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许韶远;王青松

关键词: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X线, 脊柱外伤,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登封市中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脊柱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及对脊柱外伤的诊断准确率和图像优良率.结果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图像优良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外伤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多方位、立体显示脊柱损伤情况和骨折碎片,有助于临床病情的评估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术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三门峡市中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9)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50% (39/40)比79.49% (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能降低VAS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患者早日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双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微创截骨矫正术对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患者术后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创截骨矫正术对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患者56例,均接受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统计治疗效果和术前、术后VAS评分,并分析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效果:优37例,良14例,差5例,治疗优良率为91.07%(51/56);术后VAS评分低于术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复发、转移性跖骨痛、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 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龙;苏振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孟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接受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剖宫产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4.59%)高于对照组(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 <0.05).结论 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改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郭红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低密度脂蛋白(LDL)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HCY、LDL水平,并比较两项指标单独与联合检测对CHD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HCY、LDL水平分别为(36.25±6.92) μmol/L、(3.89±0.67) 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9.08 ±2.31) μmol/L、(2.53±0.7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诊断CHD的特异性、敏感性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76.47%、88.24%;LDL分别为97.06%、73.53%、85.29%;HCY与LDL联合检测分别为97.06%、92.65%、94.85%.HCY与LDL联合检测对CHD诊断的敏感性、符合率高于HCY、LDL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与LDL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对CHD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符合率.

    作者:杨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清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血液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血液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光山县弦城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血液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同期在光山县弦城医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CRP、PCT检测,比较两组CRP、PCT水平、阳性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观察组CR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PCT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T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细菌感染疾病采用血清CRP、PCT指标检测均能有效进行鉴别与诊断,其中血清P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更高.

    作者:钱国成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患者负性情绪、自护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患者负性情绪、自护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固始县中医院妇科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自护能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预防并发症.

    作者:胡新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调强放疗辅助多西他赛与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调强放疗辅助多西他赛与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总医院收治的64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调强放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接受多西他赛+顺铂化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2 a生存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髓抑制、乏力、恶心呕吐、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放疗辅助多西他赛与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及生存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兰守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动脉结扎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动脉结扎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郏县人民医院分娩的82例产后出血孕产妇,按照手术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为70.7%(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时间、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出血量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方面临床效果明显,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可替代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

    作者:侯志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3D-CEUS联合RTE技术在乳腺肿块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技术在乳腺肿块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收治72例乳腺肿块患者,均接受3D-CEUS、RTE技术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3D-CEUS、RTE技术、3D-CEUS联合RTE技术的检测结果,分析联合检查对乳腺肿块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3D-CEUS联合RTE技术检测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阳性检出率高于3D-CEUS、RTE技术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EUS联合RTE技术检测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阳性检出率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EUS联合RTE技术检测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提高乳腺肿块阳性检出率.

    作者:陈亚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多潘立酮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GERD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接受多潘立酮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康复进程(胃黏膜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69.05%),复发率(14.29%)低于对照组(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黏膜恢复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GERD,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进程,降低复发率.

    作者:关婧;程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桐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4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组,各21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统计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护理中,可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作者:郭万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细节管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目的 观察常规护理联合细节管理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沈丘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BPH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46例)和联合组(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细节管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尿流率大值(MFR)与IPSS评分.结果 护理后,联合组MFR高于常规组,IP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细节管理联合常规护理应用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提高MFR,降低IPSS评分,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对COPD稳定期患者遵医行为及疾病知识掌握度的影响

    目的 探究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遵医行为及疾病知识掌握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68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护理周期为7d,统计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疾病知识掌握度(BCKQ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97.05%比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55,P<0.05);护理前,两组BCK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BCKQ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应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护理中,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松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对重度混合痔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对重度混合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南阳油田总医院治疗的重度混合痔患者7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外剥内扎术治疗,给予观察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d疼痛评分(VAS)、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 d VAS评分、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20.43±3.58) min、(21.68±3.26) ml、(3.12 ±0.93)分、(4.42±1.11)d、(11.67±2.64)d]均优于对照组[(31.89 ±5.83) min、(45.12±5.84)ml、(5.83±1.05)分、(6.62±1.45)d、(26.36±3.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53%(4/38)低于对照组31.58%(1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可降低患者术后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王长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后腹腔镜配合下腹部小切口肾盂癌根治性切除术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配合下腹部小切口肾盂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义煤集团总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肾盂癌患者6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后腹腔镜配合下腹部小切口肾盂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配合下腹部小切口肾盂癌根治性切除术能缩短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胡祥;王保营;李自忠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整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

    作者:李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多元文化培养对门诊护士主动服务意识的影响

    目的 分析多元文化培养对门诊护士主动服务意识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省立医院20名门诊护士,进行多元文化培养,培训内容包括各项制度、岗位说明书、标准工作程序、礼仪规范、沟通技巧等,培训时间为3个月.制定服务主动性调查表和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于培训前后对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培训前服务主动性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3.26±9.81)分和(68.25±6.67)分,培训后服务主动性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1.52±6.76)分和(86.24±5.36)分,均高于培训前[(43.26±9.81)分和(68.25±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多元文化培养可有效提高门诊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

    作者:李丹;邵梦怡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甲基多巴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甲基多巴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郸城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8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41)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n=41)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甲基多巴治疗,均治疗3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周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早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甲基多巴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控制血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及早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李晨洁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基于护理程序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护理程序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依照入院顺序分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护理程序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SF-36)、运动功能(FMA)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F-36、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00%(47/50)]高于对照组[72.00% (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梗死患者基于护理程序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能恢复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桂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知晓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根据床号对患儿进行编号,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天抽取一定数量的患儿,对患儿相对应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患儿身份识别制度知晓率、新生儿腕带信息完整性、新生儿腕带佩戴正确率.结果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患儿身份识别制度知晓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腕带信息完整性及佩戴正确率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能够提升护理人员对患儿身份识别制度知晓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李娜;郑炳坤;倪晓丽;赵彤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