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08例临床分析

关东锋;梁建荣;陈轶雄;李双保;景文记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全脑血管造影
摘要: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起病状态、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208例SA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8例SAH患者中静态起病142例(68.3%),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155例,发现颅内动脉瘤112例(72.2%).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头痛(148例,占71.2%)、头晕(36例,占17.4%)、呕吐(182例,占87.5%)常见.介入治疗21例,手术治疗91例,保守治疗43例,再出血死亡12例.结论 SAH起病状态不一,病因多为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多样.DSA检查能直接明确病因,可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缬沙坦对42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压及超声心动图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在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经美国ATLUK-6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诊断为左室肥厚(LVH),男性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34 g/m2,女性LVMI≥110 g/m2.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剔除:继发性高血压、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及严重心律失常等.

    作者:张文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芹菜素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芹菜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溶剂对照组、芹菜素低剂量组、芹菜素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左冠脉前降支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2 h.心肌苏木素碱性品红苦味酸(Hematoxylin basic fuchsin picric,HBPF)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结果 芹菜素组可降低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芹菜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心肌TNF-α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慧芝;白建平;于肯明;史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益肾活血胶囊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兔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胶囊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AS)兔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随机平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肾活血胶囊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及西药(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建立高Hcy血症及AS动物模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血浆Hcy浓度、腹主动脉血管形态学变化及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益肾活血胶囊和叶酸等维生素均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减轻血管内膜厚度,下调腹主动脉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益肾活血胶囊大剂量组疗效佳.结论 益肾活血胶囊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抑制Hcy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有关.

    作者:刘粉叶;张继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观察

    目的 研究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对7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3组,1组予针灸治疗; 2组中频治疗加针灸; 3组吞咽训练加针灸.结果 经3周治疗后,3组中,吞咽训练加针灸组疗效优于针灸组和中频加针灸组(P<0.05或P<0.01),而中频加针灸组与针灸组之间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魏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心率次数、P-R间期和QRS时间的影响.方法 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心宝丸组,益心解毒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各给药组灌胃30 d后,腹腔注射普萘洛尔复制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分别记录注射普萘洛尔0、2 min、5 min、10 min和20 min心率次数、P-R间期和QRS时间.结果 益心解毒颗粒大、中剂量组可以明显减小心率下降幅度、缩短P-R间期和QRS时间,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者:林玉红;杨娟英;王光建;王月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苯巴比妥在不同途径染毒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1)

    目的 研究苯巴比妥不同给药途径染毒致死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 家兔12只,随机分为灌胃组和静注组,分别经灌胃或耳缘静脉匀速注入LD50(0.34 mg/kg)苯巴比妥.取心血、心、肝、脾、肺、肾、脑、肌、尿、胆汁、玻璃体液、胃壁、胃内容冷冻保存,酸化,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苯巴比妥.结果 苯巴比妥灌胃或静脉注射后,家兔出现嗜睡症状,灌胃组2.0 h±0.5 h死亡,静注组2.0 h±0.1 h死亡.灌胃、静注染毒致死家兔体内均可检出苯巴比妥.染毒致死家兔体内苯巴比妥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灌胃组,胃内容(230.96 μg/mL±9.67 μg/mL)>肝(183.22 μg/g±11.19 μg/g)>肾(143.45 μg/g±13.02 μg/g)>脑(115.47 μg/g±6.92 μg/g)、心(109.24 μg/g±14.01 μg/g)>肺(93.38 μg/g±8.29 μg/g)、心血(86.80 μg/mL±10.32 μg/mL)>脾(69.69 μg/g±12.36 μg/g)、肌(66.14 μg/g±4.63 μg/g)、胆汁(65.52 μg/mL±4.56 μg/mL)、胃壁(63.24 μg/g±4.68 μg/g)、尿(52.04 μg/mL±9.62 μg/mL)>玻璃体液(29.02 μg/mL±10.86 μg/mL).静注组,尿(311.36 μg/mL±37.26 μg/mL)>肝(155.74 μg/g±29.35 μg/g)>脑(104.40 μg/g±9.43 μg/g)、心(96.96 μg/g±18.91 μg/g)、肾(91.13 μg/g±2.06 μg/g)、心血(89.81 μg/g±8.32 μg/g )>胆汁(75.19 μg/mL±5.09 μg/mL)、肌(62.69 μg/g±6.67 μg/g)、脾(57.38 μg/g±17.06 μg/g)>肺(41.32 μg/g±8.80 μg/g)、胃壁(33.39 μg/g±2.68 μg/g)、玻璃体液(29.60 μg/mL±8.56 μg/mL)、胃内容(19.62 μg/g±0.80 μg/g).经LSD-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巴比妥在不同途径染毒致死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不同.灌胃致死家兔胃内容中苯巴比妥含量高,肝脏次之,玻璃体液少;静注染毒致死家兔尿中苯巴比妥含量高,肝脏次之,胃内容少.

