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旺;高志刚;邢效如;王洪彬;傅树旺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症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8例阴性精神分裂症和15例阳性精神分裂症采用氯氮平治疗;对11例阴性精神分裂症和13例阳性精神分裂症采用利培酮治疗.并分别评估其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结果:精神分裂症的记忆损害与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都呈显著性相关,注意及执行功能损害与阴性症状显著相关,与阳性症状无明显相关;记忆随思维贫乏的改善而改善,注意和执行功能损害的改善与症状的改善无明显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主要与阴性症状相关,但精神分裂症的大部分认知功能并不随阴性症状改善而改善.
作者:周云飞;赵靖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本刊编辑部综合编辑:本期继续报道有关精神药物副反应及其处理,是根据16个单位31位作者所写的21篇稿件综合而成的.
作者:华于静;仇玉平;徐冉;佘成坤;徐树文;张立亮;纪芳;傅小鹏;廖宝娣;韩丽霞;艾长明;贺良果;张林军;李永玺;吴福喜;周云华;方向明;魏晓平;赵兰民;王雪芹;刘洪涛;刘桂珍;张月香;杨博;刘守波;王英杰;战晓梅;王在斌;黄晓东;王春菊;陶占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国成人智力量表(CISA)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ISA、韦氏记忆量表(WM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分别用于测验老年痴呆组和正常老年组.结果:两组被试在CISA各量表分、智商和因素商均有明显差异,老年痴呆组的CISA各量表分与WMS的MQ、GDS、HDS和ADL均有明显相关.结论:CISA在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效度,能够反映患者的智力状况和智力因素的各个方面,他们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速度较快.
作者:虞一萍;赵介城;崔萍;周文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氯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的口服剂量、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关系,及其有效血浓度范围.方法: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抑郁症病人30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1~45分,平均(34.87±6.53)分;纽卡斯尔抑郁诊断量表(NDI)评分6~10分进入研究.以不定剂量氯丙咪嗪口服治疗,共治疗8周.以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荧光免疫偏振分析仪(TDx)测第14天稳态血药浓度.结果:氯丙咪嗪剂量25~100mg/d时血浓度范围变异很大[46~447ng/ml,平均(183±86)ng/ml];口服剂量与血药浓度呈非线性相关(P<0.05);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显著相关(r=-0.552,P=0.0016),呈指数曲线关系.结论:氯丙咪嗪有效血浓度在126~400ng/ml之间,临床长期使用应以血药浓度监测手段指导.
作者:张新凯;吴彩云;吴爱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女,43岁,既往体健,无精神疾病史.患者的父亲、长兄均曾有兴奋、话多等发作史.因患紧张性头痛,给予泰必利0.1,每日2次;佳乐定0.4mg每晚1次.
作者:王迎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谵妄主要是一种意识、注意力、认知、精神运动性行为以及情感的障碍,可以是严重疾病和死亡的先兆,在短时间内(通常从几小时到几天)发生,病程趋于波动.精神科医生应提供合理的治疗.
作者:李娟;孙仕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10余年来,临床研究强调入组标准,药物的研究则强调药物效度(efficacy),对病人总体人群严格筛选,限制入组研究对象,而得出的结论却往往过度普遍地应用到临床的各种病例之中.
作者:郑延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精神分裂症迄今病因未明,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内源性精神病.因此,严格地说,A对B发生精神分裂症不具有责任.如A的行为情节严重,而B不久即发生精神分裂症,则可认为A的行为对B发生精神分裂症起到促发作用,即为一种诱因,A应给予一定的赔偿.
作者:霍克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于1985~1999年15年中我院精神科收治病人9 255人次,其中死亡54人,占0.58%.1 一般资料54例死亡者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在20岁以下1例,20~39岁8例,40~59岁31例,60岁以上14例.根据CCMD-2-R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10例,精神分裂症35例,神经症4例,外伤后癫痫伴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药物中毒各1例,精神发育迟滞2例.
