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字减影CT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王宗盛;周霞;周胜利

关键词:微小动脉瘤, CT数字减影,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31例可疑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应用MSCT数字血管造影术(简称减影CTA)进行颅内动脉成像检查,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手术确诊或DSA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患者中手术及DSA造影共检出微小动脉瘤35个,采用数字减影CTA共检出32个,敏感性为91.4%.结论 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新型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初步筛选及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治疗胆囊结石的经典术式,有诸多的容易让患者接受的优点,但随着胆囊切除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研究的深入,以及患者要求医生为其施行保留胆囊且解决疾患要求越来越多,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推崇.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在胆道镜下操作,能清晰观察到胆囊腔内的全貌,可以在直视的情况下配合取石网取净胆囊内结石,避免结石残留和损伤胆囊黏膜,已达到完全地取尽结石而保留胆囊功能的目的.本文将对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5月实施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4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过程中的经验.

    作者:程汝艳;闫峥峥;邢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浅谈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

    临床麻醉学已发展包括临床麻醉、重症监测与复苏、疼痛治疗等内容,麻醉科工作范畴不断向深更广的领域拓展.其中麻醉安全问题始终是麻醉学科的头等大事,如何强化麻醉安全意识,便于实习生重视麻醉安全问题,提高临床麻醉水平和质量,保证病人安全并减少医疗纠纷呢?本人认为应结合工作经验和实例,总结几点体会.

    作者:张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风险因素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风险因素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急诊科患者临床护理资料,依据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风险因素认知度和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风险因素管理实施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风险因素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后明显提高护患风险意识,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陈勇;刘晓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胰岛素泵护理安全管理体会

    目的:总结胰岛素泵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安全管理规范,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对369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护理过程总结出实现胰岛素泵护理安全应从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规范胰岛素泵应用的护理程序、健全各种管理制度、统一管理应用胰岛素泵患者的资料、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管理.结果:自实施胰岛素泵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后,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护理质量及护士培训效果得到保证,胰岛素泵相关的器材得到有效维护.结论:实现胰岛素泵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安全管理并使之规范化可确保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作者:乐丽珍;林丽燕;欧素琼;曾科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适时鉴定,早期预防,心理护理和合适的治疗.结果:患者胃瘫症状好转或消失,顺利出院.结论: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胃瘫患者,通过合适的护理和治疗,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婷婷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静脉输液后拔针术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后拔针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基本操作之一,在临床中,提高拔针技巧,可以减轻疼痛,避免拔针后皮下淤血,同时保护静脉为下一次静脉穿刺成功创造条件.减轻该操作的不良反应对于提高护理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刘金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服用小柴胡汤浓缩煎剂,对照组(18例)口服奥美拉唑及吗叮啉,两组均21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

    作者:罗佩杰;刘飞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 评价瑞替普酶(Reteplase)与国产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 2008年8月至2011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2例AMI患者采用静脉溶拴,随机分为Reteplase组(33例)和UK治疗组(39例),观察两组的溶栓后冠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急性期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溶栓剂开始注入距发病时间(治疗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teplase组30mm、60mm、120mm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36.36%、66.67%、87.88%,UK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15.39%、33.33%、56.41%,Reteplase组30mm、60mm、120mm的临床判断再通率均高于UK组,在每个时间段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Reteplase组30min、60min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UK组60min、120min的再通率,Reteplase组冠脉再通较UK组至少提前30min.两组患者在出血、心律失常、过敏反应及低血压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0d的病死率Reteplase组为6.1%,UK组为7.7%,Reteplase组略低于UK组,但两组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时间早、再通率高、给药方便、药物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治疗AMI的溶拴药物.

    作者:王少春;谭钰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直肠癌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行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情况及化疗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KPS评分较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6种Ⅱ度以上化疗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恶心呕吐、腹泻、肝损害、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各位显著(P<0.05).结论 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能减轻患者出现的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KPS评分),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能接受更多的化疗周期,从而为巩固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赵先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68例假性球麻痹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责任制护理,注重患者心理护理,实施多种方式的康复训练,30天后用才藤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痊愈14例,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结论: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制定适宜的个体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吞咽功能.

    作者:赵雨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38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不断提高对该病的护理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收治38例距肛缘5-10CM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吻合器吻合方法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等一系列整体护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术后3年生存率达90%.结论:重视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嗣手术期护理,显著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张恒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关于青海省中草药研究开发的思考

    现代医药为中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天然药物的市场需求高速增长.青海省企业应充分发展科技力量,借鉴外省和国外先进的研究思想、研究成果和科学经营理念,积极推进青海省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青海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造就了明显的中草药资源优势.然而相应的研究以及市场开发却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落后状态.

    作者:刘永健;王晓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精神障碍产妇住院期间的护理

    精神障碍产妇是产科病房的一个特殊群体,本身疾病的困扰和孕育胎儿带来的不适,可使这类孕产妇身心疲惫,终导致患者原有精神症状加重或母婴双亡.如何使这些特殊的产妇顺利度过孕期并安全分娩,是临床医护人员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008年6月-2010年1月我科共收治精神障碍产妇11例,根据每一位住院产妇的不同表现我们制订了一系列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患者住院期间的相关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降脂灵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建立降脂灵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的山楂、泽泻、丹参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鉴别项下的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重线性好.结论:此鉴别分析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且鉴别可行,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蕾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骨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外科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为26%;国外报道,DVT的发生率为30%~50%.了解DVT发病的原因及高危因素,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DVT的发生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西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肾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肾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选取我院109例肾结石患者,应用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随访结果显示,109例患者均成功一期取石.平均手术时间90.4min,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4天.结石清除率达92.6%;术后出现大出血1例.结论: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术前充分准备和耐心的心理护理,术中医生和护士的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作者:徐卫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危险与防护

    本文基于工作实践,分析了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并着重介绍了提高防护意识,加强安全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完善防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避免职业损伤等三种解决方案极其具体应用,希望相关人员加以借鉴和探讨,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陈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柴胡疏肝散治疗腹痛浅析

    本文总结了笔者对腹痛的病因病机的认识,用柴胡疏肝散以理气行滞,养血调经治疗肝郁气滞型腹痛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到2011年4月期间来我院本院治疗74例腹股沟疝患者,采取平片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结果:100例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5min;术后平均10h开始下床活动,平均住院7d;术后共发生尿潴留3例(3%),术后阴囊肿胀1例(1%),术后应用止痛剂11例(11%),均未发生伤口感染、阴囊积液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经过1个月-2年的随访无复发现象.结论:平片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观荣;杨秀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微钛板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髁突骨折的40例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微钛板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颌骨单侧髁突骨折患者80例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颌间牵引治疗,治疗组采用微钛板联合颌间牵引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1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面部形态满意.同时经统计学检验,治疗组的压痛、错合、肌肉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复诊时,经过测量分析,治疗组的大张口度、大前伸合距离、骨折侧大侧方合距离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微钛板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髁突骨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下颌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青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