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效果分析

焦志成

关键词: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 早期股骨头坏死,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泌阳县中医院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3例(25髋),采用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术后第1个月和每3个月定期随访,评估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ⅡA期4髋,ⅡB期10髋,Ⅱc期11髋,术后各个时期的髋关节评分、髋关节优良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用于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症状,促进坏死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纽曼健康系统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纽曼健康系统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固始县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4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予以对照组常规围生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纽曼健康系统模式干预,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 h PG)控制情况,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bA1c、FBG、2 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45.95% (17/37)、早产率2.70%(1/37)、低体质量新生儿发生率5.41% (2/37)均低于对照组70.27%(26/37)、21.62%(8/37)、27.03%(1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纽曼健康系统模式能有效提高G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朱建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泌阳县中医院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3例(25髋),采用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术后第1个月和每3个月定期随访,评估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ⅡA期4髋,ⅡB期10髋,Ⅱc期11髋,术后各个时期的髋关节评分、髋关节优良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用于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症状,促进坏死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焦志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西峡县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OVCF患者118例,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其意愿分为A组(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和B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手术前后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责任椎Cobb角、责任椎前缘高度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责任椎Cobb角均较术前小,责任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高,A组变化较B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OVCF患者,PVP、PKP手术均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有助于恢复椎体功能,但在责任椎形态恢复方面,PKP较PVP优势更明显,但手术花费相对较高,建议综合考虑,为患者制定优手术方案.

    作者:梁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小剂量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研究小剂量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禹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6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200 μg,1次/d(急性发作:吸入200 μg,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孟鲁司特钠片:6岁以下4 mg/d,6~12岁5 mg/d,每晚顿服.在治疗期间两组患儿若有哮喘急性发作均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缓解症状治疗:20kg及以下儿童每次2.5 mg,3次/d;20 kg以上儿童每次给予5 mg,3次/d,持续天数视症状缓解情况而定.两组患儿疗程均为3个月,临床药师随访观察3个月,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05%,高于对照组的7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和T-lgE水平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急性发作人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可有效控制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促进肺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清T-lgE水平和哮喘急性发作率,同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刘伟峰;赵春玲;田继红;魏晓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牵引复位有效制动治疗发育型髋关节脱位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发育型髋关节脱位采用牵引复位有效制动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发育型髋关节脱位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牵引复位有效制动治疗.将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对照组实施术前检查、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髋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石膏拆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发育型髋关节脱位患者采用牵引复位有效制动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颌骨骨质的评估及对种植的影响

    目的 评估影响颌骨骨质的因素,探讨CBCT对骨质分类的影响.方法 ①选择2004年4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口腔医院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种植部位、骨质的分类以及失败的相关因素.②选取Ⅰ类骨、Ⅱ/Ⅲ类及Ⅳ类骨患者各20名,测量CBCT下HU值,通过SPSS软件采用x2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30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1 319颗,Ⅰ类骨质52颗,Ⅱ/Ⅲ类骨质1 015颗,Ⅳ类骨质252颗;Ⅰ类骨质在20~40岁的女性患者中比例较高,下后牙区多见,失败率相对较高.Ⅱ/Ⅲ类常见,Ⅳ类骨上颌多见,Ⅰ类骨、Ⅱ/Ⅲ类及Ⅳ类骨之间的H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性别对骨质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种植部位骨质组成不同;CBCT下HU值可作为骨质分类的参考,Ⅰ类及Ⅳ类骨质较Ⅱ/Ⅲ类骨质失败率高.

    作者:孔江涛;孙贵峰;郑现涛;王鹏;马俊峰;程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无创通气治疗+常规方法留取患者痰液标本,观察组予以无创通气+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并采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留取痰液标本.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痰液标本合格及阳性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液标本合格率95.35%高于对照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液标本阳性检出率90.70%高于对照组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提高痰液标本合格率及阳性检出率,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郭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张龙乡卫生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异山梨酯,予以观察组患者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周顺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围手术期护理在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在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3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根据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7例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围手术期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卧床休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卧床休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6% (2/47)低于对照组23.91% (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胆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予以围术期护理,可有效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卧床休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许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兰索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镜下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90.3%比79.0%和85.5%比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比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修复患者食管黏膜,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若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PDCA循环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PDCA循环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DCA循环模式的健康教育,统计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69.94 ±8.27)分高于对照组(60.08±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829,P=0.000).结论 PDCA循环模式的健康教育应用于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沈丘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一奥美拉唑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艳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6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25例无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1周内完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观察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2%高于对照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梗死侧的斑块发生率高于非梗死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侧与非梗死侧的斑块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颈动脉硬化患者其脑梗死发病风险更高,对于可能患有该病的高危人群开展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崔莉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 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相关临床指标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其中A、B和C3个亚组患者中高回声型、不规则型及溃疡型斑块所占比率高,且发生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高,两项指标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辅助诊断并指导治疗.

    作者:韩凯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后随访12个月,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1例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例出现人工髋关节脱位,无1例出现迟发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发生率为3.6%(2/55).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2%(54/55).结论 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杨雪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碘胺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碘胺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碘胺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24h室性早搏总数(VPCS)、QT离散度(QTd)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碘胺酮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胡军;胡晓丽;郝东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治疗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介入溶栓治疗的外周动脉栓塞患者50例,对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统计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包括心理、环境、生理和社会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环境、生理和社会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治疗患者,能缓解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唐爱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降低发病风险,促进正常分娩,降低母婴死亡率.方法 选取16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3例并发胎盘植入患者列为研究组,剩余137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引发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流产次数、产后出血量、剖宫产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切除率、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较多,如年龄、流产次数、剖宫产史、产后大出血史等,建议强化产前检查,同时做好子宫切除准备,以减少对母婴的危害,改善结局.

    作者:朱莉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重度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应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重度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应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度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患者42例(74颗),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与根管治疗,并在此基础上接受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观察并比较疗效、牙齿松动度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愈23例,好转17例,无好转2例,总好转率为95.2%.治疗前,Ⅰ度松动23颗,Ⅱ度松动37颗,Ⅲ度松动14颗;治疗后,无松动14颗,Ⅰ度松动为36颗,Ⅱ度松动为23颗,Ⅲ度松动为1颗,修复效果明显.治疗后患者的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口腔健康状况以及咀嚼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应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与咀嚼功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修复方法,推荐临床推广.

    作者: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许昌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室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 4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胆管损伤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回顾分析患者的诊治方法和随访疗效.结果 胆管损伤症状发病率为0.16%,Ⅱ级7例,Ⅰ级13例.20例研究对象均存活,并接受3 a的院外随访观察,16例未出现明显的胆管炎症状.其中,肝功能正常12例,肝功能轻微异常4例.结论 加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胆管损伤预防和控制措施,有助于其术后胆管损伤症状发生率的降低,进而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王静英;计军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