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成;于宏伟;王伟宏;窦旭升
目的 了解人工流产女性生殖道感染(RTIs)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新乡市妇幼保健院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收治人工流产的女性300例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取阴道分泌物检测阴道清洁度、滴虫、念珠菌、淋球菌、衣原体等,并对其婚姻状况、流产史、初次性交年龄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记录有关数据,分析统计结果.结果 流产史(OR=6.496,95%CI:4.047~10.351)、初次性交年龄(OR=0.804,95%CI:0.746~0.868)、配偶健康状况(OR=1.340,95%CI:0.609~1.960)、婚姻状况(OR=1.212,95%CI:0.617~1.699)等因素和RTIs呈正相关(P<0.05),卫生措施(OR=0.709,95%CI:0.557~0.902)和RTIs呈负相关,统计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未婚、既往有流产史、初次性交年龄较小、配偶健康状况欠佳可能是RTIs的危险因素;个人卫生措施可能是RTIs的保护因素.
作者:孙光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尼尔雌醇配伍普尔丁、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IUD)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要求取器而无禁忌症者60例,均为绝经0.5 a以上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均于术前1周服尼尔雌醇4 mg,术前30~60 min口服普尔丁40 mg,宫颈扩张前颈管内灌注2%盐酸利多卡因3 ml,3 min后按节育手术常规行取器术.对照组于术前30~60 min单纯口服普尔丁40 mg,按节育手术操作常规行取器术.结果 术中观察组宫颈软化、扩张程度、止痛效果、取器顺利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本方法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取器成功率.
作者:刘建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行撕囊术治疗1岁以内婴儿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15例(27眼)1岁以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采用3 mm巩膜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除晶状体前囊膜5 mm,超声乳化注吸器吸出晶状体皮质,连续环形撕除后囊膜4 mm.结果 术后第7天所有眼角膜清,瞳孔圆,眼底清晰可见.27眼均未发现后囊膜浑浊.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治疗婴儿白内障明显降低了后囊膜浑浊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少.
作者:孔德兰;杨华;王保君;李顺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为颞下间隙疾病的CT诊断提供断层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选用40例扫描对称的正常CT片,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 颞下间隙的断面呈不规则形,两侧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对称分布,长径、横径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横断面上自翼突后缘至髁突内侧缘和自茎突至翼突内侧板后缘或翼突外侧板前缘的连线可区分颞下间隙与咽旁间隙.结论 翼外肌、茎突、翼突及其内、外侧板是CT等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颞下间隙的影像解剖对颞下间隙疾病的CT诊断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范锡印;王华;荆利民;付升旗;郭进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成败将对我国英语教学的方向及教育政策的执行产生直接的影响.本研究是基于大学体验英语学习系统对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各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体验英语学习系统在改进学生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及效果等诸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该研究成果对大学英语改革有一定推进作用.
作者:平文江;毛兰芝;王兰英;苗双虎;王玉安;张瑞君;班亚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胸腰椎经椎弓根内固定置钉位置不佳穿破骨壁的原因.方法 对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术中探察、X线监测发现置钉位置不佳者18例,按穿破骨壁部位不同分析原因.结果 18例患者中外侧壁穿破7例,内侧壁穿破3例,下侧壁穿破3例,穿破椎体前壁1例,进入上方椎间隙4例.结论 脊柱先天畸形、退变、骨折、腰椎滑脱或脊柱侧凸等病变导致椎弓根局部解剖变异或不易辨认,术者未注意个体化、穿刺精度不高以及对经椎弓根穿刺时脊柱生物力学变化理解不够是置钉位置不佳的主要原因.
作者:杜学军;靳安民;刘成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000年2月至2006年2月住院的83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术,术中进行B超监护.根据肌瘤的类型,选用不同的电切方式进行切割,分析手术情况、手术效果、并发症预防等情况.术后1、3、6个月随访.结果 切除肌瘤直径1.5~6.5 cm,手术时间10~70 min,平均35±11 min.术中出血量20~120 ml,平均45.5±9.6 ml. 83例中73例1次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正常月经52例(62.65%),点滴月经31例(37.34%),贫血治愈率95.6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效果好,恢复快,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金标准术式.
作者:禹爱琴;刘薇;岳青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头痛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82例老年SAH患者出血量、颅压、脑脊液改变与头痛程度的关系,并与84例非老年性SAH患者作对照.结果 老年SAH组CT显示多为中等量以下出血(92.6%),颅压多在2.94 kPa以下(93.9%).老年组中等量以上出血者所致头痛程度与阴性、少量出血者无明显差异(P>0.05),颅压>2.94 kPa时头痛明显加重(P<0.01),脑脊液为新鲜出血时头痛明显(P<0.05).头痛程度较非老年SAH组轻(P<0.05).结论 发生血性变的CSF引起蛛网膜下腔广泛的炎性反应,其程度在老年人可能较轻,头痛程度较非老年人轻.
