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刘艳丽;李丽英;韩文生;韩尊;韩红峰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心脉隆注射液, 肾功能不全, 心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根据不同治疗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心脉隆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心脉隆注射液5 mg/kg,2次/日,共10 d。记录两组组治疗前、治疗后10 d及1个月的B型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24 h尿量、尿素氮、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检测结果。结果心脉隆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10 d B型脑钠肽[(1516±431)pg/mL比(4951±1314)pg/mL],左室射血分数[(46.9±6.8)%比(31.4±2.3)%],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1.2±2.8)mm比(56.7±5.3)mm],左心室收缩末内径[(35.5±5.6)mm比(43.4±3.2)mm],24 h尿量[(1275±172)mL比(975±143)mL],尿素氮[(7.6±2.2)mmol/L比(13.0±2.7)mmol/L],血清肌酐[(95±8)μmol/L比(234±69)μmol/L],肾小球滤过率[(46±6)mL/min比(34±3)mL/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治疗中近期疗效安全有效,能改善肾功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梗死病人外周血GDF 15的动态观察及其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 15)与急性脑梗死病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1 d、7 d、14 d内分别抽取血液标本,用放免法测定 GDF 15。入院后给予头颅 TCD检查并记录阻力指数(PI)、血流速度(Vm)值,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根据公式计算梗死容积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病后血清GDF 15浓度明显升高,呈动态性改变,且与梗死容积相关,与 PI呈正相关,与 Vm呈负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 GDF 15水平呈动态变化,可反映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同时与梗死容积相关,反应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血流动力学相关,推断其在脑血管中起到保护性作用,但其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郎志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直接PCI术前血栓抽吸对支架植入球囊后扩张冠状动脉血流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前血栓抽吸对支架植入后球囊后扩张冠状动脉血流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行直接 PCI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10例,依据支架置入前是否行血栓抽吸操作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比较两组病人介入治疗效果,住院用药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等。结果两组病人介入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及随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 PCI术前血栓抽吸对支架植入后球囊后扩张冠状动脉血流程度及临床预后并无明显改善效果,还需进一步寻找治疗干预方案。

    作者:杨平;陈万林;白志生;郑广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心电图与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前降支病变部位的预测作用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前降支(LAD)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7例 AMI病人的 ECG、2DE资料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液供应的特点,分别由 ECG及2DE推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CA),计算两种手段单独与联合检测对 LAD病变的诊断效能,对其准确性做统计学分析。结果ECG推测 LAD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8%、79.5%、74.7%、60.5%以及82.3%;2DE分别为74.7%、89.0%、84.3%、76.8%、87.8%。而两者联合检测对推测 LAD分别为90.1%、92.5%、91.7%、85.3%、95.1%。2DE推测 LAD的准确性高于 ECG,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E和 ECG联合检测对 AMI病人 LAD病变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检测。

    作者:刘艳;李志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频发房性早搏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频发房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频发性房性早搏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次47.5 mg,一天两次,观察组24例给予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次47.5 mg,一天一次,均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且观察组副作用出现较少。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缓释剂治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频发房性早搏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出现的更少。

    作者:葛振嵘;李岚;姜述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高血压病人脑微出血的ESWAN定量研究

