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心涛;王丁仓;王彦鹤
脑供血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脑血管介入术后同样面临再狭窄的问题.如何减少术后再狭窄,是脑卒中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如何有效干预这些环节成为减少再狭窄发生的关键.临床实践证明,即使规律服用西药,仍不能解决再狭窄的问题.近年来,研究者在中药防治脑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方面进行一些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现将新近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童晨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与非冠心病病人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冠脉造影术(CAG)检查,并确诊为冠心病者221例(冠心病组)及同期确诊无冠心病者123例(非冠心病组).检测所有病人的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指标,测定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 (apoA1)等血脂指标.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3.605,P<0.001).根据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结果,校正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性别等相关因素后,高ALP水平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是低ALP水平的2.238倍(OR=2.238,95% CI.218~4.111).ROC曲线显示:血清ALP水平预测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17(95% CI 0.555~0.678,P<0.001);当ALP值为75.5 U/L时,其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为59.3%,特异度为61.0%.结论 ALP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能通过监测血清ALP预测冠心病或通过减小血清ALP水平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段雅静;李磊;杨晓蒙;席悦;林倩倩;陶然;药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ACS病人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作为观察1组,心肌梗死31例作为观察2组,所有病人于入院后检测即刻、6h、24h血清IMA、cTnI、CK-MB水平;对照组为2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3组IMA、cTnI、CK-MB水平差异;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即刻、6h、24 h血清IMA、cTnI、CK-MB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1组和观察2组即刻cTnI、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6h、24 h 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即刻cTnI、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6h、24 h 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P<0.05).结论 联合检测IMA、cTnI、CK-MB可提高ACS早期诊断效率及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宇;彭晓恩;薛铮;宋毅;刘星;李远;张翠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氨茶碱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率、窦房结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口服氨茶碱治疗,观察组病人给予口服麝香保心丸联合氨茶碱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心悸、胸闷、气短和头晕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病人的24 h总心率、平均心率、快心率和慢心率,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和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并计算校正后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病人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6,P=0.006).观察组病人心悸、胸闷、气短和头晕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24h总心率、平均心率、快心率和慢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SNRT、cSNRT和SAC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氨茶碱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病人的心率和窦房结相关指标.
作者:张明;王娟;丁文娟;于丽娜;胡莹;刘伟;张晨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肌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3月门诊收治的心肌缺血病人8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血脂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病人血脂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肌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陈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适用于冠脉狭窄大于70%及有明显症状的冠心病(CHD)病人,血管再通率高,创伤小,术后生活质量可明显提高,但PCI术后冠脉极易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影响其介入疗效.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本研究从新医学模式角度综述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研究新进展.
作者:马迎霞;王雄;魏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林慧娟教授治疗高血压临床经验.方法 利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平台收集林慧娟教授治疗高血压临床病历资料,规则化处理原始病历数据中药数据,采用频数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点式互信息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得出林慧娟教授中医临床辨治高血压常用中药、中药核心处方及中药配伍规律.结论 系统总结林慧娟教授中医诊治高血压的用药规律.
作者:王怡斐;苏文革;彭伟;师伟;鲁颖;张鑫;郭芳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出现的继发性抑郁性情感障碍性疾病,国内外发病率均较高,且危害性大.肝主疏泄的中医理论在PSD治疗中应用广泛,回顾性分析基于肝主疏泄理论的针灸及中药在PSD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庄丽华;詹松华;孔营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董波教授认为气血失和是胸痹心痛的发病基础,随疾病发展以致阴阳失和,以此立“和法”,提出“和气血、和阴阳”,拟养心通脉膏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王田田;董波;王东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在阵发性房颤发生中的作用及维持过程中的机制.方法 利用Poincare散点图为工具,区分阵发性房颤的不同类型.通过对阵发性房颤病人发作前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发作前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变化,监测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SDNN指数(SDNN Index)、心率变异三角指数(HRVTI)、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LF)、高频(HF)、低频高频比值(LF/HF)前后变化.结果 100例房颤病人,迷走型房颤33例,交感型房颤67例.根据Poincare散点图形态,将房颤分为星形、椭圆形、棒球杆形、不规则形,100例房颤病人中星形63例,椭圆形13例,不规则形24例.交感型房颤和迷走型房颤与健康志愿者比较神经张力变化明显.交感型房颤病人LF、LF/HF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F发作前30min~45 min达到峰值.迷走型房颤病人HF、LF/HF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发作前15 min明显增高;迷走型房颤发生前,HF、LF/HF较正常人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与自主神经功能、心率变异性关系密切.
