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十一味益心汤”颗粒剂治疗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郭宁;张胜高;倪志军;钱红燕;谭秋波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十一味益心汤”颗粒剂, N端B型脑钠肽前体, 同型半胱氨酸, 左室射血分数, 心悸
摘要:目的:观察“十一味益心汤”颗粒剂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 N端 B型脑钠肽前体(NT 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将6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加服“十一味益心汤”颗粒剂,疗程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浆 NT proBNP、Hcy及 LVEF,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量化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 NT 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 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LVEF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量化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一味益心汤”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症状体征量化积分,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剂。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脾胃病变与中风病的关系探讨

    探讨脾胃病变与中风病病因病机之间关系。脾胃功能减退启动人体衰老,饮食失节、情志劳倦内伤脾胃,脾胃受损,导致气机升降失司、气血生化乏源,湿浊内生,湿聚成痰,痰湿交阻,气机逆乱,血行失调,瘀血内生,从而形成湿、痰、瘀、毒、虚中风病的病机病理。

    作者:孟湧生;杨振威;古楠;高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MSCTA与DSA对脑血管畸形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 CT血管成像(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血管畸形病人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脑血管畸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病人进行 MSCTA以及 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结果根据 DSA检查结果,47例病人中共有31例发生脑出血,其中大脑浅静脉为常见的出血部位。DSA的确诊率为95.74%,明显高于 MSCTA检查的8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是诊断脑静脉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在脑血管畸形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确诊率并掌握病人的出血情况,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但是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一般可先采用 MSCTA进行诊断,在无法确诊的情况下进行 DSA检查,以实现病人的尽早确诊,提高确诊率。

    作者:朱春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 CGRP837对急性心肌缺血后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的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单纯结扎冠脉组(CAO组)和结扎冠脉前CGRP837干预组(CGRP837组)。CAO组和 CGRP837组模型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对照组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操作同 CAO组。CAO前按照不同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 CGRP837(10-7 mol/L)。记录药物干预前5 min到 CAO后60 min内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收缩压(LVSP)、舒张末期压(LVEDP)、大收缩速率(+dp/dtmax )、大舒张速率(-dp/dtmax )和心率(HR)。计算左心室发展压(LVDP),同时观察并记录心电图。结果 CAO 组和 SHAM组相比各项心功能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CAO 组比较, CGRP837组大鼠 CAO后 LVEDP明显增加(P<0.05),而对其他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GRP受体拮抗剂 CGRP837明显增加大鼠 CAO后 LVEDP。

    作者:王利利;张瑞林;郭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77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40)。两组均首先常规扩冠及纠正心衰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期前收缩情况、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房性、室性以及交界性期前收缩次数均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期前收缩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室性早搏、短阵室速、ST段降低及 ST段降低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李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发展现状

    中医康复医学历史悠久,目前有学者运用中药、针刺、艾灸、推拿、按摩、刮痧、药膳、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手段和方式,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等进行了中医康复的有益探索。本文基于文献回顾,阐述了中医心脏康复的潜力和优势,同时对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发展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剖析。

    作者:毕颖斐;毛静远;郑颖;王贤良;赵志强;李彬;侯雅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SD大鼠模型的制备及指标判定

    目的:建立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动物实验模型,为研究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和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阳虚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其中阳虚质模型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运用4号手术丝线将 SD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制作成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正常喂养1周后,每日同一时间段将大鼠置于-2℃~-4℃冰柜中2 h,持续4周,完成阳虚型心力衰竭的造模。假手术组 SD大鼠经开腹后将手术丝线穿过腹主动脉,除不缩窄腹主动脉以外,其他操作与阳虚模型组完全相同。4周后观察大鼠的行为特征、体温和血小板聚集率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对大鼠的心肌组织进行电镜检查。结果大鼠陆续出现体温下降、皮毛竖立、蜷缩扎堆、精神萎靡、行动迟缓、足背水肿和尾凉暗淡等现象。同时经过统计发现,造模后的阳虚模型大鼠体温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显著升高(P<0.01),心肌出现线粒体空化,嵴断裂溶解消失,肌质纤维疏松,以上均证实阳虚型心力衰竭造模成功。结论本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临床心力衰竭阳虚型的症状特点,生物学特征及客观检测指标经过多次重复实验,结果一致,故该模型是建立大鼠阳虚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作者:杨喆;柴洪佳;王大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例报道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少见疾病,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一组临床脑影像学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脑后部以白质为主的可逆性病变,尤其当发生在产科等非神经科时,临床易误诊甚至导致不良后果。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人报道如下。