    目的:应用 ESWAN测量高血压病人脑内脑微出血(CMBs)的校正相位值(CPV),分析 CPV与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关系,探讨 CPV应用于 CMBs定量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筛选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 CMBs的病人63例,采用 ESWAN序列扫描,测量脑内 CMBs的 CPV,分析其大小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关系。结果所有病灶CPV的取值范围-1.45 rad~0.52 rad,均值-0.99 rad±0.28 rad。皮层皮层下区CMBs平均CPV在年龄、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危险分层分组中差异明显(P<0.05),并与年龄、高血压病程呈负相关;丘脑/基底节区的CMBs平均CPV在年龄、高血压病程的分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年龄、高血压病程呈负相关;幕下区的 CMBs病灶的平均 CPV在各个分组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不同高血压危险分层病人的皮层皮层下区、丘脑/基底节区 CMBs 的 CPV有一定变化规律,测量 CMBs 的相位值能够为CMBs的病理改变、临床进展及预后情况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王效春;闫蕾;张辉;谭艳;王乐;秦江波;郝晓勇;李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miRNA 29b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目的:探讨 miRNA 29b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急诊医学科及心血管内科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5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为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28例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名作为正常组。发病后不同时间点位采用微小 RNA提取试剂盒对各组观察对象血浆中 RNA进行提取,应用 RT PCR及 qRT PCR方法对 miRNA 29b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各组表达差异;结合各组对象血清细胞外基质(ECM)含量、增强 MRI(DE MRI)结果、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等阐述其意义。结果发病后1 d、7 d、14 d和30 d ,观察组血浆中miRNA 29b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miRNA 29b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其心肌纤维化发生、心律失常发生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miRNA 29b表达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后心肌纤维化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陆爽;李艳;邓虹;林昕;张明谦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水平(CysC)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对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13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设同期因胸闷胸痛症状而入院的非冠心病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病人的血脂、肌酐(Cr)、尿酸(UA)、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及 CysC水平。所有病人随访1年,记录不良事件(ACEs)发生情况。结果 AMI 组和 UAP组的血清 CysC和hs CRP水平,明显高于 SAP组和对照组,AMI组明显高于 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水平与年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hs CRP、Cr、UA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3、0.564、0.686、0.722、0.682,P<0.05),与 HDL C呈负相关(r=-0.262,P<0.05)。随访1年,共有31例病人发生 ACEs,ACEs组入院时血清 CysC水平为(2433.94±734.30)ng/mL,明显高于 NACEs组的(1487.56±533.63)ng/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CysC水平是冠心病病人ACEs的独立预测因子[OR=2.736,95CI (1.579~4.232),P=0.008]。结论CysC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对冠心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罗显洪;张绪涛;李雪;贺正波;周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肾病(DN)病人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降压、降脂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均较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变化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纠正糖和脂类代谢紊乱,改善血小板参数。

    作者:李明霞;王俊芳;赵轶峰;左丽娟;李秀娟;任卫东;张志英;董运成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恢复情况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2016年2月我院接诊的46例 AMI急诊 PCI术后心力衰竭病人选择为研究病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3例同时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与对照组82.61%比较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8.84±3.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左壁运动积分(WMSI)为(1.10±0.32)分,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而观察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6MWT)为(330.33±12.56)m,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上述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钠肽(BNP)为(783.34±18.33)ng/L、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为(7.33±0.59)mg/L、白介素力(IL 6)为(6.72±0.63)pg/mL、血浆肌钙蛋白 I(Tnl)为(1.19±0.25)μg/L,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治疗 AMI急诊 PCI术后心力衰竭能取得显著疗效,可促进心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李婷婷;李大鹏;刘彬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三七皂苷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诱导小鼠阵发性房颤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索三七皂苷(PNS)对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诱导的阵发性房颤发生的预防作用,为 PNS在预防房颤发生的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 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于造模前0.5 h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 PBS、PNS,监测小鼠2 h内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分析房颤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检测造模1.5 h后各组小鼠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NS显著降低期前收缩的总发生率,且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同时 PNS降低血浆中 MDA与 hs CRP的水平,增加血浆 SOD水平。结论 PNS有效地预防大剂量 ISO所诱导的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并显著降低期前收缩的发生率,同时 PNS能够显著改善氧化应激,降低血浆中hs CRP水平。

    作者:贾成林;吴丹丹;李黎;崔金刚;陈瑜;张腾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肺炎发病率的影响

    目的:前瞻性研究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对急性缺血脑性卒中病人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对象,于卒中后36 h内随机给予预防性头孢曲松(1.0 g每日1次)治疗(n=35)或安慰剂治疗(n=38)连续5 d,比较两组 SAP发病率的差异,比较两组外周血 C反应蛋白(CRP)、CD4+T细胞及 IL 10水平的差异,探讨预防性头孢曲松治疗影响 SAP发病率的可能机制。结果卒中后7 d和14 d,头孢曲松组 SAP发病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3 d和7 d CRP水平亦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 CD4+ T细胞水平及 IL 10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卒中后3 d头孢曲松组 SAP亚组 IL 10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 SAP的发病率,可能对远期预后有益,IL 10水平升高可能提示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无效。

