教授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花宝金教授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思路及有效方剂,并进行分析.结果:花宝金教授认为胃癌术后正气大虚,残毒留存;治疗当以益气健脾、疏肝和胃、化痰祛瘀解毒为治则辨证论治,分为“虚”“平”两期.结论:花宝金教授运用中医药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疗效卓著.

    作者:秦英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性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静脉性溃疡患者采用手术、弹力绷带、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外用等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静脉性溃疡愈合的有效率为96.3%,下肢胀痛、静脉性水肿、色素沉着、脂性硬皮病等症状与体征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性溃疡疗效显著.

    作者:王平东;崔公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卵巢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5.56%,对照组有效率为42.3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疗效显著,且参麦注射液能减轻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翠英;宋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肝肾的相关性探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肝肾的相关性.方法:围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中医学多系统相关的实质研究,在对肺肝肾的理论、五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肝肾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该病从肝肾论治打下理论基础.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并发肝肾损害,中医的整体观念较为系统的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状态下肺脏与其他脏腑之间的相关性.中医学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多系统疾病,肺、肝、肾三脏相互制约、共同影响本病发生发展.结论:在治疗肺脏本脏的同时应顾护肝、肾,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或滋补肝肾,或阴阳并补,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提高整体疗效的治疗目的.

    作者:姜娜娜;张心月;罗碧;李卫敬;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与肾功能衰竭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不同的中医辨证与肾功能衰竭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观察9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的中医证候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小球滤过率(GF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GFR、尿NAG明显增高,与健康体检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UAER在不同的证候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肺胃燥热证低,脾肾虚弱证高.GFR则随着证候的变化有下降的趋势,脾肾虚弱水气不化证GFR下降明显,而尿NAG在肺胃燥热证、肝肾阴虚证间变化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脾阳虚弱证、气滞血瘀证、脾肾虚弱证证间则有升高的趋势.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的中医证候与尿UAER,GRF,NAG的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对中医证候的客观化论治,初步探索了不同证候的糖尿病肾病损害的部位及程度,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干预,能有效防止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吕玉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六神丸对肺癌A549细胞Caspase-3及Survivin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六神丸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六神丸含药血清,体外培养肺癌A549细胞,分组干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RT-PCR法检测Survivin的表达.结果:六神丸具有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与顺铂联合应用产生协同作用,其机理与上调Caspase-3的表达和下调Survivin的表达有关.结论:六神丸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李秀荣;李慧杰;王秀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补中益气汤治疗便秘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便秘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口服补中益气汤(药物组成:黄芪20 g,人参10g,当归10 g,白术10 g,炙甘草5 g,陈皮6 g,升麻3 g,柴胡3g)治疗;对照组口服芪蓉润肠液.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口服治疗气虚证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席作武;刘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汉代、唐代、宋代煮散剂比较

    目的:比较汉代、唐代、宋代煮散剂.方法:通过对汉代、唐代及宋代代表性医著中煮散剂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归纳汉代、唐代、宋代煮散剂的特点.结果:煮散剂为汉唐时期的传统荆型之一,且从汉代、唐代至宋代,煮散荆剂量和服法皆有传承;宋代煮散剂盛行,甚至以煮散剂代替传统汤剂的使用,导致方药临床用量的显著下降.结论:通过追溯煮散剂的历史发展,为中医药的现代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者:方静;傅延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热咳颗粒沸腾制粒成型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热咳颗粒沸腾制粒的佳成型工艺条件.方法:运用正交试验,以生产效率和颗粒成型率为指标,对影响热咳颗粒沸腾制粒成型工艺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筛选出的佳成型工艺,即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18,喷波速率为200rpm,喷雾压力为0.05 mPa,物料温度为55℃.结论:本研究确立的工艺条件,操作简便,条件稳定,适于大规模生产.

    作者:马彦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