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才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穿孔修补缝合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泌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缝合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缝合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刘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 D3水平与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6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肺炎组和重度肺炎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3组25-羟维生素 D3水平。结果轻度肺炎组、重度肺炎组25-羟维生素 D3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重度肺炎组25-羟维生素 D3水平低于轻度肺炎组(P <0.05)。轻度肺炎组和重度肺炎组维生素 D 不足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重度肺炎组维生素 D 不足率高于轻度肺炎组(P <0.0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5-羟维生素 D3水平普遍低于健康婴幼儿,其中重度肺炎患儿尤为明显。维生素 D 缺乏或不足可能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风险的增加。
作者:章昌敏;史长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通许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8例,根据转归将患儿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对所有患儿的胸部 X 线特点、诊断方法、呼吸机应用参数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儿顺利治愈,14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20.59%;绝大部分患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存在斑片状阴影,部分显示为弥漫性浸润影;心脏彩超检查显示高达83.82%的患儿合并 PPHN;存活组患儿的 PaO2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FiO2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呼吸机辅助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症状,其中入院血气参数评估有利于对患儿的预后进行判断。
作者:宋爱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杂肛瘘围手术期的临床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信阳市第二中医院外科收治的79例复杂肛瘘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复杂肛瘘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完成,住院12~31 d 后痊愈出院,平均(16.6±2.9)d,未见尿潴留、感染、创面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 a,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结论精心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促进复杂肛瘘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
作者:赵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于获嘉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1例严重不良反应发生,3例患者出现轻微上腹部不适,未停止使用药物症状自然消失。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可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吉信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两性霉素 B滴眼液+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口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两性霉素 B 滴眼液、氟康唑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口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睫状肌训练防治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10周岁、裸眼视力为1.0~1.2的男女学生各50名,设为预防班;裸眼视力为0.6~0.8的男女学生各50名,设为治疗班。各班均按每组男女学生各25人随机分为1个训练组和1个对照组。训练组采用睫状肌训练法进行训练,对照组仅进行防治近视的科普宣教。实验时间为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等改善情况。结果实验前,各组裸眼视力、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后,各班训练组裸眼视力均高于实验前,对照组裸眼视力均低于实验前,训练组裸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班训练组屈光度均低于实验前,对照组屈光度均高于实验前,训练组屈光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实验前后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睫状肌训练对预防和治疗青少年近视均有明显效果。
作者:欧召喜;李建基;张光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女性,60岁,2014年12月以“胆石症20余年,皮下盲袢切开取石术后3 a 余”收入。既往1986年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1989年因肝内外胆管结石行“皮下盲袢式胆肠吻合术”,术后手术切口间断有淡黄色粪便样液体渗出,周围皮肤有灼烧感,考虑肠漏,行造影检查明确漏口位于皮下肠管盲袢,后行皮下盲袢切开置管负压吸引,并给予禁食、抑酸、消炎、营养等治疗,治疗效果不理想,手术切口于6个月内逐渐愈合,后仍间断有及少量液体渗出。2011、2012年因结石再发行皮下盲袢切开胆道镜取石术,术后切口愈合欠佳,拔除引流管口有少量淡黄色浆液样液体渗出,后多次于当地医院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观察手术切口情况:上段5 cm愈合可,中下端约10 cm 愈合较差,可见有少量浆液性液体渗出,未探及明显管道、漏口,切口两侧可见隆起包块,宽度由2 cm 逐渐增至4.5 cm 左右,触痛明显,可见小结节2个,大约0.7 cm ×1.0 cm,菜花状新生物3个,大约1.0 cm ×1.5 cm,质脆,触之易出血。血常规:红细胞3.43×1012/L,血红蛋白108 g/L,血小板103×109/L。肝功能:ALT 64 U /L,AST 55 U /L,白蛋白32.4 g/L,总胆汁酸59.5μmol/L。CT 示:胆石症术后,右侧前腹壁肿块(图1、图2),累及肝右叶及邻近肠管,考虑恶性。取渗出液和菜花状新生物行涂片细胞学及组织活检发现可疑癌细胞(图3)、(腹壁)腺癌浸润或转移(图4),考虑肠道来源。给予保肝、消炎、营养及增强免疫等治疗,并结合患者及家属意愿,终决定给予口服替吉奥进行化疗,按其体表面积给予每次40 mg,每天早晚各1次,连服28 d,休息14 d 为1个疗程。后分别于1、3、6个月后3次返院复查,行 CT、浅表超声等检查,均提示肿瘤较前无明显改变,6个月后患者未再返院。
作者:朱广灿;范正军;梁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 X 射线对 BGC -803胃癌细胞凋亡及 Survivin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 BGC -803胃癌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分别给予1、2、5 Gy X 射线照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及 Survivin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 X 射线剂量增大,BGC -803细胞凋亡率增大;在2 Gy、5 Gy 组,随 X 射线照射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增大,而1 Gy组无明显改变。大剂量(5 Gy)X 射线引起 BGC -803胃癌细胞 Survivin 蛋白表达增加,而小剂量 X 射线(1 Gy、2 Gy组)对 BGC -803胃癌细胞 Survivin 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X 线辐射引起 BGC -803胃癌细胞凋亡具有辐射剂量、时间依赖性;大剂量 X 射线照射使 Survivin 蛋白表达增加,可能与细胞周期、DNA 同源重组修复有关。
