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四花解郁汤辅助治疗更年期抑郁症60例

王秀莉;马洪芝;自孝海;姜爱梅;李守彦;申士芹;刘开宇;包广亮;刘玉霞

关键词:自拟, 四花解郁汤, 辅助治疗, 更年期抑郁
摘要:目的:验证自拟四花解郁汤辅助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8例入组病人随机分为样本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用药为帕罗西汀20mg/日,替勃龙2.5 mg/日,谷维素30mg tid;治疗组同时加服自拟“四花解郁汤”每日一剂,8周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两组病人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服用自拟四花解郁汤组的效果更加明显,无论是临床评定、见效时间还是减分幅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四花解郁汤对治疗更年期抑郁症有较好的辅助效果.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临床护理和自我调节

    肝炎是指病毒性肝炎.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目前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5型.那么如何进行临床护理和自我调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1 临床护理1.1 休息休息是临床上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措施.立位及体力活动会导致肝血流量减少,肝脏营养受损.故肝功能明显异常,胆红素显著上升,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3秒或年龄>40岁,均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减轻,或生化检查结果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应有1~3个月不参加工作的康复巩同阶段.重型肝炎,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预防交叉感染,禁忌过多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作者:马升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常用中药的鉴别方法

    目的:分析生活中常用中药的技术及方法.方法:通过外观、鼻闻、口尝、水试、口试等方法经验鉴别,发展到了涉及分子水平或基因水平的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以及新方法如电脑图像分析法.结果: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归纳了鉴定手段的多样性、层次性,说明了鉴别手段博采众法、灵活运用多种技术的重要性.

    作者:蔡晓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自拟四花解郁汤辅助治疗更年期抑郁症60例

    目的:验证自拟四花解郁汤辅助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8例入组病人随机分为样本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用药为帕罗西汀20mg/日,替勃龙2.5 mg/日,谷维素30mg tid;治疗组同时加服自拟“四花解郁汤”每日一剂,8周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两组病人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服用自拟四花解郁汤组的效果更加明显,无论是临床评定、见效时间还是减分幅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四花解郁汤对治疗更年期抑郁症有较好的辅助效果.

    作者:王秀莉;马洪芝;自孝海;姜爱梅;李守彦;申士芹;刘开宇;包广亮;刘玉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动症患儿30例,按照治疗时间分为三组,实施中药汤剂治疗方案,同时家长配合实施患儿的心理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时间在30天以下的有6例,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例数均为2例;治疗时间在30 ~ 60天的有16例,12例痊愈,3例显效,1例有效;治疗时间在60~90天的有8例,6例痊愈,显效及有效的均为1例,三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关系密切,坚持治疗、家长积极配合,治愈率较高.

    作者:尚红梅;殷菡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外科手术治疗65例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65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采用外科治疗,未出现围术期死亡,.其中,完全治愈56例(86.2%),发生切口感染2例(3.2%),盆腔脓肿1例(1.6%),平均住院时间13.5天.结论:阑尾周围脓肿应用外科治疗,不但治疗时间缩短,而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传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腹腔穿刺术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外科急腹症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并且进展速度快,在临床工作中需迅速作出鉴别诊断和相对应的手术治疗才能使患者转危为安,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腹腔穿刺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和快速的临床常用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外科急腹症的诊断.它不仅为快速诊断提供依据,也为手术时选择恰当的切口提供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可免除不必要的辅助检查减轻患者负担,指导临床妥善治疗,不致贻误病情.在基层医疗单位,腹腔穿刺术在急腹症的诊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蔡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我院中药门诊用药咨询360例分析

    目的:总结中药咨询情况,为做好中药咨询工作提供帮助.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门诊中药房咨询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者以患者或其家属298例次(82.78%)居多.服用方法与用量咨询共126例次(35%),疗程与注意事项、中西配伍联用、不良反应分别为75例次(20.83%)、69例次(19.17%)、37例次(10.28%).结论:开展中药咨询工作将有助于医、药、患三方的沟通,有利于临床医疗质量的提高.

    作者:孙传菊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药治疗恶性淋巴瘤之我见

    笔者选用中药治疗恶性淋巴瘤九例疗效结果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在九例中男性占7例,女性2例.2诊断与临床分组,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而确诊.3治疗方法第一组单纯应用中药,本组患者属于发病短.体质尚未虚弱.本病虽发于体表,实源于内.病因多数由气郁、血潜热毒、痰凝而成.此类出现口干口苦,口渴饮凉,大便秘结,舌质暗或舌干无苔,脉象沉数等.在此症治疗原则上以攻泻为主,用清热泻火,化痰软坚之法,选用犀角地黄汤,内消瘰疠丸合之加减,同时配合小金丹外敷局部.第一组因身体虚弱,正气不足无法接受化疗,放疗治疗,需用中药治疗的.

