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孙小红

关键词:胱抑素C,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相关性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ALI)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62例ALI患者(ALI组)与57例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ALI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对血清Cys-C水平与ALI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LI组患者高血压病和吸烟的比例及血清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吸烟、血清Cys-C水平升高均为A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ALI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30,P=0.012).结论 血清Cys-C水平升高是A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闭锁综合征患者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闭锁综合征(US)患者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例诊断为不完全性LIS和1例诊断为植物状态的患者进行fMRI检查,分析在唤名和抬手指令时其相关脑区的活动.结果 唤名任务中,2例患者在听到各自配偶唤名后,初、高级听觉皮质(BA41/42区,BA21/22区)均激活;拾手任务中,2例患者在听到抬手命令后,初、高级听觉皮质均激活,同时运动相关皮质(初级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也激活.fMRI检查结果显示,2例患者均意识清楚,其中1例诊断为不完全性LIS无误;另1例诊断为植物状态系误诊,应诊断为完全性LIS.fMRI检查对LIS有鉴别诊断的作用.结论 fMRI可以作为LIS与植物状态鉴别诊断的一种有效辅助检查.

    作者:周锋;谢秋幼;王付言;楚淑芳;陈炎;何艳斌;倪啸晓;虞容豪;黄瑞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早期保护性气管插管对脑干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吞咽功能、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保护性气管插管对脑干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吞咽功能、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98例洼田吞水试验均在3级以上的脑干梗死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插管组(56例)与对照组(42例).插管组患者于3d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或经口气管插管.对照组不予气管插管,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治疗2周后复查肺部CT.治疗1个月后,采用洼田吞水试验判断吞咽障碍的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插管组患者治愈率(30.4%)、有效率(4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9%,33.3%),无效率(26.8%)明显低于对照组(54.8%)(均P<0.01).插管组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比例(37.5%)明显低于对照组(64.3%)(P<0.01).插管组患者NIHSS评分减少值(6.55±4.57)明显高于对照组(2.45±3.00)(P<0.01).结论 早期给予气管插管可以降低脑干梗死合并吞咽困难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其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周敬华;揭毅;熊从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左旋多巴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带区含黑色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严重丢失.PD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多巴胺的替代治疗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近年国外报道[1,2] PD患者经左旋多巴治疗后,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升高.高Hcy血症是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同时Hcy可通过直接神经毒性使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表明高Hcy血症与PD起病与发展有关[3].本研究对PD患者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左旋多巴治疗对PD患者血浆Hcy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建;陈侃;高芸;石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进展性前、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进展性前循环与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按英国牛津郡卒中研究分型(OSCP)将33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前循环梗死组(22例)和后循环梗死组(11例).给两组患者用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0.15 U/d静脉滴注,连续14 d.在治疗前、后给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并根据评分的变化评定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并且前循环梗死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ADL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后循环梗死组(均P<0.05).前循环梗死组治疗前、后ADL量表评分的差值(8.69±2.76)明显大于后循环梗死组(5.01±1.99) (P<0.01).前循环梗死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81.8%,36.4%)明显高于后循环梗死组(54.5%,9.1%)(均P <0.01).结论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进展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进展性后循环脑梗死.

    作者:徐平;韩薇;于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颅内实质性病变1例报告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合并颅内实质性病变非常罕见,现将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l例报道如下.1 病例 女,14岁.因“反复发热伴有头痛、恶心20 d”于2011年12月28日入院.患者于20 d前受凉后反复出现发热伴有头痛、恶心,发热时体温38.5~39.5℃,伴寒战,热型不规则,双侧面颊部可见充血疹,退热后充血疹消失.患者曾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支原体感染”,予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炎琥宁类抗生素静脉滴注,症状未见好转,加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仍无效.为进一步诊治,来本院就诊.查体:体温36.8℃.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好,质地中等,有压痛,大小均约2cm×2cm×2cm,局部皮肤无破溃.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灵敏,可见水平性眼震.

    作者:王巧燕;王敦敬;肖成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研究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干预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效果及其机制,以及佳的治疗时机.方法 36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模型组和免疫后当天、第5d、第10 d、第15 d注入BMSCs干预治疗组(d0、d5、d10、d15 BMSCs组).用MBP68-86作免疫原制作EAE大鼠模型,分别在免疫后相应时间点静脉注入Wistar大鼠的BMSCs或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的发病状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脑、脊髓组织病理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周围血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血干扰素-γ (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IL)-4和IL-10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均正常.与EAE模型组比较,d0 BMSCs组和d5 BMSCs组大鼠的发病数减少,发病时间延迟,高峰期和平均NDS降低,外周血CD4+T细胞明显降低,Treg细胞明显升高,IFN-γ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P <0.05~0.01),脑、脊髓组织的病变明显减轻;d10 BMSCs组CD4 +/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预先用BMSCs干预治疗EAE大鼠有显著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为BMSCs通过上调IL-10表达来调节T细胞的增殖活化及功能,抑制异常免疫反应.而在发病后给予BMSCs则无明显效果.

