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软脉降脂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马慧萍;郑广娟;张静;赵洪敏

关键词: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软脉降脂胶囊,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图像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软脉降脂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方法6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高脂血症组与软脉降脂胶囊大、中、小剂量组,相同遗传背景的同龄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软脉降脂胶囊组灌服其生药,高脂血症组、正常对照组均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4周后,下腔静脉取血测血脂;取主动脉做形态学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软脉降脂胶囊组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图像分析测量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组AS病变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斑块总面积明显增加(P<0.01);软脉降脂胶囊组AS病变较高脂血症纽明显减轻,斑块总面积明显减小(P<0.01).结论软脉降脂胶囊可降低ApoE小鼠血清TC、TG、LDL-C含量,有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ERαKO小鼠缺血模型中雌激素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对ER-α受体缺乏小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的研究,进一步了解雌激素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生理盐水、25 μg/mL及50μg/mL β-雌二醇分别处理雄性野生型小鼠(WT)和α基因敲除型小鼠(ERαKO),制成MCAO模型后进行行为学评分,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取脑测定梗死面积.结果WT中雌激素处理后的小鼠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ERαKO小鼠中雌激素同样有效(P<0.05).结论雌激素对缺血性脑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去除雌激素α受体后并不影响雌激素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云;徐运;徐宏华;朱文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低温及蟾酥对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在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低温和蟾酥及两者合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物理降温组(C组)、蟾酥组(D组)和物理降温+蟾酥组(E组),并分设基础、结扎前30 min、结扎或穿线即刻、结扎或穿线后30 min和旷置或再灌注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8个时点,动态监测体温,监测再灌注120 min时血液及缺血区中央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和乳酸(LD)的含量.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20 min的家兔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与缺血再灌注比较,明显改善血清及心肌MDA、FFA、LD和SOD含量,显著升高心肌ATP活性(P<0.05),同时还观察到联合应用降温和蟾酥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降温组或蟾酥组(P<0.05).结论低温及蟾酥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两者合用保护作用更显著.

    作者:邵玲;任江华;曹茂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胸段脊髓空洞症致截瘫3例报道

    脊髓空洞症多位于颈及上胸段,表现为相应节段的下运动神经元、长传导束功能障碍及营养障碍.我们收治到以截瘫为主要表现的3例胸段脊髓空洞症病人,将其发病原因、机制、病变部位,临床表现等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边红霞;李柱一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软脉降脂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软脉降脂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方法6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高脂血症组与软脉降脂胶囊大、中、小剂量组,相同遗传背景的同龄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软脉降脂胶囊组灌服其生药,高脂血症组、正常对照组均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4周后,下腔静脉取血测血脂;取主动脉做形态学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软脉降脂胶囊组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图像分析测量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组AS病变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斑块总面积明显增加(P<0.01);软脉降脂胶囊组AS病变较高脂血症纽明显减轻,斑块总面积明显减小(P<0.01).结论软脉降脂胶囊可降低ApoE小鼠血清TC、TG、LDL-C含量,有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作者:马慧萍;郑广娟;张静;赵洪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设置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复方七芍降压片,对照组服用卡托普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神经肽Y(NPY)变化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降低血压及血浆NPY的含量;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及改善血小板聚集率,对照组则降低作用不明显.结论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作者:谭元生;宋雪云;谭胜真;唐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肿消方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水肿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脑肿消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大鼠脑系数、脑含水量、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变化.结果脑肿消方大、小剂量组及维脑路通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脑系数和脑组织含水量,降低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以脑肿消方大剂量组作用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肿消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肿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白钰;王光耀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安腿23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中23例病人均为2000年-2003年我科门诊复诊病人,其中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龄64岁,首次发病后皆经CT证实.治疗前复查CT提示出血后软化灶,有不同程度脑萎缩14例,内囊内侧型17例,内囊外侧型6例,脑电图检查提示以中低幅α波为背景节律,α波调节调幅差,α波受光抑制不完全.有13例过度呼吸后额中央区及双颞区阵发性波发放,出现时间长,5例见有散发性尖波单个发放,振幅在110mV,有2例出现低电压,有3例脑电图基本正常.

    作者:刘丽艳;庄建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西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回顾近年来的文献资料,从中医辨证、西医病理机制、中医现代研究3个方面,阐述了中西医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以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赵曼丽;王朝霞;卢正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发偏侧舞蹈病1例报道

    1资料[病例],女,48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活动受限1月,加重伴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1周于2004年7月入院.病人1月前打牌过程中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上肢抬举费力,下肢尚可行走,口角流涎,言语清晰,持续3 min自行缓解,行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静脉输注复方丹参、黄芪、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后上述症状未再发作.1周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发作频繁,每3min~5 min 1次,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且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上肢重于下肢,面部表现为皱额、伸舌、舔唇动作,情绪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3年,绝经4年.