    作者:高欢;徐德友;叶民;丁新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国内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目的:综合评价国内进展性脑梗死患病人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 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有关进展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使用 Review Manager 5.17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以及OR值的合并和95%CI的计算。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病例组1345例,对照组26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OR=3.51,95%CI:2.43~5.06,P=0.003)、高血压(OR=3.90,95%CI:1.98~7.67,P<0.0001)、发热(OR=4.42,95%CI:2.64~7.39,P=0.01)、空腹血糖(OR=1.33,95%CI:0.77~1.90,P<0.00001)、白细胞计数(OR=1.48,95%CI:0.28~2.69,P<0.00001)、C反应蛋白(OR=1.59,95%CI:0.34~2.84,P=0.0003)、收缩压(OR=-20.85,95%CI:-30.18~-11.51,P<0.00001)。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中国人群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发热、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收缩压。

    作者:黄金华;陈伟;辛家厚;俞明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严重尿潴留1例报道

    严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是临床难点。本病例为一年轻的男性1型糖尿病病人,因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致睡眠障碍,同时因运动神经受损致双下肢肌力减退不能行走,因自主神经病变致尿潴留欲行膀胱造瘘术,病人有抑郁情绪,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经过3年多的持续治疗,病人上述临床表现逆转,生活恢复正常。

    作者:戎鑫仁;段丹波;王彦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人群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 P450(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人群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且无血缘关系的云南汉族人群12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所选血液样本 DNA中 CYP2C19基因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CYP2C19*1、CYP2C19*2、CYP2C19*3的基因型,分析63例冠心病组和64例对照组的基因多态性,从而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除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传统危险因素之后,CYP2C19*1/*2基因突变者患病风险明显增加[OR=5.24,95% CI(2.00~13.72)],CYP2C19*1/*3基因突变者患病风险亦明显增加[OR=4.54,95% CI (0.55~37.08)]。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云南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CYP2C19基因多态性可以增加云南汉族人群患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作者:张立国;喻卓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负荷量苯巴比妥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血药浓度监测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负荷量苯巴比妥(PB)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的血药浓度监测及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的98例 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负荷量 PB治疗。对研究组患儿应用负荷量PB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负荷量 PB达到有效浓度范围的患儿占69.39%,有效率为91.18%,其中血药浓度为25μg/mL~40μg/mL患儿有效率高达95.4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57.14%(P<0.05);研究组在惊厥停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荷量PB治疗HIE患儿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后遗症,且宜维持血药浓度在25μg/mL~40μg/mL。

