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明;白丽霞;王丽燕;郭晓燕;李祥生;梁渊;卢祖洵
目的 观察顺时调节阴阳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睡眠时相紊乱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用顺时调节阴阳法对心脾两虚、肾虚髓减偏阳虚者于午前阳气升发之时,予健脾温肾、补气活血之剂,使阳出于阴则寤,于午后阳气收藏之时,予养心安神之剂,使阳入于阴则寐;对于心肝阴虚、肾虚髓减偏阴虚者,于午前予醒神开窍、活血通络之剂,于午后滋阴潜阳、宁心安神之剂;对痰瘀交阻者及偏痰湿者,午前予健脾化痰、逐瘀醒神之剂,午后予安神定志之剂;偏痰热者,于午前予醒神开窍、活血通络之剂,于午后予清热化痰、安神定志之品.对照组80例,又分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用中药辨证施治法,对照2组用都可喜.3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睡眠时相、中医症状积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积分.结果 治疗组对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睡眠时相紊乱,总有效率为85.0%,明显优于对照1组的62.5%与对照2组的55.0%(P<0.05或P<0.01);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87.5%与85.0%,明显优于对照2组的40.0%(P<0.01);3组对提高智能量表积分,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效.结论 顺时调节阴阳法不仅能改善睡眠时相紊乱症状,也能改善痴呆病情.且无任何毒副反应.
作者:施慧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甙(血塞通)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7 d内经头CT证实的脑出血住院病人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采用降颅压(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用量根据病情调整)、活化脑细胞、控制血压、对症治疗等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治疗同时,选择用药时机,应用血塞通注射粉针剂400 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静脉输注,连用2周.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头颅CT血肿量与大层面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急性期脑出血疗效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治疗组在缩小水肿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粉针剂用于治疗急性期脑出血,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作者:周艳华;张少校;刘嘉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益脑灵组)32例和对照组(尼莫地平组)20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32例,总有效率为90.72%;对照组20例,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药(益脑灵)可用于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治疗.
作者:徐进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以中医证型和血管重构为切入点,比较各证型血管重构的差异,根据中医证候群,判断血管重构的发生情况及寻找相关因素.方法 以脉压、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血管重构进行评估;同时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炎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肝阳上亢组发病年龄较小,病程较短;痰湿壅盛组体重指数(BMI)、hsCRP数值明显增高;校正年龄、病程后,痰湿壅盛组、肝肾阴虚组与阴阳两虚组C1和C2下降较明显,在痰湿壅盛组以hsCRP为因变量,脉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MI、病程为自变量,逐步回归分析,BMI、HOMA-IR进入方程与hsCRP独立相关.结论 中医的肝肾亏虚和痰、湿可能共同参与了血管重构,在临床上可以通过中医证候群来判定血管重构的情况,并初步判断血管重构的相关因素.
作者:王英杰;胡婉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恶化劳累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危险仅次于心肌梗死的又一大症候群.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2002年6月-2004年12月应用低分子肝素(苏可诺,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恶化劳累型心绞痛7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宏;王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服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为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心绞痛、血脂疗效及总疗效的评价.结果 治疗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6%(P<0.05),治疗组在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史慧英;刘达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通过对泡沫细胞的形成机制及相关因子的研究,总结现代医学和中医中药对巨噬细胞的干预和影响的有关文献,归纳中西药对巨噬细胞的形成时自由基、血脂、细胞因子、钙离子浓度、受体蛋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机制.
作者:姜浩;张文高;郑广娟;朱莹;刘龙涛;吴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应用复方丹参治疗对病人血肿、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 将8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自入院后第8天起给予复方丹参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后分析两组血肿体积、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肿体积分别为(11.82±12.53)mL和(14.32±14.73)mL;水肿体积分别为(9.15±10.83)mL和(17.74±11.29)mL(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6.31±11.64)mL和(23.23±14.69)mL(P<0.01).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应用复方丹参治疗能显著减轻水肿,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加重再出血反应.
作者:郑淑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7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例,治疗组于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复方丹参滴丸15粒,对照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观察两组临床胸痛缓解时间及心绞痛分级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4%,对照组总有效率88.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副反应少.
作者:黄文强;黄雄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温阳补气汤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及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进行,治疗组则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温阳补气冲剂口服,每日1剂,疗程28 d.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左室形态变化、左室射血分数和4周末6 min步行距离.结果 治疗组左室形态学改变参数及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260±35)m,对照组为(210±42)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温阳补气汤具有促进心肌微循环、改善心室重构作用.
作者:邓绍林;林惠京;钟春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振颓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脑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服用振颓胶囊,对照组服用消栓通络片,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81.40%,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60.81%与8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振颓胶囊对脑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液黏稠度.
