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肾上腺髓脂瘤的CT诊断

刘更生;王少英

关键词:肾上腺髓脂瘤,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 肾上腺良性肿瘤, 影像学技术, 无功能性, 鉴别诊断, 病理证实, 检出率, 手术, 尸检, 命名, 描述, 临床, 分析
摘要:肾上腺髓脂瘤又称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肾上腺骨髓脂肪瘤,临床少见,是一种罕见的无功能性肾上腺良性肿瘤.Gierke于1905年先对本病进行描述,Oberling于1921年将它命名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以前多由尸检发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其检出率明显提高,笔者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分析其病理、CT表现及鉴别诊断.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槽状髋臼扩大交叉网状植骨治疗先天性半脱位

    槽状髋臼扩大术是由Staheli[1]设计的一种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的髋臼成形术,我们在槽状髋臼扩大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交叉网状植骨,结合术后系统的康复治疗,使疗效显著提高.自1997年5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应用42例58髋,疗效显著.

    作者:崔胜杰;王立涛;靳宪辉;刘桂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8例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对两种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局麻药用药量明显减少(P<0.01),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影响也各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用药量少,是一种值得信赖的麻醉方法.

    作者:邓红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外伤患者,根据其有无发生院内感染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各51例,对比分析引发感染的因素.结果:发生院内感染21例,感染率为20.59%,调查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气官切开、抗生素联用、置胃管、伴有基础病症等均为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明确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后,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控制感染程度.

    作者:聂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神经性病理疼痛机制及AGAP镇痛机理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而导致的急性疼痛.其基本过程是:伤害性刺激在外周初级感觉神经元换能,转变成电信号,经脊髓、脑干和丘脑的传递和调制,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蝎毒素是一类具有很高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天然药物或药物导向物质,国内有关学者用醋酸扭体法、辐射热甩尾法、电热板法等动物模型充分证明蝎毒粗毒及镇痛有效成分对躯体痛、内脏痛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近几十年来,已经有约200个神经毒素多肽单体成分从20多种蝎毒中分离纯化出,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生化和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李青;王新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药物致皮肤、粘膜发生不良反应研究

    随着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药物的种类日益增多,这无疑在疾病的治疗上增加了许多新方法,但同时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和(或)粘膜上引起炎症反应,称为药疹,即药物皮肤病.本文对药物致皮肤、粘膜发生不良反应进行研究.

    作者:李东华;李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分析

    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也是建设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1].本文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人手,揭示了研究所管理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桥梁作用,并根据研究所的实际情况阐明了管理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部门不但要考虑到研究所的利益、科研人员的利益,也要切实的为企业着想,加强全方位的服务,达到三者利益的平衡点,逐步形成一条适合本所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子.

    作者:高雷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产后出血原因、出血时间及出血量等.结果 39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主要原因为切口缝合问题,39病例经采取措施均治愈出院,无DIC及席汉综合征等并发症.其中子宫切口感染13例,子宫切口裂开11例,胎盘、蜕膜残留8例,子宫复旧不良7例;出血时间发生在产后7~34d,出血量500~2000ml,平均1200ml.结论 快速有效的止血是治疗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主要方法,产前及产后积极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术前术后预防性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可降低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发生.

    作者:马冬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螺旋CT重建技术在复合型骨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螺旋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骨关节复合型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Prospeed F-Ⅱ螺旋CT机对40例骨关节创伤患者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为120 kV、140mA、层厚3 mm、重建间隔1.5mm、螺距1.5.在工作站进行SSD、MPR图像重建,并与常规二维CT图像(2DCT)及X线平片比较.结果:2DCT、SSD、MPR显示骨关节外伤共62处,SSD及MPR图像能较准确显示损伤部位、类型、严重程度及软组织损伤情况.结论:SSD、MPR重建技术是诊断骨关节外伤的有效手段,对骨关节外伤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估计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罗仙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浅论辨质论治与小儿疾病的防治

    辨质论治中医整体观的治疗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是中医学一大优势和特色,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论治中,对体质因素越来越重视,笔者就自己近些年来应用辨质论治在小儿疾病防治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对此做一浅要论述.

    作者:靳端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慢性荨麻疹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变化观察

    目的 观察慢性荨麻疹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变化.方法 治疗前停用所有药物,尤其是免疫抑制剂,服药前三天分别测定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液中CRP并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免疫扩散法,抽静脉血3ml,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我院正常对照值为<3mg/L.将9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抗阻胺组、抗生素组及联合组三组,观察慢性荨麻疹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 抗阻胺组有效率86.7%,抗生素组有效率76.7%,联合组有效率93.3%.结论 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原因中不止是过敏因素,与感染也有很大的相关性.

