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向阳;许建辉;曹彪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SG)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 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氯化锂- 匹罗卡品诱发癫痫大鼠模型脑内Bcl-2、Bax及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进行测定,并研究RSG对癫痫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 模型组(M组)海马区TUNEL、Bcl-2、Bax较对照组(N组)明显增多( P<0.05) ;RSG组Bax、TUNEL较M组明显减少( P<0.05) ,Bcl-2阳性细胞、Bcl-2/Bax比率较M组明显增多( P<0.05).结论 SE后脑内TUNEL、Bcl-2、Bax表达明显增加;RSG能够减轻海马TUNEL、Bax 的表达,增加海马Bcl-2的表达从而增加Bcl-2/Bax比率.RSG可能具有减轻癫痫发作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牛海雁;郑辑英;李光来;薛国芳;霍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手段、治疗时机、方法的选择以及操作的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9年1月收治的93例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记录格拉斯哥分级(GOS):1级(死亡)6例,2级(植物生存)5例,3级(重度病残,意识清楚但生活不能自理)12例,4级(中度病残,生活自理)33例,5级(恢复良好,正常生活或有轻度神经障碍)37例.结论 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是治疗动脉瘤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任红岗;李双保;梁建荣;景文记;卫昕伟;陈轶雄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对瓜蒌薤白类方治疗胸痹(冠心病)随机对照文献进行研究质量的评价和分析.方法 选择1994年1月-2009年5月国内发表的瓜蒌薤白类方治疗胸痹(冠心病)的随机对照文献,根据临床流行病学/DME原则和方法,采用中医古代经典临床文献证据分级研究的文献评价表,从诊断及纳入和排除标准、基线资料、随机化方法、盲法、试验措施、疗效判定标准、统计学分析、不良反应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共纳入文献86篇,其中仅有4篇(4.65%)采用双盲法,9篇(10.47%)对随机化方法进行了简单描述,79篇(91.86%)说明基线可比性,81篇(94.19%)报告了疾病诊断标准,33篇(38.37%)说明了采用的统计学方法,60篇(69.77%)有纳入标准,27篇(31.40%)有排除标准,有效对照41篇(47.67%),安慰剂对照仅1篇(1.16%),25篇(29.07%)报告了不良反应情况,85篇(98.84%)有疗效判定标准.进一步分析提示,文献报道的随机化方法信息较少,很少采用盲法且报道信息不详.结论 瓜蒌薤白类方在胸痹(冠心病)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方法学如随机方案的实施、样本量的计算、统计学方法及不良反应检测等方面质量较低,论文撰写水平有待提高.
作者:杜雪君;刘峘;雷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槐定碱致痫大鼠脑内Caspase3 及热休克蛋白- 70(hsp-70) 含量的测定,探讨细辛脑注射液抗癫痫作用的机制.方法 随机将42只大鼠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卡马西平阳性对照组及细辛脑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通过免疫组化学法和Nissle染色法,研究细辛脑注射液对Caspase3 和hsp-70含量的影响.结果 研究表明与模型组比较,细辛脑注射液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减轻大鼠癫痫发作(P<0.05),可使槐定碱致痫大鼠的脑组织中减少Caspase3释放,降低hsp-70 在大鼠脑内的表达.结论 细辛脑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抗癫痫效果,可减轻大鼠癫痫发作时对脑组织的损伤.
作者:甄军丽;王维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益气活血复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Toll样受体4(TLR4 ) 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元件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Toll样受体相关分子(TRAM)、 Toll样受体相关的干扰素活化子(TRIF)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复方含药血清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 选择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中药低浓度组,每组5只.以上各组白兔分别以生理盐水和高、中、低浓度益气活血复方连续灌胃7 d.末次灌胃给药2 h后,心脏采血,离心后分离血清.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LPS刺激后,分别加入高、中、低浓度益气活血复方含药血清干预24 h,收集细胞,用Real time PCR方法测定TLR4、MyD88、TRAF-6、TRAM及TRIF mRNA的表达.结果 用LPS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引起TLR4 、MyD88、TRAF-6、TRAM及TRIF mRNA的高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用益气活血复方含药血清干预以后显著抑制TLR4 、MyD88及TRAF-6 mRNA的高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对TRAM及TRIF作用不明显.结论 益气活血复方可阻断TLR4高表达,同时阻断TLR4胞内信号转导的MyD88依赖性途径,而对MyD88非依赖性途径作用不明显,因此益气活血复方主要是通过阻断MyD88依赖性途径来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姜华;张艳;王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胆红素、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秽浊痰阻证96例、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92 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未发现异常者90名.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胆红素(TBIL)、血尿酸(UA)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非秽浊痰阻证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UA、TG、 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秽浊痰阻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血尿酸增高及脂质代谢紊乱与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付晓乐;安冬青;王转国;赵明芬;王其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资料患者,男性,89岁.2008年11月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入院前1个月曾因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加重,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住院治疗.
