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72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两次以上头颅CT检查结果,对V2-V1≥12.5 mL或V2/V1≥1.4的病人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继续出血的发生,主要在发病后24 h之内;继续出血的部位主要在丘脑,其次为壳核.长期大量饮酒、收缩压升高、血肿形状不规则、脑卒中病史及肝病史、发病早期病人烦躁不安等是脑出血继续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继续出血是临床症状恶化、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作者:葛建新;王建华;王旭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部位与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24例脑卒中病人行头颅CT扫描及心电图(ECG)检查,研究其病变部位与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相互关系.结果脑卒中可引起ECG异常改变,其改变与脑卒中部位、病变性质及脑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 ECG异常改变与脑卒中部位、病变性质及脑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孟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气强肌汤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ALS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力如太联合益气强肌汤治疗;对照组10例,单用力如太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ALS神经功能量表积分、中医症候评分,并进行肌电图检查,测定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大小.结果治疗组能改善ALS病人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症候临床积分(P<0.05),而两组ALS功能量表评分及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如太联合益气强肌汤治疗ALS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作者:苏国良;张金生;洪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交通工具的发展,老年性颅脑损伤、颅内血肿逐年增多.大同市五医院2000年-2005年收治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70例,并对其行微创穿刺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杰;池海;王宏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祛风药、活血药及祛风活血药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拴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各组使用相应药物灌胃10 d后测定MCAO大鼠血液流变学各参数指标.结果祛风活血组、祛风组、活血组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祛风活血组可降低红细胞比容至0.37±0.04(P<0.01)及高切状态下的全血黏度为(5.56±0.99)mPa·s(P<0.05),活血组可明显降低低切状态下的全血黏度至(14.89±3.52)mPa·s(P<0.01),祛风活血组、活血组、祛风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活血药、祛风药、活血药均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的异常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白雪;王丽萍;王明杰;杨思进;高晓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25例确诊为急性颈内动脉系统、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病人早期经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追踪研究.方法 TCD发现病灶侧收缩期脑血流速度(Vs)有下列变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Vs 3例正常,2例增快,20例减慢.基底动脉Vs 3例正常,4例增快,18例减慢.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与用维生素B1治疗作为对照.结果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后病灶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Vs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Vs自身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B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后与维生素B1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栓治疗有助于改善局灶性脑缺血病人的TCD结果.
作者:黄红英;翟秀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介绍张琪教授治疗疑难心脏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经验,并附验案举证.
作者:孙元莹;吴深涛;姜德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通常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表现,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更认为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但是在临床上以TIA样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病人有时另有病因,如果认识不足,常常会导致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在临床上遇到的10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侯玉立;原敬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肌浆网(SR)钙离子释放通道(RyR2)数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侧冠状动脉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用倍他乐克进行干预,对照观察血流动力学,[3H]-ryanodine与左室心肌RyR2大结合量(Bmax),RyR2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C组)相比,心力衰竭组(H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值显著升高(P<0.01),射血分数(EF)值显著降低(P<0.01),倍他乐克组(B组)相对于H组LVEDP值显著降低(P<0.01),EF值显著升高(P<0.01);B组[3H]-ryanodine与RyR2大结合量显著高于H组,H组[3H]-ryanodine与RyR2大结合量显著低于C组,H组Ry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组和C组.结论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SR钙离子释放通道数量及RyR2基因表达减少,而倍他乐克则有增加心力衰竭心肌细胞SR钙离子释放通道数量及RyR2基因表达的作用.
作者:李涛;汪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1,2],其穿刺途径常经股动脉穿刺,但临床上出现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3,4],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桡动脉穿刺行PTCA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梅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涤痰通腑颗粒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脑卒中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为脑出血见阳明腑实证病人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运用涤痰通腑颗粒配合清开灵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单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30 d后采用脑卒中疗效评定标准和Glasgow意识障碍判断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意识障碍改善情况及中医证候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达88%,对照组为74%(P<0.05);两组意识障碍改善率分别为90%与76%(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后分别为(4.95±5.03)分与(8.87±6.51)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痰通腑颗粒能提高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治疗效果.
作者:牟方波;卢正海;李桂芳;周晓娟;王玉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锰和钼对亚硝酸钠(NaNO2)中毒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8个组,急性实验组中3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015 mL/g生理盐水、0.01%氯化锰及0.1%钼酸钠,另一组腹腔注射0.015 mL/g 0.01%氯化锰和0.1%钼酸钠.毕后各小鼠立即分别腹腔注射5%的NaNO2,观察并记录每只小鼠存活时间.慢性实验:4组小鼠分别每日腹腔注射0.25% NaNO2 0.015 mL/g,进行染毒15 d,其中3个组同时又分别腹腔注射0.015 mL/g 0.01%氯化锰、0.1%钼酸钠或同时腹腔注射0.015 mL/g 0.01%氯化锰和0.1%钼酸钠.第16天,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015 mL/g 5%亚硝酸钠,观察并记录每只小鼠存活时间.结果急性实验及慢性实验中的实验组小鼠比对照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锰、钼对小鼠NaNO2中毒有抑制作用,且锰、钼同时补充比单一补充作用更强.
作者:李淑云;宋久存;刘铁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无症状性脑卒中(silent stroke,SS)又称静止性脑卒中,是指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不足以引起病人和医生的注意,或者是未被揭示的或未被认定的脑卒中,亦即无明确的卒中发作史,无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发现责任病灶以外的病变而又缺乏相应病史者,包括无症状性脑梗死(asymptomatical cerebral infarction,ACI)和无症状性脑出血.Kobayashi等[1]随访7年的前瞻性研究报道,无症状性脑梗死约占74%,无症状性脑出血约占26%.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ACI报道逐年增多.现对2000年-2004年就诊的180例无脑卒中史而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头痛、头晕的老年人进行螺旋CT或MRI检查,发现ACI者43例,并对其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如下.
作者:陈玉珺;张伟;秦素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的确切疗效.方法对158例脑梗死病人用中西医结合及自血光量子疗法;采用德国EME公司TCD 2020型经颅多普勒仪监测两组颅内大脑前动脉(ACA),并观察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两组经Prllicino计算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后采取综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吴建文;卢映;陈国华;李国丽;刘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继发肺栓塞(PE)是一种危急事件,能否及时诊断及处理,直接影响病人预后,现将临床遇到的3例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王洪安;范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按自愿参加的原则,随机将110例高血压病病人分为健康教育组(56例)与对照组(54例),同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组病人的血压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对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肾性高血压病人40例,首先静脉推注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利喜定)12.5 mg,继以0.1 mg/min~0.4 mg/min的滴速持续静脉输注,动态观察病人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乌拉地尔对于肾性高血压病人能快速控制血压,并且不增加心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乌拉地尔对于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贾明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及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输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病人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TXB2、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显著好转,TXB2显著降低、6-keto-PGF1α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调节TXB2/6-keto-PGF1α的平衡,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谢代鑫;郑永玲;张璇;胡长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38例心包积液病人均应用Seldinger法从剑突下穿刺,将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引流.结果 38例均穿刺成功,引流管留置时间3 d~21 d,平均5.7 d,引流积液量300 mL~3 200 mL,平均634 mL,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可用于治疗心包积液.
作者:耿宏旭;高峰杰;闫建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恒奥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案,将7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试验在此基础上加用恒奥注射液静脉输注,每日2次,疗程为7 d.结果共有68例完成了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与用药前相比,试验组的症状和体征积分、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血气分析和细菌清除率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恒奥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刘宪俊;陈弼沧;柯明远;吴秋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