作者:刘艳霞;李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31例经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确诊伴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碘油和(或)明胶海绵颗粒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随访6月观察肿瘤体积、子宫体积、月经判定疗效.结果 90.3%病例临床症状缓解.其中月经量减少(49.1±21.6)%,经期缩短,月经周期无变化;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2.9±14.8)%;肌瘤体积分别缩小(65.5±23.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有效地缩小肌瘤及子宫体积,明显改善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除此之外,应该重视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史沛;胡宗杰;茹凤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47例Pilon骨折患者按Ovadia和Beals标准分型,Ⅰ型采用石膏外固定;Ⅱ型采用跟骨牵引加手法复位外固定;Ⅲ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Ⅳ、Ⅴ型均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的方法,术后功能锻炼,并进行疗效评定.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19个月.结果 47例中,优27例,良16例,差4例,优良率91.49%.结论 Pilon骨折应按不同分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注重治疗时机选择与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张新成;于宏伟;王伟宏;窦旭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空气中不同耐药性的耐药菌的分布情况.方法 在信阳市4个典型环境中采集空气样品,利用含不同抗生素的平板检测空气中耐药菌的数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空气中耐药菌占总菌数的比例与当地人类活动频度密切相关,人类活动频度高的地方,空气中含耐药菌的比例也较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比例比其他族类抗生素高,在医院环境中表现出高的耐药菌比例;青霉素类抗生素在街道环境中耐药菌比例高;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菌在各种环境中均较少;新型抗菌药物比传统药物抗菌效果好.结论 人类活动对空气中耐药菌的分布有明显影响,因此有必要每年调查各种抗生素耐药菌比例的变迁趋势,并籍此重新划分三线药物,以控制耐药菌增长.
作者:周继平;李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椎管内畸胎瘤的诊断、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选择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10例椎管内畸胎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7例为成熟畸胎瘤,2例为未成熟畸胎瘤,1例畸胎瘤恶变.其中7例位于髓外硬脊膜下,3例位于髓内.在影像学上具有特征性表现.手术治疗10例,8例症状消失,2例症状无明显改善,6例回访8个月至4 a,其中4例复发.结论 椎管内畸胎瘤多位于髓外硬脊膜下,少数位于髓内,在影像学上具有特征性表现.手术效果好,未成熟畸胎瘤及畸胎瘤恶变者术后多复发,并可有髓内种植转移,故应术后配合放疗及化疗并定期复查CT或 MRI.成熟畸胎瘤手术全切后,复发率极低.
作者:陈世伟;张晓丹;刘永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潘立酮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 54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保温、体位疗法、部分静脉营养等常规疗法.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多潘立酮混悬液0.2~0.3 ml·kg-1,每8 h 1次,喂奶前30 min给予,疗程3~5 d.结果 干预组患儿病程和呕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增加体重和每日增加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潘立酮能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牛志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CT引导下穿刺在诊断软骨肉瘤中的应用.方法 对疑似软骨肉瘤的25例患者进行了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结果 25例中23例结果阳性,手术治疗23例中术后21例病理结果阳性,与术前穿刺结果比较符合率为91.30%.结论 CT引导下软骨瘤穿刺活检,提高了病理学检查取材的准确性和软骨肉瘤的术前病理诊断率.
作者:赵红兵;张喜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双管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价值.方法 治疗组29例患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予双管鼻塞式CPAP呼吸支持并配合静脉推注盐酸氨溴索(20mg·kg-1,每8 h 1次)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比较2组患儿的血气变化、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治疗后6 h、12 h及24 h 2组患儿的血气变化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及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氧疗、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带空氧混合器和湿化的双管鼻塞式小儿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能有效地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具有肺部感染发病率低、慢性肺疾病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优点.
作者:东建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血塞通改善微循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脱水剂、神经营养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0.4 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1 d.2组患者均在入院第1天、第14天、第21天行头部CT检查,观察病灶周围水肿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14天和第21天,治疗组血肿吸收及周围水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塞通能够促进血肿吸收,明显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对脑出血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王海臣;袁彬;姚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解剖型髁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粉碎性股骨下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9例股骨下段复杂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29例随访10~48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28例,不愈合1例.29例中优19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66%.结论 解剖型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复杂粉碎性骨折固定牢靠,效果显著.
作者:陈长青;余进伟;李顺国;王升;靳丹;胡林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主要由3大膜蛋白家族构成,其中有多种已证实在血管纹有表达,因血管纹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作者推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对其有重要作用,对2者联系的进一步研究将揭示内耳学迷路屏障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作者:陈浮;苏纪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西尼地平是兼具有L型和N型钙通道阻滞作用的新型钙拮抗剂.它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还可以有效预防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和该药的其他有益作用一起,对减轻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有一定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疗效优于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等药物.作者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西尼地平的合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情况.
作者:周蕾;郄文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儿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1·d-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l,静脉滴注;治疗组30例给予更昔洛韦10 mg·kg-1·d-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7~1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P<0.01);治疗组热程、咽峡炎改善、淋巴结开始缩小、肝脾明显缩小、平均住院时间、异型淋巴细胞恢复至<10%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或P<0.05);治疗组有2例粒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停药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好.
作者:闫红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