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晔;刘乃红;王锐;杨小荣;李建国;张策
目的 观察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5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予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90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证证候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和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候评分明显减轻,hs-CRP和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好转(P<0.05),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明显改善(P<0.05).结论 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黄琛;钱海凌;李丽;莫霄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6例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PAPP-A 和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PAPP-A 和hs-CRP水平与术后24 h比较,均有回降,但瑞舒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回降更为明显,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PAPP-A和hs-CRP水平.
作者:翁建新;刘强;左辉华;王丽丽;张敏州;魏熠;陈绮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按照时间治疗学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氢氯噻嗪和盐酸贝那普利对新发1级、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62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氢氯噻嗪+早盐酸贝那普利组(早早组)和早氢氯噻嗪+晚盐酸贝那普利组(早晚组),共治疗8周.服药前后进行诊室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药物对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诊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诊室SBP和DBP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24 hSBP和24 hDB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早晚组患者的夜间SBP和DBP达标率明显高于早早组(P<0.01).在血压昼夜节律纠正方面,早早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血压的比例为20%,早晚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40%(P<0.01).结论 对于新发1级和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联合服用氢氯噻嗪和盐酸贝那普利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晚上服用盐酸贝那普利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维持正常的昼夜变化节律.
作者:牟秀霞;胡元会;石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即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隐袭、渐进性、不可逆的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痴呆综合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AD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医学虽然对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了解,但还尚处于学说状态,而治疗则是以药物治疗为主用于症状的改善,尚无特效的方法进行防治.
作者:刘建平;郭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对心室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186例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常规治疗组、磷酸肌酸钠组.常规治疗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扩张血管药物常规治疗;磷酸肌酸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 g加入5%葡萄糖250 mL或生理盐水静脉输注,每日1次,12 d为1个疗程.结果 磷酸肌酸钠组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室重量减轻优于对照组,血压有所下降,对心率无影响,不良反应少.结论 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佳,对左室有逆转作用,副反应少.
作者:张灼辉;谭健强;苏小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传统定义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1].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 min内完全恢复,超过24 h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
作者:宗寿健;王兴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穴位注射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20例.A组20例采用GM穴位注射及常规康复训练,B组2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膀胱容量(324.76 mL±24.3 mL)及残余尿量(119.0 mL±16.65 mL)与对照组(303.57 mL±12.36 mL,140.95 mL±24.60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配以GM穴位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疗效确切、安全,可增加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
作者:吴芳;杨万章;陶红星;盛佑祥;王俊;向云;赵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一氧化氮(NO)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选取EH伴LVH患者、EH不伴LVH患者及对照者各60例,检测BNP、NO及AngⅡ水平及左室重量(LVM),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EH伴LVH组NO水平低于EH不伴LVH组、正常对照组,EH不伴LVH组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BNP、AngⅡ、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LVM水平的变化与之相反(P<0.05);血压与BNP、AngⅡ、LVM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LVM与BNP、AngⅡ呈正相关,LVM、BNP、AngⅡ与NO呈负相关(P<0.05).结论 BNP、NO、AngⅡ参与了EH 及LVH 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于浩;刘奇良;黄德魁;卜殷中;温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规律.方法 雄性大鼠30只,按LD50(0.876 g/kg)灌胃,2 h后处死,置于20℃保存,不同时间(0、4 h、8 h、24 h、48 h、72 h)各取4只,采取脑、心、肺、肝、脾、肾、肌肉、心血、外周血,pH=11,乙醚萃取,点于HSGF254板上,正庚烷∶三氯甲烷∶无水乙醇∶乙酸乙酯∶甲醇(5∶2∶2.5∶1.5∶2.5)展开,薄层色谱扫描法检测,Rf值和光谱扫描图定性,外标两点法定量.结果 20 ℃保存时大鼠体内盐酸普罗帕酮浓度变化明显,死后8 h心血在PPF含量显著升高(6.967±1.697) μg/mL,死后大鼠心肌、心血、外周血中盐酸普罗帕酮含量变化较脑、肌肉明显.结论 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大鼠体内可发生死后再分布,盐酸普罗帕酮中毒死亡法医学鉴定中应考虑其死后再分布问题.
作者:刘永涛;姜涛;贠克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现代医学通过多中心临床观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脑中风危险因素,临床上将这些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因素和可干预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心磷脂抗体异常、动脉硬化、代谢综合征、感染、血液病等疾病以及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袁亚辉;宋珏娴;黄礼媛;罗玉敏;高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为临床常见病,是由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脑干、小脑、海马、枕叶、部分颞叶的血流,同时分出内听动脉供应内耳前庭系统.
