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翔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炎症、血流动力负荷过重),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致残率、致死率高.2002年3月-2004年9月,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即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阻断心肌重塑基础之上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总报道如下.
作者:马洪武;吴瑞;郝荣晶;朱丽艳;孙丽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游离脂肪酸在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游离脂肪酸增多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陈弼沧;吴秋英;杨叔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早期评定及针对性早期康复后吞咽困难的改善程度.方法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在入院24 h内由医师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吞咽体格检查之后.根据吞咽障碍的部位及程度制定有效的吞咽功能康复手段,康复前后行洼田吞水试验评价.结果治疗后病人吞咽困难明显改善.结论吞咽困难病人经康复治疗有一定疗效.
作者:夏晋蜀 刊期: 2005年第12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03年5月-2005年5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共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34岁~78岁.B组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31岁~80岁.所有病人均经24 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频发室性早搏.其中心脏病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并有心悸、胸闷症状55例.非心脏病性室性早搏(功能性)室性早搏45例,经去除诱因及耐心解释,早搏无明显减少,并有明显的心悸等症状.功能性室性早搏45例均经病史、察体、超生心动图等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危重及多器官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者不列入观察对象.1.2治疗方法A组:慢心律150 mg,8 h 1次,口服2周后改为100mg,8 h 1次,再口服1周后改为100 mg,每日2次,口服1周.B组:慢心律口服同A组,加用步长稳心颗粒9 g,每天3次,口服4周.
作者:王小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Dalteparin(Fragmin)组(98例)予5000 U,每12 h 1次,皮下注射;Enoxaparin(Clexane组104例),予0.6 mL,每12 h 1次,皮下注射(若体重<60 kg为0.4 mL),观察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但Enoxaparin组比Dalteparin组有效率明显升高,且出血率下降.结论Enoxaparin更能有效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且出血并发症较少.
作者:李娜;李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醒脑启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服用醒脑启智胶囊,对照组服用舒血宁片(银杏叶提取物),6周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病人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R)积分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ADL-R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MMSE和ADL-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还可显著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启智胶囊不仅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认知功能,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可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减少痴呆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牧祥;王秉岳;于文涛;王长垠;崔娅晖;裴建伟;冀绪;张素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代谢综合征(MS)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为主要内涵,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以多种代谢性疾病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症候群.MS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上游疾病,因此,防治MS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姜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根治性切除的手术入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14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小骨瓣经纵裂显微外科手术,肿瘤大径4.2 cm~5.7 cm.结果肿瘤全切11例,大部切除3例.全部病例术后无脑脊液漏,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小骨瓣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是对脑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全切率高的手术方法.
作者:郑安潮;梁建涛;薛乃照;仝海波;郝解贺;孙之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睾酮对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AT1RmRNA表达的影响,并寻求探索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用睾酮及其特异性受体拮抗剂对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行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处理,用RT-PCR对AT1R 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Western-blot对其相应的蛋白进行测定.结果睾酮对VSMCs AT1R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4 h时达到大值为(40.2±5.3)%;其浓度为10-3M时,达到大值(52.0±6.3)%;睾酮可以引起AT1 RmRNA蛋白的明显上调,4 h时达到大值(104.6±1.6)%;与对照组比较睾酮受体拮抗剂对AT1 RmRNA无影响(P>0.05);睾酮介导的AT1RmRNA的上调只能被丝裂原激活蛋白酶P42/44抑制剂PD98059所抑制,提示睾酮可能通过介导P42/44 MAP途径而影响AT1R的基因表达.结论睾酮可以上调VSMCs的AT1R mRNA,它的特征表现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其大上调作用发生于4 h时,大作用的浓度为103M,睾酮上调AT1 R mRNA的机制可能是睾酮与其特异的受体结合后激活了MAPK 42/44途径所致.
作者:尚美生;任莉;乔中东;赵荣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脑转移癌常规剂量及分割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脑转移癌先采用全脑外照射DT40Gy/20F,CT或MRI复查后,多发转移灶全脑补量DT10Gy/5F,若单发转移灶缩野局部补量DT20Gy/10F,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56例中完全缓解33.93%,部分缓解55.36%,无变化8.93%,进展1.79%,总有效率89.29%.生存期6个月~26个月,其中生存6个月82.14%,12个月60.71%,24个月12.5%.结论脑转移癌常规剂量及常规分割放疗可以作为一般常规治疗方案.
