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DTA抗凝血和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PT、INR、PTA的结果分析

范英华

关键词:EDTA抗凝血, 枸橼酸钠抗凝血,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率, 凝血酶原活动度
摘要:目的 探讨患者用EDTA抗凝血和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PT、(INR)、(PTA)结果的影响.方法 取60例新鲜血浆混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EDTA抗凝血,检测(PT、(INR)、凝血酶原活动度.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INR)、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 两种试剂的(INR)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性(P>0.5);两种试剂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EDTA抗凝血浆检测在临床上是可接受的,但必须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介入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介入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9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的造影剂为碘普罗胺300造影剂,对照组使用的造影剂为碘化油.结果:察组复通成功输卵管77条,复通率为93.90%;对照组复通成功输卵管70条,复通率为85.37%.观察组妊娠率71.43%,埘照组妊娠率为59.18%.结论:介入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创伤小,复通率高,妊娠率高,碘普罗胺作为子宫输卵管造影剂比碘化油效果好,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童爱英;汪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浅谈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防治

    目的 研究肱骨髁卜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 共收集总结了54例资料较完整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采用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伸直旋前位固定治疗.结论 54例患儿均行手法复佗超腕关节夹板伸直旋前位固定后效果评定:优40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所有病例经随访证实,认为采用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伸直旋前位同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能有效防治肘内翻.

    作者:刘春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置入颈内静脉在维持血液透析中的护理

    目的 减少穿刺痛苦,提高透析质帚和透析生存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维持性管路的管理.结果 中心静脉长期导管,在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中是可行的、安全的,是维持血液透析可选的血管通路之一.结论 延长透析患者的透析寿命,为长期透析的患者增加了一条透析通路和一条生命线.

    作者:寇晓冬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急性肝功能衰竭临床诊治体会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由于肝脏受到损害,引起肝脏功能发生障碍.出现不同程度的解毒、排泄等功能衰竭.病症表现为黄疸加重、严重消化道症状,以及各种肝功能衰竭诱发的并发症.因致病的原因各异,没有特效的疗法,为此ALF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发展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治疗,我院根据病情采用病因学治疗、并发症治疗,严重者还可以到上级医院作肝移植及人工肝移植进行治疗.

    作者:杨荣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子宫动脉介入化疗在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存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18例瘢痕妊娠患者,行经皮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术,灌注甲氨蝶呤,而后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条栓塞.术后严密观察腹痛情况、HCG下降情况、包块大小情况.结果 18例病例于术后出血量均减少并保留子宫成功,结论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瘢痕妊娠效果好,安全性高,能有效减少出血并保留子宫.

    作者:郭志利;吕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中药抗炎通管汤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100例临床研究

    目的 结合我国传统医学观察运用中药抗炎通管汤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抗炎通管汤保留灌肠并配合理疗治疗,对照组采用金鸡冲剂治疗,分别观察妊娠率及输卵管通畅率.结果 经χ2检验治疗组显效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满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中药抗炎通管汤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尤其足妊娠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宋志纯;熊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自拟排石汤治疗肾结石80例

    目的:观察采用排石汤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给予自拟排石汤治疗(处方: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车前子、石苇、曲麦、萹蓄、白茅根、王不留行、牛膝、大黄、土元、炮甲、甘草)每日一剂,分三次口服,5天一疗程.结果:治愈68例,好转7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90%.结论:自拟排石汤治疗肾结石疗效明显.

    作者:韩继春;刘良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T淋巴细胞在临床疾病发病与诊治中的作用探讨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它足由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T细胞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两个主要的亚群,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检测结果可以解释一些疾病发病机理、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做出判断以及指导治疗,如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患者、其他免疫缺陷或异常的患者.