    作者:陈晓彬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脑梗死恢复期中西医治疗进展

    脑梗死经急性期有效诊治后可明显减低致死率,但通常会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耗费巨大医疗资源。中西医在治疗该疾病上各有优势和不足。本研究就近年来脑梗死恢复期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归纳及总结,以期探讨脑梗死恢复期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王安安;李文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热休克蛋白60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中调节性T细胞含量及主动脉根部巨噬细胞C D 36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热休克蛋白60(HSP60)及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中调节性 T 细胞(Treg)含量及主动脉根部巨噬细胞 CD36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出生后30 d(1月龄)SD雄性大鼠50只,体重100 g±10 g。随机分为5组:健康对照组(C组),AS未干预组(A组),HSP60干预组(H组),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G组),联合干预组(H+G组),以上每组10只。实验采用高脂饲料造 AS模型,于出生后150 d(即高脂饮食后120 d)各组停止高脂饮食,H组开始用HSP60灌胃,G组用 GBE灌胃,H+G组用 HSP60及 GBE灌胃;于大鼠180日龄时采血并取大鼠主动脉根部后处死,通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血中 Treg细胞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根部巨噬细胞 CD36表达情况。结果高脂饮食实验组主动脉内膜增厚,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泡沫细胞浸润,肌纤维断裂;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在180 d时较30 d时有明显升高,依次为 A组、H组、G组、H+G组、C组;A组和H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G组、H+G组、C组升高均明显(P<0.05),H+G组和G组二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 C组为高,较 A组和 H组为低(P<0.05);C组、A组、H组、G组、H+G组各组血中Treg细胞含量分别为(2.53±0.30)%,(1.64±0.29)%,(3.39±0.31)%,(1.70±0.25)%,(3.58±0.35)%,各组主动脉根部巨噬细胞CD36表达情况为:7.03±1.41,20.95±2.19,13.51±1.10,14.98±1.61,10.68±1.03。结论口服热休克蛋白可以诱导免疫耐受,减轻内膜炎症,稳定斑块,阻止内膜增厚,银杏叶提取物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减少脂质斑块的形成,减轻内膜炎症和内膜增厚,二者联合使用可以通过诱导免疫耐受和降脂,进一步减少内膜炎症反应,终达到增强改善 AS病变程度的效果。

    作者:段虎斌;郝春艳;刘翠明;刘学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依那普利或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或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联合用药依那普利和螺内酯,对照组联合用药卡托普利和螺内酯,连续用药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3%,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56,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 E峰、A峰、E/A、E峰加速时间(ACTe)、E峰减速时间(DT)、等容舒张时间(EVRT)、左房前后径(LAD)等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试验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454,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较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更优,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赵芳;王杰敏;杨秀花;王杰超;卢旭东;郭晓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曲美他嗪联合参麦注射液干预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心脏损害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参麦注射液干预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心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心脏损害病人62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64.5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参麦注射液干预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心脏损害疗效明显。

    作者:赵春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长期有氧运动对改善亚健康人群心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改善亚健康人群心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及 T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的112例亚健康人群进行干预分析,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见运动,试验组采用有氧运动。对进行有氧运动前后的心血管功能、肺功能进行测定,分析两组病人运动前后亚健康人群心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安静心率(68.6±1.2)次/min、收缩压(122.6±11.5)mmHg、舒张压(65.8±2.5)mmHg、脉搏压(43.6±1.2)mmHg和心功指数(116.9±10.3)L· kPa/(min· m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肺活量(VC)为(4.9±0.9)L、用力肺活量(FVC)为(3.2±0.5)L、每分钟大通气量(MVV)为(116.8±12.5)L,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受试者运动后血液中 RBC C3bRR(6.95±0.79)和 RBC ICR(17.53±1.44)比例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6.291,P<0.05),试验组受试者在 T3时段内 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比例及 CD4+/CD8+比值均持续下降,且于 T4时段内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安静状态,运动前后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无明显变化,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0.281,P>0.05)。结论对亚健康人群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更好地改善心血管功能、肺功能。

    作者:周宁;杨建全;冯锁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直接PCI前瑞舒伐他汀干预对长期服用他汀药物老年STEMI病人心肌再灌注及迷走神经功能的作用