作者:袁晖戍;邓立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伊布利特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4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首剂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 mg,随后需要时可以间隔10 min再次给药,给药剂量推注时间与首次相同.结果 房颤转复率30 min内44.1%(15/34),1 h内为73.5%(25/34),2 h内为82.4%(28/34),4 h内为94.1%(32/34).治疗期间,1例(2.9%)出现短阵室速,1 d后恢复未再发作.3例(8.8%)出现血压偏低.结论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对老年心房颤动的转复疗效迅速安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张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鸡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种蛋在(37.5±0.5)℃条件下孵育,第7天开窗暴露CAM建立模型.将60枚存活鸡胚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正常血清组(C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T组)、血管内膜损伤组(I组)、血管内膜损伤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IT组)以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20 μg/mL)组(V组),每组10枚鸡胚.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用球囊导管损伤建立血管内膜损伤模型,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及血管内膜损伤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于大白兔耳缘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2 mL/kg,各组连续7 d后取血清.第8天,在鸡胚CAM上放一直径为5 mm的滤膜作为载体,分别加样5 μL,每日1次,连续3 d,第11天取CAM,数码相机拍照后平铺于载玻片上,计数载体周围血管数目及滤膜周围0.5 cm范围内的血管分支点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CAM周围血管数目,T组(31.80±3.08)条与C组(28.40±3.75)条比较,血管以载体为中心呈辐辏状生长,血管总数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I组(47.30±3.27)条与C组相比较,载体周围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与IT组(47.60±3.89)条相比较,血管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含丹红注射液的兔血清能够明显促进CAM上血管生成,血管内膜损伤后的血清和内膜损伤丹红治疗组也分别强于血管内膜未损伤时.
作者:唐昱;盛国太;钟志英;葛郁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较为全面,中药现已成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药物.
作者:柯俊华;陈金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黄连素(Berberine,BR)又名小檗碱,临床长期用于清热解毒、抗肠道细菌感染.近年来发现其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抑制心肌纤维化、降血压、抗血小板、调血脂、降血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现临床已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病,本文就黄连素的心血管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韩有为;周苏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规律.方法 26例PDA患者(PDA组),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介入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的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血清cTnI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术后即刻、4 h、24 h、72 h cTnI较术前略有升高,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A的介入治疗未引起心肌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
作者:李健;崔俊友;张华;郑若龙;陶金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冠心病(CHD)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由于疾病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1].因此,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尤为重要,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孙建春;潘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SU)与普通病房(GW)并发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的比较,对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进行评价.方法 本研究选择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患者2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层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各144例.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由卒中病房治疗组医师负责,保证患者进行正确的继续治疗、康复及预防卒中复发,治疗按卒中单元的治疗规范进行.普通病房组治疗按传统模式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4周后观察两组并发症、病死率.住院天数按实际住院天数计算.重点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差异,两组病死率、死亡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与平均住院天数的关系.结果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患者总的住院并发症发生率比普通组患者降低(P<0.05);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中并发症以卒中后并发症为主,普通病房中并发症以感染类并发症为主;②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病死率比普通病房组降低(P<0.05),卒中者病死率与并发症相关;③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平均住院时间比普通病房组缩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与平均住院天数延长相关.结论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是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方法,可降低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总的住院并发症发生率.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在降低卒中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病死率方面具有优势.
作者:刘泰;蔡伦;何乾超;刘永辉;陈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胶囊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常规降压对症处理,治疗组21例在常规降压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加服心脑舒通胶囊,30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作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血液流变学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抑制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性.
作者:施进宝;黄宝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滋阴利水法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2:1配比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滋阴利水为主的中药补肾利水方,疗程为1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6%(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总有效率为84.5%,明显优于对照组78.6%(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均有所下降,其中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比黏度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滋阴利水法可有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且无不良反应,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宪忠;李莉;韩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卡维地洛,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等.结果 两组治疗半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83.3%(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缬沙坦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明显改善CHF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坚;罗树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血脂变化、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治疗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CS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调节血脂并改善预后.
作者:张瑞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MS)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病例164例,均诊断急性缺血性恼卒中,统计患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为79例,比较代谢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的影响.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首次检出率较高,为48.2%,进一步证实代谢综合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呈正相关.结论 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同所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子呈高度正相关.
作者:宋清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逆心方结合常规西药疗法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一致的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逆心方,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与70.00%(P<0.05);每搏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疗法基础上加用逆心方对缓解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更好.
作者:康兴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