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期颅脑损伤临床研究

赵永雷

关键词:康复期颅脑损伤, 川芎嗪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针灸, 按摩, 推拿, 中西医结合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期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及黄芪注射液,口服中药,同时加用针灸、按摩及推拿等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68.75%,对照组愈显率为45.84%,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旋覆代赭汤加减配合针刺中魁穴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旋覆代赭汤加减配合针刺中魁穴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巴氯芬片治疗,治疗组给予旋覆代赭汤加减(旋覆花15 g,代赭石15 g,生姜12 g,半夏9 g,人参9 g,桃仁9 g,红花9 g,甘草9 g,大枣4枚)配合针刺中魁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有效率95.3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加减配合针刺中魁穴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甘俊鹤;肖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短期临床疗效.方法:脊柱转移性肿瘤30例40椎,术前均有顽固性背痛,无神经症状.CT及MRI示脊柱肿瘤转移灶呈多发性溶骨性破坏,2椎肿瘤累及椎体后壁.在C型臂透视机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途径进入病椎内,先取病椎病理作活检,然后置入可扩张球囊,复位塌陷的病椎,注入面团期骨水泥稳定病椎.结果:30例40椎均手术顺利,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48 h内疼痛均缓解,未发现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复查示肿瘤灶被骨水泥充填,无骨水泥超过椎体后缘,病理性骨折的椎体高度得以恢复.患者可负重行走.结论: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能微创地同时处理多个病灶,强化病椎,提高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徐忠龙;季卫锋;马镇川;祝文斌;金淼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

    目的:探讨“治未病”的思想源流、四大经典对“治未病”思想的研究以及“治未病”思想对人们健康的指导作用.方法:以“治未病”“中医”为关键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自1979年1月至2012年6月的相关文献.结果:共检索到有关“治未病”思想研究的文献300余篇.“治未病”思想逐渐被运用到各个方面,但还没有足够得到多数人的认可.结论:“治未病”思想多停留在对慢性疾病的研究,将“治未病”思想运用到社区卫生服各中,还存在着中医全科医师、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以及宣传工作不到位的缺陷.

    作者:牛亚南;陈玉龙;吕翠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先予尿激酶动脉或静脉溶栓(剂量50~ 150万U),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后予奥扎格雷钠80 mg·d-1静脉滴注,连用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桃仁承气汤加减.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3%,观察组有效率为94.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有1例出现牙龈出血,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黄礼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苦参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肝纤维化的相关指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随访观察发现,治疗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肝功能分级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6个月、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功能的分级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变疗效显著.

    作者:张小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改良推拿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改良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技术改良后的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和治疗前相比,WOMAC量表各项得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WOMAC量表平均改善率优于对照组.结论:技术改良后的手法对于改善髌骨软化症患者疼痛、僵硬及功能受限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周红军;杨树安;孟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芪苈强心胶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根据慢性CHF治疗指南给予常规的抗CHF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每次4粒,每日3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6分钟步行试验及明尼苏达生活量表等疗效性指标记录和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90.4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提高,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CHF疗效满意,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作者:江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益气养阴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研究述评

    目的:总结益气养阴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辨证论治及基础方加减治疗两方面总结益气养阴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结果:益气养阴法是中医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治法.结论:中医中药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及较完善的理论支持.

    作者:肖慧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改良肛瘘造影技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改良肛瘘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7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影组3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银质探针探查、亚甲蓝染色等途径指导手术,造影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改良肛瘘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探查肛瘘时间、术中意外发现支瘘及脓腔数、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术中专门用于探查肛瘘走行的时间,造影组为(5.5±2.1)min,对照组为(10.5±3.5) min.造影组的手术探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影组术中未出现意外发现支瘘,未意外发现局部脓腔.对照组术中意外发现支瘘6例,意外发现局部脓腔3例,造影组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肛瘘造影技术可减少术中探查肛瘘时间;减少术中意外发现支瘘及脓腔数;减小患者损伤,提高创面愈合速度.

    作者:周钰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患者85例,按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和肺部体征恢复的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能明显缓解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缩短病程.

    作者:巫浣宜;郭玉红;巫熙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治疗湿热困脾证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治疗湿热困脾证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500 mg,每次1片,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汤剂,每日2次.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5.00%,治疗组有效率为85.7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F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治疗湿热困脾型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较佳.

    作者:郑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中医对照组、西医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中医对照组应用小针刀及推拿治疗,西医对照组采用痛点药物注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方法为上述两组的结合.结果:3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活动及活动范围评分、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86%,中医对照组治愈率为56%,西医对照组治愈率为52%,治疗组治愈率与中医对照组、西医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100%,中医对照组、西医对照组分别为94%、90%,各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重症肩周炎疗效好.

    作者:田向东;王庆甫;谢国庆;杜春林;黄沪;时宗庭;石鑫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免疫调节中药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中药的特点.方法:查阅近年来文献,对免疫调节中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免疫调节中药可多途径、多靶点的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结论:免疫调节作用多表现为双向调节作用,在疾病防治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于舒雁;白明;苗明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同时外用复方雷公藤;观察组给予宣痹达经汤内服,五虎散外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有效率为79.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功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其关节肿胀数、肿胀分级、疼痛数及疼痛分级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痹达经汤合五虎散外敷可补益肝肾、活血通络,起到宣痹止痛之效,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障碍等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牟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8.00%,治疗组有效率为92.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感染的作用,且可提高肾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司献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00%,对照组有效率为7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对肠壁刺激小,保留时间长,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单.

    作者:贾红英;薛淑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调整饮食、保护肠黏膜、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等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中药口服、中药外敷及腹部推拿等中医综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1.8%,平均止泻时间为(5.7±2.2)d;观察组有效率为93.8%,平均止泻时间为(3.3±1.8)d,两组有效率及止泻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配合腹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蛋白组学技术在肾脏病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在肾脏病研究中的新应用进展.方法:对国内外文献搜集、整理和归纳,研究近年来蛋白组学对肾脏疾病的应用概况.结果:蛋白组学研究技术为临床泌尿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及稳定的技术支持,同时为各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蛋白组学技术为肾脏疾病的不同诊断提供了证据,应该重视该项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作者:贾涵婷;刘鸣昊;史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灯盏花素治疗未溶栓老年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粉针治疗未溶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心肌梗死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灯盏花素粉针4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有效率为68.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粉针改善非溶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及心电图ST-T等综合指标优于丹参注射液.

    作者:黄显华;邓水清;林旻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析生姜在《伤寒论》中的配伍

    目的:浅析《伤寒论》中生姜的配伍特点,以期掌握用药规律,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归类,分析生姜在《伤寒论》中的不同配伍及功效.结果:在《伤寒论》112方中共用生姜39次,或为其君药和胃降逆,宣散水饮;或为臣药辛开降逆;或为佐药宣阳启脾,解表散寒;或为使药调和营卫,配伍灵活而又不失严谨.结论:临证处方配伍,思变通,穷药性,可达甚效.

    作者:李志轩;赵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