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脉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

王丽娅;胡美红;张晓华;马立伟;任丽萍

关键词: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 心功能改善, 年死亡率, 心脉隆注射液, 生物活性物质, 抗心律失常, 功能性疾病, 住院期间, 心脏病, 心室重构, 心室充盈, 临床指标, 改善作用, 终末期, 器质性, 核苷类, 发病率, 制剂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终末期,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降低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及死亡率日益增高,年死亡率30%,5年死亡率50%~60%.心脉隆注射液是一种含生物活性物质-复合核苷类和粘氨酸的制剂,具有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拮抗心室重构等作用.本文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应用心脉隆进行观察,多项临床指标表明心脉隆对心功能有改善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利眠宁在急性中毒大鼠体内的分布

    目的 建立利眠宁的大鼠中毒模型,观察利眠宁在急性中毒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 实验组(0.5LD50剂量组、2LD50剂量组和4LD50剂量组)大鼠按不同剂量灌胃给药利眠宁,3 h后处死,解剖取心、肝、脾、肺、肾、脑、心血、肌肉、胃和睾丸.血和组织样品加入内标物SKF525A后调至pH10乙醚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其中利眠宁含量.结果 0.5倍、2倍和4倍LD50实验组大鼠体内利眠宁浓度大小顺序如下,0.5LD50:胃、肝、脑、脾、睾丸、肾、肺、肌肉、心血和心脏;2LD50:胃、肝、肺、脾、心脏、心血、脑、肾、睾丸和肌肉;4LD50:胃、肝、脑、肺、肾、睾丸、肌肉、脾、心脏和心血.结论 利眠宁在鼠体内分布不均,无剂量依赖性.

    作者:张晓飞;孙红涛;尉志文;炱克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氟桂利嗪预防社区低危老年TIA患者的脑梗死风险观察

    目的 探讨使用氟桂利嗪对社区老年低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预防脑梗死风险的临床观察.方法 根据ABCD2的评分标准,将160例评分为1分~3分的老年低危TI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桂利嗪介入预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对脑梗死预防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90 d内的脑梗死率为1.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社区介入预防低危TIA患者的治疗对有效降低脑梗死风险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黄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胸部放射治疗对心脏的影响.方法 放疗组选取100例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放疗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出现心悸、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100例同期准备手术的肿瘤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放疗组Holter异常发生率为57%(57/100),其中窦速20%,QRS低电压9%,ST-T改变36%放疗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部放射治疗可引起急性放射性心脏损害.

    作者:李习芬;闫日成;唐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心脉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终末期,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降低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及死亡率日益增高,年死亡率30%,5年死亡率50%~60%.心脉隆注射液是一种含生物活性物质-复合核苷类和粘氨酸的制剂,具有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拮抗心室重构等作用.本文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应用心脉隆进行观察,多项临床指标表明心脉隆对心功能有改善作用.

    作者:王丽娅;胡美红;张晓华;马立伟;任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变异性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P波变异性及离散度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82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PAF)组和对照组(非PAF组).两组均在窦性心律时测量P波大时限(Pmax),P波小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与P波变异性(Pvari),以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等指标.以Pvari≥120 ms2、Pmax≥110 ms或Pd≥40 ms为阳性标准,评估PVARI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 PAF组较对照组Pd、Pmax与Pvari及LAD明显增大(P<0.05).Pvari在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方面均高于其他三者,Pmax+Pd仅次于Pvari,而Pmax相比较敏感性高.结论 Pvari对慢性心衰患者并发心房颤动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郝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心可舒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改善分析

    目的 了解心可舒片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情绪改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8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予以心可舒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治疗8周后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为5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心可舒片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安全、有效.

    作者:金玉玲;邱昕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 探讨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G组)96例和对照组(D组)92例.根据病情给予控制高血压、调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舒通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和心电图ST段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G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明显高于D组(90.0% vs 76.1%,P<0.05);G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明显高于D组(90.0%vs78.3%,P<0.05).结论 冠心舒通胶囊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且无致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李国丽;林学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缓慢静脉输注,合并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单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静脉通畅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两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患肢的周径在治疗前后减少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皮下出血、内脏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作者:田大虎;张永强;孙崇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比索洛尔与尼可地尔联用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绞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与尼可地尔联合用药对冠心痛介入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比索洛尔5 mg/d+尼可地尔5 mg,3次/日)和对照组(比索洛尔5 mg/d).两组患者PCI术后常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术后14 d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及3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术后14 d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表现均好于对照组(P<0.05).随访3月,两组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事件.结论 比索洛尔联用尼可地尔对PCI术后心绞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作者:吴先军;路平;王瑞峰;李子杰;曹建;任琳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补心气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损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补心气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心气虚损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纳入试验的CHF患者77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两组在保持原西药强心利尿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9例予补心气口服液口服,8周后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CHF患者中医症状、运动耐量及西药停减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心气口服液对CHF心气虚损证的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魏孟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刘志明老中医从肾论治冠心病的机制探析