    作者:何展文;岑丹阳;李栋方;孟哲;罗向阳;梁立阳;李平甘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Kennedy病1例报告

    Kennedy病又称X连锁隐性脊髓延髓型肌萎缩或迟发性脊髓延髓型肌肉萎缩,是由于X染色体长臂上的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中的CAG多态性重复次数异常增多,造成AR蛋白氨基端的多谷氨酰胺链延长,从而导致神经、肌肉损害及男性特征减退(Tanaka F,et a1.Hum Mol Genet,1996,5:1253).本病并非罕见,其发病率约为1/40 000~3.3/10000,且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由于我国临床工作者对其认识较少而常被误诊,现报告1例本院收治的散发的Kennedy病如下.

    作者:王晓虹;王苏平;王虹;赵红玲;宋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Graves病并发周围神经肌肉病1例报告

    Graves病并发周围神经肌肉病临床较为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 男,43岁,农民.因“双下肢无力2年,行走不稳伴体重下降4个月”于2013年4月25日入院.2年前患者感双下肢无力,走路拖曳,双上肢活动无异常.4个月前下肢无力加重,蹲起及爬楼梯困难,脚底踩棉花感明显,并出现持物欠稳.既往有甲亢病史20年,间断服用“他巴唑”.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王兴邦;李娜;贺燕;郭洪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帕金森病患者冲动控制障碍及情绪障碍与多巴胺的关系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冲动控制障碍及情绪障碍与多巴胺的关系.方法 收集216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巴胺失调综合征量表进行评价.计算左旋多巴剂量、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和总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计数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例数.分析冲动控制障碍及情绪障碍与多巴胺的关系.结果 根据多巴胺失调综合征量表,8例(3.7%)PD患者具有冲动控制障碍,53例(24.5%)PD患者具有情绪障碍.冲动控制障碍组与非冲动控制障碍组年龄、性别、病程、左旋多巴剂量、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总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H-Y分期及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比例、震颤起病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情绪障碍组与非情绪障碍组间这些指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患者冲动控制障碍及情绪障碍与左旋多巴剂量、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总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及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比例无关.

    作者:王雪萍;谭玉燕;魏明;肖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良应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当反应持续时间过久或长期处于激活状态,则被称为适应性负荷,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1-3]表明,不良应激可以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可能与不良应激能够引发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代谢、表观遗传学等方面的改变、导致脑结构的异常有关.现对不良应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张忠霞;马晓伟;王铭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的疗效观察(附3例报告)

    目的 观察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患者经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CSF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本组3例患者均亚急性起病,病程中或治疗过程中合并出现结核瘤,经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异烟肼0.1 g+地塞米松5 mg),临床症状缓解,CSF恢复正常,影像学示脑部病灶消失.结论 对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来说,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也许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嵇虎;笪正;陈道文;陈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家族性特发性震颤合并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特点(附2例报告)

    目的 探讨家族性特发性震颤(ET)合并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例家族性ET合并痉挛性斜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为中年女性,表现为双上肢或四肢不自主颤抖27年、14年,缓慢加重;头颈向右歪斜10年、2个月.l例患者家系中有上肢不自主颤抖3例,另1例患者家系中有头部或上肢不自主颤抖3例及头颈肌张力障碍1例.EMG示胸锁乳突肌、颈部肌肉有成组运动单位电位阵发性发放.经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及心得安、苯海索、乙哌立松、扑米酮等口服治疗,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家族性ET合并痉挛性斜颈患者在青年期出现ET,十多年后出现痉挛性斜颈;有家族遗传史;EMG有自发运动单位电位;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有效.

    作者:韩永升;陈林;杨任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MRI特征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MRI特征.方法 对80例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MRI检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I检查显示偏头痛组中有42例脑白质损害,表现为皮质下脑白质内等T1、长T2信号影,T2 Flair高信号;对照组中有9例脑白质损害.偏头痛组脑白质损害的比例(52.5%)明显高于对照组(11.3%)(x2 =31.34,P<0.01).偏头痛组中有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比例(68.6%,24/35)明显高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40.0%,18/45)(x2=15.58,P<0.01).结论 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MRI表现与其它原因引起的脑白质病变类似.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且有先兆偏头痛者较无先兆偏头痛者更高.

    作者:闫呈新;赵雷;朱建忠;张颜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椎管内毛细血管瘤合并黏液乳头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附1例报告)

    目的 探讨椎管内毛细血管瘤合并黏液乳头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例椎管内毛细血管瘤合并黏液乳头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缓慢起病,主要表现右下肢麻木、痛觉减退,腰椎MRI示L2椎体水平椎管内马尾丛内1个小类圆形及L5椎体水平椎管内1个分叶状长T1、长T2信号影,推挤周围终丝、马尾神经;增强扫描2个病灶均有明显均匀的强化.给予手术完整切除椎管内2个肿瘤.病理诊断示肿瘤1(L5水平)为毛细血管瘤,肿瘤2(L2水平)为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WHO Ⅰ级).术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椎管内毛细血管瘤合并黏液乳头室管膜瘤的症状缺乏特异性;MRI可明确其部位、形状,应及时行肿瘤切除术并予病理检查确诊.

