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盲人按摩教学的五点思考

范圣华;许遵贤

关键词:盲人按摩, 教学, 思考
摘要:盲人按摩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盲人按摩教学,笔者认为应当做好语言交流、教学示范、练习指导、心理工作、社会交流五方面的工作.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谈血站献血者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

    无偿献血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1998年《献血法》颁布实施以后,越来越多的公民自觉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这对无偿献血者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血站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普及,也给档案资料管理的安全问题注入了新的特点和内容.

    作者:解京泉;袁远;韩秀彩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骨折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175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范德群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维生素A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维生素A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抗炎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A可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患儿越早补充维生素A越能有效的减轻临床症状,并可有效的阻止淋巴细胞过度凋亡,缩短病程,对控制病情的反复与迁延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在刮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40例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给予单纯的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120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方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达到T6时间,高麻醉平面的到达时间、运动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是刮宫产术中较好的麻醉方式,能够较快的达到运动及感觉的阻滞效果,达到高麻醉平面,有较好地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许长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慢性酒精中毒致胼胝体变性1例报道

    胼胝体变性(primary callosum degeneration,MBD)是慢性酒精中毒罕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改变是胼胝体脱髓鞘.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1 患者周某,男性,40岁,工人,主因“四肢抖动3天,意识不清1天”入院.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不自主抖动,当时无明显意识障碍.1天前出现意识不清,言语含糊,不能行走,躁动,遂至我院就诊.既往嗜酒史20余年,每日约500ml白酒,有时以酒代饭.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复方丹参滴注液配伍黄芪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注液配伍黄芪对羊水过少治疗效果.方法:将孕周在28-34周晚期妊娠的60例羊水过少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孕妇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复方丹参滴注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所有孕妇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结束后分别以多普勒超声检测羊水指数(AFI)、脐动脉血流动力及S/D值变化以及对早产、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及体重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AFI均明显提高(P<0.01),而观察组S/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26%,对照组剖宫产率为36%;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提高AFI值,降低S/D值,改善新生儿出生情况,增加新生儿体重方面,复方丹参滴注液配伍黄芪注射液治疗羊水过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庆红;马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到2010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6例脑梗死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6ml,取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浆Hcy浓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与非脑梗死患者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为22.1±5.9 μ mol/L,而对照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为15.9±4.3μmol.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8%,而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观察组中重度硬化患者占49.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5.8%.脑梗死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正常者的血浆Hcy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轻度硬化29例,其血浆Hcy浓度为21.6±3.7μmol/L,重度硬化28例,其血浆Hcy浓度为32.9±6.8μmol/L,正常59例,其血浆Hcy浓度为17.2±3.7μmol/L.结论:高水平Hcy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浆Hcy水平变化有助于脑梗死早期干预与治疗.

    作者:杨威;王建明;居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下颌骨内鳃裂囊肿1例

    鳃裂囊肿多发于面颈部软组织,发生于下颌骨内罕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5岁,主诉右侧下颌牙龈反复溢脓2月余.6年前右侧下颌因咬硬物不慎致右下尖牙疼痛1天,未经任何处理,后无任何感觉,但于201]年1月底右下颌逐渐肿胀,且渐进性疼痛加重,在村卫生室输液(药名,剂量不详)5天后,至当地镇卫生院行A3拔除并A4根管治疗,牙槽窝溢出大量粘稠、浑浊、腥臭味浓液,拔牙后继续给予静滴消炎药(药名,剂量不详)治疗,肿胀消退,牙槽窝逐渐愈合,并于A3唇侧牙龈形成针尖样孔口,反复溢脓至今,于2011年8月5日到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给予口腔全景检查示:颏孔区骨质吸收,怀疑占位性病变,建议手术治疗,于2011年8月11日以“下颌骨囊肿”收入院.

    作者:于美芝;郭庆文;郭晓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浅谈七年制医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尝试

    为了更好地完成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提高七年制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七年制医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中开展了实验教学改革.通过这些实验教学改革能够使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科研得到更好的结合,对七年制医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培养和锻炼实际操作的能力,激发七年制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保泽洛;高苏祥;邹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组)48例和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80.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肺心病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浩;许子彬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医“治未病”理论将引领未来健康方向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因而在中医治未病理论中进一步挖掘、继承、发扬、提高这一宝藏,无疑对改变目前人们的健康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潇慧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护生实习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自我调节

    目的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阶段,对护生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对2006年7月-2007年5月的60名实习护生进行心理分析及就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自我调节.能适应临床实习的需要,及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能促进教与学的相互进步,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不同阶段的护生根据心理特点进行自我调节,提高了实习质量.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未破裂宫外孕4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未破裂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未破裂卵管妊娠患者8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运用白拟的消胚汤联合甲氨蝶呤针每次0.4mg/k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5天;同时饭后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12小时1次,连用3天.对照组仅用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片,用法、用量同治疗组.治疗1周及2周后,分别检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B超检查附件包块情况.结果治疗第7天时,治疗组血清β-HCG下降≥15%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时,治疗组血清β-HCG下降≥75%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β-HCG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2组包块完全吸收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未破裂卵管妊娠疗效显著.

    作者:白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96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配合卡孕栓1 mg舌下含化;而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仅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产后2h、产后2~24 h出血量和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1、6.32、8.25,P<0.05)..结论:卡孕栓联合缩宫素的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易把握,不良反应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对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手术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患者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融人人文关怀.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融人人文关怀,能够达到好的护理效果,是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作者:吴风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复合麻醉用于短小手术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异丙酚联合氯胺酮复合麻醉与氯胺酮单药麻醉效果,探究复合麻醉在门诊短小手术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于我院住院及门诊手术病人100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并进行试验对照试验,对比试验结果;结果:异丙酚联合氯胺酮复合麻醉中患者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较单用氯胺酮麻醉患者稳定,术中苏醒、肢动及术后精神症状较单药麻醉发生率小.结论:两药在联合应用时可以相互弥补不足,充分发挥各自优点,减轻副作用,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史传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产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了产后健康教育对产妇、婴儿以及家庭、社会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社区门诊就诊的产妇共98例,其中有18例是接受过产后健康教育产妇访视的,有80例是由于某些个人及家庭、社会因素未接受产后访视的,我们就失访的产妇情况与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的综合情况,随机抽取我们接受过访视的产妇与失访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产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健康教育减少了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婴幼儿的发病率降低、避免了产妇和家属之间的家庭矛盾,提高生活质量.体现了社区医务人员的自身价值,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满意度.

    作者:朱淑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556例施行剖宫产术后22例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的经验;结果经过全面的护理和积极的处理,所有患者均迅速恢复;结论针对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病机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预防和处理该症的发生.

    作者:瞿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加强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目的:探讨临床如何护理长期卧床患者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共40例,另一组为强化护理组,共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从患者入院当天观察至治疗后两个月,观察判断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常规护理组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病率为17.50%,强化护理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病率为2.50%;强化护理组比常规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任玉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医理论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中医理论研究的目是了解中医理论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中医理论既包括抽象的基础理论、独到的诊疗技术,同时现代医学的知识也应包含于其中.传统中医理论研究和应用在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医理论和内容应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注重临床的应用.

    作者:阴元资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