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泽琪;苏伟青;李树裕;唐阳峰;马润梅
目的观察降压舒心胶囊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纳入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80例,采用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降压舒心胶囊1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开博通片1次12.5 mg~25.0mg,每日3次.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左心室肥厚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等神经内分泌激素指标,并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压平均降低9/7mmHg,与对照组相近.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75.00%;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72.50%,总有效率接近.对眩晕、头痛、胸闷憋气等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P<0.01).对血浆AngⅠ、AngⅡ、ALD、ET等均有不同程度影响(P>0.05).整个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降压舒心胶囊在降压的同时,能够明显改善中医证候,逆转左心室肥厚,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尤其是不能耐受西药治疗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徐贵成;刘坤;潘立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检测对筛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110例2型糖尿病病人纳入研究,收集晨尿及24 h尿样,检测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和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绘制晨尿白蛋白浓度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与UAER相关(r=0.93,P<0.001).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的ROC 100%敏感度截断点微量白蛋白浓度值为10 mg/L(特异度为69%),敏感度与特异度佳截断点微量白蛋白浓度值为25mg/L(敏感度90%,特异度88%).结论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检测对于筛选早期糖尿病肾病准确性较高.且较UAER简便、经济,可作为筛检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方法之一.
作者:程宇甫;王桂英;焦爱富;王慧卿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现将脑心通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0例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程丽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醒脑启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服用醒脑启智胶囊,对照组服用舒血宁片(银杏叶提取物),6周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病人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R)积分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ADL-R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MMSE和ADL-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还可显著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启智胶囊不仅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认知功能,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可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减少痴呆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牧祥;王秉岳;于文涛;王长垠;崔娅晖;裴建伟;冀绪;张素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由于环境、气候、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的体质发生改变,提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热毒致病的理论,其病机为热毒伤及血络,属实证或本虚标实,其现代生物学内涵与炎症因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有关.
作者:王鹂;魏陵博;刘学法;丁书文;彭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根治性切除的手术入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14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小骨瓣经纵裂显微外科手术,肿瘤大径4.2 cm~5.7 cm.结果肿瘤全切11例,大部切除3例.全部病例术后无脑脊液漏,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小骨瓣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是对脑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全切率高的手术方法.
作者:郑安潮;梁建涛;薛乃照;仝海波;郝解贺;孙之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缺血大鼠脑组织P38的变化及中药活脑康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活脑康治疗组(D组)、脑心通组(E组)P38的表达.结果与A组、B组比较,C组、D组、E组P38表达增多(P<0.001),与C组比较,D组、E组表达明显增多(P<0.001或P<0.05).结论活脑康可上调突触素P38的表达,具有促进突触再建和增强、完善再建突触效能的作用.
作者:石学魁;王雅贤;潘玉辉;李建志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脑转移癌常规剂量及分割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脑转移癌先采用全脑外照射DT40Gy/20F,CT或MRI复查后,多发转移灶全脑补量DT10Gy/5F,若单发转移灶缩野局部补量DT20Gy/10F,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56例中完全缓解33.93%,部分缓解55.36%,无变化8.93%,进展1.79%,总有效率89.29%.生存期6个月~26个月,其中生存6个月82.14%,12个月60.71%,24个月12.5%.结论脑转移癌常规剂量及常规分割放疗可以作为一般常规治疗方案.
作者:任树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对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9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入院后检测cTn 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功能,按cTn Ⅰ是否阳性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间的心功能分级、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心排血量(CO)值的差异.结果阳性组的心功能Ⅲ级、Ⅳ级、病死率均高于cTn Ⅰ阴性组(P<0.05或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各项指标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n Ⅰ水平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指标.
作者:陆玉丽;何孟国;张辉;刘先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扶土抑木法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10名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口服扶土抑木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氟哌啶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3%,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两组总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扶土抑木法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可靠.
作者:解晓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综述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研究,总结中医药治疗方法及药物研究进展,为临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借鉴.
作者:唐耀平;刘钧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炎症、血流动力负荷过重),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致残率、致死率高.2002年3月-2004年9月,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即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阻断心肌重塑基础之上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总报道如下.
作者:马洪武;吴瑞;郝荣晶;朱丽艳;孙丽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共入选病例70例,口服稳心颗粒1包,每日3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病人动态心电图,并计算24 h病人室性早搏数.结果用药4周后早搏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12 874个±234个VS972个±100个),且对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心肌酶学,血脂及血糖无影响.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明显,且副反应少.
作者:万发银;王挹青;陈炳煌;王焱;黄卫斌;刘文辉;叶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脉络宁加舒氧康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按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标准,对2003年1月-2005年7月临床诊治的177例确诊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定期加用脉络宁和舒氧康静脉输注,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随访,分别做静息卧位12导联心电图分析.结果对照组81例中好转37例(45.7%),无变化35例(43.2%),恶化9例(11.1%);观察组96例中好转63例(65.6%),无变化31例(32.3%),恶化2例(2.1%).结论脉络宁加舒氧康静脉输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可改善心电图缺血状态.
作者:邓丰产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代谢综合征(MS)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为主要内涵,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以多种代谢性疾病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症候群.MS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上游疾病,因此,防治MS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姜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病人经罗格列酮长期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变化.方法选择59例2型糖尿病伴肥胖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29例)与治疗组(30例),治疗组加用罗格列酮治疗24个月,治疗前后应用高频超声检测IMT及斑块变化,同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MT及斑块检出率降低(P<0.01或P<0.05),血清NO增加,CRP、TNF-α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IMT增加(P<0.01),斑块检出率及血清NO、CRP、TNF-α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罗格列酮长期治疗能延缓2型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斑块.
作者:张鸿飞;肖立中;林晓云;江志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为进一步探讨脑卒中引起老年人癫痫发作的机制及其治疗及预后,现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月60例老年(年龄大于60岁)脑血管病并发癫痫的病人资料.
作者:申红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脑血管意外的一种,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病人,在情绪激动、劳动或活动以及暴冷时发病,少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典型病例依据病史、发病后的症状、体征和客观的检查(CT、MRI)等容易诊断.现将1例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病人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赵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纤溶酶控制频发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频发TI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周后比较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速控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速控率23.3%(P<0.01);其中24 h内得到控制者治疗组13例,对照组1例.治疗组在改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0.05),但不影响出凝血时间.结论纤溶酶对控制频发的TIA有明显疗效.
作者:赵君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妊娠期孕妇有着特殊的生理和药代动力学变化,妊娠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故临床用药应顾及胎儿安全.
作者:黄飞翔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