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王燕

关键词: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瑞通立与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瑞通立与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辉县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尿激酶组(30例)和瑞通立组(58例),尿激酶组患者予以尿激酶进行溶栓,瑞通立组患者予以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进行溶栓,其余常规治疗相同,对治疗后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瑞通立组患者在60、90、120 min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患者(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通立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冠脉血管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孙丽琴;马长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椎间盘摘除术与椎间盘融合术治疗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椎间盘摘除术与椎间盘融合术治疗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 A 组(椎间盘融合术,90例)和 B 租(椎间盘摘除术,9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 组总有效率为75.56%(68/90),B 组为72.22%(65/9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 ODI 及 VAS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治疗后 ODI 及 VAS 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 A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44%(13/90),B 组为16.67%(15/9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据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情给予不同的手术方案,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钟斌;徐玉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手足口病不同标本类型病原检出率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和肛周拭子标本的病原检出率。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对31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和肛周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 A 组16型(CoxA16)、肠道通用型病毒检测。结果310例患儿的咽拭子、肛周拭子标本中,肠道通用型病毒阳性率分别为73.87%、89.68%,EV71阳性率分别为14.52%、20.00%,CoxA16阳性率分别为6.45%、9.35%。两种类型标本中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 EV71型、柯萨奇病毒 CoxA16型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肛周拭子病原标本检出率高,提倡及时优先采集肛周拭子标本。

    作者:姜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脑梗死进展与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脑梗死进展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瑞舒伐他汀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后1个月 NIHSS 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且病情进展至高峰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BI 评分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减轻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缩短病情进展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能力。

    作者:王宗绍;王亚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云南白药联合维生素 C、西咪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维生素 C 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口腔科进行治疗的108例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云南白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云南白药联合维生素 C、西咪替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云南白药联合维生素 C、西咪替丁在治疗口腔溃疡方面临床效果理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素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卡铂+吉西他滨方案解救治疗耐蒽环和(或)紫杉类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卡铂+吉西他滨方案解救治疗耐蒽环和(或)紫杉类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蒽环类和(或)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卡铂+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000 mg/m2,d1,d8;卡铂 AUC =2,d1,d8;每21 d 为1个周期。患者多接受6个化疗周期或至疾病进展。结果52例患者共完成213个化疗周期,中位化疗周期数为4.1个。其中 CR 3例(5.8%),PR 24例(46.2%),SD 19例(36.5%),PD 6例(11.5%),总有效率为52.0%,肿瘤控制率为88.5%。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及外周神经炎等,多为Ⅰ~Ⅱ级毒性反应,简单对症处理后均可恢复,无死亡以及因不良反应致化疗无法进行的情况。结论卡铂+吉西他滨方案解救治疗耐蒽环类和(或)紫杉类的晚期转移 TNBC,不良反应可控,疗效肯定,值得推荐。

    作者:尚建华;谷元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反复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反复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血站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200例反复输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100例无输血史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37.5%)高于对照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输注无效率(85.0%)高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反复输血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能够有效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为临床输血提供指导。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建议先滤除白细胞以降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预防和控制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作者:张玉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以 Warburg 效应为轴心的恶性肿瘤代谢机制

    代谢是生物体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生物体生长、繁殖、保持它们的结构以及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等多项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其绝大部分由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phate,ATP)供应,而糖代谢是主要的ATP 生成途径。糖异生的逆反应是糖酵解。1920年德国生物学家 Warburg 发现肿瘤细胞即便在有氧条件下仍表现出活跃的葡萄糖摄取和糖酵解,即“Warburg effect”[1]。

    作者:杨康丽;余祖江;李晶晶;阚全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于叶县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按其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外科手术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护理质量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且能提高护理质量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早期认知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早期认知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并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认知护理干预,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障碍情况、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 SDS 评分和 MMSE 评分均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干预后 SDS 评分和 MMSE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认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障碍情况和认知功能,有助于神经功能康复,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任静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丹参多酚酸盐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肌僵直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帕金森患者肌僵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四会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5例帕金森综合征伴肌僵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美多巴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比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 UPDR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 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帕金森综合征伴肌僵直患者效果突出,可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作者:莫少珍;廖建平;高庆强;贺怡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与MRI特征分析