    作者:刘迎梅;丁学兵;巩延丽;陈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参麦注射液合滋水清肝饮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合滋水清肝饮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62例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观察病人血中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含量、脑血流量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改善脑动脉狭窄与供血不足及降糖调脂作用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改善、降低ET、升高NO与CGRP、纠正ET/CGRP的失衡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合滋水清肝饮可调节ET与NO、CGRP水平,改善脑血管功能状态,这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汪艳娟;朱文锋;陈梅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魏酸钠治疗脑出血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脑出血早期应用一氧化氮(NO)供体类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魏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出血病人1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脱水剂、神经营养剂等,治疗组同时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25 mg,7 d后改用阿魏酸钠200 mg.应用14 d,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0.67%.两组死亡率分别为3.57%和10.11%.发病第7天,两组均有不同程度血肿、周围水肿;发病第14天,治疗组血肿有所吸收,周围有轻微血肿带;对照组血肿吸收不明显,周围水肿明显;发病第28天,治疗组大部分病人血肿完全吸收,水肿带明显缩小,对照组部分病人血肿完全吸收,大部分周围水肿明显.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魏酸钠有良好的稳定血压,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发展,缩短水肿带的消失时间,促进血肿吸收作用.

    作者:马婉嫕;李亚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与长期疗效观察

    本研究采用心肌静息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GSPECT)观察了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早期效应及长期疗效,并探讨了起始剂量的选择,希望促进β受体阻滞剂的早期合理用药,使心力衰竭病人从中得到更大的获益[1].

    作者:陈洁;张水旺;刘卓敏;张丽贞;李思进;胡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分析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一种新型降压药物,在20世纪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随着对ACEI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各种ACEI制剂的广泛应用,其优越性也日益显现,临床以第一代卡托普利(开搏通)和第二代贝那普利(洛丁新)应用较为普遍,第三代的赖诺普利等则较少.近来临床研究表明,ACEI除降压外,还可有效地控制心力衰竭,而且已成为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现将我院应用ACEI的现状分析如下.

    作者:张言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黄芪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硬化,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综述了近年来黄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观察.

    作者:王滨;姜博仁;周苏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病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病人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35例高血压病病人及13例正常对照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DD)进行观测,并观察EDD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血脂、胰岛素敏感性、尿钠、尿钾等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病人的ED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5.76%±4.93%vs10.96%±6.73%,P<0.01),而NDD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15.35%±8.33%vs 17.09%±9.71%).EDD与血总胆固醇呈负相关(r=-0.355,P=0.013),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2,P=0.044),与24 h尿钾排出量呈负相关(r=-0.311,P=0.004 5),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293,P=0.004 3).EDD与IMT不相关(r=-0.118,P=0.425).结论高血压病病人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降低,且早于血管结构的改变,并可能为引起结构改变的原因.

    作者:杨丽兰;张水旺;李天亮;康春松;陈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冬虫夏草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青海产冬虫夏草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心肌肥大、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体重160 g~180 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血压纽及治疗组.于术后第10天,大鼠灌胃冬虫夏草煎剂2 mL,每天2次连续20 d,观察冬虫夏草对大鼠血压、心肌肥大、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冬虫夏草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改善高血压大鼠的心肌肥大及血管重构.结论冬虫夏草对肾性高血压有治疗作用.

    作者:吴秀香;王国秋;马克玲;安鼎伟;李淑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46例临床初诊为ACS病人的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18.5%,心电图检出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78.8%,非ST段抬高的ACS以多支中度、重度血管病变为主,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前壁系统以前降支病变或伴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系统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伴多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及血流阻断的血管对应病变.CAG可为ACS病人正确诊断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为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作者:高凌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33例面神经炎不同疗法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时效及相关卫生经济问题.方法将233例确诊的面神经炎病人分为A组(常规西药加中药牵正散加味,7 d后加针灸、TDP)、B组(常规西药,7 d后加针灸、TDP)、C组(常规西药加初诊即刻起针刺、TDP),3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经治疗后A组、B组、C组显效率分别为96.2%、91.0%、81.8%,A组起效快,与B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花费大,A组、B组与C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相对花费少.结论中西药联用加针灸理疗,可提高面神经炎的疗效、时效,但花费大.单用西药及针刺理疗花费少,但疗效稍差.急性期即时局部针刺治疗不利于面神经炎及早恢复.

    作者:杨万章;张志兰;张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外伤性脑梗死2例救治体会

    1资料外伤性脑梗死发病率较低,但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及外伤病人的增加,临床对其认识也逐渐提高.现就我科收治的2例外伤性脑梗死报道如下.

    作者:王晶;宫淑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百优解加柴胡疏肝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0例病例均为住院病人,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其中脑缺血58例,脑出血22例.所有病人均在发病20 d后进行测评,因意识障碍、失语、痴呆等影响语言理解和情感表达的除外.抑郁诊断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试分类[3],<7分为无抑郁;7分~17分为轻度抑郁;18分~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作者:谭莲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