    目的:探讨直接 PCI术前瑞舒伐他汀不同预处理对长期服用他汀药物的急性 ST段型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老年病人心肌再灌注和迷走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是否起病前服用他汀类药物超过3月,将118例首次 STEMI老年病人随机分为长期他汀干预组(32例)、大剂量预处理组(45例)和常规剂量预处理组(41例)。术前、术后分别检测心肌磷酸酶同工酶(CK MB)、心肌肌钙蛋白 T(TnT)、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白介素6(IL 6)及血脂水平;评价心肌再灌注情况;术后7 d、40 d检测心率减速力(DC)、化学反射敏感性(ChRS);术后40 d内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PCI术后长期他汀干预组病人CK MB、Tn T峰值水平、hs CRP、IL 6、心肌灌注水平与大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较常规剂量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7 d及40 d时,两组 DC值、低风险值比例和 ChRS值均较常规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高风险值比例均较常规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再发心绞痛、心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多形性室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方面,两组均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他汀药物病史病人术前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即可进一步提高直接 PCI术治疗的老年 STEMI病人心肌灌注,保护心肌,增加迷走神经活性,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近期预后。

    作者:卢青;丁世芳;陈志楠;蒋桔泉;龚志刚;李志刚;付文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广西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证候及要素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广西慢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规律,为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提供相关的临床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收集广西地区7家医院1647例 CHF住院病人的一般资料、基础病、中医证型及服用中药情况、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N末端脑尿钠肽前体(NT proBNP)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HF病人年龄68.98岁±13.06岁,以70岁~79岁患病率高,60岁以前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6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基础病中,以冠心病所占比例大,占42.44%;CHF病人主要以心功能Ⅲ级为主,占总例数的58.04%;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心肺气虚证占25.39%,气虚血瘀证占21.91%,气阴两虚证占19.37%,痰浊阻肺证占17.12%,阳虚水泛证占16.21%,各证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病为冠心病的 CHF与中医证型之间无相关性;基础病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 CHF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CHF住院病人心功能分级在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功能Ⅱ级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心功能Ⅲ级以心肺气虚证为主,心功能Ⅳ级以阳虚水泛证为主;CHF住院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在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VEF降低以及LVEDD、LVESD增大均以阳虚水泛证为主;N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 )与CHF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P<0.05),以阳虚水泛证 NT proBNP升高明显。结论广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以老年人为主,其中女性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冠心病是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的基础疾病,住院病人主要以心功能Ⅲ级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以心肺气虚证为主,并且高血压性心脏病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冠心病与中医证型无相关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以心功能Ⅲ级为主,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其中心功能Ⅱ级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心功能Ⅲ级以心肺气虚证为主,心功能Ⅳ级以阳虚水泛证为主,以阳虚水泛证的心衰程度重;LVEF、LVEDD、LVESD、NT proBNP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作者:朱博杰;杨清华;卢健棋;温志浩;谢滨;黄大兰;何汉康;黄培元;李可文;郑天飞;谢燕萍;周虹;李新明;沈琴;彭志林;胡亮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活血平肝通络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风邪为患是偏头痛发病的始动因素,瘀阻脑络是偏头痛发病的关键环节,活血平肝通络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临床和实验研究均显示活血平肝通络法代表方天舒胶囊、大川芎丸等治疗偏头痛有效,为其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董正妮;尹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脑梗死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发光免疫法检测脑梗死病人及健康体检者血清 Hcy水平,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Hcy水平与肌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t=2.734,P=0.006);脑梗死病人心源性卒中(CS)、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及其他病因(OE)分型病人血清中 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6.553,P=0.003;t=15.953,P=0.000;t=5.697,P=0.000);脑梗死组病人中发病机制为低灌注/栓子清除率下降、载体动脉栓塞穿支动脉、动脉动脉栓塞及混合机制的病人血清中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5.215,P=0.003;t=11.918,P=0.000;t=6.066,P=0.000;t=4.016,P=0.028);不同病情程度病人血清 Hcy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485,P=0.000),病人血清 Hcy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0.708)。结论脑梗死病人血清 Hcy水平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作者:蒋志宏;马强;刘文博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