    目的: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 CT 与 MRI 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博爱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治疗的25例胰腺实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 MRI 和 CT 特征。结果CT 扫描发现肿瘤囊性位置处于病灶中心内,囊壁分界不清晰,为多囊性分布,予以增强扫描后,其动脉期肿瘤组织的实质部位显示轻度强化,而静脉期肿瘤部分则显示部分增强,未发现有胰管、胆总管扩张以及淋巴结肿大;MRI 扫描发现肿瘤组织边缘较明显,轮廓规则,T1 WI 显示多发囊状低信号肿块或片状高信号;T2 WI 肿瘤显示混杂或高信号。结论MRI 和 CT 检查可为临床确诊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提供参考依据,对相关治疗方法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贾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河南省罕见疾病的现况调查研究

    目的:初步了解河南省罕见疾病的专家认知及病种分布现况。方法以河南省各地市29家三级医院和市级妇幼保健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从事与罕见疾病相关科室的391名专家进行现况调查,利用统计分析方法了解各位专家对罕见疾病的认知情况,并统计2003-2013年所接触的罕见疾病种类和数量。结果共统计241种罕见疾病3316例。相关专家对罕见疾病认知缺乏,其中13(3.32%)名医生公开发表罕见疾病相关论文;9(2.30%)名医生曾经参与罕见过疾病相关课题。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河南省庞大罕见疾病群体的客观存在,探索了河南省各系统罕见疾病的客观分布及存在,开展进一步的河南省罕见疾病流行状况调查势在必行。

    作者:马楠;李向旭;聂伟;郭永军;王凯娟;宋春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T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吡柔比星、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成的 THAG 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初治老年 AML 患者22例,采用 THAG 化疗方案诱导及巩固治疗,监测血清学指标,及时预防及控制感染,适时成分输血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22例患者均于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进行评价,其中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1%。2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16例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20例血小板<20×109/L,10例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未影响治疗。未发现恶性心脏毒性。20例有效病例,1 a 内复发8例,现存活8例,2例超过5 a,3例停药观察,仍在 CR 中,3例仍在多药交替维持治疗中。结论THAG 方案治疗老年 AML 缓解率高,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是较为有效、安全的方案。

    作者:喻争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015年2月4日,CA 期刊在线发布了《2012全球癌症统计》的全文。基于 GLOBOCAN 估计,2012年全球有1.41千万新发癌症病例,820万患者死于癌症。其中57%的癌症患者以及65%的癌症死亡患者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根据对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1年监测数据分析,中国肿瘤登记中心2015年报发布我国当年新增癌症病例337.2万,癌症死亡病例221.3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6.4个人罹患癌症。其中结直肠癌、男性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发病率持续上升;食管癌、胃癌、肝癌发病率下降,但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不大。肺癌发病率在我国男性患者中居第1位,在女性患者中居乳腺癌之后,死亡率均居第1位,5年生存率为16.1%,其中因远处转移而死亡的患者比例超过90%[1]。

    作者:张国瑞;张忠献;曹风雨;刘红;杨晓乐;张业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疏肝解郁胶囊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轻中度抑郁焦虑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 COPD 急性加重期伴轻中度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 AECOPD 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解痉平喘、抗炎、抗感染、吸氧、吸痰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胶囊。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HAMD -24评分、HAMA 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HAMD -24及 HAMA评分减分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治疗 AECOPD 合并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汤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体检中心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精细化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体检中心接受检查的16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受检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建立并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仕琪;曾晓娟;高秋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接受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溶栓前后 NIHSS 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94.44%)高于对照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溶栓后 NIHSS 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溶栓后 NIHSS 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神经功能,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吴幸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替比夫定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近期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给予所有患者保肝、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替比夫定口服,连续治疗6个月。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 Child -Pugh 分级、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 Child -Pugh 评分及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治疗活动性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治疗活动性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雄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活动性出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输液量、血红蛋白水平、平均动脉压(MAP)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 TNF -α和 IL -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治疗活动性出血性休克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重要器官血供,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王凤永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