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川省德阳市2003年颅脑损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唐运涛;陈宏刚;冯爱平;陈浩;赖国友;邓安;杨万伦;张平富;叶景熙;刘伦波;刘俊波;韩阳云;李萍;黄启军

关键词:四川省, 德阳市, 颅脑损伤, 损伤流行病学, 医学会, 神经外科, 跟踪调查, 系统, 救治, 地区
摘要:德阳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对本地区2003年度颅脑损伤的发生及其救治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跟踪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生脉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2年4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病人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3周为一个疗程:联合应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3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87.50%、5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82%、36.36%(P<0.05或P<0.01).治疗组病死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并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

    作者:李永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补阳还五汤与激光血疗法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88例

    目的 观察中医(激光)血疗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4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和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疗法(ILIB);对照组仅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70.45%高于对照组的55.81%(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与激光血疗法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可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冷启宁;张春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参桂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桂胶囊对高血压病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 78例高血压病病人在常规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参桂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 78例病人显效6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44%.结论 参桂胶囊对高血压病有一定降压作用.

    作者:郭泉滢;钟平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8例

    2005年9月-2006年2月,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8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雁明;张湘玲;王海阳;张志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25例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将48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口服美西律(慢心律)150mg加稳心颗粒9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慢心律1 5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优于对照的87.00%(P<0.05),且在起效时间、复发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药合用治疗室性早搏见效快、疗效好,且复发率低.

    作者:刘双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除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60mg,每日1次静脉输注.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连续观察4周.观察两组病人心绞痛缓解程度、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疗效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心绞痛缓解程度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6.67%、6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作为活血化瘀药物,治疗UAP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张旭光;张予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络泰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络泰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活化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应用洛秦注射液: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对6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人和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检测,测定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膜蛋白(CD62p)、血小板糖蛋白GPⅡb/GPⅢa复合物的数值.对照组CD62p,GPⅡb/GPⅢa复合物的变化以及应用洛秦注射液;治疗组用药前后CD62p,GPⅡb/GPⅢa复合物的变化.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CD62p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其CD62p的均值(2.51±0.68)较对照组(2.89±0.92)下降;治疗组治疗后GPⅡb/GPⅢb的均值(92.72±7.15)较对照组的(98.81±8.53)下降,治疗后治疗组CD62p、GPⅡb/GPⅢb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肺心病病人存在血小板功能活化;络泰注射液对肺心病病人血小板的活化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万颖;董昆芸;吴敏;师红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金泽冠心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1例

    目的 观察金泽冠心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100例UA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金泽冠心片,对照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片.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2%、80.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3%、55.1%(P<0.05).结论 金泽冠心片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和心功能,是治疗UAP的有效中药.

    作者:沈海俊;孙玉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检测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室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DCM病人和正常健康者各40例,用TDI于胸骨旁长轴检测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中间段短轴方向心肌运动速度(MV),并计算心肌运动速度阶差(MVG);经心尖窗检测左室前壁、后壁、下壁、侧壁和前壁、后壁室间隔中间段长轴方向MV.结果 DCM组病人出现4种MV频谱形态异常,长轴、短轴方向MV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DCM组MVG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TDI可定量评价DCM病人左室心肌功能,丰富了DCM的超声诊断手段.

    作者:梁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CHF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0~14)d.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0%和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7%和81.7%(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合用西药可提高治疗CHF的疗效.

    作者:杨顺宏;俞立强;陈春望;李广洲;李允均;余永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心主神明与冠心病病人认知障碍的关系探讨

    目的 了解祖国医学心主神明与冠心病病人的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65例冠心病病人和20名正常人进行量表问卷及电生理检查.结果 冠心病病人SCL-90总分、Hamiltion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结论 冠心病病人存在着认知障碍,心主神明与冠心病病人认知障碍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曹雪明;张泉;郑重;朱娜;毕榕;刘晋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结合现代医学进展分析传统中医中的若干思维模式

    中医学的发展是伴随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日积月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从系统的、宏观的方面来把握生命科学的典型特征.而现代医学的发展始终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步伐,从微观方面揭示人体科学的本质特征.但在西方医学已经由过去的经验医学进人现在的循证医学时代之际,从中又看到了若干传统中医学的思维模式.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

    目的 比较微创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评价微创术的手术时机.方法 选择2001年-2005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63例,其中微创手术79例,内科治疗84例.结果 治疗两周时微创手术组卒中量表评分(SSS)高于内科治疗组(P<0.001),6 h~24 h手术组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其他时间组.结论 微创清除术可显著改善脑出血的早期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但后期效果有待再评价,(6~24)h是佳手术时机.

    作者:刘毅;蒋开夫;王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血压病病人静息心率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病人静息心率(RHR)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400例高血压病病人行血压及静息心率测定,同时检测血清hs-CRP,比较不同的静息心率组脉压(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清hs-CRP浓度的差异性.结果 随着RHR的增加,SBP、DBP、PP、hs-CRP也升高(P<0.05或P<0.01).结论 RHR与hs-CRP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马斌;王瑞英;雷贺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房室结双径路中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分析

    目的 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中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的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0例房室结双径路经食管心房分级递增起搏中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的心电图改变.结果 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可表现为慢径连续1:1传导及快-慢径交互下传和文氏周期中慢径多比例传导.结论 慢径传导件蝉联现象的心电图表现对诊断房室结双径路有重要价值.

    作者:代自立;楚咏晗;张永庆;夏琰;符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依那普利联合科素亚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科素亚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6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病人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结果 两组治疗2个月后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肾功能损害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效果优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联合应用,在达到同等降压水平同时可减少ACEI的用量,降低其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张素英;李瑜;李改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生脉饮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

    目的 探讨生脉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心功能Ⅲ级及病情稳定的心功能Ⅳ级病人从小剂量应用β-受体阻滞剂,心功能Ⅳ级病人常规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组(3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饮液20 mL,每日3次,口服,15 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为63.3%、总有效率为93.3%,均高于对照组的53.3%、83.3%.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饮口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常规治疗.

    作者:李法祥;李书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解毒通络法对血栓形成大鼠AT-Ⅲ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解毒通络合剂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尾部血栓长度、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阿司匹林组、通心络组及解毒通络合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灌胃时间1个月,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6组均用角叉菜胶构建尾部血栓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的黑尾长度,抽静脉血查AT-Ⅲ活性、D-二聚体含量.结果 大鼠造模48 h、72 h后解毒通络合剂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组、解毒通络合剂低剂量组相比,黑尾长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解毒通络合剂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阿司匹林组相比,D-二聚体含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中剂量解毒通络合剂有减轻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尾部血栓形成的作用.中、高剂量解毒通络合剂能明显提高实验大鼠的D-二聚体含量,增强继发性纤溶作用,从而减轻血栓形成.

    作者:王鹂;魏陵博;彭敏;丁书文;戎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刘绍武调心汤应用论述

    刘绍武先生是山西省名老中医,也是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之一,毕生研究<伤寒杂病论>,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出了三部六病学说.对众多疑难杂症均有独到见解,并提出协调疗法的治疗原则,解决这些临床中棘手的问题,调心汤就是这众多方剂中有代表性的一个.

    作者:刘剑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老年人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心律平).4周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各做心电图、Holter、血尿常规、肝肾功能1次.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3.33%,显效率53.33%;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1.67%,显效率为51.67%,两组心电图疗效相近(P>0.05).Holter改变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67%,显效率为3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显效率为31.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6.67%,显效率为5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显效率为41.67%.结论 稳心颗粒抗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的作用与心律平相当,还可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

    作者:王万华;徐显华;钟景页;薛亚琴;沈国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