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燕
1 老年病特点1.1 精血不足,功能衰减老年时期,精气衰少,气血化源不足,各脏器功能衰减.脾气虚无以运化;肾气虚无以气化;肝虚无以藏血;肺弱无以制节;心虚无以赤化,终致气血不足.气虚则气化、温煦、推动作用减弱,血液津精等精微物质相互化生减少,表现为合成减少.
作者:宋莉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37例病例均为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市区其他医院成功抢救的危重病人,其中男29例,女8例,年龄13岁~76岁,平均51岁.所有病例均为因严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而急需心脏起搏者,其中原发病为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心肌炎3例,外科大手术前窦性心动阿托品试验阳性者保护性应用5例,其他4例.
作者:李庆林;李建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急性病毒性脑炎是神经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存在于脑部神经组织的细胞内,脑内神经组织受到破坏后释放到血液中去,检测CK,LDH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急性病毒性脑炎脑内神经组织的破坏程度,为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
作者:郭学英;杨玉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腺苷A1受体激动剂对培养的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以培养的心肌细胞为模型,在缺氧再给氧损伤细胞后,给予腺苷A1受体激动剂R(-)N6-(2-phenylisopropyl)adenosine(R-PIA)(0.1及1μmol/L),测定培养液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的含量及细胞MTT代谢率的变化.结果 腺苷A1受体激动剂可以使培养液上清液中LDH和MDA的含量明显降低,SOD的活性增强,细胞MTT代谢率明显升高,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而且这种作用可被腺苷A1受体拮抗剂8-cyclopentyl-1,3-dipropylxanthine(CPDPX)所拮抗.结论 腺苷A1受体激动剂对缺氧再给氧损伤培养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育红;王洪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二十五味珍珠丸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9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给予口服二十五味珍珠丸,并设立常规治疗的对照组(12例)对照观察.结果 二十五味珍珠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8周时NIH评分为6.07分±2.74分,疗效优于对照组的4.25分±2.05分(P<0.05).结论 二十五味珍珠丸是较好的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
作者:周盛年;韩永涛;魏先森;徐艳红;张明丽;陈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复方1号对行为绝望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小鼠悬尾、强迫游泳两种急性应激抑郁模型,将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及复方1号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7 d),观察复方1号治疗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复方1号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显著减少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复方1号各剂量组都有抑制正常小鼠自主活动的作用趋势,但无明显影响;氟西汀组可显著减少正常小鼠自主活动.结论 复方1号能明显改善急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的行为,具有抗抑郁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郝志红;张剑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或降脂药,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10 mg口服,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g静脉输注,两组治疗观察2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胸闷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5.0%(P<0.05),心悸、气短等伴随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67.5%(P<0.05).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胸闷痛、心悸、气短等症状.
作者:薛亚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模型组(50只),分别行假腹主动脉缩窄术和腹主动脉缩窄术.8周后从每组选取10只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若测定结果显示CHF大鼠模型制作成功,则将模型组余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生脉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和生脉注射液治疗,4周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 生脉组大鼠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上升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内压下降大速率(-dP/dTmax)大于对照组(P<0.01),心率(HR)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生脉注射流能有效改善CHF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作者:张兴平;陈庆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丹芪葛酮对肥厚心肌中Gaq/11,PLC-β3蛋白及IP3浓度的干预,并探讨其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行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制作心肌肥厚模型,随机分为非用药组(ND组)、卡托普利组(CAP组)和丹芪葛酮组(DGH组),每组各8只,另设正常Wister大鼠为对照组(CG组).于连续用药8周后取材,测定全心重/体重(HW/BW)、左室重/体重(LVW/BW)、左心室肌组织中Gaq/11,PLC-β3、蛋白及IP3浓度变化.结果 DGH组LVW/BW为(3.48±0.29)g/kg,与N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肥厚时,Gaq/11蛋白和PLC-β3岛蛋白表达无明显性差异,IP3浓度为(2.05±0.52)nmol/L,明显高于CG组的(0.71±0.18)nmol/L(P<0.01),应用丹芪葛酮和卡托普利治疗后,均有明显的干预作用.结论 肌醇磷脂途径可能参与心肌肥厚的病理过程,而丹芪葛酮组方有重塑心肌肥厚的作用.
