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痰湿瘀热论治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52例

李文东;王元松;苏秀海;王晓蕴;苏阳;田风胜;迟秀娥;段洪波;闫国强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痰证, 湿证, 瘀证, 热证, 清热祛浊胶囊
摘要:目的 观察从痰、湿、瘀、热立论应用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52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原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清热祛浊胶囊5粒,每日3次.3个月后观察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明显下降(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总有效率82.7%.结论 从痰、湿、瘀、热立论组方的清热祛浊胶囊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硬化研究进展

    颈动脉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和高危因素,其形成机制十分复杂,而颈动脉硬化作为一个慢性炎症过程,为机体对损伤的一种反应,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而在动脉壁的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的形成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它催化产生的氧化产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就近几年来国内外这些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胡玉英;刘泰;胡跃强;张青萍;何乾超;梁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从脾胃浅论现代人脑中风的风险因素

    现代医学通过多中心临床观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脑中风危险因素,临床上将这些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因素和可干预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心磷脂抗体异常、动脉硬化、代谢综合征、感染、血液病等疾病以及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袁亚辉;宋珏娴;黄礼媛;罗玉敏;高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22例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以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予以灯盏花素治疗.观察治疗2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并随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急性期,运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起到更好的恢复血流、改善侧支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神经细胞坏死或凋亡、降低致残率的效果.

    作者:杨全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新型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匹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作为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它对糖尿病、冠心病、血脂障碍和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心血管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以预防心肌梗死、中风和外周动脉栓塞等的发生[1-3].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有3代,分别是第一代的洛伐他汀(lovastatin) [4]、普伐他汀(pravastatin)[5]和辛伐他汀(simvastatin)[6],第二代的氟伐他汀(fluvastatin) [7]和第三代的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 [8]、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9]等.

    作者:王伟;谢淑红;马力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脂联素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尿微量白蛋白(MAU)与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118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50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68例).另选同期健康人70名为正常对照组.行静脉血APN,MAU等临床指标测定,计算相关指数及完善各项辅助检查,与临床结合判断大血管病变.结果 血清 APN、MAU 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血清APN水平与MAU、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BG)呈负相关(P<0.05).MAU与血清APN呈负相关(P<0.05),与BMI、SBP、FBG、TC、TG、HbA1c、2 h PBG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大血管病变与APN、MAU、SBP、LDL、TG、FBG、2 h PBG相关.结论 对于大血管病变,APN是保护因子,MAU是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晓旸;李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阿尔茨海默病证候要素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即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隐袭、渐进性、不可逆的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痴呆综合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AD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医学虽然对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了解,但还尚处于学说状态,而治疗则是以药物治疗为主用于症状的改善,尚无特效的方法进行防治.

    作者:刘建平;郭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压变化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发病急性期,血压变化对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中风科收治的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97例,根据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所有入选病例均于入院后72 h内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并分析其与病情变化的关系.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30例,发生率为30.9%.进展组伴高血压的比例高于非进展组;进展组入院16 h~72 h的收缩压值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占86.7%,非进展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59.7%(P<0.05).结论 高血压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入院后16 h~72 h的收缩压升高、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异常是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因素.

    作者:李瑞华;刘磊;杨建美;王泽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入选的131例EH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72例)和非晨峰组(59例).两组均行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 )检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及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ystatin C,CyS C).结果 晨峰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尿mAlb、尿α1-MG及血CyS C浓度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5);对血压晨峰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程、空腹血糖、LDL-C、24 h平均收缩压、尿mAlb、尿α1-MG及血CyS C浓度与血压晨峰呈正相关;血压晨峰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DL-C、HDL-C、24 h平均收缩压、尿mAlb、尿α1-MG及血CyS C浓度6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R2=0.792),其中血压晨峰对尿mAlb指标值影响多.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晨峰现象者较无晨峰现象者更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作者:康玉华;王瑞英;冯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冠心病PCI术后围术期胸痛原因探讨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围术期胸痛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5年行PCI术的468例冠心病患者术后1周胸痛情况,根据胸痛时有无伴ECG改变分为ECG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PCI情况.结果 术后1周内有84例患者复发胸痛,胸痛发生率为17.95%(84/468);胸痛患者中ECG阴性发生率61.96%(52/84),高于ECG阳性38.18%(32/84,P<0.05);术中慢血流、无复流、远端血栓或边支闭塞发生率ECG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急诊PCI胸痛伴ECG阳性发生率高于择期PCI(P<0.01).结论 PCI术后1周胸痛发生率高,原因复杂多样,应仔细辨别高危患者,积极干预.

