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李国丽;林学莉

关键词:冠心舒通胶囊, 冠心痛,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G组)96例和对照组(D组)92例.根据病情给予控制高血压、调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舒通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和心电图ST段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G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明显高于D组(90.0% vs 76.1%,P<0.05);G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明显高于D组(90.0%vs78.3%,P<0.05).结论 冠心舒通胶囊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且无致心律失常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芪冬瘫复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60例

    目的 观察芪冬瘫复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筛选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规范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冬瘫复胶囊,以8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冬瘫复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孟雪莲;吴建波;王继华;赵军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发病后两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d口服,连用2周.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MMP-2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59.37%(P<0.01).治疗两周后,治疗组、对照组MMF-2均较入院时降低,治疗后治疗组MMP-2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的MMP-2水平.

    作者:臧运华;郑志轩;毛德军;高向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研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冠心病患者近年来呈增长趋势,在住院的心脏病患者中冠心病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以我国上海两所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资料为例,20世纪50年代为6.87%,60年代为15.71%,70年代为26.03%,80年代为26.8%,90年代为39.18%[1],而冠心病患者在出现躯体疾病的同时,常常产生情感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2],故在临床治疗上,不但要重视冠心病的治疗,而且要重视抑郁、焦虑的治疗,只有二者同治,才能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作者:刘青;林玉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 探讨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G组)96例和对照组(D组)92例.根据病情给予控制高血压、调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舒通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和心电图ST段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G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明显高于D组(90.0% vs 76.1%,P<0.05);G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明显高于D组(90.0%vs78.3%,P<0.05).结论 冠心舒通胶囊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且无致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李国丽;林学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为青年AM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将收治的36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青年组)患者和78例中老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老年组)作对比,从危险因素、临床情况及冠脉造影3方面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青年组中男性为主要危险因素,其次为吸烟史、过度劳累或精神压力、大量饮酒史、家族史等.中老年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史比例较青年组高.青年组典型心绞痛症状较中老年组多,中老年组合并心力衰竭者较青年组多见.青年组中以单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中老年组以多支病变为主,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明显高于青年组.结论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积极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有助于减少青年AMI的发生.

    作者:廉玉蓉;张小良;甘玉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等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胱抑素C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与各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各型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型组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型组的胱抑素C及心脏射血分数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胱抑素C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

    作者:马学芳;武旭梅;李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阿司匹林0.1 g,美托洛尔(倍他乐克)25 mg,每日3次;依姆多30 mg,每日1次,辛伐他汀(舒降之)2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疗程15 d,连续服药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疗效确切.

    作者:路秀云;蒋宁;尹凤祥;于慧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总积分、空腹血糖(FBG)、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SNCV)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77%(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有增高趋势.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李志宏;王建军;张明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肌钙蛋白Ⅰ、血浆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分层及近期预后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Ⅰ(cTnI)、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近期预后价值的影响.方法 入选162例发病6 h内AMI患者,并取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即刻及入院后24 h抽肘前静脉血2次,分别行cTnI、BNP检测,取两次结果的高值,入院期间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随访30 d并记录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AMI组与SAP组cTnI、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其cTnI、BNP水平越高.冠脉三支病变组的cTnI、BNP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冠脉双支病变组的cTnI、BNP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中发生MACE各组的cTnI、BNP显著高于无症状者.结论 AMI患者中,cTnI、BNP水平的高低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萍;宋志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痉挛性斜颈分级评定及疗效标准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以颈肌扭转或阵挛性倾斜为特征的疾患.以副神经支配区的肌群肌张力障碍为重点.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头部不随意的向一侧旋转,颈部向另一侧屈曲,或后仰,或前屈,或侧偏.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睡眠中完全消失.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情绪.

    作者:杨万章;向云;陶红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心可舒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改善分析

    目的 了解心可舒片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情绪改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8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予以心可舒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治疗8周后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为5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心可舒片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安全、有效.

    作者:金玉玲;邱昕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IC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011年1月1 563例颅脑手术病例临床资料,其中发生ICI 102例,对可能导致ICI的多项因素(如手术性质、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疾病种类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ICI发生率4.69%,开放性颅脑损伤ICI发生率7.94%,颅内肿瘤术后ICI发生率12.20%,高血压脑出血术后ICI发生率6.84%,开放性颅脑损伤及颅内肿瘤术后ICI发生率较闭合性颅脑损伤高(P<0.05).急诊手术ICI发生率为7.36%,常诊手术ICI发生率为4.5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2 h、2h~4 h及≥4h组ICI发生率分别为4.30%、6.97%、14.58%,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病种、手术性质、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是影响开颅术后ICI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建宝;雷鸣;武日才;李长茂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痰瘀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为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认的冠心病患者368例,观察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痰瘀辨证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狭窄程度例数在各中医痰瘀辨证的分布: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重度狭窄(51/368)、完全狭窄(26/368)以痰瘀相兼证主(P<0.05).不同狭窄程度支数在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P<0.05);重度狭窄、完全狭窄以痰瘀相兼证(123/755、41/755)为主(P<0.05).冠脉病变支数与痰瘀辨证关系:冠脉单支病变者以非痰瘀证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瘀相兼证为主.各中医证型组间冠脉病变总支数由痰浊证、血瘀证、痰瘀相兼证、非痰瘀证逐渐增加.结论 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鹏;张鹏;徐伟建;毕力夫;王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MCP-1、IL-1β及VEGF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的临床疗效及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B(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6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2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疗程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CP-1、IL-1β、VEGF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改善脑血流灌注,明显控制脑梗死的进展及复发.

    作者:卢志刚;陈斌;吕志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按2006年我国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初步估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人,约占全球高血压患者的20%.高血压性心脏病更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因素之一.心脏收缩功能障碍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的出现还要先于收缩功能异常,而且可以独立成为心力衰竭的致病因素[1].

    作者:乔楠;姚祖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30 d后临床疗效及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经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疗效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神经功能.

    作者:陈日升;李英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比索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评价比索洛尔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验开始前曾服用过左旋氨氯地平2.5 mg/d.治疗前其坐位血压稳定并且满足收缩压≥160 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的要求.每日口服2.5 mg~10 mg比索洛尔片剂,均为一次给药,同时建议所有患者降低食盐摄入量至5 g/d~7 g/a.所有患者均根据心率、血压情况先给予比索洛尔片剂初始剂量2.5 mg,每两周剂量增加2.5 mg,直至10 mg/d.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坐位血压、空腹血糖水平和血红蛋白(HbA1c)水平,75 g葡萄糖负荷前及负荷后30 min、60 min、120 min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血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比索洛尔联合用药前后血压有明显下降,用药后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比索洛尔联合用药降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高爱红;王东琦;卢敏;朱彩霞;何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和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其氮末端前体物质(NT-proBNP)现已作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血浆标志物,用于HF的诊断、危险度分层并指导治疗与判定预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即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是反应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与血肌酐相比,Cys C很少受年龄、性别、肌肉体积影响,被认为是优于血清肌酐的肾小球滤过率的标志.

    作者:王万粮;东洋;刘俊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疏血通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两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优于对照组的80.6%(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或消失,治疗组患者心电图、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周芝兰;马丹;李芳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彭玉山运用对药治疗郁证经验总结

    彭玉山老中医为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彭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中医脑病诊疗方面学验俱丰,尤善用对药治疗郁证.现将彭老师常用对药经验简述如下.

    作者:董致郅;谢春荣;彭玉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