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氧化酶-2与癫(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康慧聪;朱遂强

关键词:环氧化酶, 炎症免疫反应, 花生四烯酸, 前列腺素, 难治性癫, 相关性, 治疗, 学说
摘要:近年来,研究[1]发现癫(癎)与前列腺素(PGs)、环氧化酶-2(COX-2)、花生四烯酸(AA)等存在极大的相关性.这些发现一方面与以往提出的癫(癎)炎症免疫反应学说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对癫(癎)、特别是难治性癫(癎)的治疗可能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成为目前癫(癎)研究新的突破点.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脊髓拴系综合征1例报告

    脊髓拴系综合征(TCS)临床表现复杂,易被误诊,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 男,28岁.因左下肢变细、无力4年于2006年10月31日就诊.

    作者:刘月秋;闫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左旋多巴治疗不宁腿综合征30例的疗效观察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一种常见疾病,然而,国内对其研究甚少,尤其药物治疗的远期疗效报道不多.为此,本研究应用左旋多巴对30例RLS患者进行2年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明;刘保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厄贝沙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内皮素-1和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内皮素-1(ET-1)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并以23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和7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厄贝沙坦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阿司匹林100 mg,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其余治疗方法相同,连续治疗14d.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LPA、ET-1和NO含量,并对两脑梗死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 (1)脑梗死患者血LPA、ET-1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NO含量显著降低(P<0.05);NDS与NO含量呈负相关(r=-0.4345,P<0.05).(2)厄贝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LPA、ET-1含量和NDS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NO含量显著升高(均P<0.05).(3)治疗后厄贝沙坦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血LPA、ET-1、NO含量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 厄贝沙坦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LPA、ET-1含量,提高血NO水平,显示其有抗血小板活化及内皮保护作用.

    作者:戴文卓;石静萍;葛剑青;方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顺磁氧化铁标记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脑MRI改变的研究

    目的 研究应用超顺磁氧化铁(SPIO)标记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脑部MRI的改变.方法 从大鼠胚胎脑中分离培养中脑NSCs,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PIO标记NSCs;同时制作大鼠PD模型,SPIO标记的NSCs移植到PD大鼠右侧纹状体区,分别在移植后1周、2周、4周、6周、8周和10周给大鼠行MRI检查,2周、4周、6周、8周、10周时进行旋转行为评分,并与NSCs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内移植SPIO标记NSCs的PD大鼠1周后MRI检查显示在移植区呈低信号改变;移植后10周,在T2和T2*梯度回波仍可观察到移植区的低信号,同时移植区有混杂信号.NSCs移植大鼠的旋转行为评分在移植后2~10周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SPIO标记的NSCs可以在MRI上显示其在移植大鼠脑部的分布和存活情况,有利于NSCs移植治疗PD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林;夏鹰;赵洪洋;赵甲山;朱贤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s)的变化.方法 对40例DEACMP患者(病例组)和32名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进行SEPs的N22、P40、N50、P60、N75各波潜伏期和N22~P40峰间期测量.结果 病例组30例(75%)患者出现下肢SEPs异常,皮质电位各波潜伏期分别为P40(41.92±2.49)ms、N50(52.13±4.29)ms、P60(64.37±4.98)ms、N75(80.84±4.73)m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均P<0.01),腰髓诱发电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10例SEPs正常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10/10),30例SEPs异常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7%(26/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EACMP患者下肢SEPs的变化对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其中皮质电位的变化较腰髓电位敏感.

    作者:王夏红;肖波;顾仁骏;肖岚;羊毅;郝以辉;王妮妮;尹景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环氧化酶-2与癫(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1]发现癫(癎)与前列腺素(PGs)、环氧化酶-2(COX-2)、花生四烯酸(AA)等存在极大的相关性.这些发现一方面与以往提出的癫(癎)炎症免疫反应学说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对癫(癎)、特别是难治性癫(癎)的治疗可能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成为目前癫(癎)研究新的突破点.

    作者:康慧聪;朱遂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SLE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4例,其中癫(癎)1例、脑梗死2例、白质脑病1例;多发性单神经病3例,腓肠神经活检示1例有典型血管炎改变,2例无血管炎改变,腓肠神经内可见有髓纤维丢失、轴索和髓鞘断裂呈块状深染及髓磷脂小球形成.肌活检1例示肌纤维轻度变性坏死.皮肤活检3例示胶原变性,小静脉周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SLE可导致神经系统广泛病变,故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复杂多样.

    作者:王晓玲;王树才;苏净;赵贺玲;喻学红;曹霞;张邵福;曹秉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及MRI表现(附1例报告)

    目的 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ADE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头昏、恶心、呕吐;头部MRI显示双侧脑室周围及额、颞、顶、枕白质区见多发圆形、不对称长T1、长T2信号灶.病理检查示脑组织有炎症及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套形成.经部分病灶切除术、脱水、抗感染等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对有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MRI出现大脑白质多灶性损害者,应考虑ADEM的可能,本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新亚;储照虎;倪红;杨倩;丁小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红蛋白及其在神经疾病中的作用

    脑红蛋白(Ngb)是近期发现的一种携氧球蛋白,是继血红蛋白(Hb)和肌红蛋白(Mb)之后的第三种携氧球蛋白,主要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脑内.斑点杂交法研究证实Ngb mRNA和Ngb在脑内高表达,但在不同的脑区分布不同,并且在不同部位的表达程度与该区域对氧的敏感性呈负相关.

    作者:刘振芳;张晓;张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神经白塞病2例报告

    神经白塞病(NBD)临床上较少见,以神经系症状为首发者常被误诊.现报告2例如下.1 病例1.1 例1 女,31岁.因间断发热10个月,双下肢皮疹5个月,头痛、右上下肢无力1个月于2003年3月21日入院.