    作者:韩亮;王大利;王勇;王哲焱;贠克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鼠急性脑出血后对重要脏器的影响及外周血核因子-κB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脑出血后肝、肾、肺功能和形态改变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方法 采用脑内注射凝固自体动脉血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于24 h 后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因子-κB(NF-κkB)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 和肌酐(Cr) 的水平及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并取肝脏和肺组织固定、切片、HE 染色,光镜观察肝、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大鼠脑出血24 h 后血清中的ALT、AST、BUN 和Cr 含量均有显著增加,NF- κB活性升高,SaO2下降,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发现脑出血大鼠的肝脏及肺脏有炎性反应改变.结论 大鼠急性脑出血后其肝脏、肾脏、肺脏的功能和结构均受到一定损害,外周血淋巴细胞NF- κB表达升高.

    作者:邵玉凤;韩漫夫;任凯;杨欣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天麻素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组加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加舒血宁注射液静脉输注,1次/日,均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和TCD变化.结果 治疗组48 h内起效45例(90.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48 h内起效35例(70.0%),总有效率为86.0%,两组起效时间、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脑血流动力学,疗效优于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

    作者:蒙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老年脑血栓50例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老年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标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银丹心脑通及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日常活动量表(ADL)评分及疗效;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临床疗效以治疗组为优;治疗组NDS评分、ADL评分及相关指标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银丹心脑通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治疗老年脑血栓.

    作者:邱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浆脑钠肽、一氧化氮及血管紧张素Ⅱ在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一氧化氮(NO)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选取EH伴LVH患者、EH不伴LVH患者及对照者各60例,检测BNP、NO及AngⅡ水平及左室重量(LVM),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EH伴LVH组NO水平低于EH不伴LVH组、正常对照组,EH不伴LVH组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BNP、AngⅡ、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LVM水平的变化与之相反(P<0.05);血压与BNP、AngⅡ、LVM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LVM与BNP、AngⅡ呈正相关,LVM、BNP、AngⅡ与NO呈负相关(P<0.05).结论 BNP、NO、AngⅡ参与了EH 及LVH 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于浩;刘奇良;黄德魁;卜殷中;温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在Guillain-Barre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对Guillain-Barre 综合征(GBS)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0例早期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各项参数.结果 30例患者中感觉传导检查(MCS)异常20例(66.7%),神经传导检查(SCS)异常20例(66.7%),F波异常13例(43.3%),针极肌电图(EMG)异常16例(53.3%),8例阴性者于2周后复查神经电生理参数均有不同程度异常,20例中1周~2周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分离15例(75.0%).结论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对GB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较1周后出现的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能提前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边红霞;杨建仲;侯玉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冠心病PCI术后围术期胸痛原因探讨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围术期胸痛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5年行PCI术的468例冠心病患者术后1周胸痛情况,根据胸痛时有无伴ECG改变分为ECG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PCI情况.结果 术后1周内有84例患者复发胸痛,胸痛发生率为17.95%(84/468);胸痛患者中ECG阴性发生率61.96%(52/84),高于ECG阳性38.18%(32/84,P<0.05);术中慢血流、无复流、远端血栓或边支闭塞发生率ECG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急诊PCI胸痛伴ECG阳性发生率高于择期PCI(P<0.01).结论 PCI术后1周胸痛发生率高,原因复杂多样,应仔细辨别高危患者,积极干预.

