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例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诊治体会

李晓红

关键词:小儿, 复杂性, 热性惊厥, 临床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损伤, 上呼吸道感染, 患儿, 感染性疾病, 智力低下, 婴幼儿期, 严重后果, 功能异常, 改善预后, 发病高峰, 处理, 病例资料, 脑功能, 后遗症, 单纯性
摘要: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以婴幼儿期为多见,9个月-20个月为发病高峰[l].热性惊厥主要由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多见[2].其不仅可致神经系统损伤,影响脑功能,出现脑瘫、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3].根据患儿的临床经过及特点,将热性惊厥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和复杂性热性惊厥,因复杂性热性惊厥临床经过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延误了早期及时的处理,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针对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患儿,能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4].本文对我院曾诊治的12例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科学地指导临床,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下颌骨内鳃裂囊肿1例

    鳃裂囊肿多发于面颈部软组织,发生于下颌骨内罕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5岁,主诉右侧下颌牙龈反复溢脓2月余.6年前右侧下颌因咬硬物不慎致右下尖牙疼痛1天,未经任何处理,后无任何感觉,但于201]年1月底右下颌逐渐肿胀,且渐进性疼痛加重,在村卫生室输液(药名,剂量不详)5天后,至当地镇卫生院行A3拔除并A4根管治疗,牙槽窝溢出大量粘稠、浑浊、腥臭味浓液,拔牙后继续给予静滴消炎药(药名,剂量不详)治疗,肿胀消退,牙槽窝逐渐愈合,并于A3唇侧牙龈形成针尖样孔口,反复溢脓至今,于2011年8月5日到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给予口腔全景检查示:颏孔区骨质吸收,怀疑占位性病变,建议手术治疗,于2011年8月11日以“下颌骨囊肿”收入院.

    作者:于美芝;郭庆文;郭晓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产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了产后健康教育对产妇、婴儿以及家庭、社会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社区门诊就诊的产妇共98例,其中有18例是接受过产后健康教育产妇访视的,有80例是由于某些个人及家庭、社会因素未接受产后访视的,我们就失访的产妇情况与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的综合情况,随机抽取我们接受过访视的产妇与失访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产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健康教育减少了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婴幼儿的发病率降低、避免了产妇和家属之间的家庭矛盾,提高生活质量.体现了社区医务人员的自身价值,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满意度.

    作者:朱淑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20mr治疗,每晚顿服.结果:治疗组治疗6、12个月IMT、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脂变化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甘油三酯(TG)分别为4.52±0.65mmol/L、2.34±0.42mmol/L、1.48±0.46mmol/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12±0.52mmol/L、3.14±0.90mmol/L、2.33±1.16mmol/L,相抵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较好药物,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降低斑块面积,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张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浅析对老年患者的消化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常见消化道疾病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00例常见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癌肿450例,慢性胃炎580例,溃疡145例,息肉21例,其他4例,所有患者经过中西结合治疗,病情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的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徐亚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维生素A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维生素A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抗炎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A可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患儿越早补充维生素A越能有效的减轻临床症状,并可有效的阻止淋巴细胞过度凋亡,缩短病程,对控制病情的反复与迁延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谈血站献血者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

    无偿献血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1998年《献血法》颁布实施以后,越来越多的公民自觉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这对无偿献血者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血站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普及,也给档案资料管理的安全问题注入了新的特点和内容.

    作者:解京泉;袁远;韩秀彩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社区老年人药学服务质量效果跟踪分析

    目的:通过对社区老年人药品相关知识知晓度及用药状况的跟踪调查,就如何提高社区老年人药学服务质量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社区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6月社区60-80岁老年患者120例采取用药指导及进行药品相关知识的宣传,并定期随访,进行效果跟踪.结果:进行社区药学服务后老年患者对药学服务的认同、治疗依从性与之前相比均有大幅度提高,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用药服务对提高社区老年人用药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辖区内老的人的药学服务.

