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D40L及MMP-9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腹主动脉斑块中的表达

张俊峰;李丽;张楠

关键词:白细胞分化抗原40L, 金属蛋白酶-9,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 观察白细胞分化抗原40(CD40L)及金属蛋白酶-9(MMP-9)在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腹主动脉斑块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腹主动脉中CD40L和MMP-9的表达,并对CD40L和MMP-9作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腹主动脉中CD40L和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大鼠腹主动脉斑块中CD40L和MMP-9阳性表达,正常大鼠阴性表达.对两组大鼠CD40L和MMP-9作皮尔逊相关分析,CD40L和MMP-9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AS模型大鼠腹主动脉斑块中有CD40L和MMP-9的高表达,二者的高表达可能加速大鼠AS进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45例

    目的 观察比较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应用硝酸甘油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每日1次静脉输注,疗程14 d,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30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每日1次静脉输注,疗程14 d.结果 观察组在心绞痛、心电图、临床症状等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作者:郑建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骨折伴心功能损伤60例病人心肌酶谱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骨折伴心功能损伤病人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无心脏病史的股骨颈骨折伴心功能损伤病人60例,根据病情行手术内固定、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应用极化液(10%葡萄糖液250 mL、胰岛素8U、10% KCl 10 mL、20% MgCl2 10 mL)或用多巴酚丁胺100 mg,每日1次静脉输注及辅酶Q1020 mg肌肉注射改善心功能,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在手术中及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病人治疗1周后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通过及时手术及改善心功能治疗,可使心肌酶谱指标改善有助于骨折的恢复.

    作者:韩跃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血浆内皮素及心肌细胞结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血浆内皮素(ET)及心肌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腹腔注射阿霉素(ADR)法复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采用手术、电镜、放免法,评价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血浆内皮素及心肌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 稳心颗粒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提高左室内压分值(LVSP)、+dp/dt,降低(LVEDP)、-dp/dt,减少大鼠血浆内皮素的水平,改善心肌细胞的结构,其稳心颗粒高剂量组的作用同地高辛对照组相当.结论 稳心颗粒是防治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作者:刘爱东;代娜;王秀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早期微创综合疗法与传统外科治疗脑出血的比较观察

    目的 总结近年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采用早期(6 h内)微创手术及术后服用自行研制的纯中药制剂脑卒中Ⅰ号的综合疗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脑出血病人120例,入院后随机分到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在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后,行常规西医内科治疗.对照2组在行早期微创外科脑血肿清除术后,仅行常规西医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早期微创外科血肿清除术后,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纯中药制剂脑卒中Ⅰ号,服用1个疗程20 d.治疗20 d、40 d后进行疗效评价及病人术后3个~12个月根据日常生活(ADL)能力进行随访结果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和显效率为83.7%,对照1组的总有效率为44.4%、显效率为38.9%,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为70.7%、显效率为63.4%,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3组中ADL1~ADL3级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8.1%、53.8%、76.2%,进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6 h)实施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效果优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加用脑卒中Ⅰ号制剂结合早期微创手术的综合治疗脑出血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范益民;邢守光;刘晓东;王宏勤;刘祚汝;陈来照;郝解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CD40L及MMP-9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腹主动脉斑块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白细胞分化抗原40(CD40L)及金属蛋白酶-9(MMP-9)在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腹主动脉斑块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腹主动脉中CD40L和MMP-9的表达,并对CD40L和MMP-9作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腹主动脉中CD40L和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大鼠腹主动脉斑块中CD40L和MMP-9阳性表达,正常大鼠阴性表达.对两组大鼠CD40L和MMP-9作皮尔逊相关分析,CD40L和MMP-9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AS模型大鼠腹主动脉斑块中有CD40L和MMP-9的高表达,二者的高表达可能加速大鼠AS进展.

    作者:张俊峰;李丽;张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合用醒脑静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评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合用醒脑静、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皆用微创术清除血肿,治疗组术后早期静脉输注醒脑静(30~40) mL,每日1次,连用15d,待血肿基本清除或病人病情稳定后加用5%葡萄糖25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20 d.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治疗组病死率16.0%,低于对照组的22.4%;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合用醒脑静、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较单用微创术,能明显促进残余血肿吸收,促进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降低脑出血病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秦卓红;郭志鉴;原培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1例

