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诊断及治疗进展

郭海平

关键词: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诊断, 治疗
摘要: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指冠状动脉内膜未经人为干预,自发地发生撕裂,或内膜下血肿形成,影响或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又称原发性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可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2],若诊治不及时,48 h 内死亡率高达50%,美国心脏协会(AHA)2006年报道本病年发病率为25/100万~30/100万,目前国内尚无详细统计资料。SCAD 过去主要在尸检中偶然发现[3],近年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临床工作中其病例数及检出率明显增加,多数见于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妇女[1]。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MicroRNA在急性心肌梗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一个具有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全球性疾病。冠心病(CHD)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诱因。冠心病冠脉管腔狭窄到严重程度后,心肌氧需量(myocardial oxygen demand, MVO)与供氧量之间的尖锐矛盾,心肌细胞因缺氧导致不可逆性的损伤导致心肌梗死发生[1,2]。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并由此可引发心脏疤痕形成和左心室重构包括心脏扩张、收缩功能障碍。心肌组织缺氧所造成的内皮细胞凋亡、毛细血管密度不足进一步使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并加重左室功能障碍[3]。而在这一系列变化中,MicroRNA (miRNA)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洋;甘宇;周建业;杨新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黄芪甲苷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及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缺血再灌注模型损伤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与心肌组织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细胞生物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组织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及黄芪甲苷处理后的心肌组织损伤、细胞自噬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大鼠心肌组织中心肌灶性病变严重,兼有波浪改变及大片炎症细胞浸润,与假手术组相比损伤面积明显增多(P<0.05),而黄芪甲苷低、高剂量组均可使心肌灶性病变和炎症细胞浸润的面积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激活心肌组织细胞中 Beclin1的表达(P<0.05),而黄芪甲苷低、高剂量组均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组织细胞 Beclin1表达(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面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与自噬相关的 Beclin1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而发挥作用。

    作者:黄莉;王大伟;严夏;黄伟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麝香通心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肺内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麝香通心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肺内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肺内感染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吸氧、扩冠、抗炎、化痰、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麝香通心滴丸口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清炎症因子、血脂水平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通心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肺内感染疗效明显。

    作者:陈尚君;王凤玲;隋晓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骨小窗开颅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活动、肢体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第28天,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能力及肢体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结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治疗高血压偏瘫患者,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延萍;景蓉;李水清;白瑞;杨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红花黄色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78例 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静脉输注,检测两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 Hcy水平。结果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 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可明显降低 ACS患者Hcy水平。

    作者:霍刚;李文军;苏华科;赵生家;林燕飞;田嘉欣;郝永哲;甄怀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潜阳合剂对腹主动脉缩窄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潜阳合剂对腹主动脉缩窄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腹主动脉缩窄致高血压左室肥厚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将高血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培哚普利组和潜阳合剂组,每组10只,并开始灌胃,各组药物干预8周。使用心脏超声评价左室肥厚水平,尾动脉仪测量大鼠左前肢血压,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Ⅰ型、Ⅲ型胶原纤维的含量。结果腹主动脉缩窄后12周,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压升高,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增厚(P<0.001),左室舒张末内径和收缩末内径缩小(P<0.001);与模型组相比,培哚普利组和潜阳合剂组血压降低,左室后壁和室间隔厚度降低(P<0.001),舒张末内径(P<0.001)和收缩末内径(P<0.05)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培哚普利组、潜阳合剂组大鼠心肌组织胶原较少,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表达减少。结论潜阳合剂可以改善腹主动脉缩窄致高血压大鼠的左室肥厚,其机制与降压、抑制心肌胶原纤维增生相关。

    作者:高俊杰;吴琼;陈铁军;王肖龙;陈亚妮;沈智杰;薛金贵;张春伶;郭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疑诊 ACS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7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 CAG结果将其分为非 ACS组(129例)和 ACS组(605例),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ACS组和非 ACS组年龄、男性比例、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家族史者比例及高敏 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随着糖尿病、家族史等单个危险因素及年龄、男性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正相关;BMI、hs CRP、UA、TC、TG、HDL C、吸烟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 CRP、年龄、男性、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为冠心病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魏霞;陈还珍;刘子源;刘帅;张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杨士勇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杨士勇教授是我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丰富,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基本病机是气虚、阳虚、水饮、瘀血,通过辨证论治,调节人体整体功能,改善患者心衰症状,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刘呈宇;杨士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片仔癀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BDNF和IL 6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片仔癀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模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白细胞介素6(IL 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 Longa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得生组、尼莫地平组及片仔癀大、中、小剂量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 BDNF和 IL 6的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结果在梗死中心区,模型组的 BDNF和 IL 6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片仔癀各剂量组的 BDNF和 IL 6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在梗死周围区,模型组BDNF和IL 6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片仔癀各剂量组BDNF的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而 IL 6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片仔癀大、中剂量组的脑组织病理形态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结论片仔癀可以上调局灶性脑梗死后大鼠 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和下调 IL 6蛋白表达,减轻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

