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宁静颗粒治疗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观察

全亚萍;常华军;朱海荣;吴亚同;朱银杏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障碍, 肝郁化火, 宁静颗粒,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摘要:目的 观察宁静颗粒治疗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人分为A组、B组、C组.A组予宁静颗粒及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B组予宁静颗粒,C组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疗程为4周.采用中医症状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分析和评定.结果 3组病人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病人HAMA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宁静颗粒治疗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障碍与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疗效相仿,两者结合疗效更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代谢综合征合并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代谢综合征合并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我院内科住院的老年病人235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3组:A组(代谢综合征合并脑梗死)90例,B组(单纯代谢综合征)88例,C组(单纯脑梗死)57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人为对照组.比较4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情况以及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病人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比例,TG、Hcy水平均高于B组、C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B组、C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颈动脉内中膜增厚、TG、HDL-C、Hcy均为影响老年代谢综合征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代谢综合征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TG、HDL-C、Hcy.

    作者:李静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疏肝解郁安神法治疗Meige综合征1例

    通过验案介绍赵建国教授根据Meige综合征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疏肝解郁安神法治疗Meige综合征,效果明显.

    作者:陈德;赵建国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进展性脑梗死头颅MRI及DSA影像学研究

    目的 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疾病特点及引起脑卒中进展的原因.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17例,将57例进展性脑梗死病人设为观察组;6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病人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脑血管造影(DSA)结果.结果 观察组基底节梗死、脑干梗死、分水岭梗死发生率依次为28.07%、26.32%、28.07%,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的1333%、11.67%、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颅内动脉狭窄,大动脉中、重度狭窄及溃疡斑块发生率依次为92.98%、77.19%、70.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33.33%、3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多发生于急性脑梗死3d内,头颅MRI改变以梗死体积增大为主.进展性脑梗死好发于基底节、脑干及分水岭,动脉狭窄、溃疡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张国栋;吕昕;肖飞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癫痫伴发抑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癫痫伴发抑郁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多数抗抑郁药物存在诱发癫痫或副作用的风险,综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药治疗本病获得一些可喜的成果,具有多途径、稳定性好、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本研究对癫痫伴发抑郁的中医药治疗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何坤梅;刁丽梅;何乾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Ⅰ组(Sham+生理盐水)、Ⅱ组(Sham+丹参多酚酸盐)、Ⅲ组(局灶性脑缺血十生理盐水)、Ⅳ组(局灶性脑缺血十丹参多酚酸盐)、V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十生理盐水)和Ⅵ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十丹参多酚酸盐).局灶性脑缺血为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48 h;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为MCAO 2 h后再灌注48 h(MCAO/R).MCAO模型制备采用改良Longa法,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法评价各组大鼠神经损伤情况;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Ⅰ组和Ⅱ组大鼠神经学表现正常,Ⅲ组和Ⅳ组大鼠神经学评分增高(P<0.05);与Ⅲ组和Ⅳ组比较,V组和Ⅵ组大鼠神经学评分降低(P<0.05),且Ⅵ组低于V组(P<0.05).Ⅲ组和Ⅳ组大鼠有明显局灶性脑缺血,V组和Ⅵ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且Ⅵ组大鼠梗死体积小于V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V组和Ⅵ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VEGF阳性表达均增高(P>0.05),而且Ⅵ组高于V组(P<0.01).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能通过VEGF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苗常青;刘鹏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化裁联合美托洛尔辨治气虚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化裁联合美托洛尔辨治气虚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就诊于我院的112例气虚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组病人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成的汤剂内服,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指标、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h连续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较对照组高,QT离散度(QTd)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人较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持续时间缩短,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升高,心肌耗氧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黏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因子血清肌钙蛋白I(cTnl)、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化裁联合美托洛尔辨治气虚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能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指标,缓解心绞痛发作,提高心功能,其机制与改善血液流变学,调控cTnl、NT-proBNP、MCP-1水平有一定关系.

    作者:王永年;王士兵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梓醇对衰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梓醇对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内皮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3月龄Wistar大鼠32只,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组,余24只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制衰老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梓醇5 mg/(kg·d)腹腔内注射]和高剂量组[梓醇10 mg/(kg·d)腹腔内注射]3组,每组8只.12周后处死大鼠.显微镜下观察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TUNEL法原位标记凋亡的血管内皮细胞,计算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Caspase-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Bcl-2及Bax的表达,并计算Bcl-2/Bax的比值.结果 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明显病理学改变,与模型组比较,梓醇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均能明显改善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损害.模型组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梓醇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Bcl-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高剂量组Bcl-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模型组Bax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高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Bcl-2/Bax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梓醇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均能明显提高Bcl-2/Bax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而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梓醇能保护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损害.梓醇的抗衰老作用可能与梓醇能抑制主动脉内皮细胞促凋亡基因Bax及Caspase-3的表达,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同时上调Bcl-2/Bax比值有关.提示梓醇能抑制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衰老的作用.梓醇的抗血管衰老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曹萍;程梦馨;沈丹;钟亚;李夏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相比单纯冠心病病人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比较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病人与单纯冠心病病人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41例CHD合并DM病人和85例单纯CHD病人的基本情况、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尿酸(UA)及辅助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比较CHD合并DM病人与单纯CHD病人的危险因素.结果 CHD合并DM病人与单纯CHD病人比较,体重指数(t=2.55,P =0.02)、高血压(x2=7.90,P=0.00)、吸烟(x2=52.99,P=0.00)、饮酒(x2=24.96,P=0.00)、工作强度(x2=10.43,P=0.00)、锻炼习惯(x2=18.54,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C(t =2.72,P=0.01)、TG(t=2.83,P=0.01)、FPG(t=2.04,P=0.04)、空腹C肽(t =3.90,P=0.00)、HDL-C(t=-3.38,P=0.00)、LDL-C(t=4.95,P=0.00)、UA(t=3.97,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VEF(t =-20.14,P=0.00)、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x2=10.09,P=0.0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x2=21.57,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主要影响因素为FPG(OR=6.29)、HDL-C(OR=2.25)、TC(OR=1.87).结论 CHD合并DM病人和单纯CHD病人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应着重控制FPG、HDL-C、TC含量,防止单纯CHD向CHD合并DM进展.

