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常宝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72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两次以上头颅CT检查结果,对V2-V1≥12.5 mL或V2/V1≥1.4的病人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继续出血的发生,主要在发病后24 h之内;继续出血的部位主要在丘脑,其次为壳核.长期大量饮酒、收缩压升高、血肿形状不规则、脑卒中病史及肝病史、发病早期病人烦躁不安等是脑出血继续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继续出血是临床症状恶化、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作者:葛建新;王建华;王旭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肌浆网(SR)钙离子释放通道(RyR2)数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侧冠状动脉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用倍他乐克进行干预,对照观察血流动力学,[3H]-ryanodine与左室心肌RyR2大结合量(Bmax),RyR2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C组)相比,心力衰竭组(H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值显著升高(P<0.01),射血分数(EF)值显著降低(P<0.01),倍他乐克组(B组)相对于H组LVEDP值显著降低(P<0.01),EF值显著升高(P<0.01);B组[3H]-ryanodine与RyR2大结合量显著高于H组,H组[3H]-ryanodine与RyR2大结合量显著低于C组,H组Ry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组和C组.结论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SR钙离子释放通道数量及RyR2基因表达减少,而倍他乐克则有增加心力衰竭心肌细胞SR钙离子释放通道数量及RyR2基因表达的作用.
作者:李涛;汪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运用羚羊钩藤汤加味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急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羚羊钩藤汤加味,疗程4周,对照组予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治愈显效率72.7%,病死率4.5%,血肿完全吸收率为36.3%,大部分吸收率为45.5%;对照组总有效率78.9%,治愈显效率57.9%,病死率15.8%,血肿完全肿吸收率为21.1%和大部分吸收率为42.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用羚羊钩藤汤加味,能够促进血肿吸收和改善因出血造成的某些病理状态.
作者:张玲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恒奥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案,将7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试验在此基础上加用恒奥注射液静脉输注,每日2次,疗程为7 d.结果共有68例完成了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与用药前相比,试验组的症状和体征积分、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血气分析和细菌清除率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恒奥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刘宪俊;陈弼沧;柯明远;吴秋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锌离子在不同脑血管疾病病人脑脊液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程度及不同渗透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脑脊液(CSF)中NO、GSH-Px和锌离子的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在各种脑血管疾病病人中的重症组NO均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而轻症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SH-Px、锌离子明显低于轻症组,而轻症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CSF中NO和GSH-Px呈负相关(r=-0.57,P<0.05),锌离子与GSH-Px呈正相关(r=0.68,P<0.05).CSF渗透压高组的NO含量显著高于渗透压低组(P<0.05),而CSF渗透压高组的GSH-Px含量显著低于渗透压低组.结论检测CSF中 NO、GSH-Px及锌离子含量可推断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被自由基损伤的程度和清除自由基的水平.
作者:徐辉;徐国祥;李介华;余炳坚;潘桂常;冯建容;林学壬;陶熙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气强肌汤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ALS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力如太联合益气强肌汤治疗;对照组10例,单用力如太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ALS神经功能量表积分、中医症候评分,并进行肌电图检查,测定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大小.结果治疗组能改善ALS病人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症候临床积分(P<0.05),而两组ALS功能量表评分及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如太联合益气强肌汤治疗ALS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作者:苏国良;张金生;洪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通常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表现,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更认为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但是在临床上以TIA样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病人有时另有病因,如果认识不足,常常会导致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在临床上遇到的10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侯玉立;原敬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通过对中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屏障、感受、分泌、损伤修复以及肿瘤性增殖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中药对VEC的作用,揭示中医药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N)的机制.
作者:李从阳;单红梅;苗维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TM),在老年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中的早期临床应用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004年11月-2005年9月共有52例老年冠心病病人接受FirebirdTM支架治疗,对这些病人进行6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 52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共置入72枚FirebirdTM药物涂层支架,其中干预的病例:长病变血管(病变长度≥20 mm)25例、病变血管参考直径≤2.75 mm 23例,原普通裸支架内再狭窄4例.手术成功率100%.46例病人完成6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靶病变血管重建术、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均为0,复发心绞痛2例,有9例病人在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FirebirdTM支架治疗老年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对冠状动脉长病变、小血管病变也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晞明;陈次滨;卢雄;吴沃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就近来中医药在治疗中风恢复期临床研究的文献加以综述,为临床治疗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新芳;董联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对神经元发生的机制、神经元发生的影响因素、神经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了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作者:付强;周永红;郭春莉;王新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交通工具的发展,老年性颅脑损伤、颅内血肿逐年增多.大同市五医院2000年-2005年收治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70例,并对其行微创穿刺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杰;池海;王宏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84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稳心颗粒组各42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测量12导联心电图QTd,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稳心颗粒组加用稳心颗粒,每次9 g,每日3次,疗程4周.结果治疗前QTd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Td均明显缩短(P<0.05),稳心颗粒组QTd缩短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有效缩短ACS病人QTd.
作者:潘杰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锰和钼对亚硝酸钠(NaNO2)中毒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8个组,急性实验组中3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015 mL/g生理盐水、0.01%氯化锰及0.1%钼酸钠,另一组腹腔注射0.015 mL/g 0.01%氯化锰和0.1%钼酸钠.毕后各小鼠立即分别腹腔注射5%的NaNO2,观察并记录每只小鼠存活时间.慢性实验:4组小鼠分别每日腹腔注射0.25% NaNO2 0.015 mL/g,进行染毒15 d,其中3个组同时又分别腹腔注射0.015 mL/g 0.01%氯化锰、0.1%钼酸钠或同时腹腔注射0.015 mL/g 0.01%氯化锰和0.1%钼酸钠.第16天,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015 mL/g 5%亚硝酸钠,观察并记录每只小鼠存活时间.结果急性实验及慢性实验中的实验组小鼠比对照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锰、钼对小鼠NaNO2中毒有抑制作用,且锰、钼同时补充比单一补充作用更强.
作者:李淑云;宋久存;刘铁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分析近年来中药、针灸、西药、手术以及血管内介入对颈动脉狭窄的相关研究,揭示临床对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防治作用.
作者:黄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按自愿参加的原则,随机将110例高血压病病人分为健康教育组(56例)与对照组(54例),同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组病人的血压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探讨热毒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杜武勋;刘长玉;张红霞;刘酶;宋和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1,2],其穿刺途径常经股动脉穿刺,但临床上出现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3,4],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桡动脉穿刺行PTCA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梅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AS)白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新生血管数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饲料喂养白兔造模,正常组和模型组用双蒸水灌胃,养心通脉片组用养心通脉液灌胃.1个月后,取出白兔主动脉,运用免疫组化法来观察VEGF和新生血管数.结果模型组和养心通脉片组主动脉斑块都可见棕黄色阳性表达,模型组表达较为强烈,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动脉斑块都可见大于10 μm的颗粒,养心通脉片组颗粒较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心通脉片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后,通过影响VEGF和新生血管的表达来有效地逆转或消退AS斑块.
作者:杨涛;袁肇凯;胡志希;黄献平;明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祛风药、活血药及祛风活血药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拴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各组使用相应药物灌胃10 d后测定MCAO大鼠血液流变学各参数指标.结果祛风活血组、祛风组、活血组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祛风活血组可降低红细胞比容至0.37±0.04(P<0.01)及高切状态下的全血黏度为(5.56±0.99)mPa·s(P<0.05),活血组可明显降低低切状态下的全血黏度至(14.89±3.52)mPa·s(P<0.01),祛风活血组、活血组、祛风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活血药、祛风药、活血药均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的异常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白雪;王丽萍;王明杰;杨思进;高晓青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