    作者:程瑞琴;赵海月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者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脏超声指标和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pro-BNP(NTpro-SNP)水平的变化.结果 参附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两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能进一步缩小左心室舒张(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均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室重构.

    作者:付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医学研究(OSAS)

    OSAS是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病症,大概有2%到5%的女性,3%到7%的男性患有此综合症.其临床特点是打鼾,夜间呼吸暂停及白天过度嗜睡.绝经后的妇女同男性有同样高的发病率,因此荷尔蒙是男女性发病率差异的原因.一般来说,肥胖是OSAS发病的重要诱因,除此之外包括解剖和/或颅面畸形等原因导致的上呼吸道狭窄(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舌根增生等).OSAS有家族频发性和儿童频发性.儿童OSAS患者通常患有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儿童OSAS患病率没有性别差异,后者在文献中约占2%.

    作者:刘晶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溶解方法对聚乙烯醇溶液黏度的影响

    聚乙烯醇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近年来,聚乙烯醇在医药行业中有了很大的应用进展,主要用于局部用药和眼用制剂中.聚乙烯醇由于其规格的不同,溶解时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不同,本文主要考察了溶解方法对不同规格聚乙烯醇溶液黏度的影响.

    作者:高坤;杨希琴;陈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关于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的基础研究

    目的:通过对我院的数个急性胰腺炎病例的临床护理的总结和研究,探讨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把近2年在我院治疗的32例急性腺胰炎的临床治疗及护理的资料收集起来进行研究,把他们在疾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所遇到的病人情况和出现常规性、非常规的症状综合分析.结果:本组32例胰腺炎病人都能按照我院所制定的胰腺科临床护理方法去积极配合和治疗,护理效果显著,2例是因为经济困难被迫主动离开医院,余下的30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如对急性胰腺炎病人积极地开展对症临床护理,积极地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那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而大大减少其并发症,对于病者的完全康复起积极作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建设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浅谈

    本文对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应用效果及建设动因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医辩证治疗先兆流产73例分析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先兆流产的中医辩证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将其分为血热型、肾虚型、血瘀型与气血虚弱型,根据不同的辩证类型进行中医治疗,经过中医辨证治疗,治愈53例(72.60%),好转15例(20.55%),无效5例(6.85%),总有效率为93.15%.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先兆性流产是一种安全、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的临床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魏雪雄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支撑术配合药物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目的 报告股骨头髓腔减压、同种骨柱移植支撑,配合术后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1997-2004年间1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采用股骨头髓腔减压、自体髂骨瓣及骨髓打压、支撑塌陷软骨面,术后配合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复方丹参.结果 术后随访3~7年,优7髋,良4髋,优良率78.57%.结论 2期、3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采用骨柱移植支撑,配合术后药物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康新峰;张纪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活血降粘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活血降粘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活血降粘方,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疗程2个月,采用SPSS11.5统计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降低全血高切粘度(200/s)、全血中切粘度(30/s)、全血低切粘度(1/s)水平,治疗组还可降低血浆粘度(mPa.s)、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结论 活血降粘方能够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孔林;司世雷;赵宁;和瑞欣;马达;梁行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12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治疗前期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期影响患者病情恢复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精神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12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1年内进行随访,请心理测量专业人士应用一系列的专业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情预后评估.分析讨论治疗前期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将研究因素与随访结果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出生胎次及入院时的主要临床行为和患者的思维形式障碍等情况与随访结果中影响因素无明显关联.但是与患者的家族史、临床诊断分型、住院期间的服药情况、家庭背景及社会支持度、患者发病形式及受教育水平等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前期影响预后有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期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预后不佳.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应早期干预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莫迪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010年弋阳县妇科病普查普治概况

    目的:了解弋阳县县直各单位女职工患妇科病的情况,做好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保障广大妇女心身健康.方法:对弋阳县县直178个单位的1779位已婚的女职工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检查项目有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化验、宫颈脱落细胞刮片(巴氏法)、阴道B超检查盆腔、阴道镜检查宫颈、彩超检查乳腺等.结果:2010年全县各单位女职工的患妇科病1395人,患病率78.41%,患病病种依次为乳腺增生;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普查结果显示:乳腺癌3名,宫颈癌1名.结论:妇科病普查普治,可以提高妇女健康意识,及早治疗妇科疾病,降低妇科病的患病率.对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罗雅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