    冠心病(胸痹心痛)为当今社会的多发病、常见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精髓和指导思想治疗冠心病有着显著的优势.刘志明老中医认为宗气不足为病之因、心阳亏虚为病之本、肾元匮乏为病之根,根据临床70余年辨治冠心病经验创补肾通阳活血方,效如桴鼓.本文将刘老从肾论治冠心病的机制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刘宇;刘如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肿微创抽吸术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81例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探讨血肿微创抽吸术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血宁组(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单纯抽吸组)79例.两组在出血后3 d行血肿微创抽吸术,舒血宁治疗组抽吸术后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抽吸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血肿抽吸术后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血肿吸收程度治疗后变化.结果 治疗两周后,舒血宁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526).治疗组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抽吸术后残留血肿的吸收,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梁绍栋;李洪哲;李佳;张铁辉;李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对神经功能损伤恢复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直接送入医院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经相关专业人员就地进行院前急救后再入院接受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和FuglMeyer积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并将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DL能力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所提高(P<0.01),但观察组患者ADL能力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χ2=5.77,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能够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和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促进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作者:韦英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比索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评价比索洛尔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验开始前曾服用过左旋氨氯地平2.5 mg/d.治疗前其坐位血压稳定并且满足收缩压≥160 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的要求.每日口服2.5 mg~10 mg比索洛尔片剂,均为一次给药,同时建议所有患者降低食盐摄入量至5 g/d~7 g/a.所有患者均根据心率、血压情况先给予比索洛尔片剂初始剂量2.5 mg,每两周剂量增加2.5 mg,直至10 mg/d.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坐位血压、空腹血糖水平和血红蛋白(HbA1c)水平,75 g葡萄糖负荷前及负荷后30 min、60 min、120 min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血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比索洛尔联合用药前后血压有明显下降,用药后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比索洛尔联合用药降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高爱红;王东琦;卢敏;朱彩霞;何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地菊平肝胶囊平稳降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地菊平肝胶囊的平稳降压作用.方法 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纳入地菊平肝胶囊治疗组30例(口服地菊平肝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拜新同30 mg,一日一次);对照组30例(口服地菊平肝模拟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拜新同30 mg,一日一次).一疗程(8周)后观察治疗后谷峰比值(TPR)、平滑指数(SI)和降压效果.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降压效果较对照组无明显区别,而谷峰比值、平滑指数较对照组增大(P<0.05).结论 地菊平肝胶囊在降压的基础上还有平稳降压作用.

    作者:牛天福;王少波;耿强;祁慧霞;杨晓燕;李娟;郭志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益心舒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

    目的 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米氮平组和联合用药组.联合用药组给予益心舒胶囊联合米氮平,米氮平组仅给予米氮平,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胶囊.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Barthel指数(BI)评价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3组患者临床抑郁疗效为40%、95%、1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HAMD、SSS、BI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HAMD、SSS、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疗效,而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范明月;张哲;蒋国卿;王炯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阿托伐他汀剂量分为20 mg/d组、40 mg/d组、80 mg/d组,每组29例.对3组不同时间血脂水平和C反应蛋白含量、心血管事件、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统计.结果 3组药物剂量均能降低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肪蛋白和C反应蛋白含量,但80 mg/d组与40 mg/d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 mg/d组与20 mg/d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mg/d组与40 mg/d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0 mg/d组与20 mg/d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80 mg/d组与40 mg/d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以40 mg/d为宜,但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延长随访时间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赖美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香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急性脑梗死(72 h内)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联合香丹治疗组与香丹对照组,每组8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后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71.25%(P<0.0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5.76分±3.18分与11.32分±5.39分,减少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期间两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香丹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王忠明;贾新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机制可概括为冲动形成异常、传导异常或冲动形成和传导异常同时存在,其既有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异常,也有自主神经的作用.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同时又可能制造新的触发活动、新的折返和新的心律失常,因此抗心律失常西药是把双刃剑.

    作者:郑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痰瘀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为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认的冠心病患者368例,观察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痰瘀辨证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狭窄程度例数在各中医痰瘀辨证的分布: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重度狭窄(51/368)、完全狭窄(26/368)以痰瘀相兼证主(P<0.05).不同狭窄程度支数在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P<0.05);重度狭窄、完全狭窄以痰瘀相兼证(123/755、41/755)为主(P<0.05).冠脉病变支数与痰瘀辨证关系:冠脉单支病变者以非痰瘀证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瘀相兼证为主.各中医证型组间冠脉病变总支数由痰浊证、血瘀证、痰瘀相兼证、非痰瘀证逐渐增加.结论 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鹏;张鹏;徐伟建;毕力夫;王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