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下(癎)样放电对数学认知功能的影响

杨文

关键词:(癎)样放电, 临床下,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癎), 事件相关电位, 数学, 认知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下痢样放电对数学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1例经丙戊酸钠治疗后临床发作控制、但仍有频繁的临床下伴中央-颢区棘波的良性癫(癎)(BECTS)患儿(BECTS组)和11名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以数学运算为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ECTS组各导联P3潜伏期明显延长(均P<0.01),波幅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频繁的临床下癫(癎)样放电可能足造成BECTS儿童数学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之一.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AL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4例ALD患者均为男童,起病年龄1~13岁,缓慢起病,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其中9例视力下降,6例听力下降,13例言语不清,5例有抽搐发作,6例皮肤色素沉着;5例血浆极长链脂肪酸(VLCFA)不同程度增高,2例头颅CT、12例头颅MRI显示双侧脑室三角区周围白质对称分布的蝶形病灶,3例增强扫描示部分病灶周围花边样强化条带.结论 ALD临床特点为进行性智力及肢体运动障碍、视力及听力下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血浆VLCFA水平增高及特征性的头颅影像学改变.

    作者:张为西;文秀雄;许多荣;周琛;冷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女性癫(癎)的特点

    癫(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两性的发病率相似.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月经、妊娠和绝经期等生殖周期)以及女性内分泌生殖系统功能紊乱.均可对癫(癎)的发作产生影响.现就女性癫(癎)的特点介绍如下.

    作者:张旻玥;苗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临床下(癎)样放电对数学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下痢样放电对数学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1例经丙戊酸钠治疗后临床发作控制、但仍有频繁的临床下伴中央-颢区棘波的良性癫(癎)(BECTS)患儿(BECTS组)和11名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以数学运算为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ECTS组各导联P3潜伏期明显延长(均P<0.01),波幅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频繁的临床下癫(癎)样放电可能足造成BECTS儿童数学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之一.

    作者:杨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3例报告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患者临床少见,且易被误诊,现报告此患者3例如下.

    作者:杨静;陈卓;赵德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以胃轻瘫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硬化8例临床分析

    以胃轻瘫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硬化(MS)临床上少见,易与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现将本院收治的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系2006年8月~2008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符合Poser诊断标准的全部92例MS患者中以胃轻瘫为首发症状的8例(8.6%)患者,男1例,女7例;年龄18~40岁,平均24.5岁;病程20 d~7年,平均28个月.急性起病5例,缓慢起病3例;7例缓解和复发≥2次,1例为首次发作.

    作者:朱瑞霞;张朝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C1562T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启动子基因C1562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114例IS患者(IS组)及80名正常对照者(NC组)MMP-9/C1562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IS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IS组与NC组间MMP-9/C1562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C1562T多态性可能与IS的发病无关.

    作者:张丽;张颖冬;李继民;张晓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连续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连续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26例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波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给予腓肠肌牵张治疗的基础上,超声波组采用超声治疗仪对患侧腓肠肌进行连续超声波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评分、胫神经H反射的大H波和M波比值(Hmax/Mmax)、腓肠肌肌束长度.结果 超声波组治疗后mAS评分及Hmax/Mmax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超声波组治疗后Hmax/Mmax值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腓肠肌肌束长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连续超声波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但不能改变肌肉的机械特性.

    作者:李铁山;李培媛;阎文静;刘艳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研究

    目的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84例ICVD患者[其中脑梗死(CI)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3例]进行DSA检查,对颅内外病变血管的分布、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84例ICVD患者中,血管狭窄的检出率为82.1%(69例);检出颅内外病变血管166条,以前循环(59.6%)以及颅内动脉(66.9%)受累为主,单条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以颈内动脉颅外段高(21.7%);狭窄程度1~4级的血管分别占27.1%、40.4%,6.6%及25.9%;58.0%的CI患者、33.3%的VBI患者和23.1%的TIA患者出现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结论 DSA可准确评价ICVD患者颅内外病变血管的分布、狭窄程度以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美英;夏峰;丁绍青;苏建华;汤华萍;陈炼;凤兆海;毕茂芳;郑颖伟;陶开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联合治疗POEMS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POEMS综合征为少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其发病与潜在的浆细胞增殖有关[1].目前该病的治疗尚未标准化,我科对6例POEMS综合征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GC)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系2000年10月~2005年12月在我院神经科收治的POEMS综合征患者12例,符合2003年Martin等提出的诊断标准,并随机分成两组.(1)GC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组(联合组):6例,男1例,女5例;年龄45~55岁,平均(50.2±4.6)岁;病程6~18个月,平均(12±5.8)个月.(2)GC治疗组(对照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43~54岁,平均(48.8±5.6)岁;病程7~21个月,平均(14±6.8)个月;两组患者病情皆为中度.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具有可比性.

