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脂和chemerin的影响

李振莲;王秀玲;任振芳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脂, Chemerin, 阿托伐他汀钙, 普罗布考
摘要: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与单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脂和血浆 chem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2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92例,随机分为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组(B组),每组46例,记录所有病人一般资料及既往病史,常规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 chemerin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低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及血浆 chemer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与 B组 TC水平低于A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与 A组比较,B组 TC、LDL C、血浆 chemerin水平明显降低,血脂达标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 TC、LDL C水平及血浆 chemerin水平,血脂达标率明显增高。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浆FABP4水平变化及其与PTEN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对调节糖脂代谢起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的潜在靶标。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为一种抑癌基因,可通过负性调控 PI3K信号传导途径参与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就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浆 FABP4水平变化及其与 PTEN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张丽;皇甫建;肖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疗效分析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疗效分析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将11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8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分析两组心功能指标变化、血脂指标变化、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情况、肌酸激酶(CK)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中心静脉压(CVP)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 LVEF、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 CV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 TC、TG、LDL 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 ST段下降≥50%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 CK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0%)显著低于对照组(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病人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可;汪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张文高教授益气温阳活血与解毒配伍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经验

    探讨张文高教授运用益气温阳活血与解毒配伍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机理分析,通过验案介绍临证方药运用经验。

    作者:季倩倩;张文高;杨传华;郭金昊;陈永志;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美托洛尔及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美托洛尔及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所有病人均予以冠心病心力衰竭综合治疗,对照组病人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病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并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 36)评估两组病人入院、出院时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为84.6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对照组为13.46%,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心功能及SF 36评分均有所改善,而研究组病人心功能及SF 36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美托洛尔及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病人心功能,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病人不良反应,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姚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脂和chemerin的影响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与单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脂和血浆 chem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2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92例,随机分为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组(B组),每组46例,记录所有病人一般资料及既往病史,常规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 chemerin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低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及血浆 chemer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与 B组 TC水平低于A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与 A组比较,B组 TC、LDL C、血浆 chemerin水平明显降低,血脂达标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 TC、LDL C水平及血浆 chemerin水平,血脂达标率明显增高。

    作者:李振莲;王秀玲;任振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低氧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交感神经重构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氧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三种交感神经重构相关因子内皮素1(ET 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 BMSCs至第三代,应用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MSCs各代细胞中 ET 1、EPO和 G CSF蛋白表达水平。BMSCs培养至第三代后,更换无血清无糖培养基,将细胞培养皿置入缺氧培养箱分别培养2 h、6 h、12 h及24 h,分别检测上述四组细胞 ET 1、EPO、G CS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 BMSCs在常氧状态下具有分泌神经重构相关因子 ET 1、EPO、G CSF的功能。低氧环境可诱导大鼠 BMSCs细胞 ET 1、EPO、G CSF蛋白表达水平上调,ET 1、EPO表达水平随缺氧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环境能显著上调大鼠 BMSCs交感神经重构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促进心肌交感神经重构,可能与 BMSCs移植治疗后心律失常副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周智涓;伍卫;黄穗花;刘茂;陈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型心肾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远期预后价值

    目的:探索2型心肾综合征(CRS)病人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比较分析不同中医证候心肾综合征病人远期预后的不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4例病例分为心肾综合征组与非心肾综合征组,比较两组间证候要素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数据采集以及随访至1800 d,明确病人在随访时间点是否存活。结果 CRS病人分布与阳虚具有明显相关性(r=0.167,P=0.022)。CRS病人中阳虚占31.03%,高于非 CRS病人的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CRS病人5年死亡率为58.62%,高于非 CRS病人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阳虚证 CHF病人5年死亡率为60.71%,高于非阳虚证 CHF病人的3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Kaplan meier曲线显示阳虚组与 CRS组具有相似的预后规律,与对照组相比,log rank检验显示P值分别为0.001和0.000。结论 CRS的发生与阳虚在临床上密切相关,预后欠佳,可能具有一定内在病理联系。

    作者:徐峥;胡元会;商秀洋;禇瑜光;宋庆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Hcy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295例,根据血浆 Hcy将其分为高 Hcy组(159例)和低 Hcy组(136例)。比较两组病人基线情况,使用Spearman法分析Hcy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心血管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低Hcy组比较,高Hcy组病人,男性比例高、年龄大、入院时血压偏高(P<0.05);颈动脉斑块包括双侧颈动脉斑块病例数量显著增加,双侧颈动脉内膜厚度也显著增厚(P<0.05);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偏低,尿酸水平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Hcy水平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显著正相关性,与叶酸、维生素B12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上海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Hcy病人以高龄、男性多见,颈动脉斑块显著增加,可能与长期叶酸、维生素 B12摄入不足相关。

    作者:王赛华;赵志宏;罗俊;金灿;蒋伟坚;成均;田蓓;孙红霞;陆旦洁;李新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降脂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CHD)伴高脂血症的降脂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8例 CHD伴高脂血症病人,按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在常规 CHD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病人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三酰甘油(TC)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TC、TG、HDL C、LDL 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12个月后两组病人 TC、TG、HDL C、LDL 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是一种不良反应少、降脂能力强的药物。