    作者:何劲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

    目的 观察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规律.方法 雄性大鼠30只,按LD50(0.876 g/kg)灌胃,2 h后处死,置于20℃保存,不同时间(0、4 h、8 h、24 h、48 h、72 h)各取4只,采取脑、心、肺、肝、脾、肾、肌肉、心血、外周血,pH=11,乙醚萃取,点于HSGF254板上,正庚烷∶三氯甲烷∶无水乙醇∶乙酸乙酯∶甲醇(5∶2∶2.5∶1.5∶2.5)展开,薄层色谱扫描法检测,Rf值和光谱扫描图定性,外标两点法定量.结果 20 ℃保存时大鼠体内盐酸普罗帕酮浓度变化明显,死后8 h心血在PPF含量显著升高(6.967±1.697) μg/mL,死后大鼠心肌、心血、外周血中盐酸普罗帕酮含量变化较脑、肌肉明显.结论 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大鼠体内可发生死后再分布,盐酸普罗帕酮中毒死亡法医学鉴定中应考虑其死后再分布问题.

    作者:刘永涛;姜涛;贠克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绝缘针电刺激定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行BTX-A局部多点注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简化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评定、步行能力(采用10 m步行时间及6 min内步行距离测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肌张力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周、1个月、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痉挛评分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痉挛评分改善幅度较显著(P<0.05).肢体功能与步行能力: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均有显著提高,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肌肉注射BTX-A联合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作者:练涛;梁英;薛燕萍;陈晓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苯巴比妥在不同途径染毒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1)

    目的 研究苯巴比妥不同给药途径染毒致死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 家兔12只,随机分为灌胃组和静注组,分别经灌胃或耳缘静脉匀速注入LD50(0.34 mg/kg)苯巴比妥.取心血、心、肝、脾、肺、肾、脑、肌、尿、胆汁、玻璃体液、胃壁、胃内容冷冻保存,酸化,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苯巴比妥.结果 苯巴比妥灌胃或静脉注射后,家兔出现嗜睡症状,灌胃组2.0 h±0.5 h死亡,静注组2.0 h±0.1 h死亡.灌胃、静注染毒致死家兔体内均可检出苯巴比妥.染毒致死家兔体内苯巴比妥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灌胃组,胃内容(230.96 μg/mL±9.67 μg/mL)>肝(183.22 μg/g±11.19 μg/g)>肾(143.45 μg/g±13.02 μg/g)>脑(115.47 μg/g±6.92 μg/g)、心(109.24 μg/g±14.01 μg/g)>肺(93.38 μg/g±8.29 μg/g)、心血(86.80 μg/mL±10.32 μg/mL)>脾(69.69 μg/g±12.36 μg/g)、肌(66.14 μg/g±4.63 μg/g)、胆汁(65.52 μg/mL±4.56 μg/mL)、胃壁(63.24 μg/g±4.68 μg/g)、尿(52.04 μg/mL±9.62 μg/mL)>玻璃体液(29.02 μg/mL±10.86 μg/mL).静注组,尿(311.36 μg/mL±37.26 μg/mL)>肝(155.74 μg/g±29.35 μg/g)>脑(104.40 μg/g±9.43 μg/g)、心(96.96 μg/g±18.91 μg/g)、肾(91.13 μg/g±2.06 μg/g)、心血(89.81 μg/g±8.32 μg/g )>胆汁(75.19 μg/mL±5.09 μg/mL)、肌(62.69 μg/g±6.67 μg/g)、脾(57.38 μg/g±17.06 μg/g)>肺(41.32 μg/g±8.80 μg/g)、胃壁(33.39 μg/g±2.68 μg/g)、玻璃体液(29.60 μg/mL±8.56 μg/mL)、胃内容(19.62 μg/g±0.80 μg/g).经LSD-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巴比妥在不同途径染毒致死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不同.灌胃致死家兔胃内容中苯巴比妥含量高,肝脏次之,玻璃体液少;静注染毒致死家兔尿中苯巴比妥含量高,肝脏次之,胃内容少.