    作者:李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褪黑素对癫(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褪黑素(Mel)对癫(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匹罗卡品(Pilo)制作大鼠癫(癎)持续状态(SE)模型,随机分为Pilo组、Mel组和对照组,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数和caspase-3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SE后6h,Pilo组开始出现少量TUNEL阳性细胞;SE后72h,达到高峰;SE后7d,TUNEL阳性细胞开始减少.SE后6h,Pilo组大鼠海马caspase-3阳性细胞数增多,主要集中于CA1和CA3区;SE后48h,达到高峰;SE后72h,阳性细胞数开始减少;SE后7d,caspase-3表达基本恢复正常.Mel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TUNEL阳性细胞数和caspase-3表达均明显低于Pilo组大鼠(均P<0.01).结论 Mel可减少癫(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抑制caspase-3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张映琦;廖维宏;曾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低频脉冲磁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低频脉冲磁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磁辐射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应用改良的Pulsineli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磁辐射组大鼠头部置于低频脉冲磁场(20 mT、10hz)辐射45 min,每天1次,连续4d.进行脑电图监测,用Nissl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数及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数.结果 磁辐射组脑电图振幅[(10.27±1.12)μV]和频率[(10.06±1.02)Hz]较对照组[(8.05±1.04)μV、(8.62±0.94)Hz]显著增加(均P<0.05);磁辐射组海马神经元数[(29.02±1.32)个/高倍镜视野]较对照组[(21.25±1.06)个/高倍镜视野]增多,磁辐射组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数[(21.33±1.32)个/高倍镜视野]较对照组[(28.34±1.10)个/高倍镜视野]减少,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低频脉冲磁场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及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鸿日;李伯勤;彭静华;李刚;袁晓东;董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脊柱放线菌感染并发脊髓压迫症(附3例报告)

    目的 探讨脊柱放线菌感染并发脊髓压迫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有颈、胸脊椎及软组织感染和脊髓压迫症状;MRI示病变椎体骨质破坏,颈、胸硬膜外软组织肿块,脊髓受压.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3例均为放线菌感染,2例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伴微脓肿形成,另1例表现为硬膜外脓肿.均予以脓肿清除、脊髓减压术,并给予4~8周大剂量青霉素G静脉滴注,后改口服维持4~6个月,术后及随访3例患者均取得显著的疗效.结论 脊柱放线菌感染并发脊髓压迫症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其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脓肿引流、椎管内减压术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有效.

    作者:王珏;杜倬婴;张培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2例报告

    肌纤维发育不良(FMD)引起的颈动脉狭窄临床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1 病例1.1 例1 女,46岁.因发作性右眼视物不清1个月于2006年5月20日入院.患者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右眼视物不清,肿痛.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既往健康.

    作者:孙德刚;王志坤;高福元;王明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并发POEMS综合征1例报告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病)并发POEMS综合征临床罕见,至今国内只有1例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 男,37岁.四肢无力3个月于2005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及阳痿;3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无力,后发展到双上肢无力,同时伴四肢肌肉萎缩.

    作者:方力群;杨子超;张晓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非冲洗式脑出血微创穿刺抽吸术及特殊穿刺点选择、定位方法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钠离子通道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膜片钳电生理技术的广泛应用,脑缺血早期钠离子(Na+)通道的下调对神经元的保护机制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大量研究证明Na+通道阻滞剂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胡建芳;尤劲松;汪峰;黄培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核因子-κB表达和含水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目的 研究实验性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体不凝血注人大鼠尾状核制备ICH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NF-κB表达;用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CH 6h组血肿周围脑组织NF-κB表达开始明显增加,ICH 48h组达高峰,并持续到ICH 1周(P<0.01~0.05);脑组织含水量ICH 12h组开始增多,24h组显著增高,72h组达高峰;NF-κB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ICH 24h~1周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CH后NF-κB阳性细胞数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644,P<0.01),NF-κB表达从开始到高峰均早于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论 ICH后脑组织NF-κB表达增加,NF-κB可能通过炎性机制参与了ICH后继发脑水肿的形成.

    作者:吴家幂;周向阳;储照虎;马领松;费世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藻酸双酯钠(PS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PSS治疗组(PSS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PSS组患者用PSS 15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4d;对照组患者每日静脉滴注维脑路通600mg,连续14d.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检测两组患者血浆vWF、TM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第7d、14d PSS组血浆vW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0.01).治疗后第7d、14d PSS组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14d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结论 PSS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vWF水平降低及TM水平升高,故有抗凝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王永久;刘坤;毕仕强;胡新建;王淑玲;纪珍华;王清峰;韩仲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Miller-Fisher综合征和Bickerstaff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MFS)和Bickerstaff脑干脑炎(BBE)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MFS和15例BB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MFS组表现为视物成双12例,瞳孔对光反射消失3例,周围性面瘫7例,饮水呛咳1例,四肢无力6例,感觉障碍4例,共济失调10例;BBE组表现为视物成双11例,中枢性面瘫4例,耳鸣4例,饮水呛咳6例,四肢无力10例,感觉障碍2例,共济失调10例,嗜睡或昏迷5例,病理征9例.脑脊液检查MFS组和BBE组各有10例表现为蛋白升高;MFS组脑脊液白细胞升高2例,BBE组6例.MFS组3例、BBE组1例肌电图出现神经源性损害.BBE组有6例CT或MRI检查异常,主要部位为脑干、丘脑等.两组患者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 MFS和BBE有相似特点,临床表现可以相互重叠,提示这两种疾病密切相关并形成一个连续的疾病谱;主要鉴别点是BBE患者可以有意识障碍、病理征和影像学异常.

    作者:吴磊;吴卫平;黄德晖;徐全刚;蒲传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