    作者:钟波;邹国荣;熊志强;林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的特征性症状为垂直凝视麻痹伴姿势不稳易跌倒,其预后相对较差.现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病理及诊疗等进行系统综述如下.1 历史背景及危险因素1964年Steele,Richardson和Olszewski[1]报道了9例经病理证实的疾病并将其描述为PSP,因此此病又被称为SteeleRichardson-Olszewski综合征.PSP发病的中位年龄是62岁[2].目前,除了年龄,没有其他与PSP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被证实.

    作者:宋伟;杨勇;王颖;周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舒郁胶囊联合尼麦角林对血管性抑郁大鼠的作用及脑单胺类递质受体和载脂蛋白E4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郁胶囊联合尼麦角林对血管性抑郁(VD)大鼠的作用及脑单胺类递质受体和载脂蛋白E4(ApoE4)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舒郁胶囊组、尼麦角林组、舒郁胶囊+尼麦角林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高脂饲养及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制作VD大鼠模型.各组大鼠给予相应的药物或蒸馏水灌胃21 d.各组大鼠于治疗前、后进行敞箱试验、糖水偏嗜试验.大鼠海马5-羟色胺1A受体(5-HT1AR)、多巴胺D2受体(D2DR)、肾上腺素α2A受体(α2AAR)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poE4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VD大鼠治疗前敞箱试验的得分、糖水偏嗜度显著减低(均P<0.01);而治疗后各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 <0.05~0.01),且各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海马5-HT1AR、D2 DR、α2A AR、ApoE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治疗组大鼠这些指标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且各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郁胶囊联合尼麦角林对VD大鼠有治疗作用,并使大鼠脑5-HT1AR、D2 DR、α2AAR和ApoE4的表达降低.

    作者:李乐军;李玉梅;李鑫;魏凯峰;刘涛;周越;黄蓉;李祥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ALI)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62例ALI患者(ALI组)与57例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ALI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对血清Cys-C水平与ALI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LI组患者高血压病和吸烟的比例及血清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吸烟、血清Cys-C水平升高均为A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ALI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30,P=0.012).结论 血清Cys-C水平升高是A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孙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修改版昏迷恢复量表对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修改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对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29例重症脑部病变意识障碍患者进行CRS-R评分,根据评分分为植物状态(VS)和小意识状态(MCS).在患者出院≥3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并对两个量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VS患者20例、MCS患者9例,二者CRS-R评分分别为(5.15 ±2.35)分和(11.88±4.01)分.VS患者GOS评分≤3分(预后差)的比率(95%,19/20)显著高于MCS患者(44.4%,4/9)(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RS-R评分与GOS评分呈正相关(r=0.558,P<0.05).CRS-R评分的子项中,运动、言语和交流与GOS评分呈正相关(r=0.663,r =0.637,r =0.424,均P<0.05);而听觉、视觉和唤醒度与GOS评分无关.结论 意识障碍患者CRS-R评分越高,预后越好.

    作者:陈炎;谢秋幼;楚淑芳;何艳斌;周锋;倪啸晓;虞容豪;黄瑞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区γ-氨基丁酸A受体α1和γ2亚单位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区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GABAA R) α1和γ2亚单位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72只健康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反复惊厥组(RS组)和对照组(CONT组),两组又随机分为10日龄、35日龄、70日龄亚组,各亚组12只大鼠.通过三氟乙醚吸入诱导建立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动物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及逆转录-PCR法检测大鼠海马区GABAAR α1和γ2亚单位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与CONT组比较,RS组大鼠10日龄亚组海马区GABAARγ2亚单位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1);35日龄亚组和70日龄亚组海马区GABAAR α1和γ2亚单位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CONT组比较,RS组大鼠10日龄亚组、35日龄亚组和70日龄时亚组海马区GABAAR α1和γ2亚单位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 <0.05~0.01).结论 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区GABAAR α1和γ2亚单位表达明显降低,这可能在发育期反复惊厥所致的远期GABA介导的抑制功能下降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汤继宏;朱玉霞;张兵兵;李岩;冯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以脑栓塞为首发症状的左房粘液瘤2例报告

    心脏粘液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原发良性肿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60岁成年女性多见.常见部位在左心房,即左房粘液瘤,其临床表现复杂,约20%~45%患者的首发症状为栓塞,其中50%以上的患者为脑栓塞.心脏粘液瘤如及时手术治疗预后很好,反之极差.现将本院2012年收治的2例以脑栓塞为首发症状的左房粘液瘤报告如下.

    作者:曹树刚;徐文安;翟明锋;赵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