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杨燃;付志新;赵春水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高敏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6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3.10%(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是目前治疗ACI安全有效的药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6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3.10%(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是目前治疗ACI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杨燃;付志新;赵春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强心宁煎剂对实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ANP、ET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健康Wister大鼠50只,雌雄各半,6月龄,体重310 g±20 g,由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 2 药品及仪器 注射用盐酸阿霉素(ADR),汕头鲩滨制药厂生产,批号:960702. 强心宁煎剂: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 地高辛:杭州民生药厂生产,批号:961141. 血浆心钠素(ANP)放免分析药盒:天津九鼎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批号:971012. 血浆内皮素(ET)放免分析药盒: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批号:971127. SN-695B型智能放免γ测量仪: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环仪器一厂生产.2.

    作者:杨莺;李文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垂体腺瘤VEGF和bFGF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它们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方法 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5例,其中侵袭性者30例,非侵袭性者25例.运用HE染色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垂体腺瘤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及排列方式,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VEGE和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的病理特点在HE染色光镜下不易区分;VEGF和bF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两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508,P<0.05).结论 VEGF和bFGF的过度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反映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张素勤;刘跃亭;陈来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甲强龙、丹参联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35例

    目的 分析甲强龙、丹参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史者,经抢救成功之后,在7 d~30 d出现以痴呆、精神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病表现的患者,给予足量系统的甲强龙、丹参联合治疗.结果 经甲强龙、丹参及高压氧治疗,14.2%患者痊愈,总有效率为94.3%,死亡2例. 结论 COIDE的预后与患者年龄、昏迷时间、急性期治疗及发病后合理、有效的用药有关.

    作者:雷刚;刘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客观指标研究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血压病(EH)中医辨证分型微观化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为临床辨证论治的统一化、标准化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本文就EH阴虚阳亢型客观指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孟云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6例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及通心络胶囊结合西医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70例,按照随机设计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静脉输注,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5.6%,对照组为26.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19.4%,对照组为38.2%;治疗组病死率8.3%,对照组为20.6%.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及通心络胶囊配合西医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宋祥和;高楠;邹建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益气养阴方抗肿瘤诱导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研究

    目的 研究益气养阴方抗肿瘤细胞诱导鸡胚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效应.方法 制备接种肿瘤细胞的CAM模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药血清.观察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诱导CAM血管生成的影响,并与生理盐水血清组对照.结果 益气养阴方含药血清可抑制肿瘤细胞诱导CAM血管生成,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方对肿瘤细胞诱导的CAM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张栋;孙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清眩降压汤对SHR血压及心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清眩降压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方法 30只8周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另10只Wistar大鼠设为正常组.模型组每只每日晨起灌胃1 mL矿泉水;中药组每只每日予清眩降压汤1.7 g,分早晚两次灌药,每次1.5 mL;西药组每只每日予替米沙坦2.4 mg,晨起灌药,每次1 mL.从9周龄开始,连续灌药8周.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压有升高趋势(至第8周,收缩压平均升高27 mmHg,P<0.01),同比西药组血压下降了10 mmHg(P<0.05),中药组则升高了2.5 mmHg(P>0.05),正常组血压升高5 mmHg(P>0.05).中药组能够降低SHR的心脏重量和重量指数(P<0.01),西药组心脏重量和重量指数与正常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眩降压汤可以控制SHR收缩压的进一步升高,控制血压造成的心脏肥大,其中可能与升高血液缓激肽(BK),控制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下降相关.

    作者:褚剑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的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225例,其中经桡动脉治疗组123例,经股动脉治疗组1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5.7%,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介入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张京波;尹作民;刘晓芳;黄建英;刘绍妍;宇仁超;袁国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是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物作用的效应不足,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 IR既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贯穿于2型糖尿病全过程,也是高血压、血脂异常、腹型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共同病理基础. 近年来随着IR研究的日益深入,中医药改善IR已成为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

    作者:郭俊杰;吕蕾;郭鹏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影响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因素的研究

    目的 对影响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采用美国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对11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各种因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不同性别间除了对发作的担忧外,其他各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比较除了认知功能外,其他各项差异较明显(P<0.01);病程<10年与≥10年的患者在对发作的担忧、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和多药组患者在对发作的担忧、药物影响、社会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的发作类型间除了总体健康水平外,其他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历在对发作的担忧、综合生活质量、情绪健康、精力/疲乏、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可以认为性别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病程和用药种类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学历、婚姻状况和发作类型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显著.