    作者:许建新;于元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本研究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系2006年1月~2007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MRI证实.男38例,女26例;年龄56~78岁,平均65.3岁;病程4~76 h,平均34.8h.其中腔隙性脑梗死1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7例,不伴房颤的脑栓塞11例,伴有房颤的脑栓塞24例,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3~10年.排除肺、肾、肝脏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恶性肿瘤等.

    作者:董贯忠;钱传忠;吴秀梅;梅今;陈卓友;向红兵;陈治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检测,探讨血浆Hcy水平与TIA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1)TIA组:系我院2003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TIA患者112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59例,女53例;年龄44~84岁,平均(66.3±9.8)岁;病程2~37 h,平均15 h.(2)正常对照(NC)组: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72名,男38人,女34人;年龄39~90岁,平均(66.6±13)岁.入组者近期均未服用左旋多巴、茶碱、维生素B6、B12叶酸及抗癫痫药物,排除严重营养不良、酗酒、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

    作者:肖佩荣;钟建国;侍海存;王瑶;宋维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细胞周期与Alzheimer病

    Alzheimer病(AD)是以进行性记忆力丧失和认知功能损害为特点的神经变性疾病,由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及反应性胶质增生等组成的老年斑(SP)、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进行性神经元空泡样变性和缺失为病理特征.其病因有Aβ级联假说、微管相关蛋白Tau异常学说、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基因突变与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学说等,但确切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防治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对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研究的深入,提出AD发病机制的另一假说--细胞周期假说[1].该假说似乎统一了AD的两个并无明显关联的病理学改变--SP和NFT,为AD防治的新策略带来了指导性意义.

    作者:夏友华;潘邓记;朱舟;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癎)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癎)的疗效.方法 71例新诊断的儿童部分性癫(癎)患者按单双号顺序分为奥卡西平组(35例)和卡马西平组(36例),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奥卡西平组和卡马西平组分别有25例及29例完成6个月治疗;脑电图改善率分别为44.0%及44.8%;显效率分别为92.0%及86.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及41.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卡马西平组2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新诊断的儿童部分性癫(癎)均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相似,但奥卡西平组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柴建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2007年载文、著者及引文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2007年刊载的论文、著者及引文的特点.方法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2007年刊载的论文、著者及引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刊3年载文量为674篇,期均载文量为37.4篇.篇密度为0.47,有基金项目论文142篇(21.1%);著者主要来自江苏、山东、上海及北京;合作率为93.1%,合作度为4.1;86.6%的论文有引文,其中97%来自期刊,篇均引文为8.6条,普莱斯指数为43.7%.结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是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科技期刊,在临床神经病学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作者:刘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4例ICVD患者血浆白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及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sCD40L)的水平;彩色超声检测双侧颈部动脉血管硬化程度,并与非ICVD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浆IL-6、MMP-8及sCD40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CVD组血浆IL-6、MMP-8、sCIMOL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血浆IL-B、MMP-8、sCD40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关系密切.结论 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颈动脉斑块进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何国林;曹秉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瞬目反射对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瞬目反射(BR)对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 ,对2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7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BR检测,记录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组与正常对照组间BR各波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组BR各波潜伏期较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均P<0.01).结论 BR对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春雨;苏志强;孙立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枕叶癫(癎)患者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枕叶癫(癎)患者临床上癫(癎)发作时以出现视觉症状为特征.本研究对30例枕叶癫(癎)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菁菁;王薇薇;吴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GABAA受体异质性在癫(癎)发作的分子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γ氨基丁酸(CABA)是大脑皮质神经元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通过GABAA受体介导发挥抑制神经元兴奋性和调控神经网络相互联系的作用.随着对GABAA受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各种类型的癫(癎)及其综合征与CABAA受体的结构、异质性及功能有关,进而对癫(癎)发作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选择不同的抗癫(癎)药物治疗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作者:苏立军;刘学伍;迟兆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7例PAC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ACNS好发于中青年,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头痛、大脑皮质功能减退、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痢样发作为主;头颅MRI示病灶处呈长T1、长T2改变,多有强化;脑组织病理检查示软脑膜血管炎性改变.经糖皮质激素以及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病情明显改善.结论 PACNS临床表现多样,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脑组织活检可作出诊断;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张蓓;李亚军;任会云;郭长江;石少亭;王敏娟;白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30 d给予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00μg/(kg·d)连续14 d,然后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模12 h后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CD5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TUNEL法检测脑组织凋亡细胞数;电镜观察脑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及去卵巢组比较,雌激素组脑组织CD54、TNF-α表达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5);脑细胞膜结构非特异性损伤减轻.结论 雌激素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脑组织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秋玲;孙远标;王晓哲;李鸣;白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