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旋覆代赭汤加减配合针刺中魁穴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

甘俊鹤;肖飞

关键词:中风, 顽固性呃逆, 旋覆代赭汤加减, 中魁穴, 巴氯芬片
摘要:目的:探讨旋覆代赭汤加减配合针刺中魁穴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巴氯芬片治疗,治疗组给予旋覆代赭汤加减(旋覆花15 g,代赭石15 g,生姜12 g,半夏9 g,人参9 g,桃仁9 g,红花9 g,甘草9 g,大枣4枚)配合针刺中魁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有效率95.3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加减配合针刺中魁穴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腔内激光手术联合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手术联合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加静脉腔内激光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手术联合中药辨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焦纯杰;董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证中经络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中风中经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有效率为76.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经络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付立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探讨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方法:通过对近10 a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文章进行归纳.结果:目前关于腰椎问盘突出症疼痛的发病机制,公认的有机械压迫、化学性神经根炎、椎间盘自身免疫三种观点.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发病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艳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针刺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针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5例.常规治疗组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针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联合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组基础上服用丁苯酞胶囊并给予留针拔罐、推拿、按摩等.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I指数)评分优于常规治疗组及针刺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国祥;黄忠池;毕洁瑞;王献胜;刘振彪;于淑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法整复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下段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平均缓解时间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尺桡骨下段骨折应争取尽早一次正确整复及小夹板外固定,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方法简单,复位后稳定性好,愈合快,可有效恢复患儿肢体功能.

    作者:曹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苦参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肝纤维化的相关指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随访观察发现,治疗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肝功能分级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6个月、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功能的分级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变疗效显著.

    作者:张小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电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风池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双侧风池穴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治疗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风池穴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作者:周晓卿;赵丽洁;姚黄;李学新;张利平;牛琦云;张民旺;王维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刘茂林教授治疗急性发作期哮喘的用药特色

    目的:探讨刘茂林教授治疗急性发作期哮喘的用药特色.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治疗急性发作期哮喘的用药方法及特色.结果:刘茂林教授治疗急性发作期哮喘以祛痰为主,常用药物葶苈子、贝母清热化痰;麻黄、杏仁温肺化痰;僵蚕、防风熄风化痰,且临证时善用药对、虫类药物,喜用白芥子等.结论:刘茂林教授治疗急性发作期哮喘用药独特、疗效显著.

    作者:叶险峰;刘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散结止痛颗粒挥发油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确定散结止痛颗粒挥发油佳提取条件并优选挥发油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以不同时间挥发油的提取量为指标,确定挥发油佳提取时间;以倍他环糊精(β-CD)包合挥发油的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散结止痛颗粒中挥发油包合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药材香附、当归粉碎后,加8倍量的水,浸泡1h,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8h.佳包合工艺为:在饱和水溶液下,油与 β-CD配比为1∶6,40℃搅拌1h.结论:合理的制备工艺,可用于散结止痛颗粒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

    作者:李洪彬;袁继承;房凌云;袁继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素水平(ET)、24小时尿蛋白定量(Upro)、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4.00%,观察组有效率为94.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ET、Upro、HbAlC、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为1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郭家安;王红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刮痧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刮痧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8例乳腺增生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8例和治疗组170例.对照组给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刮痧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有效率为8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刮痧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乳腺增生症方法简便,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王宏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免疫调节中药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中药的特点.方法:查阅近年来文献,对免疫调节中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免疫调节中药可多途径、多靶点的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结论:免疫调节作用多表现为双向调节作用,在疾病防治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于舒雁;白明;苗明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秦月好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探析

    目的:总结秦月好教授辨证分型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方法:秦月好教授辨证论治,并根据生理周期对不同患者给予不同治法.结果:女性特殊生理周期分为月经前期、月经中期、月经后期、经间期,根据不同证型分别选用五才三仙汤、龙胆泻肝汤加味、丹栀逍遥散加味、膈下逐瘀汤加味、苍附导痰汤加味、三子三黄调经汤、逐瘀荡胞调经汤加味、桃红四物汤加味等方药给予治疗,并建立人工药物周期.结论:秦月好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何红;荆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血瘀证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或奥氮平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两组采用中医症状分级量表进行临床血瘀证候群疗效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血瘀证精神分裂症的血瘀证候群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具有活血化瘀功效.

    作者:庞铁良;孙秀琪;宋翠双;于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结果:45例患者治愈2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3%.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

    作者:吴文岭;王怀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普通感冒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制定

    目的:探讨建立普通感冒证候诊断标准的方法与思路.方法:选用统计分析法及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技术对临床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德尔菲法对专家咨询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普通感冒常见证候有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暑湿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筛选了常见证候的主次症特征,制定了证候诊断标准.结论:普通感冒常见证候实证类4种、虚证类2种,为开展感冒证候与治疗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证候诊断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作者:李建生;王至婉;李素云;余学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同时外用复方雷公藤;观察组给予宣痹达经汤内服,五虎散外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有效率为79.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功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其关节肿胀数、肿胀分级、疼痛数及疼痛分级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痹达经汤合五虎散外敷可补益肝肾、活血通络,起到宣痹止痛之效,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障碍等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牟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期颅脑损伤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期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及黄芪注射液,口服中药,同时加用针灸、按摩及推拿等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68.75%,对照组愈显率为45.84%,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赵永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中医对照组、西医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中医对照组应用小针刀及推拿治疗,西医对照组采用痛点药物注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方法为上述两组的结合.结果:3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活动及活动范围评分、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86%,中医对照组治愈率为56%,西医对照组治愈率为52%,治疗组治愈率与中医对照组、西医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100%,中医对照组、西医对照组分别为94%、90%,各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重症肩周炎疗效好.

    作者:田向东;王庆甫;谢国庆;杜春林;黄沪;时宗庭;石鑫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代谢综合征中医分型中炎症因子水平的研究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中相关的炎症因子水平.方法:选取204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及内皮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肝肾阴虚组肿瘤坏死因子-α高于其他组(P<0.05);高敏C反应蛋白比较:肝肾阴虚组>血瘀组>痰浊组;内皮素比较:肝肾阴虚组>血瘀组>痰浊组;脂联素在肝肾阴虚组低于他组;以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随着中医证型严重程度的进展,炎症因子水平逐步升高,血管损伤逐步加重.

    作者:李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