    作者:林娟霞;孙美珍;陈利强;刘玉玺;牛争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癫痫持续状态26例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26例住院治疗的S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诊断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21例,其中1例转诊,1例死亡,19例发作得到有效控制;诊断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5例,发作全部得到控制.抗癫痫药物单药或多药连用,包括地西泮、苯巴比妥肌肉注射、丙戊酸钠静脉注射、硫喷妥钠静脉麻醉治疗等.结论 早期控制发作,同时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赵清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补肾中药对大鼠杏仁核c-Jun、c-Fos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肾中药对大鼠c-Jun、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女贞子组、淫羊藿组、氯米芬组、倍美力组和蒸馏水组5组,分别给予女贞子水煎液、淫羊藿水煎液、氯米芬水溶液、倍美力水溶液、蒸馏水,连续灌胃15 d后腹主动脉真空负压取血及快速脱颈椎处死取杏仁核,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E2、T、Fsh及杏仁核c-Jun、c-Fos蛋白的含量.结果 女贞子组、淫羊藿组的血浆激素水平及脑杏仁核c-Jun、c-Fos蛋白含量均比蒸馏水组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之间的血浆激素水平及c-Fos蛋白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淫羊藿组的c-Jun的蛋白含量比女贞子组有升高(P<0.05),女贞子组、淫羊藿组的血浆激素水平及脑杏仁核c-Jun、c-Fos蛋白含量均较氯米芬组和倍美力组低(P<0.05).脑杏仁核c-Jun、c-Fos蛋白含量的增多和血浆激素水平的升高有相关性,呈S曲线相关(P<0.05).结论 补肾中药在一定范围内能增强c-Jun、cFos的表达.

    作者:田允;蔡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

    目的 建立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方法 检材经盐酸酸化后(pH=1~2),乙醚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检测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结果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苯巴比妥的选择离子m/z为204,232.心血中苯巴比妥气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43.476X+0.8168(μg/mL)、(0.5~280.0) μg/mL、 0.995、(97.50±2.0)%、0.5 μg /mL;肝组织中苯巴比妥气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 = 46.867X+0.0884(μg/g)、(0.5~280.0) μg/g、0.994、(98.5±3.5)%、0.5 μg/g.染毒大鼠心血、心、肝、脾、肺、肾和脑中苯巴比妥的含量依次为:246.39±26.43、204.96±13.03、253.82±7.73、175.74±8.07、221.64±11.38、155.94±12.87、170.15±17.05(n=6,μg/mL 或μg/g).结论 生物检材中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选择性好,定性准确,气相色谱检测简便,快速,灵敏,定量结果准确,可用于苯巴比妥中毒的临床快速检验诊断和苯巴比妥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

    作者:王勇;黄竹芳;贠克明;尉志文;王哲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两种降压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肱动脉压及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3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及培哚普利或美托洛尔缓释片及氢氯噻嗪两种不同降压方案,于治疗前及血压达标后3个月时(非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 mmHg,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 mmHg)分别测量患者肱动脉压及应用桡动脉脉搏波分析仪获得中心动脉压.结果 治疗后两组药物对患者外周肱动脉压的影响无明显不同(P>0.05);但非洛地平缓释片组较美托洛尔缓释片组中心动脉收缩压进一步下降4.5 mmHg(P<0.05).结论 虽然两种降压方案对外周肱动脉压影响相似,但非洛地平缓释片组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较美托洛尔缓释片组更显著.

    作者:柴晓红;韩清华;张亮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髓磷脂碱性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CSF)中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SF中MBP,另以15例同期在本院普外住院拟行腰椎麻醉手术的非创伤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组CSF中MB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053±0.207) μg/L,不同病情组间CSF中MBP含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SF中MBP含量升高,脑实质损伤程度越重,其脑脊液MBP含量升高越明显,检测CSF中MBP含量变化对判断颅脑损伤病情及其预后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贾智军;杨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脑心通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情况,包括斑块大厚度(Tmax)、横切面大面积(Smax)及斑块个数和斑块体积等,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IMT、Tmax变薄,Smax缩小,斑块体积变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斑块个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1年治疗组脑血管不良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有效防治脑血管疾病.

    作者:刘向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8例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8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08例,服用益心舒胶囊治疗;对照组80例,服用血塞通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为80.0%(P>0.05);两组均有改善心电图、心绞痛的作用(P>0.05);治疗组对改善临床气短、乏力、头晕目眩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春翔;骆丽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急性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起搏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手术前后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组),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和间隔部起搏各20例,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D-二聚体(D-D)含量.起搏器组在植入起搏器前及植入后7 d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起搏器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起搏组术后7 d D-D较术前升高,TT较术前降低(P<0.05),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7 d D-D较术前升高,TT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起搏组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入起搏器手术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应加强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的监测,防止并发血栓性疾病.

    作者:郑磊;李学文;张慧颖;李毅;刘亮;李晓平;王裕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微创穿刺术救治脑出血并发脑疝10例报道

    脑出血(ICH)是一种严重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脑出血后30 d内病死率高达35%~50%,其中50%在脑出血后2 d(尤其是24 h内)死于脑疝[1].2005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共收治重症脑出血38例,其中合并脑疝10例,经CT简易定位行微创穿刺抢救,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彦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