作者:朱桂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精神分裂症基本上属于内源性精神病,但外界不利因素也不能忽视.B受到A的精神损害发生了精神分裂症,A有无责任?是否应予B一定的赔偿?这要根据这种精神创伤的性质、程度、次数,以及时间间隔等方面来考虑.如果时间间隔过长(如超过3个月,半年或更长),就难以确定其间的因果关系,并难以要求A承担责任与赔偿.
作者:贾谊诚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对体重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对单服利培酮或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于用药前后测定体重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服用利培酮后体重有所增加但无持续升高趋势,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服用氯氮平后体重、甘油三脂(TG)及女性胆固醇(Tch)于第4周即明显增加且体重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均可导致体重增加,而利培酮对体重增加无持续升高趋势且较氯氮平对血脂的影响为小.
作者:贺朝晖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对单一使用利培酮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并对脑电图改变与疗效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邱述领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男,21岁,无业,高一文化.6岁父母离异,随父生活.其母性格怪异,舅父患精神分裂症20余年.孤僻,人际接触差.自幼喜拆玩具,喜欢拔鸡毛,虐待小动物或裸体.
作者:刘杰;贾耕云;李锟;葛桂杰;李忠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白细胞(WBC)变化与医院内感染(NI)的关系.方法:调查1996年3月~1999年2月精神科出院病历.将感染前2周内或住院期间WBC<5.0×109/L列为A组,≥5.0×109/L列为B组,研究其感染率和人均感染日的差异.结果:调查667份出院病历,医院内感染率26.7%;A组感染发生率(64.8%)远高于B组(20.7%)(P<0.005);NI患者人均感染日A组(15.4±2.1天)也高于B组(10.3±1.2天)(P<0.05),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WBC <5.0×109/L时,易发生医院内感染.
作者:张顺旺;高志刚;邢效如;王洪彬;傅树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米安舍林和阿米替林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应用米安舍林和阿米替林进行对照治疗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米安舍林和阿米替林对老年抑郁症疗效相近,但起效以米安舍林较快,且副作用少而轻微.结论:米安舍林可以作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第一线抗抑郁药物使用.
作者:张光勇;周小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检验利培酮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锥体外系症状(EPS)的发生率.方法:以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对46例首次发作、从未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利培酮治疗的前、中、后进行检查.结果:有6例(13.0%)患者在治疗前就存在明显的EPS,但在利培酮治疗后都未出现EPS.在利培酮高治疗量时(4~6mg/d),13例(28.3%)出现轻度静坐不能或帕金森征,减少剂量后均减轻或消失.在接受利培酮≤3mg/d治疗的患者中,均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EPS.结论:这些结果对指导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及长期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甘景梨;胡兴焕;张万恒;吕存生;汪应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的影响.方法:对31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行血清氯氮平水平测定,并同时作记忆测验.结果:用氯氮平治疗1月后精神症状明显好转,记忆商数也明显改善,尤以氯氮平浓度为中等水平的显著.结论:氯氮平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功能,而不是使其恶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精神症状而达到提高记忆目的.
作者:纪菊英;赵汉清;施建安;金卫东;刘桂永;黄箭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对66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活动进行调查,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男34例,女32例;年龄25~45岁,平均(28.6±8.5)岁;均在本院连续住院1年以上,连续病期在5年以上;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并排除躯体疾病.
作者:林辉;王成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在Tourette综合征(TS)中常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率高达50%~60%,临床上将本症分为单纯TS及TS伴ADHD.现对近年来TS的脑电图检查资料予以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宗文斌;路英智;李秀琴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四川攀枝花市汉、彝族农民饮酒情况及相关问题.方法:采用定式问卷调查1030名汉族农民和1070名彝族农民饮酒情况及相关问题.结果:汉、彝族农民饮酒率分别为33.50%和36.92%;饮酒所致精神障碍患病率分别为12.23%和23.36%;躯体障碍患病率分别为9.51%和14.67%;社会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6.80%和13.27%.结论:彝族农民饮酒所致精神障碍及躯体障碍、社会功能损害发生率均高于汉族,可能与彝族的饮酒风俗习惯有关.
作者:李沛亨;王耀华;衡克礼;罗明;徐厚才;汪国群;张月良;张华寿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