    作者:何劲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

    目的 观察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规律.方法 雄性大鼠30只,按LD50(0.876 g/kg)灌胃,2 h后处死,置于20℃保存,不同时间(0、4 h、8 h、24 h、48 h、72 h)各取4只,采取脑、心、肺、肝、脾、肾、肌肉、心血、外周血,pH=11,乙醚萃取,点于HSGF254板上,正庚烷∶三氯甲烷∶无水乙醇∶乙酸乙酯∶甲醇(5∶2∶2.5∶1.5∶2.5)展开,薄层色谱扫描法检测,Rf值和光谱扫描图定性,外标两点法定量.结果 20 ℃保存时大鼠体内盐酸普罗帕酮浓度变化明显,死后8 h心血在PPF含量显著升高(6.967±1.697) μg/mL,死后大鼠心肌、心血、外周血中盐酸普罗帕酮含量变化较脑、肌肉明显.结论 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大鼠体内可发生死后再分布,盐酸普罗帕酮中毒死亡法医学鉴定中应考虑其死后再分布问题.

    作者:刘永涛;姜涛;贠克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早期瑞舒伐他汀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支架术后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6例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PAPP-A 和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PAPP-A 和hs-CRP水平与术后24 h比较,均有回降,但瑞舒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回降更为明显,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PAPP-A和hs-CRP水平.

    作者:翁建新;刘强;左辉华;王丽丽;张敏州;魏熠;陈绮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前景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能够向中胚层起源的各类细胞分化,目前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然而MSCs在体内存活时间短,其临床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现就基因修饰后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瞿海龙;麻晓静;张冰;梁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益心舒胶囊缓解心血管疾病症状疗效观察

    益心舒胶囊是由生晒参、麦冬、五味子、丹参、黄芪、川芎和山楂7味药组成,功能主治为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心悸脉结代,胸闷不舒、胸痛及冠心病心绞痛见有上述症状者.本研究旨在观察益心舒胶囊缓解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杨苏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卒中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是目前对人类生存威胁大的三类疾病之一.随着老年化时代的到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医院获得性肺炎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10.60%~34.80% [1],而急性期感染率更高,程辉[2]在对123例脑卒中患者调查中发现,两周内呼吸道感染71.4%,是脑卒中死亡的主要原因[3].

    作者:林菊珊;吴松鹰;谢步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从阳虚论治临床体会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肾有关,其发病机制为上实下虚.上实为肝阳上扰,肝风内动;下虚为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而致肝阳偏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痛,腰背部怕冷,夜尿多,易口舌生疮,易上火等症状,舌淡苔白腻而滑,脉弱而沉,尤以肾脉为甚.

    作者:陈晓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甘油果糖和甘露醇序贯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创伤性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A组(18例)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4 d后全部改用甘油果糖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3 d,总疗程7 d.B组(17例)以甘油果糖250 mL和20%甘露醇250 mL 6 h~8 h 1次交替静脉输注,疗程7 d.C组(14例)全部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7 d.D组(16例)全部应用甘油果糖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7 d.上述各组7 d后依病情好转程度酌情减少脱水剂用量.观察各组临床症状、体征、脑水肿、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效果各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286,P=0.022;χ2=4.930,P=0.026).肾功能异常在第3天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比较C组与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44).电解质变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疗效好,副反应低.

    作者:翟德忠;王文学;王建伟;李凤利;伏光辉;刘宇梁;石佃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传统定义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1].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 min内完全恢复,超过24 h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

    作者:宗寿健;王兴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