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及护理

陈雅萍;宋英杰;张晓蕊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肝硬化, 腹水, 心理护理, 饮食宣教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采用健脾行气、泻热利水之法,配合西医常规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结果:两组治疗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症状积分和ALT明显下降,且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针对细致性的心理护理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几种心里问题及心理护理.肾病综合症是常见慢性病,多见学龄期和青少年期,由于病程长,易复发,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患者在治疗期间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外,优质护理服务的心里护理也是至关重要,患者在住院期间表现出心里抑郁、自卑,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在入院时的心理特征采用相应的细致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护士在治疗的同时要针对出现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心里护理.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住院治疗,取得满意效果.讨论:优质服务的心理护理能使肾病综合征患者克服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调整饮食,树立信心,同时让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和饮食等方面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治愈的目的.

    作者:张爱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体会

    静脉穿刺是护士基本的技术性操作之一,作为一名儿科护士,除了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外还必须有过硬的穿刺技术,特别是儿科的头颈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更为重要,在儿科抢救中静脉穿刺若果做到一针见血,才能保证静脉通路的顺路开通.但实际工作中有事也可因一次穿刺不成功,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段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药制作方法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众所周知,中医作为我国的国粹,在临床应用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市场,而中药的制作方法,与其疗效的好坏息息相关.笔者针对目前常用的中药制作方法,以及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中药制作提供帮助.

    作者:杜锡宝;蒋代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脑卒中偏瘫不同恢复阶段的针灸辨证治疗

    目的: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阶段的针灸辩证,并探索其治疗机理,并详细进行分期治疗.方法:通过对历代文献研究分析和临床验证,辩证腧穴的取穴姿势和针刺体住的不同及意义,分期并经络行针灸治疗.

    作者:帕热扎提·阿不都外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舌象研究概况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消化道肿瘤舌象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舌象异常主要表现为肝瘿线的出现、舌下络脉异常、舌质紫暗、舌有瘀瘢瘀点等方面.对于疾病的判断以及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指导.

    作者:邓海燕;郑丽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ERCP对壶腹部小肿瘤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对壶腹部小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部小肿瘤(≤30mm )17例(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癌8例、胆胰共同管癌6例、壶腹周围胰腺癌3例),重点观察ERCP影像学检查记录材料,并与5例慢性胰腺炎、10例总胆管末端结石作对比分析.结果:ERCP可见壶腹部小肿瘤所致胆管或胰管狭窄、僵硬;ERCP与CT联合应用,定位与定性诊断正确率均达到94%以上.结论:临床上对阻塞性黄疸或疑似及壶腹部小肿瘤的病人,首先进行超声或CT定位;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选用ERCP作进一步检查.ERCP与CT联合应用可对94%以上的壶腹部小肿瘤做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隋建松;唐采白;王绪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依达拉奉辅助治疗9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10年9月收治的9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和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连续治疗4~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辅助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许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肛肠病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的一些探讨

    从全身状况而言,各种肛肠手术前提是:患者须身体健康,血、尿、便常规化验以及胸透、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近期无腹泄、无严重心、肝、肾等疾患发作.如果有传染病、严重慢性器质性疾患及体质过弱者,应作适当内治法调理方可施行手术;就局部情况而论,每个手术皆有它具体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尚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适宜手术与否及手术术式的选择,要权衡具体个体的全身和局部情况.

    作者:佟咏梅;宋少华;赵洪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在不同节段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0.75%布比卡因在L2~3节段和0.5%布比卡因在L3~4节段腰麻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随机、双盲分为两组:A组用0.75%布比卡因1.2ml(9mg)在L2~3穿刺.B组用0.5%布比卡因2.0ml(10mg)在L3 ~4穿刺.斜口均向上.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应和维持时间、胸椎高阻滞平面.T10维持时间上均有差异;两组在腹腔牵拉反应时VAS评分比较略有差异(P<0.05);低血压发生率A组为36%,B组为26.1%患者满意率A组为100%,B组为88%.新生儿Apgar1分、5分的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L2 ~3间隙穿刺用0.75%布比卡因比L3 ~4间隙穿刺用0.5%布比卡因腰麻效果更加充分.

    作者:王宏志;徐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皮肤瘙痒19例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各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PTH、β2-MG变化情况以及皮肤瘙痒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H、β2-MG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后皮肤重度瘙瘁病例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用于为持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具有满意的效果.

    作者:倪幸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丙泊酚与七氟烷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丙泊酚与七氟烷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疗效.方法:选择拟行单纯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各40例.P组静注丙泊酚2.5 mg/kg,给药速度10 mg/s;S组面罩紧闭吸入8%七氟烷.观察麻醉诱导前、后至苏醒时的HR、MAP、RR、SpO2;记录需辅助呼吸患者人数及呛咳反射、术后恶心呕吐(PONV)情况;采用Aldrete 改良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麻醉后恢复速度;统计两组患者麻醉后满意度.结果:循环稳定性比较S组优于P组;呼吸抑制和呛咳反射发生率P组较S组高;Aldrete改良评分麻醉后恢复总分≥9时所需时间S组明显少于P组;麻醉后满意度P组优于S组.结论:丙泊酚接受度更好,苏醒愉悦感更强;七氟烷术中更平稳,术后苏醒更完全.