    1 资料病人,男,71岁,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胃内容物,伴有头晕、乏力,并出冷汗.自服胃必治,症状未有好转,并反复发作,于2005年11月25日入住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病房,症见: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反酸、冷汗、头晕、乏力并心慌,大小便正常.体温36.5℃,脉搏95/min,呼吸16/min,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田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金特佳治疗冠心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金特佳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85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8例,静脉输注金特佳20 mL,每日1次;对照组137例,静脉输注极化液,每日1次.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ST-T改善率为78.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8%(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金特佳注射液对冠心病病人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利群;耿煜;段卉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影响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多种因素对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短期和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60例PD病人行PVP术,术后随访5年,记录术前、术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5年UPDRS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随访时期的疗效(Y)与术后短期疗效(X1)、年龄(X2)、病程(X3)、随访时间(X4)、发病年龄(X5)、术前病情严重程度(X6)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得出术后短期疗效多元回归方程:(Y)1=-6.087+0.250 X2+0.424 X6,术后长期疗效回归方程,(Y)2=2.918+0.802 X1+3.927 X4(术后长期疗效回归方程).结论 本研究得到的方程有助于对PVP术的疗效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和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刘跃亭;段虎斌;郝春艳;蒯东;吕虹;朱永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肺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卧床休息、持续或间断低流量吸氧,采用抗感染、祛痰止咳、解痉平喘、强心、利尿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同时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0~15)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54.2%,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率31.3%,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用于肺心病治疗,其疗效显著,且安全副反应少.

    作者:王静;李中青;苏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136例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7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6例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131例口服复方丹参片及脂必妥片.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缓解、降低血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升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海然;刘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后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后循环(VA、BA)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及溶栓的时间.方法 对后循环脑梗死25例病人在不同时间窗6 h内、6 h~24 h、24 h~72 h、72 h后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25例病人中,1周后意识清醒,语言肢体功能恢复7例,意识障碍减轻、凝视麻痹、瞳孔恢复6例;无变化5例;死亡7例.结论 静脉尿激酶溶栓延长溶栓时间,对后循环脑梗死仍然有效,在临床应用中简便易行,出血危险性小.

    作者:丁明钊;琚小红;任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的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病人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 60例病人口服依那普利(5~15) mg,每日1次,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测血压观察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 依那普利治疗后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比用药前有下降(P<0.01);降压疗效:显效29例,有效2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 依那普利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病人的血压,逆转LVH.

    作者:吕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生脉注射液防治阿霉素相关性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对阿霉素(ADM)相关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69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在以ADM为主的一线方案化疗前3 d予生脉注射液 5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4d为一疗程;对照组33例,于化疗前3 d开始服用维生素E,每次100 mg,每日两次,辅酶Q10每次20 mg,每日3次,14 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中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SD)、舒张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A/E)、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等各项指标.结果 ADM化疗后治疗组心电图异常改变及LVIDD、LVISD、A/E、FS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是可以预防和减轻ADM引起的急性心脏毒性.

    作者:王瑞芹;解英;赵素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脑脉泰胶囊对缺血性卒中病人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脉泰胶囊对缺血性卒中病人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经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87例缺血性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6例),所有病人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血脂检测,并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脂水平、NIHSS评分及ADL能力评分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脑脉泰胶囊有助于降低缺血性卒中病人血脂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及ADL,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茜;黄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近年来,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重要的进展之一是对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引起的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即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认识,已成为基础及中西医临床研究中的热点问题[1].单纯DHF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室充盈异常和充盈压升高而导致肺循环瘀血的临床综合征[2].可发生于冠心病(CHD)、高血压性心脏病及部分心肌病中.目前已知由其所致的心衰约占全部心衰的20%~30%[3].常发生于心衰早期,收缩性心衰(SHF)之前,治疗亦有别于SHF.因此,如何及早辨认和治疗LVDD,防止其转化为DHF,已成为中西医共同关注研究的课题.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CHF的研究概况,从临床资料和药理药化实验方面做一综述,探索中医研究冠心病LVDD的动态、思路和方法,或有助于寻求中医治疗本病的规律和科研的深化.

    作者:许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Ⅱ~Ⅳ)级,卡维地洛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实验中严密检测各相关指标.结果 随访12个月,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6 min距离较治疗前后有明显进步(P<0.001),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0.001),同时血浆心脏脑钠素(BNP)显著下降(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可使正在接受地高辛、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抑制剂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且能显著改善心脏内分泌功能.

    作者:华永平;张俐虹;胡适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脑卒中药物的保护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系多途径综合作用所致.治疗目的是防止脑梗死形成或缩小梗死面积,恢复脑供血,促进梗死灶周边血液循环.治疗的药物很多,至目前,本文从脑保护作用的角度总结新文献,对几种具有脑保护作用的药加以综述.

    作者:李建波;齐桂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联用果糖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联用果糖和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将63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肌损害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丹参、果糖和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及心率、心电图、心肌酶的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0.0%,显效率为5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21.2%(P<0.01).结论 联用果糖和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心肌损害病人疗效满意.

    作者:李朝梁;杨惠;龙子义;朱平先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愈后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急性脑梗死偏瘫住院病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94例,早期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92例,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非正规性随意锻炼.结果 早期康复治疗可使瘫痪肢体在短期内改善伤残程度.3个月判定疗效,康复组及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24.5%和9.8%,愈显率分别为63 8%和37.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经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荣丽华;林永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