作者:焦华琛;魏哲;孙婷婷;郑书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CAP合并AMI病人30例、CAP未合并AMI病人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名MP-IgM抗体、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痰标本、咽拭子MP-DNA.结果 CAP合并AMI组MP-IgM阳性率高于CAP未合并AM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AP合并AMI组痰标本、咽拭子MP-DNA阳性率明显高于CAP未合并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P合并AMI组IL-6水平明显高于CAP未合并AMI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与CAP合并AMI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景霞;鹿育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连续综合干预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干预,观察时间为3年.比较两组病人高血压控制情况、生活习惯改变情况,高血压并发症,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压差值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控制率为80.3%,明显高于对照组61.9%.干预后,观察组生活习惯均有显著改变,且明显较优(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为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P<0.05).结论 连续综合干预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肯定.
作者:李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 将9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予以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预后情况,手术效果,血清PCT、CRP、TGF-β1、NSE,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PCT、CRP、NSE较对照组降低;TGF-β1,ADL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疗效确切,能缓解血清PCT、CRP、TGF-β1及NSE变化.
作者:何小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池积血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术后急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 将邯郸市第一医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病人有无出现急性脑积水分成研究组(急性脑积水)和对照组(非急性脑积水),针对诊断脑积水病人实施脑室引流术,比较两组急性脑积水发生率、病人脑池不同部位积血量.结果 本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0例病人,32例病人出现急性脑积水,发生率为35.5%,两组病人治疗方案、再出血情况、侧别、脑室积血、动脉瘤所处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5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消除各个因素互相影响,动脉瘤所处位置与脑室积血为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组急性脑积水病人各个脑池脚间池血量高,其次是右侧外侧裂池底部,与对照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侧脑池、中部脑池积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素众多,动脉瘤所处位置、脑室积血可为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梗阻性脑积水,因此脑池部位与脑池积血分布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而在未发生脑池积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脚间池、右侧外侧裂池底部积血量的增加会提高病人术后发生急性脑积水发生风险.
作者:刘永军;高翔;刘存祥;申仑;刘辉;张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虚型帕金森病病人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气虚型帕金森病便秘病人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6)与对照组(n=34).治疗组给予益气健脾汤,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结合针刺取穴,隔日1次;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液(杜秘克),每日3次,每次10 g,餐后30 min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为5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病人症状总积分及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或P<0.01);两组治疗结束后2个月症状总积分及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或P<0.01).结论 以益气健脾联汤合针刺治疗气虚型帕金森病病人便秘r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其停药后的远期疗效更具有优势.
作者:陈敏;王祎晟;张晓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稳定型冠心病包括明确诊断的无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病人和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着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介入手术的普及和药物治疗的规范化,稳定型冠心病(SCAD)是冠心病的常见类型,也是具有临床治疗特色的疾病类型.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有特色及优势,对临床稳定型冠心病的综合诊疗有独特价值.解析稳定型冠心病的中医药防治,从而为临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提供指导.
作者:姜众会;高铸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入组经冠脉CT或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的病人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舒通胶囊,治疗12周,观察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的含服量及对代谢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片使用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且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为血脉瘀阻证病人服用冠心舒通胶囊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石洁;阿不都吉力力阿不力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系统评价养心氏片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各大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6月,纳入养心氏联合常规西药与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文献,经Jadad改良版质量评价后纳入文献,采用Reviews Man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个研究,全部为中文文献,Jadad评分1篇为2分,13篇为1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可提高病人临床疗效,OR=3.24,95%CI[2.33,4.49],P<0.000 01;提高6 min步行距离(6MWT),平均差(MD)=47.21,95% CI [37.45,56.97],P<0.000 01;降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标准化均数差(SMD)=-1.57,95% CI [-2.50,-0.63],P=0.001;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D=-0.39,95% CI[-0.80,0.02],P=0.06.服用养心氏片后,个别病例出现干咳、上腹部不适、胃胀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氏片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改善心功能,但现有文献质量偏低,确切结论仍需进一步严格试验证实.
作者:陈琴月;戴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MPAR)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12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病人,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PCI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MPAR、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TT较治疗前均延长(P<0.05),观察组PT、APTT均短于对照组,TT则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PAR较治疗前均得到降低(P<0.05),观察组MP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MPO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CRP、IL-6、MP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病人PCI术后通过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术后凝血功能、MPAR,且可有效缓解炎症.
作者:陈心涛;王丁仓;王彦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研究介绍周华教授基于“治未病”理论防治心力衰竭的经验;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方面结合心力衰竭分期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运用展开阐述,并论述鹿角系列方在心力衰竭的分期治疗经验.
作者:宋晓龙;瞿惠燕;戎靖枫;王咏;杭宇;周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