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发冠心病血瘀证与痰浊证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胡志希;陈娟

关键词:早发冠心病, 血瘀证, 痰浊证
摘要:通过古今文献研究、理论探讨、实验与临床的研究资料整理,探讨早发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各家精典理论、与脂质代谢、血管活性物质、凝血因子的关系,以及早发冠心病的现代诊断及与血瘀证、痰浊证的关系,明确早发冠心病的现状与对策,提出早发冠心痛与易患基因、血瘀证、痰浊证的相关性研究,是取得临床进展的突破口之一.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脑心通胶囊对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病人左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对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左室肥厚病人90例,随机分为脑心通胶囊组(A组)、培哚普利组(B组)和非洛地平缓释片组(C组),每组30例,均治疗12个月.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FPG、FINS及超声心动图.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组间比较收缩压及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FPG,FINS,HOMA-IR,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IVSTD)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质量(IVM)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更显著(P<0.01);B组治疗后FPG无明显改变,血清胰岛素水平及HOMA-IR有明显下降(P<0.05),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无明显变化,LVM及LVMI下降显著(P<0.05);④C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无变化.治疗后A、B两组比较,LVM及LVMI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的同时,使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病人左室肥厚显著逆转,从而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值得进一步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沈利亚;罗瑛;仇克难;汪湛;陈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72例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心肌损害时心肌酶变化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病人中,治愈68例,总治愈率94.44%.死亡4例,死亡原因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2例,急性左心衰竭和心室颤动各1例.结论 心肌酶升高是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的理想指标.

    作者:王伋;李少洪;张家龙;马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180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联环尔定)对Ⅰ级、Ⅱ级、Ⅲ级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高血压病病人180例分为Ⅰ级、Ⅱ级、Ⅲ级高血压组,每组60例,每组随机分为A、B两个亚组,每个亚组各30例,两个亚组间病人的年龄、性别相当.Ⅰ级高血压A(Ⅰ A)组非洛地平2.5 mg,每日2次口服;B(Ⅰ B)组非洛地平5.0 mg,每日2次口服.Ⅱ级高血压A(ⅡA)组非洛地平5.0 mg,每日2次口服;B(ⅡB)组非洛地平7.5 mg,每日2次口服.Ⅲ级高血压A(ⅢA)组非洛地平7.5 mg,每日2次口服;B(ⅢB)组非洛地平10.0 mg日2次口服.疗程2个月.结果 Ⅰ A组总有效率93.3%,Ⅰ B组总有效率100.0%,ⅡA组总有效率90.0%,ⅡB组总有效率96.7%,ⅢA组显总有效率83.3%,ⅢB组总有效率90.0%.非洛地平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有下肢及踝部水肿、头痛、心悸、齿龈轻度增生等.结论 非洛地平是治疗高血压尤其是Ⅰ级、Ⅱ级高血压病的理想降压药.在允许剂量内,剂量增加,降压疗效随之增加.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病人多可耐受.

    作者:周健;马立辉;马家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肾虚与中风后抑郁发病的关系浅析

    中风后抑郁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1].中风后抑郁对病人功能恢复有消极影响,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病死率.近年来关于中风后抑郁的研究较多,中风后抑郁的发生机制涉及神经解剖学、递质学、内分泌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在神经解剖学中首先肯定的是脑的损伤,在递质学、内分泌学上体现的是神经递质、激素的失衡表达.在社会心理学上,卒中和抑郁有强相关性,卒中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吸烟等也和抑郁有关[2,3].

    作者:许宏霞;曹晓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稳心颗粒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心律失常为冠心病常见临床表现,其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稳心颗粒疗效确切,而毒副反应小,能有效地抑制心律失常.临床用稳心颗粒加胺碘酮联用治疗48例心律失常,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志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纤溶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纤溶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65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使用倍他西汀(西其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100 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统计分析治疗1周后两组在临床症状、血浆纤维蛋白原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变化情况,评估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加快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血流速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7.5%(P<0.05).结论 加用纤溶酶治疗VBI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提高疗效.

    作者:甄建壮;洪安辉;陈英姿;欧阳青;邢孔鸯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电针AMI大鼠的内关穴观察心电图和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垂体后叶素对大鼠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可致心率明显减慢,需50 min方可恢复;电针内关的心率和ST的恢复可较之提前(20~30) min;电针内关穴能明显改善AMI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结论 电针内关穴对AMI大鼠心电图及超微结构有显著的促复和保护作用.

    作者:李明磊;王华;陈泽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老年不典型急性冠脉综合征37例临床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以往认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应是心前区或胸骨后出现剧烈疼痛,同时伴有胸闷、憋气、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悸、恐惧和濒死感.可是近来医学研究发现[1],有30%以上老年ACS病人临床症状是不典型的,通过仔细观察才能明确,易误漏诊,且容易移行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有效识别不典型ACS,对控制其发展十分重要.

