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叶静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例门诊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和乳胶层析法对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比,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结果:两种方法的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比较,HBsAg、HBeAg、HBeAb 三项结果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HbsAb、HBeAb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及时对标本做出处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对环境等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提高ELISA的检出率.结论:EIISA法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灵敏方法,规范检测操作、加强质控,可有效排除影响因素干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卢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补肾生精汤联合精氨酸治疗精子活力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精子活力低下的2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服精氩酸,治疗组加服补肾乍精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51.1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补肾生精汤联合精氨酸治疗精子活力低下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国锋;王会彬;周雷贵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癫痫发作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一系列临床现象,是神经系统中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疾病,分为多种亚型,严重者处理不及时将导致患者死亡.了解其发作的常见诱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于预防和减轻癫痫发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我院2001年至2010年间的各类癫痫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认识诱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从护理环节提出防治措施,以提高成功救治率和减少患者的病理性损伤.
作者:文家惠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8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作者:王正乐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一直是各国学者致力研究的重点,本文就从辩证凋护方面做一些探讨,可有效增强临床疗效
作者:李玲;田春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本人所在的妇外肿瘤科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运行单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轻者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重者可导致病人残疾甚至死亡,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水平.因此应加强医疗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在实施电子医嘱后,如何结合护理工作预防差错事故,值得护理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究.
作者:姜妞改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臂X线机的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随访5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42±0.38)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平均为(2.11±0.48)分,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Macnab法疗效评价,显效19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经皮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集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肱骨髁卜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 共收集总结了54例资料较完整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采用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伸直旋前位固定治疗.结论 54例患儿均行手法复佗超腕关节夹板伸直旋前位固定后效果评定:优40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所有病例经随访证实,认为采用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伸直旋前位同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能有效防治肘内翻.
作者:刘春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药处方临床调剂技术作为一门学术性、技术性较强,并负有法律责任的工作,一直是中药房日常下作的重点.中药师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应付繁忙的调配工作,又要掌握娴熟的调配技术、更要掌握好传统的鉴别方法以及相关法规.通过查阅中药调配的相关法规、规范以及结合近年来的药房工作经验,总结了本文.以便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把好中药临床调剂的质量关,为今后的药学工作存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郑芸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一氧化碳中毒在我国北方农村、城市都较为常见,由于其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可导致中毒性心肌炎[J].我院接诊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的患者中绝大多数都存在心肌酶升高,心电图ST-T改变的情况,严重时町危及生命,我们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纳洛酮针,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继发中毒性心肌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玉凡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药和西药概念,各是一类药物本质的高度概括,是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概念.中药和西药是于西方近代医药学传入我国后而出现的概念,西方近代医药学所使用的药物为西药,我国原来已有的药物称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应当结合不同的医药学体系来划分: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术语表示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从而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称作中药;以现代科学术语来表示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从而能按西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称作西药.
作者:潘增利;丁桂芹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9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72h内)行ERCP及内镜治疗(ERCP组),并与同期保守治疗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ERCP组全部成功实施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72例胆总管结石者行网篮及气囊取石,所有92例均行鼻胆管引流,重症组10例同时行胰管支架引流.ERCP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RCP组重症组病死率8.3%,对照组重症组病死率33.3%.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治疗是安全的,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费用.
作者:刘京平;汤梦锦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本文通过我院1999年4月-2010年3月间误诊的小儿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阐述了小儿急性阑尾炎误诊的原因,以增强儿内科医生对该病的警惕性,从而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
作者:章利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85例重度有机磷农约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HP)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单纯行常规内科治疗护理.观察对照两组病例的治愈率、阿托品总用量减少(t=4.092,P<0.01),、昏迷至清醒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患者昏迷时间缩短(t三3.24:且塑.01),住院天数缩短(t=4.505,P<0.01),治枣率提高fx2=4.073,P<0.05).结论 对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除内科常规治疗外加用血液灌流,予以适当的护理能明显提高这类危重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窦俊茹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较小乳腺肿块临床价值.方法:在B超引导局麻下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较小乳腺肿块行麦默通微创旋切.结果:42例64处病灶均完全切除干净,平均手术时间20min,平均旋切次数16次,伤口无感染、仅局部血种2例,术后周自行消失.所有患者术后4个月同访及复杂,无病灶残留.结论:与传统肿块切除术相比.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治疗时间短、美容效果好、无小良反应等优势,深受患者的欢迎,值得在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铮 刊期: 2011年第19期
镇痛泵(PCA)的使用通过临床试验证实能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的问题.文章分析了使用镇痛泵的方法以及科学的护理,通过掌握镇痛泵的用药量,浓度,速度以及副作用的科学方法降低术后的并发症概率.
作者:刘银燕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研究孕妇合并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5月~2010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31例妊娠期孕妇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情况进行了回顾式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均无明显的斥不良反应,仅有少部分患者出现伤口水肿、疼痛.全部患者无一例因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经过对比,终止妊娠组的疗效优于继续妊娠组,而且复发率明显偏低.结论:CO<'2>激光治疗孕妇尖锐湿疣简单、安全、有效,对孕妇尖锐湿疣的治疗好终止妊娠,但但对于继续妊娠的患者则应关键兼顾母子的安全与健康.
作者:程金凤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复方颠茄合剂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奏效快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缓解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恶心、呕吐、腹泻,效果显著,深受医患双方的欢迎.由于传统工艺配制的CBM,1周内会出现絮状沉淀,影响药品质量和稳定性.为此,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采用新工艺配制颠茄合剂并与传统工艺配制颠茄合剂进行比较,以期找出既能解决絮状沉淀,提高药品质量,又简便可行的方法.
作者:张洪亮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探讨子宫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术前仔细采集病史、查体,行妇科、B超等检查,术后标本常规病理HE切片染色观察.结果 患者尿频、排尿困难,平素月经规律,量中、色红;妇科及B超检查发现子官峡部10.2×8.9×5.6厘米大小,内见数枚低回声结节,大者约7.6×7.2×7.0厘米大小,为见异常血流信号;子宫血管平滑肌瘤为子宫肌瘤中较罕见的一种病理分型,表现为平滑肌瘤中有丰富的血管,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与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紧密相连,本病往往依靠术后病理诊断.其预后不同于一般子宫平滑肌瘤,因其病理学为良性,但是临床上可呈蠕虫状生长入下腔静脉,可引起死亡.
作者:刘冰;王相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研究中药饮片及其免煎饮片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用分析方法对白术饮片及其免煎饮片中的挥发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白术饮片及其免煎饮片中挥发油的提取率分别为:3.2%、0.91%,两者中多糖的提取率分别为:9.12%、7.76%.结论:中药饮片与中药免煎饮片中的有些有效成分含量区别很大,有些并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玉芬;满喜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