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目的:对采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122例中药治疗的患者与随机选取的122例西药对照组进行3个月疗程的对照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中药组和采取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所取得的有效率分别为91.80%和93.44%,t=1.988,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能取得与西药同样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志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对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外科自2009年1月到2011年4月的ASA Ⅰ-Ⅱ级腹部手术病例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进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照组进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每组100例.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血压(SBP和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统计两组的麻醉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前和术后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血压和心率较术前变化明显(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维持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咽喉反射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较芬太尼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士彬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川芎嗪、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5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曼古努尔·玉山;阿斯亚赛买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跟痛症是以足跟负重疼痛,临床常见病其病因复杂,可见于跟腱滑囊炎,跟骨骨刺,跟骨脂肪垫炎等多种疾病,治疗较为困难,自2006-2011年用维西医综合治疗18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买买提·祖农;艾立江·赛福丁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利用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提取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农村用药的现况.方法:通过ADR预警系统,从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提取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农村地区发生的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为配对条件在同一时间内提取其他病例作为对照,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合并用药、静脉给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青霉素、中药、生物制品.结论:乡村医生长期的用药习惯以及患者的诱导需求等原因影响了基本药物及合理用药政策实施,为了达到改善农村用药情况的效果,建议加强政策实施的约束力、加强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以及农村居民的卫生宣教等,促使基本药物及合理用药政策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作者:井妍;茅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原因,以提高血小板有效输注率.方法:观察210例患者的562例次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为26.4%.其中急性白血病(AL)组为24.3%,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为15.4%,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47.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组为23.0%.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血小板输注应视患者情况作出综合断,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作者:徐建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1.临床药师的起源以及我国临床药师的发展临床药师,首先是具备丰富的现代药学知识的医务工作者,同时还参与与临床医师共同为患者制定、选用安全、合理的配药、用药等方案.临床药师在协助临床医师科学合理用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刘月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来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和对照组(硝苯地平)两组各50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降低收缩压、舒张压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干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昏,2例患者出现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其他未见明显异常,上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好转,不影响治疗.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较好,优于单纯应用卡托普利,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经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是指在一次腹腔镜手术中,在腹腔内同时实施两种或两种以上腹部脏器病灶的手术.近年来屡见报道.较多医院都在开展.自2003年以来,笔者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同时,曾与我院泌尿外科、妇科合作共完成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30例,效果良好.
作者:姜军坪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住院药房负责病区病人的用药,用药量大,工作多,任务重.为了病人能更加安全合理的使用药物,增强药师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特对几年来的药房工作做归纳分析,找出容易出错的类型并分析原因,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刘爱玲;孙海凤;李玉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药液体制剂是指中药提取物溶解或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态制剂,使用中常稳定性问题.本文从影响中药溶液剂、混悬剂的稳定性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改善措施.
作者:吕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本文主要探讨解决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针对标本、设备和试剂以及人为因素三方面切入展开论述.提出标本合格与否的甄别,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以及临床检验中的误差的消除等问题.结论: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对疾病预防、诊断、疗效和预后的判断,对健康状况的评价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作者:艾根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业务收入变动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06-2010年业务收入指标建立平均指标指数体系通过对比后,进行因素分析并计算各种收入构成比.结果:某三甲医院业务收入逐年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作量,而影响某三甲医院业务收入的另一因素--住院单位费用得到控制.门诊药品费用逐年增加,有待控制.结论: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医院只有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把高疗效,高服务质量和低费用结合起来,既满足患者需求,又保证了医院的经济效益,才能使更好的发展.
作者:韩忠辉;陈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治疗小儿热性惊厥(FC)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66例FC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抢救惊厥,常用水合氯醛灌肠;或安定肌注;或鲁米钠肌注.观察组患儿在体温升高至37.5℃时,即给安定0.2mg/㎏次,口服.如6小时内体温不退再给一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复发率明显减低(P<0.05).结论:对FC患儿要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减少复发率.
作者:米思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择期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神经阻滞、镇痛和肌松情况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较快,神经阻滞情况、镇痛效果和肌松效果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防止前来反映效果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阻滞用于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沈志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节育期是生育年龄妇女无生育要求(意愿)的时期,是妇女,科学内涵一生重要的时期,家庭建立,事业发展,精力旺盛;但这一时期妇女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体力方面的负担,以及巨大的心理压力.
作者:施凌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药学学科建设.方法:考查二级医院药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以加强临床药学的建设为基础,加快医院药学的学科建设.结果:二级医院药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临床药学的发展是医院药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药学人员要加倍努力,促进医院药学学科建设.结论:以临床药学的发展推动医院药学的学科建设,促进医院药学与医院其它学科协调发展.
作者:袁世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浅谈县市级公立医院人才管理的探索
作者:张金龙;颜呈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临床及急诊救治特点,以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48例胸腹联合伤的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就诊后30分钟内死亡未手术的4例,2例死于急诊室手术过程中,2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总死亡率为16.7%.结论:胸腹联合伤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急诊救治水平,缩短院前时间和术前院内时间,是治疗胸腹联合伤的关键.
作者:唐瑞康;梁宏;郭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势.方法:将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患者87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式分为两组.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患者47例纳入治疗组,动力髋螺钉治疗内固定治疗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将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组术中出血量429.7±121.4ml、手术时间为69.5±8.7min,离床活动时间为术后5.5±2.1d,住院时间17.4±2.2d;并发症发生率10.64%.(2)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31.3±130.1ml、手术时间为78.3±11.9min,离床活动时间15.7±3.9d,住院时间25.5±2.6d;并发症发生率32.50%.(3)两组比较显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在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而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离床早、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在具有手术指征的前提下,该手术配合术后适度锻炼在上可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王和平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