    作者:闫建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温阳化瘀汤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温阳化瘀汤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温阳化瘀汤,疗程为1个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2%,明显优于对照组76.7%(P<0.05);治疗组心功能参数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 温阳化瘀汤可减少西药的毒副反应,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8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康复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康复治疗.每例病人入组时、治疗第30天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测试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I)测试ADL.结果 康复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BI值和FMA值均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后康复组比对照组的BI值和FMA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和ADL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甘照儒;王恰如;陆晖;曾祥发;刘泰;刘海兰;蔡超群;邱潇娴;张永全;谭文谰;黄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补肾填精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4例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填精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的疗效.方法 将6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刺五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内服中药基本方为河车大造丸加味;偏于阴虚者加知母、丹参;偏于阳虚者加熟附片、巴戟天、肉桂,每日1付,水煎分早晚2次服.对照组单用刺五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14 d.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并将结果加以比较,同时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及BAEP的异常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EP检测在治疗前后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6.18%(45/68)和26.47(18/68),对照组BAEP在治疗前后的异常发生率为65.00%(39/60)和40.00%(24/60),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河车大造丸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显著.

    作者:胡玉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43例,用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常规12导心电图ST段压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而对照组自身比较无变化;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头痛、眩晕、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6.3%;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指标均无变化.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与单硝酸异山梨酯在冠心痛的治疗中均有效,但单硝酸异山梨酯的作用强于疏血通,而疏血通对于改善高黏滞血症有显著效果,并且具有降血脂作用.

    作者:宋朝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宽胸通络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

    目的 观察宽胸通络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宽胸通络汤,监测两组病人静息心电图、发作频率、ST段下降值(∑ST)、心肌耗氧量等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的临床疗效和静息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频率、∑ST、心肌耗氧量两组治疗后均有好转(P<0.05或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宽胸通络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莉莉;潘茹;崔昌萍;范晓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证型冠心病病人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期为冠心病辨证论治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病人68例,根据血瘀症和痰浊症诊断标准分为血瘀组33例,痰浊组35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3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组Hcy水平为(27.550±17.224) mmol/L,高于对照组(9.753±4.342) mmol/L(P<0.01);冠心病血瘀证组Hcy水平为(27.775±13.157) mmol/L,高于痰浊组(21.553±12.320) mmol/L(P<0.05).结论 Hcy水平升高程度可为冠心病的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冉旭;林凯旋;安辉;缪灿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炎症反应物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浆炎症反应物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140例UA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7例)和丹红治疗组(73例),另设正常对照组50名.丹红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为3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结束时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浓度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RAI-1)活性.结果 丹红注射液治疗3周后,CRP,IL-6,FID,DD,PAI-1水平下降(P<0.05或P<0.01),t-PA活性升高(P<0.01).治疗前UA病人的CRP与IL-6,PAI-1,DD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t-PA呈负相关(P<0.01).丹红治疗组治疗后CRP与IL-6,PAI-1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t-PA呈负相关(P<0.05).结论 UA病人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可能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提高纤溶活性,稳定斑块.

    作者:王津文;史卫国;毕建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安心颗粒对心力衰竭大鼠细胞凋亡基因Bcl-2及Fas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安心颗粒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安心颗粒小剂量组、安心颗粒大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造模,各用药组同时灌胃给药.连续给药6周后,分别用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Bcl-2,Fas蛋白的表达.结果 安心颗粒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促进Bcl-2蛋白表述,抑制Fas蛋白的过渡表达,其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与卡托普利相当.结论 安心颗粒能够上调心肌细胞Bcl-2蛋白、下调Fas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安心颗粒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方显明;韦斌;郎中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心功能不全病人心率变异分析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测定心率变异性(HRV)对心功能不全的意义.方法 心功能不全62例与正常人20名测定HRV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心功能不全程度加重,HRV逐渐降低.结论 测定HRV有助于判定心功能不全程度和心脏自主神经受损关系,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基层对高血压病降压联合调脂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农村基层医院对高血压病采用降压和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的降压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近4年来随访治疗的高血压病病人169例,按单纯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ACEI加钙拮抗剂(对照组105例)和联合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观察组64例),随机进行分组,干预治疗历时3个月以上.然后对比分析血压控制的达标率.结果 观察组的血压达标率为8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结论 对高血压病病人采用降压联合低剂量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给予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疗效.

    作者:张百祥;石娓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早发冠心病血瘀证与痰浊证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通过古今文献研究、理论探讨、实验与临床的研究资料整理,探讨早发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各家精典理论、与脂质代谢、血管活性物质、凝血因子的关系,以及早发冠心病的现代诊断及与血瘀证、痰浊证的关系,明确早发冠心病的现状与对策,提出早发冠心痛与易患基因、血瘀证、痰浊证的相关性研究,是取得临床进展的突破口之一.

    作者:胡志希;陈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通心络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病病人7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及通心络组(36例),两组用药疗程均为8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血清脂蛋白,并采用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EDD).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NO,ED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ET浓度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通心络组NO,EDD治疗后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可进一步改善高血压病病人的内皮舒张功能.

    作者:徐忠;王立真;候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