    作者:钟炳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血肌酐水平、肾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及TOAST各亚型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血肌酐水平、肾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及 TOAST各亚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和对照人群的基本研究信息和生物学样本。于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259例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1∶2匹配在当地体检中心抽取参加体检的51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按照 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所有研究对象依据肾脏病病人生存质量指导进行肾功能分期。结果病例组血肌酐(86.61±38.57)μmol/L,高于对照组(78.30±16.2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 TOAST分型各亚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血肌酐(92.53±50.82)μmol/L,心源性脑栓塞组血肌酐(85.95±34.24)μmol/L,小动脉卒中组血肌酐(85.97±33.67)μmol/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与肾功能正常的Ⅰ组相比,Ⅱ组、Ⅲ组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均增高(OR值分别为1.933、1.301)。结论血肌酐水平增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肌酐与TOAST分型中大动脉性脑卒中关联性强,其次为小动脉性脑卒中,提示血肌酐可能对这些亚型的作用较大,控制血肌酐对脑卒中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周汝娟;何龙锦;胡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病人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水平,探讨 SAA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病例组(30例)、对照组(54例)病人 SAA水平,病例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结果病例组血清 SA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 SA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 SAA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可反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作者:贾文辉;胡风云;陈文军;杨晓文;来春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上海某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上海某社区纳入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档案的病人进行 DR早期筛查,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上海某社区2012年纳入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档案病人376例,进行 DR早期筛查,了解 DR患病情况,并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与患病率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376例糖尿病病人中,DR患病率23.1%,非增生性DR 18.4%,增生性DR 4.8%。结论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是影响糖尿病病人 DR患病率的危险因素。同时糖尿病病程也是影响非增生性 DR和增生性 DR构成比差异的因素。社区糖尿病病人 DR患病率高,在社区开展积极的 DR早期筛查非常重要。

    作者:聂玉梅;易春涛;田文栋;方辉;钟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芪葛蛭丹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脑梗死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芪葛蛭丹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服芪葛蛭丹通络汤,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改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葛蛭丹通络治疗糖尿病脑梗死能明显改善病人的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宋原敏;邹清;邓桂兰;邓玉红;黄新华;彭桂元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十一味益心汤”颗粒剂治疗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十一味益心汤”颗粒剂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 N端 B型脑钠肽前体(NT 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将6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加服“十一味益心汤”颗粒剂,疗程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浆 NT proBNP、Hcy及 LVEF,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量化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 NT 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 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LVEF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量化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一味益心汤”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症状体征量化积分,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剂。

    作者:郭宁;张胜高;倪志军;钱红燕;谭秋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乙醇对大鼠不同脏器微动脉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预收缩剂基础上乙醇对大鼠不同脏器微动脉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方法采用 PowerLab Chart和DMT微血管环张力记录系统,观察静息状态及不同预收缩剂(0.3μmol/L U46619、39 mmol/L KCl、0.0003μmol/L ET)基础上乙醇对大鼠不同脏器微动脉环的收缩作用并比较其差异性;观察不同激酶抑制剂 SB239063、PD98059、Y27632对乙醇所致的冠状动脉环收缩作用的影响;观察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对乙醇所致的大脑中动脉环收缩作用的影响。结果静息状态下,0.1%、0.3%、1%浓度的乙醇对大鼠冠状动脉、肾动脉、大脑中动脉环的静息张力无明显作用;在不同的预收缩剂基础上,乙醇对大鼠冠状动脉、肾动脉、大脑中动脉环有浓度依赖性的收缩作用;在预孵不同激酶抑制剂后,对于不同浓度的乙醇所致冠状动脉环的收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可以抑制乙醇所致大脑中动脉环的收缩作用。结论在预收缩剂基础上,乙醇对大鼠冠状动脉、肾动脉、大脑中动脉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收缩作用,该收缩作用可能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Rho激酶和钙通道有关。

    作者:李亚君;刘宇;牛龙刚;杨逸童;张明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抑郁病人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抑郁病人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开滦总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抑郁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肌酸激酶、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CRP)、B型钠尿肽(BNP)及疼痛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钙蛋白、CRP、BNP及疼痛评分、抑郁状态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改善病人抑郁、焦虑状态,减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病人恐惧心理,增加后续治疗依从性,恢复心肌供血及泵血能力,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刘志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NF κB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

    核转录因子(NF κB)是“Rel”家族中一个重要转录因子,NF κB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可通过对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行调控,参与某些炎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抑制这些途径可以降低炎症的负担,从而减少炎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中;王阶;郭丽丽;李俊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氟西汀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脑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脑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氟西汀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氟西汀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血流灌注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8周 HAMD评分、NIHSS评分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均明显下降,MMSE评分、脑血流速度(CBF)、脑血流量(CBV)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8周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能明显改善病人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恢复,同时能明显改善病灶区域血流灌注情况。

    作者:杨训永;刘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