    作者:吴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从肺论治”心力衰竭经验探析

    总结胡元会教授从肺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胡元会教授在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主张心肺同治,尤其善用调肺药串,每获良效.现从心肺同治的理论基础到调肺九法常用药串在心力衰竭临床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吴华芹;王新建;胡元会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8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次,每次10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1.2 g;疗程为3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改良爱丁堡·斯堪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并比较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ESS、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并发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李锦;龙志新;李青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介绍重症肌无力的常见类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探讨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回顾近5年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文献,从西医治疗与中医辨证论治、经方治疗、自拟方治疗、针灸治疗等方面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治疗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沈洁;盛昭园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纤溶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纤溶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24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病人静脉滴注纤溶酶,每日1次;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1.2 g,每日3次;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4项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脂四项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纤溶酶能够改善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调节脂质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刘翠芬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TCD发泡试验对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CD发泡试验对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青年隐源性卒中病人,均行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TCD发泡试验(c-TC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TEE与c-TCD检查的阳性率.结果 TEE检查显示,29例病人Valsalva动作后清晰可见右向左分流;c-TCD检查显示,28例病人清晰可见微栓子信号;c-TCD检查的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100%;c-TCD和TEE对于筛查卵圆孔未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c-TCD和TEE可以更好地对青年隐源性卒中进行病因诊断.

    作者:张春丽;高红红;李科信;王玉香;陈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疏肝益心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疏肝益心方在双心医学模式下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焦虑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焦虑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在双心医学模式下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肝益心方汤剂口服.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情况及汉密尔顿抑郁量化表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汉密尔顿抑郁量化表评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双心医学模式下联合使用以疏肝理气活血为治则的中药方剂疏肝益心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焦虑病人疗效显著.

    作者:黄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诊室血压测量与家庭血压测量在高血压病人血压达标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诊室血压测量与家庭血压测量在高血压病人血压达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0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嘱病人15d、1个月、3个月门诊随访,比较诊室血压测量与家庭血压测量血压达标情况.结果 15d、1个月、3个月诊室测量血压达标率分别为23.85%、36.70%、42.20%,家庭测量血压达标率分别为36.70%、51.38%、62.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血压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诊室血压测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测量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诊室测量血压达标率,在高血压达标管理中应重视家庭血压的测量.

    作者:李学云;张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针刺联合疏肝活血汤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病人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疏肝活血汤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病人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合疏肝活血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7d为1个疗程,共8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随访6个月后两组病人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P300潜伏期及其波幅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HAMD评分、NIHSS评分及P300潜伏期均明显下降,P300波幅及BI指数评分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疏肝活血汤合针刺疗法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病人的认知功能,减轻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余志辉;胡建芳;陈朝俊;毕小丽;杨沛群;樊哲江;刘媛;刘天福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基于代谢组学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中医证候本质研究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代谢组学“系统性”“动态性”“整体性”的特点与中医证候“整体观”“时相性”“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相吻合,因此代谢组学可以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面分析中医证候本质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从冠心病中医证候代谢组学研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代谢组学分析等方面,对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证候本质代谢组学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推动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作者:张艳;鞠建庆;徐浩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针药“病证结合”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药“病证结合”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给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的规范化内科治疗,治疗组在规范化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药“病证结合”治疗(针灸十中药辨证治疗).治疗第7天、第14天(或出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评价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后第30天、9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BI评价预后.结果 治疗组治疗第14天NIHSS评分与治疗前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0天、第90天,两组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第90天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病证结合”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能显著降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改善病人远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唐卫华;张蓓蓓;丁砚兵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支架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2例颈动脉狭窄病人行CEA治疗(CEA组),28例颈动脉狭窄病人行CAS治疗(CAS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费用、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计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CAS组病人住院费用高于CEA组,但CEA组病人心脏不良事件和颅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ADL评分高于CEA组,NIHSS评分低于C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较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术后不良事件少,病人预后较好.

    作者:赵峰;刘景峰;孙猛;李山峰;白江涛;李梅;邓默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与冠心病及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冠心病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6年6月因胸闷胸痛症状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人166例,造影正常者36例为对照组;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者130例为冠心病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5例].记录各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其对Lp-PLA2水平的影响.结果 Lp-PLA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r=0.163,P<0.05;r=0.082,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105,P<0.05).冠心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病人Lp-PLA2高于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病人[(295.36±247.2) ng/mL与(262.98±16.89) ng/mL,P<0.01].结论 Lp-PLA2参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是冠心病及其预后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

    作者:庄建芬;卢辉和 刊期: 2018年第18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