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宁方对早期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疗效评价

海静如;王冬梅;莫遗盛;冯洁

关键词:帕宁方,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摘要:目的 评价帕宁方对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71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多巴治疗,治疗组加服帕宁方,疗程均为12周.通过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比较两组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PDSS1、2、3、6、10、11、13、14、15评分及总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帕宁方联合美多巴治疗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睡眠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抽吸导管的使用对无复流现象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择期行PCI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先抽吸组(TA组)与常规PCI组(SP组),比较两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TA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P组(0 vs 13.33%,P=0.045).TA组TIMI血流3级率显著高于SP组(92.86% vs 53.33%,P=0.001).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TA组高于SP组[(55.42±0.30)% vs (51.78±0.23)%,P<0.01)].TA组和SP组均未发生MACE事件,但TA组再发心绞痛者明显低于SP组(3.57% vs 23.33% P=0.029).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够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并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作者:许亭;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王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多药性研究

    目的 研究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多药性和多病性.方法 2008年-2011年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依据我院的电子病历记录,分为成人糖尿病组和老年糖尿病组.以2型糖尿病作为第一诊断患者为统计对象.药物计算为出院前第1天使用的药物数量,病种数以出院诊断为统计依据;同时使用5种或5种以上药物为多药性.结果 成人糖尿病组平均使用药物为6.3种,老年糖尿病组使用为11.2种,老年糖尿病组使用药物数、病种数高于成人糖尿病组(P<0.05),老年糖尿病亚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多药性和多病性,老年患者更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

    作者:高建苑;吴立平;张荣怀;韩亚军;房海英;陈金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2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n=42)和对照(n=40)组,两组均应用常规控制心绞痛、调脂、抗凝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剂给予负荷量300 mg,之后75 mg,一日一次口服.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P<0.05),两组均无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出血及并发症.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及预后,且安全性高.

    作者:朱剑锋;李原玲;吴海林;杨吉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睡眠障碍的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糖尿病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发生因素,以提高对其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询问和问卷调查门诊18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睡眠障碍多因素分析.结果 出现睡眠障碍者69例,发生率为38.4%.主要形式有失眠、多梦、睡眠过多、睡眠呼吸暂停、梦魇、睡中惊跳等;并与糖尿病类型、年龄、体重、病情程度、并发症、血糖水平关系密切.结论 积极对糖尿病睡眠障碍采取防治措施,有利于病情的改善.

    作者:段素静;谌剑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病毒性心肌炎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损伤,主要表现为期前收缩,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心肌酶升高.采取中西药结合疗法,选择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稳心颗粒,治疗以期前收缩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全格;童文玲;赵磊;牛川;王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偏头痛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以头部发作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药物较多,疗效不一.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爱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肾功能减退速度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快速肾功能减退患者与非快速肾功能减退患者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入选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治疗患者382例,入院次数≥2次,入院间隔≥1年且资料完整.回顾性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并根据肾功能减退速度分为快速肾功能减退组(A组)和非快速肾功能减退组(B组),通过电话或调查问卷等方式随访,记录患者MACCE事件的发生率.将平均每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3 mL/(min·1.73 m2)定义为快速肾功能减退.结果 快速肾功能减退患者占总人数的13.0%.A组较B组在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A组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均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参与了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另外肾功能减低又影响了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作者:沈冲;耿丽丽;袁国会;原红霞;赵雪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病情严重性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疑似或已确诊CHD接受冠脉造影的197例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56例 、稳定型心绞痛(SA)40例、非冠心病(NCHD) 50例.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 SA组、UA组、AMI组HCY及hs-CRP水平均高于NCHD组(P<0.01);UA组、AMI组HCY水平高于SA组(P<0.01);hs-CRP水平AMI组>UA组>SA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CY、hs-CRP的水平也随之升高(P<0.05),且二者与冠脉病变支数相关(r分别为0.498、0.679,P<0.01);CHD患者血清HCY与hs-CRP呈正相关(r=0.880,P<0.01).结论 血清HCY和 hs-CRP 水平与 CHD病情严重性及冠脉病变支数相关,HCY 与hs-CRP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作者:李涛涛;王瑞英;杨凡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冠心病极度心气虚证与冠脉病变及心功能关系探讨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所致的以胸痛、胸闷、气短为表现的症候群.冠心病为西医病理解剖诊断名词.对冠心病的诊疗,在单纯药物治疗时代,依靠临床症候、心电图等作为诊断标准,治疗以临床症候改善、心电图缺血改善为疗效标准.随着心脏病学领域新诊疗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诊疗技术等深刻影响了中医界传统的症候认识.一般认为冠状动脉血脉不畅、脉络闭阻是冠心病共同的中医病机[1].冠心病患者症象可单独以心气虚为主;但心气虚的极端表现是什么,以及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如何?本文就相关病例诊治进行探讨.

    作者:张燕平;张振鹏;邢雁伟;王阶;赵志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合并脑梗死时红细胞比容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索高黏血症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合并脑梗死中的意义.方法 依据标准选择2010年9月-2011年12月就诊住院患者,分别选取脑梗死、OSAHS、脑梗死+OSAHS患者各2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一时期体检中心的健康成年人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红细胞比容(HCT).结果 HCT在4组中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74.146,P<0.001),4组总体HCT均数两两比较有差别(P<0.05,HCT总体均数:对照组为0.217,脑梗死组为0.391,OSAHS组为0.492,脑梗死+OSAHS组为0.693).结论 红细胞比容水平在OSAHS合并脑梗死的患者中明显高于单纯患有脑梗死或OSAHS的患者,分析其导致的高黏血症与OSAHS患者发生脑梗死有关.