作者:任树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对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9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入院后检测cTn 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功能,按cTn Ⅰ是否阳性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间的心功能分级、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心排血量(CO)值的差异.结果阳性组的心功能Ⅲ级、Ⅳ级、病死率均高于cTn Ⅰ阴性组(P<0.05或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各项指标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n Ⅰ水平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指标.
作者:陆玉丽;何孟国;张辉;刘先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综述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研究,总结中医药治疗方法及药物研究进展,为临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借鉴.
作者:唐耀平;刘钧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1998年-2005年,运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偏头痛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56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例,表现为明显的一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经头颅CT检查除外脑血管其他病变及头颅占位性病变.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58岁~16岁,病程15 d至10年.
作者:刘日善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共入选病例70例,口服稳心颗粒1包,每日3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病人动态心电图,并计算24 h病人室性早搏数.结果用药4周后早搏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12 874个±234个VS972个±100个),且对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心肌酶学,血脂及血糖无影响.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明显,且副反应少.
作者:万发银;王挹青;陈炳煌;王焱;黄卫斌;刘文辉;叶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妊娠期孕妇有着特殊的生理和药代动力学变化,妊娠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故临床用药应顾及胎儿安全.
作者:黄飞翔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降压舒心胶囊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纳入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80例,采用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降压舒心胶囊1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开博通片1次12.5 mg~25.0mg,每日3次.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左心室肥厚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等神经内分泌激素指标,并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压平均降低9/7mmHg,与对照组相近.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75.00%;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72.50%,总有效率接近.对眩晕、头痛、胸闷憋气等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P<0.01).对血浆AngⅠ、AngⅡ、ALD、ET等均有不同程度影响(P>0.05).整个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降压舒心胶囊在降压的同时,能够明显改善中医证候,逆转左心室肥厚,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尤其是不能耐受西药治疗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徐贵成;刘坤;潘立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连续多次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与大鼠心肌保护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er大鼠50只,随机平均分为5组,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组、一次缺血预处理组、一周缺血预处理组及两周缺血预处理组.分别进行相应处理后检测大鼠心功能变化,并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区的大小.结果缺血再灌组心功能明显降低,一次缺血预处理组心功能好于缺血再灌组,但比正常对照组差.一周缺血预处理组和两周缺血预处理组无统计学意义,其心功能指标好于一次缺血预处理组但比正常对照组差.在对梗死区的观察中,正常对照组未见梗死区.其余4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梗死发生.其中缺血再灌组大,一次缺血预处理组、一周缺血预处理组和两周缺血预处理组的梗死区差别不明显,但都小于缺血再灌组.结论长时间反复进行缺血预处理可能会稳定其对心肌缺血保护的效果.
作者:侯亚红;刘高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脉络宁加舒氧康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按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标准,对2003年1月-2005年7月临床诊治的177例确诊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定期加用脉络宁和舒氧康静脉输注,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随访,分别做静息卧位12导联心电图分析.结果对照组81例中好转37例(45.7%),无变化35例(43.2%),恶化9例(11.1%);观察组96例中好转63例(65.6%),无变化31例(32.3%),恶化2例(2.1%).结论脉络宁加舒氧康静脉输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可改善心电图缺血状态.
作者:邓丰产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脑血管意外的一种,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病人,在情绪激动、劳动或活动以及暴冷时发病,少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典型病例依据病史、发病后的症状、体征和客观的检查(CT、MRI)等容易诊断.现将1例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病人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赵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纤维蛋白原(Fg)水平,以评估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高凝、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冠心病病人11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35例,另设20名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TPP和Fg的阳性发生率及含量,UA组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SA组病人的Fg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病人的TP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Fg与TPP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TPP及Fg含量越高,越易发生AMI;UA组TPP、Fg增高者可有血栓形成.TPP和Fg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病人发生新鲜血栓形成的指标.
作者:蔡凯;徐辉;夏明凯;黄超龙;李介华;张小勇;邱敏;廖永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