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临床研究

杨威;王建明;居峰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塞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到2010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6例脑梗死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6ml,取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浆Hcy浓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与非脑梗死患者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为22.1±5.9 μ mol/L,而对照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为15.9±4.3μmol.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8%,而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观察组中重度硬化患者占49.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5.8%.脑梗死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正常者的血浆Hcy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轻度硬化29例,其血浆Hcy浓度为21.6±3.7μmol/L,重度硬化28例,其血浆Hcy浓度为32.9±6.8μmol/L,正常59例,其血浆Hcy浓度为17.2±3.7μmol/L.结论:高水平Hcy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浆Hcy水平变化有助于脑梗死早期干预与治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目的:探讨临床如何护理长期卧床患者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共40例,另一组为强化护理组,共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从患者入院当天观察至治疗后两个月,观察判断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常规护理组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病率为17.50%,强化护理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病率为2.50%;强化护理组比常规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缪艳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手足口病防治建议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作者:赵智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巴曲亭—蛇毒血凝酶在普通外科手术后腹腔渗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巴曲亭—注射用血凝酶在普通外科手术后腹腔渗血应用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本科行腹部手术治疗后术后腹腔内出血的住院病人10例,随机分为两组,于分别应用巴曲亭(实验组)及冰肾盐水(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用后渗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用后渗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引流血量也较少,止血效果好,使用次数少,止血时间快.实验组病人未出现用药相关并发症.结论:巴曲亭—注射用血凝酶局部应用能有效治疗普通外科手术术后腹腔内渗血,疗效确切,未发现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焦伟;李明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严重感染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处理

    目的:探讨严重感染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处理.方法:临床观察30例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留置导尿管,进行备血,同时彻底清创,输液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均行跟骨牵引,整复骨折给予固定.结果:3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创伤合并感染非常严重行截肢术,余下28例患者随访半年发现,其中痊愈率为46.67%,良好率为20.00%,有效率为13.33%,疗效差为13.33%,总有效率为80.00%,临床观察疗效佳.结论:本病的治疗应当在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和积极抗感染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预防并发症及改善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作者:周国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加味瓜蒌薤白汤治疗冠心病气滞血瘀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加味瓜篓薤白汤用于冠心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评价加味瓜篓薤白汤在冠心病气滞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气滞血瘀证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37),观察组采用加味瓜篓薤白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两组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加味瓜篓薤白汤治疗的观察组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应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瓜篓薤白汤用于冠心病气滞血瘀证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经济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杏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普济消毒饮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普济消毒饮在皮肤科中的广泛应用,拓展此方在皮肤科临床中的运用范围,提高中医皮肤科治疗各类头面部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方剂的来源、组成、功能等的分析,阐述此方在皮肤科的临床运用体会,并附以病例相结合的形式.结果:可进一步认识普济消毒饮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发生在头面部的一切风火实证,均可灵活加减应用,且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结论:普济消毒饮成方距今已七百多年,且因对大头瘟的良好疗效而被历代医家广泛重视,本人因在临床多次使用中收到良好疗效,故不辞学浅,冒昧总结,以仰同道交流指正,可进一步挖掘此方应用范围.

    作者:贾利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宫腔镜下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36例护理体会

    通过对宫腔镜下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病例的护理,得出如下体会:宫腔镜电切术是一项新型、微创妇科诊疗技术,大大提高对宫腔内疾病的诊疗水平.具有免受开腹的痛苦.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痛苦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崔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方法初探

    目的:根据医疗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乡镇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从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曹国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时观察并发现各种并发症,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5月间实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在27-70岁之间,其中17例为颅脑重度损伤,19例为呼吸道梗阻,4例为颈椎骨骨折伴高位截瘫所致的呼吸机麻痹.结果:气管切开置管时间为9~ 36天,平均19.5天.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脑疝,其余38例均未发生气管切开并发症,顺利出院,恢复良好.结论:通过术中术后的完善的护理措施能够及时观察并发现各种并发症,从而使病人顺利度过危险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居素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续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颅脑术后12例颅内感染患者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外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持续腰大池外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持续腰大池液外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付海涛;塔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护生实习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自我调节

    目的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阶段,对护生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对2006年7月-2007年5月的60名实习护生进行心理分析及就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自我调节.能适应临床实习的需要,及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能促进教与学的相互进步,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不同阶段的护生根据心理特点进行自我调节,提高了实习质量.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对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用经腹常规扫查子宫肌瘤167例,了解肌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外形轮廓以及某些继发性的改变,定期动态观察,监测病灶变化并准确记录.结果:167例中肌壁间肌瘤110例,浆膜下肌瘤46例,粘膜下肌瘤11例,35例经手术治疗,64例绝经后病灶消失,30例经治疗后病灶消失或缩小,38例仍在观察中.讨论:超声显像可动态观察子宫肌瘤的声像图变化,及时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魏桂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因A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患者共63例,以单纯行PCI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抽吸+替罗非班组在就诊距球囊扩张时间(D-B)、围手术期大出血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复流率、术后再梗、24小时后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心衰、住院期间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行直接PCI前应用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作者:郭延松;林峰;陈新敬;陈威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对传染病患者护理及自我保护浅析

    目的:探讨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及护理仿佛措施,减少传染病的传播,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方法:收集2008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356例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有针对性的对此组患者展开护理措施及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自我防范措施.结果:传染病患者均成功治愈,无一人死亡.隔离期间,无一例患者交义感染,无一护士被感染.结论:根据传染病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是确保患者顺利出院、及预防医护人员不被传染的必要条件,其护理方法值得临床的广泛探讨及推广.

    作者:吕晓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院诊治的10例胎儿肢体畸形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二维超声检查结果和图像特征,并与产后及引产后的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明确诊断7例胎儿肢体畸形,漏诊3例.结论:典型胎儿肢体畸形有二维图像特征,末端指趾易漏诊,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安全,可反复检查等优点,可作为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首选方法.

    作者:蔡芳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持续牵引配合夹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体会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复位及防止其再移位的治疗.方法:采用持续皮牵引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16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结果:由于持续皮牵引克服了前臂肌肉的作用,治疗就比较满意.结论:该方法简单安全,且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次移位,降低了患者经济成本,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吕国先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种麻醉方式的效果.方法:207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4例)和对照组(77例),观察组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联合喉罩通气下浅全麻方式,对照组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强化方式.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麻醉感受及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联合喉罩通气下浅全麻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一种较好麻醉方式.

    作者:李飞;黄林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基层医院手卫生依丛性的探讨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医疗工作人员依从性,提高医疗水平.方法:分析导致影响基层医院卫生依从性的因素,针对当前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结果:由于基层医院的手卫生设施有限,及医疗工作者手卫生习惯的培养对提高基层医疗水平至观重要.结论:完善基层医院手卫生设施的建设及加强相关的监管制度的执行,对加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钱梅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维生素A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维生素A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抗炎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A可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患儿越早补充维生素A越能有效的减轻临床症状,并可有效的阻止淋巴细胞过度凋亡,缩短病程,对控制病情的反复与迁延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ER、PR、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7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其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1%、82.2%、71.0%.ER、PR、cerbB-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P=0.000),PR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P=0.012).结论ER、PR和cerbB-2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ER、PR和cerbB-2,有助于客观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作者:徐日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