作者:梅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性调查研究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不同体温变化对院内病死率的预测性作用.方法 对1999年1月1日-2005年1月1日收入病房的214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应用多项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体温及其他因素对院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214例病人中院内死亡37例,病死率17.29%,高体温组较低体温组病人的病死率高,高体温者的院内病死率与正常体温者的比值比(OR)为2.017,其他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院内病死率结局的因素有脑出血破入脑室、感染、入院病情评分、年龄、体温变化时间(OR>1);而当这些因素被控制时体温仍与高血压脑出血院内病死率增加有关(OR=1.808).结论 体温与脑出血院内病死率升高独立相关.
作者:李涛;田桂杰;张蓝;魏国威;马倩;王茂林;韩景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枳实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枳实组(n=34)、常规组(n=33).所有病人分别于入院时及用药3周后取血行血小板胞质内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测定.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组,要求采血前两周内未服用任何药物.结果 治疗后枳实组与常规组NO水平分别为(20.63±5.80)μmol/L、(16.25±5.14)μmol/L,显著低于正常组的(30.79±3.28)μmol/L(P<0.01),ET-1与CD62p水平分别为(49.56±13.07)pg/mL、(60.61±10.49)pg/mL与18.74%±8.68%、18.98%±4.58%,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3 98±7.41)pg/mL、11.85%±2.67%(P<0.01).治疗3周后两病例组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血浆ET-1水平明显降低,枳实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但两组的NO、ET-1水平与正常组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CD62p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枳实能够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内皮功能,而对血小板活化无明显影响.
作者:吴立华;吉中强;纪文岩;李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治疗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0例,予以口服施慧达(2.5~5.0)mg/d,疗程4周,其中26例病人运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60例病人经治疗4周后,24 h收缩压为(121±11)mmHg,舒张压为(78±6)mmHg,白昼及夜间血压均控制在130/90 mmHg以下.心率无明显变化.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施慧达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服用方便的药物,每日服药一次能有效控制24 h血压及清晨高峰期血压.
作者:郭晓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安福尔胶囊治疗心络瘀阻、心神不宁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安福尔组(治疗组)30例,口服安福尔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两个对照组分别为安福尔联用普罗帕酮(心律平)组(对照1组)30例和心律平组(对照2组)30例,治疗4周.采用安全性指标与疗效性指标观察.结果 3组24 h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安福尔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和心率变异SDNN、SDANN、SDNN Index、PNN50变化值比较,治疗组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安福尔胶囊对心络瘀阻、心神不宁型室性早搏病人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
作者:韩壮壮;牛天福;祁慧霞;王明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高颅压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50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高颅压病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抗结核、降颅压、激素及鞘内注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2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头痛消失时间、记录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平均头痛消失时间为(11±3)d,对照组为(18±5)d(P<0.01);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时间为(23±4)d,对照组为(34±5)d,治疗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显效率为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及明显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高颅压,能更快地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任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柴胡汤对高胆固醇喂饲的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及对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表型及相关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健康大耳白兔32只,采用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予喂饲普通颗粒饲料;AS组予普通颗粒饲料加1%胆固醇加猪油,中药组,在AS组基础上加大柴胡汤20 mL(生药量8.8 g),西药组在AS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2.5 mg/(kg·d).4组平行实验8周,实验后第5周、第10周末由兔耳缘静脉抽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实验第10周末,观察主动脉的病理变化,采用电镜技术观察此药对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表达的影响.观察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 实验10周时,AS组、中药组、西药组TC、TG、LDL-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药组TG为(1.89±1.12)mmol/L,LDL-C为(7.88±1.06)mmol/L与AS组的(2.76±2.32)mmol/L、(27.26±2.12)mmol/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柴胡汤具有调整脂质代谢、抑制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的作用.
作者:王凤荣;刘彤;郑娴;毛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降纤酶结合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中药治疗进展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进展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常规方法,即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抗凝、疏通循环、脑保护剂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降纤酶和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偏瘫方)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和总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7 d后进步率为5%,14 d、21 d疗效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28 d的总疗效治疗组(95.0%)与对照组(76.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降纤酶结合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偏瘫方治疗,能有效控制进展性缺血性中风,可显著提高早期进步率.
作者:杨劲松;罗治华;钟妙文;陈文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药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A组采用运动疗法,B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加用药浴,于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B组治愈率为60.0%,明显优于A组的26.7%(P<0.01).结论 药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明确.
作者:李玉岭;闫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高发心血管血栓事件是当今社会医疗健康的重大难题,针对血栓形成机制的治疗有抗血小板、抗凝血及抗血栓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在各个不同阶段(如斑块的形成、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均可出现高凝状态,是高发心血管血栓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抗凝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作者:王永霞;张群生;朱明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