作者:任振泰;王晓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口腔黏膜与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长段前尿道狭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嵩县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0例长段前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术前检查,已有泌尿感染的患者给予敏感抗生素,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患者采用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复发率、尿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口腔黏膜与膀胱黏膜行尿道成形术治疗长段前尿道狭窄疗效基本一致,且对患者影响较小,在治疗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性应用。
作者:王新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方城县人民医院2004-2014年收治的1500例多发伤合并股骨干股骨折患者,随机分为 A、B、C 3组,各5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A、B、C 3组手术时机分别为伤后24 h 以内、24~72 h、3~30 d。统计3组患者的死亡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轻度损伤患者中,A 组死亡1例,B 组死亡1例,C 组死亡4例,共死亡6例(0.73%);重度损伤患者中,A 组死亡2例,B 组死亡2例, C 组死亡7例,共死亡11例(1.62%)。随着手机时机的延后,死亡患者逐渐增加。重度损伤患者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需要适时及早进行手术,从而降低死亡率,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措施。
作者:成克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双次内口关闭术与单次内口关闭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二医院行腹腔镜单次内口关闭术的7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对照组,同期行腹腔镜双次内口关闭术的7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统计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腹腔镜单次内口关闭术相比,小儿腹股沟斜疝应用腹腔镜疝双次内口关闭术治疗,具有效果好、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势。
作者:李青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急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骨髓炎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内服外敷。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术后感染率、急性症状消失率、切口愈合时间及血沉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 d 内急性症状消失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3、5周,观察组患者血沉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急性骨髓炎的效果确切,能够加速患者切口愈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罗换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永城市中心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热毒宁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25 ml;对照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35 ml。两组均持续治疗5 d。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曹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原发性脑出血(P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5年4月武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5例基底节区 PIC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84例)和对照组(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8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术后颅内血肿清除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血肿大部分清除率为61.90%,高于对照组(41.98%);观察组再出血率(3.57%)低于对照组(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0.24%和4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 PICH 能有效清除血肿,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显著改善预后。
作者:张毅飞;闫前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温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比索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及其临床症状,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障生命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松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瓣膜钙化情况、X线特点及心电图表现。结果主动脉瓣钙化42例(39.62%),二尖瓣钙化34例(32.08%),主动脉和二尖瓣合并钙化30例(28.30)。主动脉钙化42例,心影出现主动脉型左室扩大34例,普大型心脏18例,心影完全正常12例。心电图改变43例,占40.57%。ST -T 段改变40例,其中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房颤6例,各类期前收缩22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l 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停搏号1例,窦房阻滞1例。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障碍56例,右心室舒张功能下降50例。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退行性心瓣膜病的主要手段,退行性心瓣膜病主要累计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作者:牛进国;简立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获嘉县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非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出现4例并发症,包括肠瘘1例、肠脓肿1例,胆瘘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通过采取抗感染、止血、引流及营养支持疗法等措施后均治愈出院;另有1例因腹膜后静脉丛广泛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治愈率为98%。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P <0.05)。结论通过应用 CT 检查、X 线、B 超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能够有效诊断创伤性腹膜后血肿,应根据病情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要重视肠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保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永城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对照组患者实施经颞叶皮质造瘘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能彻底清除血肿、减少脑组织及动静脉的损伤,可去除骨瓣,有效降低颅内压,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母传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级检验在血脂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桐柏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采集的298例血脂生化标本,分别进行分级检验及传统拉网式检验,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 AI、载脂蛋白 B 等项目。结果两种检验方法检测 TC、TG、HDL 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分级检验检测 LDL、载脂蛋白 AI、载脂蛋白 B 阳性率高于拉网式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级检验提高了血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了检验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其印 刊期: 2016年第03期