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王娟;丁文娟;于丽娜;胡莹;刘伟;张晨峰
稳定型冠心病包括明确诊断的无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病人和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着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介入手术的普及和药物治疗的规范化,稳定型冠心病(SCAD)是冠心病的常见类型,也是具有临床治疗特色的疾病类型.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有特色及优势,对临床稳定型冠心病的综合诊疗有独特价值.解析稳定型冠心病的中医药防治,从而为临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提供指导.
作者:姜众会;高铸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中医药治疗心衰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临床通过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葶苈大枣泻肺汤是治疗心力衰竭的经典方剂之一,临床疗效确切.本文通过葶苈大枣泻肺汤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探讨其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李彬;谢世阳;王新陆;高原;王永霞;朱明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脑供血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脑血管介入术后同样面临再狭窄的问题.如何减少术后再狭窄,是脑卒中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如何有效干预这些环节成为减少再狭窄发生的关键.临床实践证明,即使规律服用西药,仍不能解决再狭窄的问题.近年来,研究者在中药防治脑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方面进行一些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现将新近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童晨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脑血疏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44例VBI病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采用脑血疏口服液,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观察治疗开始后每周两组病人的椎-基底动脉(VBA)直流速度、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 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疗效、VBA血流速度,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治疗VBI病人有显著促进作用,疗效确切.
作者:王莉;畅涛;吕桦;赵晓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GDI)联合依达拉奉(EDA)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6例VC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EDA治疗,观察组采用GDI+EDA联合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MMP-9、NO、ET-1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4d后MoCA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上升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4d后MMP-9、ET-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1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1).结论 GDI联合EDA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能有效提高病人智力水平与认知功能,疗效更佳,可能与其显著改善血清MMP-9、NO、ET-1水平有关.且安全可靠.
作者:王宇;赵珊珊;刘旭;郑玉敏;孟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虚型帕金森病病人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气虚型帕金森病便秘病人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6)与对照组(n=34).治疗组给予益气健脾汤,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结合针刺取穴,隔日1次;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液(杜秘克),每日3次,每次10 g,餐后30 min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为5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病人症状总积分及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或P<0.01);两组治疗结束后2个月症状总积分及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或P<0.01).结论 以益气健脾联汤合针刺治疗气虚型帕金森病病人便秘r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其停药后的远期疗效更具有优势.
作者:陈敏;王祎晟;张晓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董波教授认为气血失和是胸痹心痛的发病基础,随疾病发展以致阴阳失和,以此立“和法”,提出“和气血、和阴阳”,拟养心通脉膏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王田田;董波;王东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受到威胁.基于中医命门学说理论探讨命门火衰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对临床用药进行经验总结,论述运用温补命门法指导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思路.慢性虚损性疾病进行长期温补,有利于提高病人体质、减轻症状及改善长远预后.
作者:吴玉萍;陈根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系统评价养心氏片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各大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6月,纳入养心氏联合常规西药与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文献,经Jadad改良版质量评价后纳入文献,采用Reviews Man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个研究,全部为中文文献,Jadad评分1篇为2分,13篇为1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可提高病人临床疗效,OR=3.24,95%CI[2.33,4.49],P<0.000 01;提高6 min步行距离(6MWT),平均差(MD)=47.21,95% CI [37.45,56.97],P<0.000 01;降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标准化均数差(SMD)=-1.57,95% CI [-2.50,-0.63],P=0.001;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D=-0.39,95% CI[-0.80,0.02],P=0.06.服用养心氏片后,个别病例出现干咳、上腹部不适、胃胀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氏片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改善心功能,但现有文献质量偏低,确切结论仍需进一步严格试验证实.
作者:陈琴月;戴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高血压的中医病名及“脉胀”理论认可度.方法 制定调查问卷,进行全国大范围调查,建立Epidate 3.0数据库,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19个省市自治区53家医院的523名专家接受调查.统计显示:眩晕、头痛、风眩等传统中医病名不能等同于高血压病的占87.2%~98.5%;赞同和考虑采用新的病名代替眩晕等病名的占92.9%.脉胀理论的认可度为87.8%.结论 传统高血压中医病名运用不合理,脉胀作为高血压的中医概念,可解释高血压病的中医理论内涵是合理的.