作者:高霞;戚沁园;周卫凤;严序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脑梗死病人的血液流变学、血糖、血脂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液黏稠度、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指标显著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病人(P<0.05或P<0.01).结论 高血液黏稠度、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是进展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潘晓帆;周其达;华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影响.方法 将成功行PCI 50例病人按是否服用通冠胶囊分为气虚血瘀证西药常规组(对照组)和西药加通冠胶囊组(治疗组),于PCI术前1 d、术后3 d和术后30 d这3个时间点观察主要中医证候、气虚证评分和血瘀证评分.结果 PCI术后3 d气虚证积分较术前有所增高,术后30 d则明显升高.PCI术后3 d、术后30d血瘀证积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CI降低血瘀证积分是通过缓解心绞痛来实现的,对病人的舌象、脉象影响不大.治疗组PCI后30d气虚证积分和血瘀证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通冠胶囊可改善PCI后气虚证,进一步减轻血瘀证.
作者:李健;张敏州;林晓忠;李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不只限于治疗多种原因所造成的贫血,研究已经证明,EPO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系统有广泛表达,通过对缺氧的凋节、抗氧化、增强细胞抗凋亡能力、促进血管生成、抗炎等多种作用机制参与心肌保护.EPO的心脏保护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陈晓敏;孙仁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进展性脑梗死病人临床资料,对其体温、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 54例进展性脑梗死病人中发热2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2例伴高血压,其中17例收缩压低于150 mmHg,12例脉压小于30 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合并有糖尿病,39例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多与发热、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是否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而病人收缩压下降、脉压小也易引起进展性脑梗死.
作者:任旭;赵常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前,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中风的康复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针灸医学与康复医学因在适应证上有相同的疾病谱,治疗的切入时机也相同,在治疗方法和学科理论上更有极强的互补性[1].近年来,两者的结合疗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中风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就有关问题及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刘锋;俞昌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g1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肌的治疗作用.方法 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大鼠采用人参皂甙Rg1治疗.于建模后24 h、2周和4周时杀死大鼠,取出心脏,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和心肌基本结构,并测量梗死面积,计算心室肌质量/体重、心肌梗死总面积/左心室肌总面积的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肌组织CD34阳性细胞的表达;并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34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应用人参皂甙Rg1治疗后,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治疗组制模前为0.043%±0.023%,24h时为0.202%±0.081%,2周为0.937%±0.142%,4周为0.834%±0.110%;对照组制模前为0.046%±0.022%,24 h为0.056%±0.037%,2周为0.069%±0.045%,4周为0.064%±0.042%:治疗组制模后24 h、2周和4周的CD34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比制模前和对照组大鼠的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大鼠在第2周、第4周时,心室肌质量/体重均比对照组明显低(P<0.05);治疗组大鼠心肌梗死区可见大量CD34阳性细胞浸润,其梗死面积明显减小;治疗组大鼠心肌梗死程度较对照组减轻,其缺血心肌的基本结构得到保护.结论 应用人参皂甙Rg1治疗AMI大鼠,能显著提高外周血的干细胞数量,并促进干细胞归巢梗死心肌,分化为心肌细胞样细胞,缩小梗死面积,明显减轻心室重塑,保护缺血心肌的基本结构.
作者:杨敏;陈广玲;陈畅;张钰;闫纯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慢性脑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脑缺血病人7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40 mL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分析,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的变化情况,测定清晨空腹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丹红注射液治疗组脑血流得到显著改善,TCD检查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异常升高的血黏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达100.0%,与对照组8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脑缺血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异常升高的血黏度.
作者:郭志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脑出血研究现状脑血管病是第1位的致残原因和第2位的致死原因[1].在我国,卒中每年发病率为15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其中,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发病率为每年60/10万~80/10万,在我国占急性脑血管病的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是急性期脑血管病中高的[2].
作者:陈晓锋;巩文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病人86例,所有病人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住院病人1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 各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SA组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UA组为5.37%±1.30%,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应给予充分的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王睿;吕吉元;王应志;贾永平;范春雨;高宇平;郭晓红;田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他汀类降脂药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脂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2002年6月-2005年6月住院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所有病人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睡前顿服,出院后继续用药.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半年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下降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增高程度;治疗1年后梗死后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性死亡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组治疗半年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半年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年后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心律失常、心脏事件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脂调节有益,且可以降低梗死后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作者:顾成圻;马洪山;张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60例VD病人随机分为养血清脑颗粒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病人采用养血清脑颗粒,1次1袋,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采用吡拉西坦(脑复康)片,1次0.8g,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2个月.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及脑卒中病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量表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的评分结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病人的MMSE总分、ADL评分及DND评分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量表评分分别为(26.17±4.03)分、(31.47±5.67)分、(33.48±5.8)分,对照组为(22.83±5.12)分、(34.68±7.09)分、(37.66±5.32)分,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改善轻中度VD病人的认知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武红斌;许海宁;贺会刚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