    作者:顾康春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表型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析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表型的中医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66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诊治资料,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总结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发病机制,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结果:266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按照中医征候划分标准,划分为肾系证比例为77.36%%,划分为肝系证比例为11.12%,划分为脾系证比例为11.1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以虚尤其是肾阳虚、肝郁气滞、脾虚失调为其主要发病机制,患者出现的血瘀、痰湿阻滞为三脏失调的表象.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细辛脑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细辛脑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对于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于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及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于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细辛脑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9.77%,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显效率为39.53%,总有效率为72.09%.结论:细辛脑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具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的显著优势.

    作者:谢石灶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人工流产术后宫颈及宫腔粘连

    宫颈宫颈及宫腔粘连是人工流产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人工流产时宫颈管粘膜及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愈合时出现宫颈及宫腔粘连,从而出现继发闭经、月经过少、周期性腹痛或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1资料与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7月,本院共诊治宫颈粘连患者23例、宫腔粘连6例、宫颈及宫腔均粘连3例;年龄18~ 42岁,平均26岁.人工流产次数:首次5例,,3次及以上21例.

    作者:图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168例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的原因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提高剖宫产术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168例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剖宫产术的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1)剖宫产原因胎儿因素53例占31.5%、头盆因素35例占20.8%、产妇因素23例占13.7%、社会因素57例占34.0%.(2)将我院同期阴道分娩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组分娩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但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3)社会因素组与非社会因素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除异位妊娠、植入性胎盘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会因素原因应用剖宫产术在当前临床较为常见,其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且较阴道分娩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提倡合理应用剖宫产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袁春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美尼尔氏综合症33例中西医治疗体会

    美尼尔氏病(又称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是以膜迷路积水为主的一种内耳疾病,因为平衡器官发生异常病理改变,压力增大,循环障碍,保持不了液体平面而导致,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病人多数为中青年人,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首次发作在50岁以前的病人约占65%,大多数病人单耳患病,本病多反复发作.笔者运用中药治疗本证33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邱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提出口腔科门诊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设立7个方面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效地预防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口腔科门诊完全可以通过制定健全的工作制度、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向阳;王建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早期排便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排便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方法:将81例剖宫产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采用温开塞露稀释液灌肠联合腹部按摩促进胎便排出,对照组36例,不进行排便干预,顺其自然排便.结果:两组新生儿每日吸吮次数、首次排胎便距出生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黄便次数、出生后4~5天血清胆红素浓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排便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

    作者:陶剑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低位直肠癌34例保肛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行手术治疗低住直肠癌的病例资料.72例分为保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排便次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保肛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排便次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肛手术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进展性后循环缺血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进展性后循环缺血病因干预提供可能.方法:对25例临床确诊的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中,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表现中占前5位的分别为偏身无力16例(64%),中枢性面瘫16例(64%),舌瘫15例(60%),眩晕13例(52%),构音障碍12例(48%);病情进展时间中,进展时间不超过3天为22例(88%),超过3天为3例(12%),平均为2.32天;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占前5位的分别为高血压13例(52%),高脂血症11例(44%),椎基底动脉狭窄10例(40%),糖尿病9例(36%),冠心病9例(36%).结论: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复杂,部分可表现为进展性,高血压、高脂血症、椎基底动脉狭窄、糖尿病、冠心病是进展性后循环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防止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欧阳青;李劲图;黄小良;林丽卿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两种镇痛方法在肛肠病术后的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肛肠病术后佳的镇痛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和自愿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控镇痛泵装置:对照组采用局部联合方法镇痛.结果表明两组使用不同方法后2h、4h、8h、12h、24h、48h,镇痛效果评定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提示:镇痛泵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液效果优于传统止痛法,是一种安全、有效、持续、稳定、更有价值的镇痛方法.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陈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参蛭活血颗粒剂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参蛭活血颗粒剂对系膜增生性肾炎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的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及对症治疗的同时.治疗组20例用参蛭活血颗粒剂,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观察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TGF-β 1、PAI-1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均有显著下降.参蛭活血颗粒剂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治疗后TGF-β 1、PAI-1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蛭活血颗粒剂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TGF-β1、PAI-1有关.

    作者:王新伟;王丹;程广红;杨桂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兰索拉唑与H2受体拮抗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lansoprazole)与H2受体拮抗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9项研究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1)同质性检验:x2=6.5,自由度8,P>0.05.(2)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3.07-8.78.OR合并的检验:x2=37.7,P<0.01.结论: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优于目前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兰索拉唑在治疗消化道溃疡疗效方面较其他已上市的H2受体拮抗剂都要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锐锋;李元文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