    作者:韩亮;王大利;王勇;王哲焱;贠克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天麻素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组加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加舒血宁注射液静脉输注,1次/日,均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和TCD变化.结果 治疗组48 h内起效45例(90.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48 h内起效35例(70.0%),总有效率为86.0%,两组起效时间、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脑血流动力学,疗效优于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

    作者:蒙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

    目的 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国产氯吡格雷用药方法不同,将2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4组.观察4组患者临床疗效,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国产氯吡格雷组临床疗效观察,加用国产氯吡格雷组均明显优于未加用氯吡格雷组.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加用国产氯吡格雷组均明显短于未加用氯吡格雷组.PTINR及APTT用药前后比较,用药后明显优于用药前,加用国产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组均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 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PTINR、APTT疗效确切.

    作者:谷亦明;于胜泳;吕先念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以头痛谵妄起病的神经梅毒2例报道

    神经梅毒是指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梅毒的晚期表现[1].在我国,神经血管梅毒是神经梅毒的常见类型[2] ,多在初次感染后6年~ 7年发病,但是也可早为6个月或迟至10 年~ 12 年.其临床表现多样,不易诊断,如诊治不及时可损及健康、致残或致死.

    作者:李军;王洪胜;郭迎丽;黄静;董维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对神经源性膀胱影响的超声观察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穴位注射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20例.A组20例采用GM穴位注射及常规康复训练,B组2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膀胱容量(324.76 mL±24.3 mL)及残余尿量(119.0 mL±16.65 mL)与对照组(303.57 mL±12.36 mL,140.95 mL±24.60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配以GM穴位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疗效确切、安全,可增加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

    作者:吴芳;杨万章;陶红星;盛佑祥;王俊;向云;赵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甘油果糖和甘露醇序贯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创伤性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A组(18例)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4 d后全部改用甘油果糖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3 d,总疗程7 d.B组(17例)以甘油果糖250 mL和20%甘露醇250 mL 6 h~8 h 1次交替静脉输注,疗程7 d.C组(14例)全部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7 d.D组(16例)全部应用甘油果糖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7 d.上述各组7 d后依病情好转程度酌情减少脱水剂用量.观察各组临床症状、体征、脑水肿、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效果各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286,P=0.022;χ2=4.930,P=0.026).肾功能异常在第3天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比较C组与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44).电解质变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疗效好,副反应低.

    作者:翟德忠;王文学;王建伟;李凤利;伏光辉;刘宇梁;石佃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鼠急性脑出血后对重要脏器的影响及外周血核因子-κB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脑出血后肝、肾、肺功能和形态改变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方法 采用脑内注射凝固自体动脉血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于24 h 后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因子-κB(NF-κkB)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 和肌酐(Cr) 的水平及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并取肝脏和肺组织固定、切片、HE 染色,光镜观察肝、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大鼠脑出血24 h 后血清中的ALT、AST、BUN 和Cr 含量均有显著增加,NF- κB活性升高,SaO2下降,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发现脑出血大鼠的肝脏及肺脏有炎性反应改变.结论 大鼠急性脑出血后其肝脏、肾脏、肺脏的功能和结构均受到一定损害,外周血淋巴细胞NF- κB表达升高.

    作者:邵玉凤;韩漫夫;任凯;杨欣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在Guillain-Barre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对Guillain-Barre 综合征(GBS)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0例早期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各项参数.结果 30例患者中感觉传导检查(MCS)异常20例(66.7%),神经传导检查(SCS)异常20例(66.7%),F波异常13例(43.3%),针极肌电图(EMG)异常16例(53.3%),8例阴性者于2周后复查神经电生理参数均有不同程度异常,20例中1周~2周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分离15例(75.0%).结论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对GB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较1周后出现的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能提前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边红霞;杨建仲;侯玉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对心室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186例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常规治疗组、磷酸肌酸钠组.常规治疗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扩张血管药物常规治疗;磷酸肌酸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 g加入5%葡萄糖250 mL或生理盐水静脉输注,每日1次,12 d为1个疗程.结果 磷酸肌酸钠组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室重量减轻优于对照组,血压有所下降,对心率无影响,不良反应少.结论 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佳,对左室有逆转作用,副反应少.

    作者:张灼辉;谭健强;苏小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