    作者:张翠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中医药辨证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探讨中医药辨中证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使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和对照组50例,使用一般西医辨证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为32例,有效为17例,无效为1例.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显效为23例,有效为15例,无效为10例,有2例病患出现恶心的症状,总有效率为76%: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辨中证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在临床治疗上无副作用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世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继发中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一氧化碳中毒在我国北方农村、城市都较为常见,由于其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可导致中毒性心肌炎[J].我院接诊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的患者中绝大多数都存在心肌酶升高,心电图ST-T改变的情况,严重时町危及生命,我们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纳洛酮针,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继发中毒性心肌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玉凡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蛛血内科治疗探讨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普通人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念确实不太了解,其实它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症状,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的首位,它对人类构成死亡的威胁已超过恶性肿瘤,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突出的病理现象,其危害性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肌梗死中的诊断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肌梗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测定、冠脉造影检查,将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及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与冠脉造影检测结果的符合性进行比较,判断二者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效果.结果:经研究显示,超声心动图和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及范嗣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与冠脉造影的符合率比较,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发现11例心梗并发症,心电图发现1例心梗并发症,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对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各有优势,常规心电图方便、快捷,可迅速对患者作出定性诊断,超声心动图能详细显示患者的心脏形态,利于心梗并发症的检出.临床将二者有机结合,对患者的诊疗更具重要意义.

    作者:邬丹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ICU内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及暴发的防控体会

    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ICU多重耐药菌传播及暴发的有效措施及护理干预.方法:通过我科ICU对自2009年01月--2010年01月收治的401名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22人,感染率为5.37%,未发生一例MDRO的暴发事件.结论:加强人员管理、重视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定完善的MDRO感染监测制度是预防和控制ICU内多重耐药菌传播及暴发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岩;金东起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中药处方临床调剂技术规范探讨

    中药处方临床调剂技术作为一门学术性、技术性较强,并负有法律责任的工作,一直是中药房日常下作的重点.中药师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应付繁忙的调配工作,又要掌握娴熟的调配技术、更要掌握好传统的鉴别方法以及相关法规.通过查阅中药调配的相关法规、规范以及结合近年来的药房工作经验,总结了本文.以便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把好中药临床调剂的质量关,为今后的药学工作存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郑芸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下肢骨折病人扶拐训练的护理指导

    为使病人下床步行功能锻炼时正确使用拐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通过临床护理指导,使病人掌握扶拐的前期准备、拐杖的选择、扶拐行走的原则与正确扶拐步态及弃拐的时机和注意事项.

    作者:汤相如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小肠Meckel憩室异位胰腺合并肠梗阻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肠异位胰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例小肠憩室异位胰腺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本病术前诊断困难,这和发病率低有关.只有在发生溃疡、梗阻、出血等并发症行剖腹探查及进一步病理学检查时才能确诊.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腹痛、肠梗阻,非典型的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应想到芹位胰腺的存在.异位胰腺一旦确诊或其他腹部手术中发现,应该手术切除,术后效果满意.

    作者:姜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浅谈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特点

    目的:分析探讨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的特点.方法:对工艺验证的关键环节和步骤等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和结论: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工艺验证阶段投入多,对工艺适应性了解乐队,对生产工艺验证特点了解越多,通过详细的生产设计和验证,就会对生产的产品质量保证越高,使药品生产企业建立高度自信.所以,重视药品生产工艺验证,了解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特点,对药品生产企业也有益处.

    作者:张元庆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臭氧髓核消融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臂X线机的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随访5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42±0.38)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平均为(2.11±0.48)分,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Macnab法疗效评价,显效19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经皮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集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ay syndmme,T0BS)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预后.方法:对19例确诊为TOBS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的主要病因为血栓形成,危险因素以高血压常见,临床特点多样化,以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为主,头颅MRI为TOBS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结论:TOBS的预后较差,但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有效的治疗仍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刘怡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通淋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研究通淋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方中山萸肉粉碎成细粉,其余加水煎煮提取浓缩成稠膏,与上述细粉混合,制成颗粒,干燥,装入胶囊.在显微镜下观察山萸肉的显微特征,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甘草定性鉴别.结果:其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