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华
目的:观察万托林联合布地奈德,采用压力泵雾化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8年2月-2010年3月5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疗程4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咳嗽明显缓解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采用支气管扩张剂万托林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不良反应少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伟光;刘裕芬;郭奋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黄芪颗粒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的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颗粒,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58例,显效21例(36.21%),有效24例(41.38%),无效13例(22.41%);治疗组58例,显效36例(62.07%),有效18例(31.03%),无效4例(6.90%);治疗组总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病次数及发病时间方面,经治疗后,治疗组的发病次数为1.4±0.5次,发病时间为6.1±2.8;对照组的发病次数为1.6±0.4次,发病时间为4.5±2.2d;治疗组的发病次数及发病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0.05,**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芪颗粒颗粒在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过程中,能起到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对各种病毒的抵抗能力,减少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作者:刘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两种方法对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并进行对比.方法: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名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40名,行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同定术治疗.对照组40名,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月-3月,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术后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为95%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相比,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治疗可对尺桡骨干双骨折复位产生较好效果,但应注意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治疗的手术经验及术后规范的功能康复锻炼.
作者:汪航;黄振海;唐云建;陈云疆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2009年3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救治方法,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35例患者经治疗12h后缓解30例,不缓解者5例,该5例患者经过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均全部缓解,无1例出现严重低血压、气胸等并发症.无死亡患者.结论 规范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扩张支气管药物的应用是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成功的关键;必要时采用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能有效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作者:马朝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50例早期胃癌患者均进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1例胸腔积液,1例腹腔感染,1例左膈下脓肿;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1-5年,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7.8%、95.6%,死亡2例,均为黏膜下癌,因胃癌复发于4年2个月和8个月.结论:早期胃癌,不管病灶多少及病变的大小,均应采取根治性切除术,然后配合化疗,此为目前治疗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随着医疗手术技术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方忠伟;程克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诊断与其他疾病一样需要综合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其他资料,其中血糖测定至关重要.以高血糖为其共同标志,是高危妊娠.一方面可引起巨大儿、胎儿窘迫、胎死宫内、难产率增加等不良妊娠结局;另一方面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率明显增加.对母婴的健康都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必须提高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治疗,让母婴安全度过围生期.
作者:徐田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通过两种单次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应用中的效果分析,寻找更安全的麻醉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4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单次麻醉组和持续麻醉组,各32例,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结果:持续麻醉组初始用药量、完善阻滞率、麻醉维持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并发症和辅助用药率等优于单次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药量和麻醉时间容易控制,且不增加并发症,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沈爱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HBV-DNA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HBV-DNA、总胆红素(TB)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恩替卡韦可迅速降低慢性莺症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促进胆红素下降,改善肝功能,显著提高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振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总结26例急诊中毒洗胃患者的洗胃处理.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的重点为:洗胃前对拒绝洗胃者做好规劝,对误服毒物者进行安慰;洗胃时加强观察、洗胃后做好护理,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郜根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酶在正常晚孕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胎盘的表达及其与母血和脐血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s,TBA)水平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胎盘CYP3A4在ICP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巢式PCR(RT-Nested PCR)法测定胎盘组织中CYP3A4 mRNA的表达量;采用速率法测定母血、脐血中总胆汁酸的水平.结果 (1)对照组及ICP组胎盘组织中均有CYP3A4 mRNA的表达,ICP组胎盘组织中CYP3A4 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50(1.41)VS 1.4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治疗组CYP3A4 mRNA表达量高于未用DEX治疗组(0.59(1.27)VS 0.2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及ICP组胎盘组织中CYP3A4 mRNA表达量与母、脐血中TBA水平之间均不具有相关性(rs=-0.060~-0.330,P均>0.05).结论 (1)ICP胎盘CYP3A4 mRNA的表达降低,使胎盘对胆汁酸的解毒作用减弱,这可能与ICP胎儿病理机制有关.(2)DEX是ICP胎盘CYP3A4的诱导剂,这可能是其治疗ICP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利民;万红芳;邢爱耘;孙微微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慢性缺血引起肾脏病理生理变化和进行性损伤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并非单纯的肾血流灌注减少引起的肾损害.持续性低血流灌注可以引起肾脏局部RAAS系统高活性状态,肾脏局部产生的或释放至血循环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可引起一系列导致肾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级联反应,如PPARγ与TGFβ1等因子的变化,而且慢性缺血性肾病时PPARγ与TGFβ1与肾脏纤维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且两因子的变化有相关性,但是目前这方面研究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作者:何艳;陈钦开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38.5%,对照组有效率3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为主,观察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探讨.
作者:黄汉生;杨兰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外伤患者,根据其有无发生院内感染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各51例,对比分析引发感染的因素.结果:发生院内感染21例,感染率为20.59%,调查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气官切开、抗生素联用、置胃管、伴有基础病症等均为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明确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后,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控制感染程度.
作者:聂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与护理情况.方法:选择24例病例资料完整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进行康复护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3.1个月.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18例.Ⅲ、Ⅳ级为优良,优良率约91.7%,2例术后因脑血管意外伤侧肢体偏瘫影响疗效.结论: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同时辅以药物促进骨折愈合、抗骨质疏松等治疗,是目前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较好的方法.
作者:杨家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是妇女常见病.近年来,用平消胶囊配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乳腺增生病42例,并与天冬素片治疗26例进行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珺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微钛板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颌骨单侧髁突骨折患者80例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颌间牵引治疗,治疗组采用微钛板联合颌间牵引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1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面部形态满意.同时经统计学检验,治疗组的压痛、错合、肌肉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复诊时,经过测量分析,治疗组的大张口度、大前伸合距离、骨折侧大侧方合距离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微钛板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髁突骨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下颌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青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方法:总结55例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5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55例均有不同程度脑萎缩,12例小脑萎缩,9例表现为脑白质脱髓鞘,结论:酒精性脑病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姜祖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建立降脂灵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的山楂、泽泻、丹参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鉴别项下的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重线性好.结论:此鉴别分析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且鉴别可行,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蕾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产后出血原因、出血时间及出血量等.结果 39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主要原因为切口缝合问题,39病例经采取措施均治愈出院,无DIC及席汉综合征等并发症.其中子宫切口感染13例,子宫切口裂开11例,胎盘、蜕膜残留8例,子宫复旧不良7例;出血时间发生在产后7~34d,出血量500~2000ml,平均1200ml.结论 快速有效的止血是治疗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主要方法,产前及产后积极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术前术后预防性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可降低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发生.
作者:马冬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药物的种类日益增多,这无疑在疾病的治疗上增加了许多新方法,但同时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和(或)粘膜上引起炎症反应,称为药疹,即药物皮肤病.本文对药物致皮肤、粘膜发生不良反应进行研究.
作者:李东华;李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