作者:唐丽敏;肖黎保;张艳丽;侯晓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行BTX-A局部多点注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简化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评定、步行能力(采用10 m步行时间及6 min内步行距离测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肌张力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周、1个月、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痉挛评分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痉挛评分改善幅度较显著(P<0.05).肢体功能与步行能力: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均有显著提高,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肌肉注射BTX-A联合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作者:练涛;梁英;薛燕萍;陈晓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从痰、湿、瘀、热立论应用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52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原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清热祛浊胶囊5粒,每日3次.3个月后观察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明显下降(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总有效率82.7%.结论 从痰、湿、瘀、热立论组方的清热祛浊胶囊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
作者:李文东;王元松;苏秀海;王晓蕴;苏阳;田风胜;迟秀娥;段洪波;闫国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成药芎芍胶囊及丹参对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清洁级(或SPF级)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分为3组,即模型组、芎芍胶囊组、丹参组,每组8只,分别用生理盐水、芎芍胶囊、丹参按中剂量进行灌胃给药,连续给药.6周后采集血,分离样本,并按规定保存,用免疫组化评分法、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检测法;检测各组缺血心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结果 芎芍胶囊组对VEGF、EGF的促进作用较丹参组、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芎芍胶囊组、丹参组对FGF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TGF、PDGF促进作用较芎芍胶囊组、丹参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具有促进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提高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VEGF、FGF、EGF蛋白的表达、具有保护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作用.
作者:严萍;林久茂;陈宇宁;赵锦燕;庄群川;陈美华;叶盈;黄飞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国产氯吡格雷用药方法不同,将2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4组.观察4组患者临床疗效,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国产氯吡格雷组临床疗效观察,加用国产氯吡格雷组均明显优于未加用氯吡格雷组.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加用国产氯吡格雷组均明显短于未加用氯吡格雷组.PTINR及APTT用药前后比较,用药后明显优于用药前,加用国产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组均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 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PTINR、APTT疗效确切.
作者:谷亦明;于胜泳;吕先念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冠脉内再狭窄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造影结果,分析冠脉内再狭窄的预测因素.结果 19例患者(25.3%)出现冠脉内再狭窄,56例患者(74.7%)未出现冠脉内再狭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可以预测糖尿病患者冠脉内再狭窄的因素有:当前吸烟(OR=1.931,95%CI=1.01~4.85,P=0.031),C反应蛋白浓度(OR=1.05,95%CI=1.02~1.08,P=0.041),支架长度(OR=1.07,95%CI=1.03~1.21,P=0.040),术前参考血管直径(OR=0.55,95%CI=0.13~0.95,P=0.041),术后小管腔直径(OR=0.445,95%CI=0.059~0.81,P=0.037).结论 较小基础管腔直径、术后较小管腔直径、较长支架长度、当前吸烟及高C反应蛋白浓度是糖尿病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再狭窄的重要预测因素.
作者:罗兵;贺立群;周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芹菜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溶剂对照组、芹菜素低剂量组、芹菜素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左冠脉前降支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2 h.心肌苏木素碱性品红苦味酸(Hematoxylin basic fuchsin picric,HBPF)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结果 芹菜素组可降低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芹菜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心肌TNF-α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慧芝;白建平;于肯明;史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以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予以灯盏花素治疗.观察治疗2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并随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急性期,运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起到更好的恢复血流、改善侧支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神经细胞坏死或凋亡、降低致残率的效果.
作者:杨全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活血化瘀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对照组40例,予活血化瘀基础治疗方案.两组同时给予针对病因治疗.观察两组血压、血脂、多普勒超声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用药前后血压、血脂均有下降,平均血流速度增高,阻力指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可显著降低血脂,改善脑部血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作者:高西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心率次数、P-R间期和QRS时间的影响.方法 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心宝丸组,益心解毒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各给药组灌胃30 d后,腹腔注射普萘洛尔复制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分别记录注射普萘洛尔0、2 min、5 min、10 min和20 min心率次数、P-R间期和QRS时间.结果 益心解毒颗粒大、中剂量组可以明显减小心率下降幅度、缩短P-R间期和QRS时间,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者:林玉红;杨娟英;王光建;王月茹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