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

翟永超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静脉血栓形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摘要:观察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在常规西药治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患肢恢复良好,激素用量减少,无明显出血情况,治疗安全有效.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提出口腔科门诊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设立7个方面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效地预防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口腔科门诊完全可以通过制定健全的工作制度、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向阳;王建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成药的服药方法及合理用药

    现代中成药是以传统的中成药产品为基础进一步开发研制成的新剂型和新的品种.它们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符合中医组方原则、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应用广泛等特点.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多数人都认为中成药服用安全,没有副作用,随意增减用药剂量,不重视病症的辩证,往往用药后效果又不明显,从而对中成药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对中成药的用法也存在很多误区.下面根据中成药药性特点,谈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以指导人们的合理用药.

    作者:李作权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多在30-50%之间.有研究表明[1]:卒中后抑郁对日常生活能力有不利影响,易损害注意力、学习能力及记忆功能,卒中后抑郁的存在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新研究表明:[2]抗抑郁治疗不仅能促进PSD患者的功能恢复而且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早期诊断并给予PSD患者积极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医疗质量.

    作者:王伟华;张蕴;肇悦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病理性齿痕舌临床舌象特征的研究

    目的:探讨病理性齿痕舌的临床舌象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病理性齿痕舌的临床辨证分型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对800例大内科患者进行观察,采用Optimas 6.5数字彩色图像显微分析软件对数码相机拍摄的齿痕舌照片进行图像分析,观察舌体胖瘦、舌色苔色以及舌苔厚薄等与病理性齿痕舌的关系.结论:病理性齿痕舌常伴见胖大舌、薄白苔,但也可见瘦小舌,而且其齿痕程度与舌苔的厚度几乎成正比,但却与舌色的关系不大.

    作者:李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85例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5例常规西医治疗,7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

    作者:邢燕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非典型结核性胸膜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探索

    1病例摘录1.1马××,男,1963年出生,回族,广河县城关镇火红村人,1998年6月25日就诊,主诉发热、咳嗽、胸痛.半年来曾先后在私人诊所、县医院,以感冒、气管炎进行过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昨夜,出现高烧、剧烈咳嗽、胸闷气短、不能平卧.25日晨觉乏力、头晕,咳嗽、胸痛未减.拍片显示左肺中下野致密阴影,右肺肋隔角模糊,初步印象:左侧胸腔积液;肺炎.结合既往病有咳嗽、乏力、食少、夜间多汗等情况,高度怀疑为结核性胸膜炎.进行痰涂片检查,检出结核菌,确诊.

    作者:刘承魁;胡艳青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理论免疫学研究进展

    理论免疫学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免疫学问题,以及对免疫学相关的数学方法进行理论研究的一门科学.随着高通量方法和基因组数据的出现,理论免疫学从受体交联和免疫原理、Jerne的相互作用网络和自我选择等经典建模方法开始向信息学、空间扩展模型、免疫遗传学和免疫信息学、进化免疫学、分子生物信息学和表遗传学、高通量研究方法和免疫组学等方面转变.

    作者:金岩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浅析餐饮具消毒效果评价及对策

    餐饮具消毒是防止食源性疾患发生的重要环节,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防止因餐饮具不洁而引起食源性痰患的发生,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本文主要介绍目前餐饮具消毒的方法、效果评价及相关对策.

    作者:范林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肾炎消白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肾炎消白颗粒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及总固体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肾炎消白颗粒的佳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70%乙醇8倍量体积,回流提取2h,共提取2次.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适用于生产.

    作者:付玮辰;白海玉;韩德强;王朝宇;白秀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干眼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干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结合临床治疗选择2006年2月至10月103例干眼病患者进行眼科系统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见文章表一.结论:加强眼科保健知识宣传,对干眼病引起足够的重视,改变不良用眼习惯.这对于减少干眼的发生,预防及减轻其所引起的眼表损害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浅谈临症组方的配伍宜忌

    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是增强其临床疗效,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毒性或副作用.因此,临症组方的合理配伍应用,仍然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课题.

    作者:梁世香;潘国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试论护理人员人文素质培养与和谐医院的构建

    目的:探讨如何从护理角度构建和谐医院.方法:通过对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文化建设,从人文角度提高护理质量.结果: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提高,医院和谐、社会和谐.结论: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提高是构建和谐医院的主要成员,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王歌今;孙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小儿过敏性紫癜60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儿均为我住院患儿,其中门诊收集40例,它院转我处20例,大年龄15岁,小3岁,平均年龄为9岁,60例患儿近期内均有病毒,细菌等感染史,同时可见有皮肤反复紫癜,便血及关节痛等,紫癜对称地分布在四肢伸侧及臀部,发作多次后可见有色素沉者,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正常,偶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加,出凝血时间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1.2临床辩证以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为主,同时可伴有鼻衄、齿衄、发热、口渴等症、舌红、脉数.

    作者:关羡彪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方法:分别对大承气汤在不同症候应用时的组方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肠梗阻200例,结果;痊愈167例,33例转为手术治疗.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03例,结果:本组患者全程服中药治疗者92例,治愈81例(88.0%),好转7例(7.6%),死亡4例(4.4%).结论:大承气汤中锌含量较少,作为对机体的直接补充可能性不大.因此,药效的发挥可能是通过高层次调整的结果.

    作者:齐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9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主要为心慌、胸闷、发热、乏力等.心电图检查ST-T改变为常见.实验室检查红蛋白增高为常见.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应注重临床资料及心肌受损的客观指标,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于秋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5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择取我院50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术后进行常规西医处理;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舒筋活络、熏洗、中医推拿及按摩等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关节功能恢复的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疼痛、肿胀、踝关节功能、X线评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了观察组对症状缓解的效果好,且能更好地恢复患者踝关节功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确切,加快关节功能恢复,是踝关节骨折治疗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朱唐隆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了解护理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利用腹腔镜切除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精心护理,63例胆囊疾病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无一例途中转开腹手术,术后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伤口小、康复快等优点,加强手术前后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爱芬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十二指肠外瘘21例临床治疗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外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通过患者禁食、胃肠减压、控制感染、胆汁回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使用全胃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生长抑素等治疗.结果:通过多种治疗,临床处理困难,病死率在20%左右.结论:早期诊断、及时纠正内稳态失衡、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是全身治疗的基础.彻底引流,是提高肠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刘贵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自拟四花解郁汤辅助治疗更年期抑郁症60例

    目的:验证自拟四花解郁汤辅助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8例入组病人随机分为样本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用药为帕罗西汀20mg/日,替勃龙2.5 mg/日,谷维素30mg tid;治疗组同时加服自拟“四花解郁汤”每日一剂,8周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两组病人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服用自拟四花解郁汤组的效果更加明显,无论是临床评定、见效时间还是减分幅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四花解郁汤对治疗更年期抑郁症有较好的辅助效果.

    作者:王秀莉;马洪芝;自孝海;姜爱梅;李守彦;申士芹;刘开宇;包广亮;刘玉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表型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析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表型的中医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66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诊治资料,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总结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发病机制,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结果:266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按照中医征候划分标准,划分为肾系证比例为77.36%%,划分为肝系证比例为11.12%,划分为脾系证比例为11.1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以虚尤其是肾阳虚、肝郁气滞、脾虚失调为其主要发病机制,患者出现的血瘀、痰湿阻滞为三脏失调的表象.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