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临床分析

张世平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 子宫瘢痕部位, 异位妊娠, 发生率, 远期并发症, 子宫切除, 子宫破裂, 生育能力, 切口瘢痕, 剖宫产率, 临床表现, 患者, 大出血, CSP, 着床, 生命, 漏诊, 控制, 疾病, 刮宫
摘要: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孕囊着床于前次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处,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和临床罕见异位妊娠之一[1].其发生率为0.045%,占刮宫产后发生异位妊娠的6.1%.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不断攀升,CSP的发生率也呈现增加趋势.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容易漏诊,而此类疾病如不能早期及时处理,可出现子宫破裂和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行子宫切除后致使患者失去生育能力等.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治疗甲亢的研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是有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侯群,以及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手颤、胫部血管杂音等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相、昏迷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发病率较高,并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许多中医学者不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亦进行了许多动物实验方面的研究,为深入探讨中医药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就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刘志勇;张庭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百日咳片与上呼吸道的压力和慢性气流受限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百日咳片与上呼吸道的压力和慢性气流受限的相关性.方法 4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百日咳片联合阿米三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米三嗪进行治疗.结果 研究组腭后区及舌后区压力分别为(8.39±2.91)hPa、(8.96±2.83)hPa,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8.73±2.31)次/h.研究组上呼吸道压力及慢性气流受限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百日咳片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上呼吸道的压力和慢性气流受限情况,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战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对老年群体宣传预防三高的方法和急救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三高人群的健康宣教方式及急救措施,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236位老年三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此组患者经过相关的健康教育及临床相关的急救措施后,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情况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对本组老年患者采取宣传预防及相关的急救措施后,患者对三高疾病的了解程度及临床疗效有明显提升.结论:老年三高人群在接受健康宣传的的基础上,能够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

    作者:曹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浅谈27例食道癌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索对食道癌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在27例食道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中,重点加强引流管,减压管,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同时做好饮食调节病情观察.结果 27例食道癌手术患者临床治愈23例,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 为了保证手术疗效,促其伤口愈合早日康复,细心而科学的护理是保证术后痊愈的关键.

    作者:高云燕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复合麻醉用于短小手术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异丙酚联合氯胺酮复合麻醉与氯胺酮单药麻醉效果,探究复合麻醉在门诊短小手术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于我院住院及门诊手术病人100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并进行试验对照试验,对比试验结果;结果:异丙酚联合氯胺酮复合麻醉中患者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较单用氯胺酮麻醉患者稳定,术中苏醒、肢动及术后精神症状较单药麻醉发生率小.结论:两药在联合应用时可以相互弥补不足,充分发挥各自优点,减轻副作用,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史传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宫腔镜下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36例护理体会

    通过对宫腔镜下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病例的护理,得出如下体会:宫腔镜电切术是一项新型、微创妇科诊疗技术,大大提高对宫腔内疾病的诊疗水平.具有免受开腹的痛苦.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痛苦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崔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住院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对医院护理工作的启示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增长患者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进而起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现状,提出了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医院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张波;黄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128例疤痕子宫再次分娩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分娩的临床处理特点.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近年来收治的128例疤痕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8例疤痕子宫再次分娩患者,行阴道分娩22例,阴道分娩率为17.19%,剖宫产106例,剖宫产率为82.81%,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率.而采用刮宫产作为再次分娩方式的疤痕子宫患者,其产后出血量大,产褥病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与阴道分娩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确保母婴安全的情况下,对于疤痕子宫再次分娩的产妇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如果没有明显的再次剖宫产指证,应给予孕妇阴道试产的机会.

    作者:覃启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108例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08例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通过加强对围术期的护理,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经术后1年随访无1例复发病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能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

    作者:李艳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外科急性腹痛简称急腹症,是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特征的外科常见病症,其发病急、变化快、病种多样,如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甚至死亡[1].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措施不仅能为医生提供早期疾病演变的信息,使疾病得到及时处理,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2].本文通过总结笔者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并结合相关报道,现将相关观察与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童付芬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探讨绞股蓝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绞股蓝是“星火计划”中将其列为名贵药材之首位,具有益气、安神、降血压之功效,其临床应用与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徐建业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18例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简称:甲减性心脏病)误诊的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4例甲减性心脏病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在首诊或首诊及复诊时被误诊18例,占75%.结论 甲减性心脏病容易误诊为其他心脏病,提高临床医生对甲减性心脏病的认识,及时检测甲状腺功能可有效防范误诊.