    作者:赵洪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正常家兔血小板胞浆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芪参益气滴丸对正常家兔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Ca2+]i 的影响。方法以 Fura 2/AM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家兔血小板内[Ca2+]i 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的血小板[Ca2+]i为(217.0204±94.3994)nmol/L,芪参益气滴丸小剂量组血小板[Ca2+]i为(197.1525±89.5743)nmol/L,中剂量组为(120.6802±71.4526)nmol/L,大剂量组为(84.8490±26.3359)nmol/L。与对照组相比,芪参益气滴丸不同剂量组均能够降低正常大鼠血小板[Ca2+]i。不同剂量的芪参益气滴丸与血小板[Ca2+]i之间呈线性相关。结论推测芪参益气滴丸的益气活血通脉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小板内[Ca2+]i相关。

    作者:宋郁珍;史俊玲;杜鸿瑶;李琳;罗冬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舒郁散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舒郁散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率变异性(HRV)和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均予以冠心病二级预防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舒郁散水煎汤剂,每日1剂,分两次早晚空腹温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血清hs CRP水平、HRV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HAMD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清 hs CRP水平降低(P<0.01),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高频指标(HF)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研究组治疗后 HF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郁散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病人的临床症状,抑制动脉血管内炎症反应,降低心脏交感神经活性。

    作者:乙伶;徐素娥;吴同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皮冠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对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54例,随机分为 PCI组(27例)和溶栓组(27例)。所有病人于治疗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心肌梗死多维度评估量表(MIDAS)分别进行评分,同时测定其抑郁发生率。结果与溶栓组治疗后相比,PCI组 SDS、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MIDAS评分明显升高(P<0.05);PCI组抑郁情绪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与溶栓比较,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会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抑郁焦虑情绪程度。

    作者:李荣;郑义;肖艳平;陈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在改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病人心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 Q10在改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病人心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将收治的124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病人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则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 Q10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病人的心功能改善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心率(HR)、血压及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研究组病人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主要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研究组病人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中有3例发生咳嗽,对照组病人中有2例发生咳嗽,症状较轻,不影响病人的用药治疗。在用药前后的心率、血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 Q10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病人的心肌能量代谢,改善病人的心功能。

    作者:王文荣;裴彦祯;高静茹;赵壮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肝心论治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以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心瘅”“心痹”“心痛”等范畴,临床上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常在心,而对肝的防治常被忽略。但从其病理特点来看,其病位虽然在心,但同时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中与肝的关系为紧密,二者在经络上相互联系,生理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情志活动上关系密切,故治疗本病时兼顾肝脏,从肝心同治,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尝试从两者在经络、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联系入手浅谈从肝心二脏共同论治病毒性心肌炎。

    作者:陈水龄;殷惠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叶酸片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的叶酸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运城市卫校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高血压病人共300例。根据叶酸服用剂量不同分为3组,每组100例,分别为叶酸片5 mg/d组、1.25 mg/d组、0.8 mg/d组,每组100例。服用叶酸片前及服用叶酸片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监测血同型半胱氨酸。结果服药前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服药后1个月3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3个月、6个月后5 mg/d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1.25 mg/d组、0.8 mg/d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叶酸片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下降,但5 mg/d叶酸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疗效更好。

    作者:杜梦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2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慢性低度炎症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NFR2)是主要的炎症因子,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肾小球的炎症反应调节大部分是通过 TNFR1依赖的 mRNA介导的促炎反应,对糖尿病肾病鼠肾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 TNFR1阳性细胞在近端肾小管有大量聚集。研究发现 TNFR1、TNFR2在1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下降时就有升高,而尿蛋白阴性但 TNFR1、TNFR2浓度较高的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明显升高。提示 TNFR1、TNFR2或可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作者:米桂平;王桂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汤粉英从肝治疗原发性头痛经验

    原发性头痛是内科常见病,探讨从肝治疗头痛的经验,总结汤粉英教授从肝治疗头痛的理论依据,根据病情不同分期从肝辩证分型,以及常用药对和典型病案。

    作者:仓志兰;冯瑶婷;汤粉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炎症性心脏标志物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基本病理表现,炎症不仅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且也是稳定斑块向不稳定斑块转化的关键环节,进而影响冠心病的疾病进展与转归。选择合适的生物标志物监测病情变化,以期有效干预,提高病人生命质量。

    作者:李俊平;王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6例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治疗期间脑梗死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14)。治疗后,两组病人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2、2.284,P<0.05),但观察组病人颈动脉斑块面积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8,P=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在治疗期间脑梗死的复发率分别为4.7%、25.6%,观察组病人脑梗死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0,P=0.007)。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显著提高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病人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颈动脉斑块面积情况和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作者:关利利;张洪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冠脉病变情况与TNFα及白介素6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冠脉病变情况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及白介素6(IL 6)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152例冠心病病人,根据病情不同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观察并比较4组 TNF α和 IL 6水平,并通过多重回归分析冠脉病变积分与 TNF α和 IL 6水平的关系。结果 AMI组、UAP组和 SAP组 IL 6、TNF α水平显著高于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 6、TNF α水平和冠脉病变积分在AMI组、UAP组和SAP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AMI组、UAP组和 SAP组病人血清中 IL 6和 TNF α水平与冠脉积分呈正相关,其中 AMI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31、0.081,而UAP组分别为0.191、0.121,SAP组 TNF α水平与冠脉病变积分的偏回归系数是0.230。结论冠脉病变积分与TNF α和白介素6水平呈正相关,两者水平与急性综合征病人冠脉病变情况密切相关。

    作者:都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