    作者:王永红;李东芳;刘正姣;董晓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 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 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 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邓志华;袁勇;冯力;董剑廷;韩莹;孙艳香;李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及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30 mg/d,疗程3个月.干预前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测量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空腹抽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抵抗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SI).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抵抗素、FPG、2 hPG、血脂、FINS、HOMA-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SI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吡格列酮具有降低抵抗素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作者:张彦平;陈雅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帕宁方对早期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帕宁方对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71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多巴治疗,治疗组加服帕宁方,疗程均为12周.通过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比较两组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PDSS1、2、3、6、10、11、13、14、15评分及总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帕宁方联合美多巴治疗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睡眠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海静如;王冬梅;莫遗盛;冯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F-1α表达与去铁胺的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去铁胺(deferoxamine,DFO)的作用.方法 将120只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HIBD组及DFO组,后两组根据处死时间分为3 h、6 h、12 h、24 h、48 h、3 d、7 d亚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Caspase-3的表达,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HIBD组HIF-1α,3 h轻微增高,12 h达高峰,后逐渐降低,其各时间点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DFO组则6 h达高峰,后逐渐降低,与HIBD组比较各时间点HIF-1α表达均增多(P<0.05).HIBD组脑组织Caspase-3,3 h开始表达,6 h明显升高,12 h和24 h仍在较高水平,7 d后降低,且各时间点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DFO组各时间点Caspcse-3表达低于HIBD组(P<0.05).结论 在新生鼠HIBD后,DFO可通过升高HIF-1α的表达而发挥抗凋亡作用,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作者:范泽卫;阴怀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轻度认知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正常老化过程与老年性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其向阿尔茨海默病(AD)转化的风险很高,是公认的高危人群.对MCI患者进行早期识别与干预可延缓病程进展,目前MCI已成为痴呆研究的焦点.本文拟对近期有关MCI的定义、诊断标准及流程、临床分型、神经心理学评估,以及相关临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对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做一综述.

    作者:陆筱颖;凌雁武;李培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彩超对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超对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 300例疑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颅外段椎动脉超声检查,利用二维及彩色血流观测椎动脉内径、走行、峰值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24例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病例同时检查CT血管成像(CTA).结果 1 300例病例中99例(115支)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发生率为7.6%,直接入C3,C4,C5分别占2.6%,25.2%和72.2%;入横突孔位置左侧变异46支(40%),右侧变异69支(60%);20支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伴先天椎动脉发育不全;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的椎动脉较位置正常椎动脉内径偏细(左侧2.77 mm±0.40 mm,3.51 mm±0.57 mm,P=0.000;右侧2.78 mm±0.42 mm,3.43 mm±0.58 mm,P=0.000),入口处血流速度偏快(左侧58.37 cm/s±10.53 cm/s,51.75 cm/s±10.00 cm/s,P=0.001;右侧58.26 cm/s±10.70 cm/s,52.28 cm/s±8.82 cm/s,P=0.003),血流阻力指数偏高(左侧0.70±0.06,0.63±0.06,P=0.000;右侧0.71±0.04,0.65±0.07,P=0.000);彩超诊断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与CTA诊断结果 符合率达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准确率高,快捷且无创.

    作者:常建宁;张美琴;贾春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CCU病房2005年1月-2011年7月住院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4例,其中青年(≤44岁)46例(男性44例,女性2例),老年(≥60岁)128例(男性80例,女性48例),将老年组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绝大多数为男性,有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者比例显著升高,典型胸痛、有诱因者较老年组多,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发病与高血压病、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有关,心功能下降多见,冠脉以多支病变为主.糖尿病、血脂异常、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饮酒、吸烟、家族史与青年AMI密切相关,胸痛典型,常有诱因,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

    作者:周青;王希章;高晓峰;郑伟建;张源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绝经前后女性左室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测与分析

    目的 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价绝经前后女性左室舒张功能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门诊及住院的绝经前后女性受试者123例,其中围绝经期女性61例,绝经早期女性62例.于心尖四腔切面,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获得二尖瓣环附着处左室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峰值速率(Em、Am),计算Em/Am.应用脉冲多普勒(PW)测量二尖瓣E峰及A峰流速,计算E/A.并计算E/Em.同时检测两组人群性激素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绝经早期较围绝经期女性的E/A比值及Em/Am比值显著减低(P<0.01)、E/Em增高(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心脏左室舒张功能较绝经前显著降低,可能与绝经后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改变相关.

    作者:王玉燕;董瑾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与硝酸甘油联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丹红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缓慢静脉输注,每日一次,同时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一次,(7~14)d为一疗程.对照组40例,单用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一次,(7~14)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韩友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心脏MR反转恢复序列TI时间手动与自动选择一致性研究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反转恢复序列的反转时间(TI)在判断心肌活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TI选择方法 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时经反转恢复序列TI手动与自动选择获得磁共振心肌活性图像的30例冠心病患者,分析总结出其图像特点.结果 在反转的反转恢复技术比较,其手动与自动选择TI时间时图像质量及心肌与血池对比程度,显示对于图像质量佳时TI有较强的一致性.结论 在磁共振心肌活性成像的临床应用中应恰当、合理地选择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才能获得佳的心肌与血池对比的图像,以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高向东;李星;李静;苏晋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