    作者:张景友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小儿睾丸扭转的早期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睾丸扭转临床资料诊治经过进行总结.结果: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可作为诊断睾丸扭转的首选检查方法,诊断并经手术证实准确率高,经手术探查13例手术复位,同定睾丸获救,2例行睾丸切除术.结论:彩超对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有帮助,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对睾丸扭转确诊的患者应及早治疗,从而挽救睾丸.彩超诊断睾丸扭转具有快速、无创、可重复、特异性高的优点,是诊断睾丸扭转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东兵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切口憩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切口憩室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1年2月收治的27例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超声诊断的表现,并进行总结.结果 27例患者中,出现子宫切口憩室积血23例,子宫切口憩室妊娠4例.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采用阴道超声对剖宫产切口憩室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操作简单,诊断准确,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钟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双极电凝结合圈套器套扎在62例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双极电凝子宫血管结合圈套器套扎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应用,探讨双极电凝子宫血管结合圈套器套扎后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术后切口疼痛、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日等.结果:双极电凝子宫血管结合圈套器套扎后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操作简便,安全易于掌握,术后恢复好,在子宫切除中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解晓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无痛人流术围麻醉期支气管痉挛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术围麻醉期患者支气管痉挛病因及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对17例无痛人流术围麻醉期发生支气管痉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吸烟、麻醉药物及麻醉操作均可诱发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常规对症治疗可缓解支气管痉挛症状,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结论:控制不良生活习惯,调整麻醉药物剂量、用法,改善麻醉操作水平,适时应用常规对症治疗,可降低无痛人流术围麻醉期患者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

    作者:宫艳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心得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入院时采取急救措施并加强护理.结果:经过3h-3d的治疗与护理后,惊厥控制45例,占97.8%.高热缓解至正常者42例,占89.1%;降低在38.5° C以下3例,占6.5%;仍处于39℃以上者1例,占2.2%.原发病临床治愈41倒,好转5例.结论: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并进行精心的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作者:钱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20例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妊高征患者麻醉评分,优:17例,良:3例.麻醉5~10min血压波动大,通过调整输液情况,适当用药可以纠正.手术时间为23~68 min;全部孕妇术后均顺利康复.新生儿Apgar评分>7分15例,6~7分4例,<6分1例.结论:硬膜外麻醉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有利于母婴安全,应注意麻醉处理中应加强监护,适当维持循环稳定和呼吸通气.

    作者:格绒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1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反跳的护理体会

    有机磷中毒反跳是指急性有机磷中毒症状缓解数日至一周后病情突然急剧恶化,重新出现有机磷急性中毒的症状,甚至发生肺水肿或突然死亡[1].作为有机磷中毒的第二个死亡高峰,临床的有效预防措施、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对降低其致死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有机磷中毒反跳发生的原因,通过严密的病情监护,及时发现反跳的先兆症状,实施紧急治疗,从而达到有效避免反跳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本文对我院曾救治的1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粟文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到2010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6例脑梗死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6ml,取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浆Hcy浓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与非脑梗死患者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为22.1±5.9 μ mol/L,而对照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为15.9±4.3μmol.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8%,而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观察组中重度硬化患者占49.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5.8%.脑梗死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正常者的血浆Hcy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轻度硬化29例,其血浆Hcy浓度为21.6±3.7μmol/L,重度硬化28例,其血浆Hcy浓度为32.9±6.8μmol/L,正常59例,其血浆Hcy浓度为17.2±3.7μmol/L.结论:高水平Hcy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浆Hcy水平变化有助于脑梗死早期干预与治疗.

    作者:杨威;王建明;居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