作者:王清海;陶军;徐玉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癫痫病人情绪加工和社会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后,其中80例原发性癫痫病人作为试验组,1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眼区情绪识别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眼区情绪喜怒悲恐厌惊评分及复杂情绪总正确数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眼区基本情绪识别正确数与复杂情绪识别正确数呈正相关性(r=0.522,P<0.001),眼区基本情绪识别与DS正序(r=0.263,P=0.018)、DS逆序(r=0.351,P=0.001)均呈正相关性.眼区复杂情绪识别与DS逆序(r=0.256,P=0.022)呈正相关性,与Stroop效应(r=-0.268,P=0.016)呈负相关,且两类情绪均与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原发性癫痫病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加工及心理活动障碍,推测焦虑和抑郁及执行力可能是其社会认知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王军;左其龙;刘长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与非冠心病病人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冠脉造影术(CAG)检查,并确诊为冠心病者221例(冠心病组)及同期确诊无冠心病者123例(非冠心病组).检测所有病人的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指标,测定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 (apoA1)等血脂指标.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3.605,P<0.001).根据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结果,校正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性别等相关因素后,高ALP水平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是低ALP水平的2.238倍(OR=2.238,95% CI.218~4.111).ROC曲线显示:血清ALP水平预测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17(95% CI 0.555~0.678,P<0.001);当ALP值为75.5 U/L时,其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为59.3%,特异度为61.0%.结论 ALP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能通过监测血清ALP预测冠心病或通过减小血清ALP水平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段雅静;李磊;杨晓蒙;席悦;林倩倩;陶然;药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一种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可抑制NOS的生物活性,并增加因NOS损耗引起的活性氧自由基产生.血清ADMA不仅是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率的强烈预测因子,而且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等影响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1)是降解ADMA的一种生物酶,在维持一氧化氮(NO)生物活性和保护心血管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贝贝;尚茹茹;刘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CAP合并AMI病人30例、CAP未合并AMI病人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名MP-IgM抗体、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痰标本、咽拭子MP-DNA.结果 CAP合并AMI组MP-IgM阳性率高于CAP未合并AM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AP合并AMI组痰标本、咽拭子MP-DNA阳性率明显高于CAP未合并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P合并AMI组IL-6水平明显高于CAP未合并AMI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与CAP合并AMI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景霞;鹿育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高血压病人206例,根据血清Hcy水平分为正常Hcy组(A组,Hcy≤1 5μmol/L)和高Hcy组(B组,Hcy> 15 μmol/L).比较两组病人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及血清Hcy水平.结果 高Hcy组病人血清Hcy、肌酐、尿素氮、尿酸均较正常Hcy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cy与肌酐(r=0.227,P=0.001)、尿素氮(r=0.517,P=0.000)、尿酸(r=0.388,P=0.000)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病人血清Hcy在高血压肾脏损伤起重要作用,血清Hcy与肌酐、尿素氮及尿酸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石晶晶;王欢;胡元会;邱志凌;薄荣强;褚瑜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方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收缩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方,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病人血浆N末端脑钠肤原(NT-pro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变化及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LVEF均明显提高,血浆NT-proBNP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LVEF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心功能疗效、中医证候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方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病人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董巧稚;逯金金;蔡玲玲;范宗静;匡武;崔杰;李冬;张婧倩;周鹍;李岩;万洁;林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冠心病急救中成药40余年来快速发展,综述冠心病急救中成药发展及临床应用的进展.
作者:张鞠华;李海霞;赵志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研究介绍周华教授基于“治未病”理论防治心力衰竭的经验;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方面结合心力衰竭分期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运用展开阐述,并论述鹿角系列方在心力衰竭的分期治疗经验.
作者:宋晓龙;瞿惠燕;戎靖枫;王咏;杭宇;周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177例AC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对照组、替格瑞洛组和联合组,3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替格瑞洛组采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组在替格瑞洛组基础上静脉输注rhBNP,连续治疗1个月.统计分析3组病人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小板集聚率、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和替格瑞洛组病人治疗后LVEF、LVEDD、LVESD、IVS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病人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其余两组(P<0.05),同时LVEDD、LVESD、IVSD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其余两组(P<0.05).联合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低,替格瑞洛组次之,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替格瑞洛组病人血小板集聚率、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BNP联合替格瑞洛可有效提高ACS病人心功能,抑制心肌重塑,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血小板集聚率,改善预后,同时并未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
作者:彭慧;陈苏;王四坤;刘恒有;孙玉真;胡晓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MPAR)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12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病人,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PCI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MPAR、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TT较治疗前均延长(P<0.05),观察组PT、APTT均短于对照组,TT则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PAR较治疗前均得到降低(P<0.05),观察组MP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MPO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CRP、IL-6、MP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病人PCI术后通过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术后凝血功能、MPAR,且可有效缓解炎症.
作者:陈心涛;王丁仓;王彦鹤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