    作者:赵自恒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0例,其中急救护理改革前26例,改革后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改革前后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急救护理改革前的26例患者(对照组):治愈9例、明显好转14例、死亡3例,抢救有效率88.5%;改革后的34例患者(观察组):治愈15例、明显好转18例、死亡1例,抢救有效率9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梗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通过加强心理疏导、控制患者饮食、持续心电监护等护理措施,配合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基层医院手卫生依丛性的探讨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医疗工作人员依从性,提高医疗水平.方法:分析导致影响基层医院卫生依从性的因素,针对当前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结果:由于基层医院的手卫生设施有限,及医疗工作者手卫生习惯的培养对提高基层医疗水平至观重要.结论:完善基层医院手卫生设施的建设及加强相关的监管制度的执行,对加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钱梅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早期异位妊娠中的应用

    异位妊娠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1].如何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减少患者出血、保留输卵管功能的关键,随着阴式彩超的推广应用,可使异位妊娠在未破裂前得到早期诊断,并作出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孙金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生存质量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14d及30d的Karnofsky评分、Spitzer评分,评价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腹腔镜组较开腹手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值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能有效提高胃癌患者围术期的生存质量,为患者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黄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酶抑制法在蔬菜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必然会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尽管现今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农药残留的问题仍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民生问J题.酶抑制法即生化法就是一种简便、灵敏、经济、快速的检测方法,它可将抽查的蔬菜样本先进行粗筛,将有残毒问题的蔬菜再用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进一步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从现今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以及检测技术的展望进行初步的讨论.

    作者:孙夫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188例(201眼)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取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翼状胬肉切除术、羊膜移植和翼状胬肉切除术.结果B、C两组的疗效近似,但均比A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对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再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或移植羊膜的治疗方式,其疗效要明显优于仅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治疗方式.

    作者:吴限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25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09年7月到2011年2月在我院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治疗的心包积液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为16例,女性为9例,年龄分布为41.8±13.4岁,所有患者均心脏彩超检查为心包积液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在超声室采用二维B超直接介导下穿刺置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结果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引流术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分析显示,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有明显变化(P<0.05),对研究对象采用心包引流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完全缓解患者为22例,占88.00%,部分缓解患者为2例,占8.00%,无效患者为1例,占4.00%,其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治疗后均无出现继发性感染、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随访半年均未出现心包缩窄临床症状.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临床疗效较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作者:黎奇才;邓红胜;莫逆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侧切牙过小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

    目的:侧切牙过小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多由遗传因素决定,该研究结合临床系统讨论侧切牙过小伴错牙合畸形的治疗,探讨其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对40例上颌侧切牙过小病例,根据其临床情况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两种方法治疗,拔牙组20例,采用3种拔牙方式:其一、拔除一个下前牙(8例);其二、上下颌均拔牙,上颌拔12,22代替14、24、下颌拔除34、44(2例);其三、下颌拔除14、24、34、44(8例);非拔牙组20例,根据侧切牙过小程度采用下颌牙减径或上颌侧切牙烤瓷冠修复治疗.结果:通过治疗,40例病例无论是拔牙矫治治疗还是非拔牙矫治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及美观疗效.结论:针对上颌侧切牙过小病例,据其临床条件可选择拔牙或非拔牙正畸矫治等方法综合治疗,两者均可取得健康、美观的疗效.

    作者:殷玉祥;顾春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到2010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6例脑梗死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6ml,取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浆Hcy浓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与非脑梗死患者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为22.1±5.9 μ mol/L,而对照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为15.9±4.3μmol.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8%,而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观察组中重度硬化患者占49.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5.8%.脑梗死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正常者的血浆Hcy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轻度硬化29例,其血浆Hcy浓度为21.6±3.7μmol/L,重度硬化28例,其血浆Hcy浓度为32.9±6.8μmol/L,正常59例,其血浆Hcy浓度为17.2±3.7μmol/L.结论:高水平Hcy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浆Hcy水平变化有助于脑梗死早期干预与治疗.

    作者:杨威;王建明;居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比较两种方法止血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 1年6月在柘城县人民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垂体后叶素组(观察组)43例,肌瘤剔除前在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缩宫素组(对照组)43例,肌瘤剔除前肌层注射缩宫素.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垂体后叶素组均小于缩宫素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可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效果较缩宫素更明显.

    作者:杜近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20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护理及体会

    无痛人工流产术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手术,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人流手术,在手术实施过程中,由于局部的刺激,部分受术者机体生理反应较大,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和恐惧情绪,造成其心理和生理的不适,因此在进行无痛人流手术时,需要加强对孕妇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使整个手术安全顺利地进行.

    作者:熊凤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维生素E心血管内科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维生素E在心血管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做了认真细致的归纳与总结,对于维生素E抗氧化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后提出作为内源性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籍少维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救治

    目的: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对其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结果:对本文所观察的所有病例均经过积极的诊断、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73例,死亡3例.结论:病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胃镜等辅助检查,一般可以做到正确诊断.严格控制消化道出血病灶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出血照成的休克患者,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对反复大出血、年龄较大疑有动脉硬化者或疑有癌肿者应及时外科会诊予手术治疗.

    作者:齐红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