    作者:孟佳;黄希艳;李倩;朱陵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及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1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6 h内接受 rt 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 HT组与非 HT组之间的差异,筛选与 HT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 HT及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6例溶栓患者中有22例继发 HT(18.99%),其中16例为症状性脑出血。回归分析表明早期CT改变、基线舒张压≥100 mmHg、基线血糖≥11.1 mmol/L、NIHSS评分>15分和溶栓时间窗>3 h、年龄6项为HT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基线血糖≥11.1 mmol/L、NIHSS评分>15分和溶栓时间窗>3 h影响了 HT患者的预后。结论溶栓前的舒张压、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T低密度改变或水肿占位效应、溶栓时间窗、年龄是 HT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基线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溶栓时间窗影响了溶栓后 HT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尿激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3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符合 AMI诊断标准的82例老年 AMI患者,其中尿激酶溶栓治疗35例为溶栓组,未溶栓治疗47例为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老年 AMI患者静滴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率65.8%,病死率减少19.8%,无颅内出血及其他严重出血。结论静脉输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 AMI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翟素英;张占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松龄血脉康胶囊“血脉同治”组方理论探析

    本文针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浊脂阻络、血脉不通的病因病机,同时结合现代临床治疗经验,首次提出高血压病“血脉同治”的治疗理念,并在该理念指导下对松龄血脉康胶囊的组方特色进行了深入的探析,阐明松龄血脉康胶囊的组方既符合中医学术思想,又具有现代药理基础,体现了衷中参西、中西合璧的创新思路和组方特色。

    作者:高学敏;张德芹;陈可冀;徐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非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3年11月150例确诊为 NSTEM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口服治疗,首剂量300 mg,以后每日75 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 U皮下注射,2次/日,两组均治疗14 d。14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钠肽(BNP)、血清肌钙蛋白(CTnT)的水平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观察随访期间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BNP、CTnT 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BNP、CTnT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 NSTEMI患者,能降低其 BNP、CTnT含量,有效缓解心肌梗死症状,临床疗效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作者:李翠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2例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右室心尖部起搏,观察组给予右室间隔部起搏,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室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结果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QRS波时限(QRSd)、收缩达峰值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左室的收缩功能影响较小,缩短了左室不同部位收缩达峰值时间,减小了 QRSd宽度。

    作者:王丹阳;丁绍平;胡东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脉隆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BNP、尿酸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B 型利钠肽(BNP)、尿酸(UA)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5 mg/kg+5%葡萄糖200 mL静脉输注,每天2次,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时比较疗效及 BNP、UA水平。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 BNP及 U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可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 BNP及 UA水平。

    作者:杨晓芹;薛国敏;常瑜;张金玲;卢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益气化痰活血法对高血压病气虚痰瘀证互结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活血法对高血压病气虚痰瘀互结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87例高血压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属气虚痰瘀互结证型者,随机分为益气化痰活血法加西医常规治疗的治疗组(44例)、辛伐他汀和肠溶阿司匹林加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3例),观察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斑块数量与斑块面积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斑块数量与斑块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法中药具有改善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张国英;郭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后循环脑卒中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卒中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急性后循环卒中患者分为院内感染组和无院内感染组,收集患者既往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改良的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分以及侵袭性操作、制酸药物使用。结果共纳入198例患者,其中院内感染64例(32.32%),单变量分析显示,院内感染组与年龄、吸烟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GCS评分、MMASA评分、呕吐、制酸剂的使用、侵袭性操作比例、入院时以及入院后第3天 NIHSS评分、单发于桥脑、≥3个的新发病灶数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优势比6.80,95%可信区间1.50~30.85,P<0.001)、低 MMASA评分(优势比1.65,95%可信区间1.23~2.23,P<0.001)和≥3个新发脑梗死病灶数(优势比2.47,95%可信区间1.52~4.03,P<0.001)。结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低 MMASA评分、≥3个新发脑梗死病灶数可能是后循环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会斌;马洪颖;谭双;刘春芹;李永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室上性早搏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治疗老年室上性早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9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210例室上性早搏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参松养心组、前列地尔组及联合治疗组,观察各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24 h平均心率、慢心律(HRmin)、血脂进行监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患者经治疗后24 h平均心率、HRmin及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在改善24 h平均心率及 HRmin方面均显著优于参松养心组和前列地尔组(P<0.05),联合治疗组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参松养心组(P<0.05)。各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疗效比较,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参松养心组和前列地尔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人室上性早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好。

    作者:张方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上海闸北区临汾街道高血压病患者管理现状分析

    目的:根据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街道所属高血压病患者的整体现状,探讨本街道高血压病患者发病特点、疾病控制情况、病情转归等相关因素,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管理的依从性,并为制定更为完善的慢性病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1月—2014年1月建立高血压管理卡的7069例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069例资料完整的高血压病患者中,男性占40.63%,女性占59.37%,年龄在60岁~69岁患者占总数的35.86%,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占29.88%,合并有冠心病患者占13.30%,合并有脑卒中患者占40.60%。管理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血压控制率达97.86%,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有明显好转。结论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街道所属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情况控制良好。

    作者:李建华;宋红伟;张桦;罗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