    作者:汤建红;於建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保留子宫、卵巢动脉、三角形次全切除治疗顽固性功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保留子宫动脉、卵巢动脉、三角形次全切除子宫治疗顽固性功血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功血患者42例,随即取样,研究组21例:采取保留子宫动脉、卵巢动脉、三角形次全切除子宫术式;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的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式.术后2年随访,比较两组病例经予同术式治疗后动脉卵巢功能及盆底功能的差异.结果:顽固性功血均治愈.研究组21例术后出现腰腹及阴道坠胀感占9.5%,需口服激素替代治疗占4.7%.对照组分别为80%及52.3%.结论:保留子宫动脉、卵巢动脉、三角形次全切除子宫治疗顽固性功血维持了盆底结构稳定性,保留了卵巢功能达到了治疗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发妙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

    目的:探讨结肠癌所致肠梗阻的CT诊断的优越性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腹部CT检查证实为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就32例患者的CT及腹部平片的病理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的32例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患者中,根据材料判断肠梗阻的有无,判断肠梗阻的病因.32例患者在CT上都发现有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影的表现,有2例发现缺血性结肠炎.结论:通过CT检查,能够对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进行有效的原因、部位、程度的诊断,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袁海文;许继姣;汝海燕;王立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同时评估状态焦虑表(Special Air Service SAS)和自制焦虑评估表两种焦虑评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54例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7)和对照组(n=27),研究组实施全程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所有患者于术前一天、进入手术室即刻和入手术室后30min进行SAS和自制焦虑评估表评分并监测心率及血压比较.结果:(1)两组比较,干预组在入手术室后30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干预组SAS评分和自制焦虑评估表评分入手术室后30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两组患者SAS和自制焦虑评估表评分皆为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对术前患者采用系统连续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控制术前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对手术耐受力;两种评测方法显著正相关,建议可以在外科手术患者中广泛推广.

    作者:陶劫;戴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其诱因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为进一步了解其病因分布规律、发病趋势及与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现将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其诱因分析如下.1 病因及其诱因1.1消化性溃疡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并发症,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临床上发现大部分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都有一定的诱发因素.1.1.1饮食不当是引起出血的主要诱因,主要是平时不注意定时定量,进食过冷过热食物,饮用具刺激性的浓茶、咖啡、肥腻、煎炸和产气食物,或暴饮暴食,以上因素可使处于溃疡活动期的病变部位发生出血.

    作者:陈凤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浅谈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湖北省卫生厅有关文件要求,我院受黄石市卫生局的委托,于2009年3月29日至4月2日承办了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本届培训班培训人员来自黄石周边大治、阳新等31家乡镇卫生院院长、业务骨干,共计50人参加了培训.1领导重视为了做好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训工作,我院领导多次对培训场地,课程安排,师资力量、学员食宿等具体问题,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准备工作.培训班开班时,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有关领导参加了开班典礼,他们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学习,熟悉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提高对基层常见病的诊治能力,切实提高管理和医疗水平,更好地为广大农村患者服务.

    作者:李丹;贾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方法:120患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刺配合温针灸法治疗.主穴取突出节段及上下节段之夹脊穴,委中;配穴取环跳穴,秩边,承山,足三里,太冲;肾俞,大肠俞,膀胱俞,风市,中渎,阳陵泉,绝骨等,每日治疗一次.对照组60例,采用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取穴同温针灸组,,每次选用4个穴位,用75%酒精棉球严格消毒后,缓慢注射药液,每穴注射药液1-3ml,每日治疗一次,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0.17%,对照组愈显率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

    作者:吴芸;栗庆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成药的服药方法及合理用药

    现代中成药是以传统的中成药产品为基础进一步开发研制成的新剂型和新的品种.它们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符合中医组方原则、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应用广泛等特点.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多数人都认为中成药服用安全,没有副作用,随意增减用药剂量,不重视病症的辩证,往往用药后效果又不明显,从而对中成药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对中成药的用法也存在很多误区.下面根据中成药药性特点,谈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以指导人们的合理用药.

    作者:李作权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00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中医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激素以及镇痛药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桂枝芍药知母汤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循环系统血流量,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有效率94%,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更好的抗炎、镇痛、免疫抑制作用,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田马列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所致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一氧化碳中毒时,因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循造成组织缺氧而引起的心电图变化.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1~24h之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于2周内复查1~2次.结果:30例被检者中,28例心电图异常(93.3%).结论:30例患者中,21例患者痊愈,7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死亡.其中28例存活患者中,26例心电图异常(92.8%)2例心电图正常;2例死亡病例中心电图均异常(100.0%).

    作者:张淑桂;崔秋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